為何要在禮拜中以主禱文祈禱?乃因主禱文為主耶穌親自教導門徒(也是教導我們)的祈禱,是我們祈禱的最佳範本,也是主耶穌傳道生涯的寫照,其內容含蓋極廣又富深度,加上文字簡潔容易背誦,因此廣為教會禮拜所採用,以主禱文祈禱時需注意下列四項:
1)要思想語義。
2)字字發音清晰明瞭,句句真誠肯定。
3)注意速度,速度太快容易變成『有口無心』之誦詞。
4)司會者要說『請用主教示咱的祈禱文同心來祈禱』,使主禱文成為我們自已的禱詞。要避免講『讀』或『唸』主禱文,會眾要用與主耶穌一同祈禱的心情來祈禱。
為何要在禮拜中以主禱文祈禱?乃因主禱文為主耶穌親自教導門徒(也是教導我們)的祈禱,是我們祈禱的最佳範本,也是主耶穌傳道生涯的寫照,其內容含蓋極廣又富深度,加上文字簡潔容易背誦,因此廣為教會禮拜所採用,以主禱文祈禱時需注意下列四項:
1)要思想語義。
2)字字發音清晰明瞭,句句真誠肯定。
3)注意速度,速度太快容易變成『有口無心』之誦詞。
4)司會者要說『請用主教示咱的祈禱文同心來祈禱』,使主禱文成為我們自已的禱詞。要避免講『讀』或『唸』主禱文,會眾要用與主耶穌一同祈禱的心情來祈禱。
我們審慎研究聖經關於苦難的教導時,可以在思想上接受上帝對我們苦難握有主權,但我們可否期望在感覺上經歷到是這樣呢?有人得到這樣的感覺,但相信爲數不多。大多數人如果不是感到情緒低落,也要跟極度憤怒,輕弱無能和覺得沒有希望的感覺作戰。有些人完全被感覺擊敗,以致拒絕根據上帝的主權考慮問題,結果失去上帝渴望藉著痛苦帶給他們的好處。
我們跟苦難作戰並不是依靠自己的感覺,而是依靠不變的事實——上帝永恒的話語很肯定說明是真確的事實。認識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安慰。我們的本性並不知道上帝對我們的痛苦握有主權,我們也不會忽然對這一方面具有全備的知識。我們需要培養自己對這一方面的知識,一如基督徒的人生的所有事情一樣,我們從事這方面的爭戰,必須學習憑信心行事,而不是憑眼見或憑感覺,我們如何可以得到這樣的信心呢?保羅在羅馬書十章十七節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當我們不斷思考聖經的意義時,聖靈便可以得著自由,在我們的內心燃起信心的火,使我們能夠對付問題,並且認識到上帝握有這些問題的主權。我們立志讓這火焰發光,直至火焰使我們的內心明亮起來,聖靈便會在我們的內心種下細小的種子,使我們意識到上帝正在我們的生命中運用祂的主權。上帝給予的好種子在上帝的道上生根,得到聖靈以露水灌溉和信心的火給予的溫暖,便開始萌芽。我們藉著查考聖經和祈禱培育這幼苗,使其生葉開花,最後它會結成可以在苦難中給予我們力量的果實。
雖然只有上帝能使其增長,但我們所收割的是自己所種的。如果我們種的是風,收的將是旋風。而很多人所做的正是這樣,結果在屬靈方面有所損失;但如果我們立志不斷在內心孕育上帝的話語,我們肯定可以得到上帝渴望給予我們的聖潔的收獲。
這收獲並非只是感覺到痛苦中上帝與我們同在,而是遠比這感覺豐盛的。我們可能會有這種感覺,也可能沒有這種感覺,我們終於會發覺是否有這種感覺事實上並不重要。我們逐漸會發覺自己對上帝有突破的認識而感到驚奇——我們對上帝是誰和祂是怎樣的,對祂的旨意、權能、信實和慈愛的了解越來越深刻。
逐漸地,我們將學會在對上帝有不明白的地方仍信靠祂。我們會不斷更深地體驗到上帝握有祂宇宙間萬事的主權,並且慢慢地會察覺,我們在祂永恒的計劃中占有的微小的地位。我們以堅定穩固的信心代替不穩定的感覺,內心深處會有確實的保證,知道我們的時機在上帝的手中,無論是否藉著我們的苦難,祂都有足夠的能力爲我們完成祂的旨意。
我們如何可以幫助內心由著重感覺變成著重事實呢?我只知道一個方法,我稱這方法爲“不斷重複的方法”。這方法很簡單,只是在上帝面前把其偉大的基本真理逐一重複申述,而不理會自己感覺。我們坦白告訴上帝,我們並不感覺到我們的人生在祂控制之下,但因爲祂的話這樣說,我們就相信事實是這樣。我們在祂面前把自己的疑慮和恐懼逐一告訴祂,然後用聖經確實的話語排除這些疑慮和恐懼。我們要在祂面前多次申述相同的永恒的真理——且同時經常申述自己的不信和挫敗——然後堅定自己對祂的信心,以祂的話語作爲根據而不讓自己受感覺或挫敗的困擾。
無論我們四周的環境怎樣,我們都必須有意識地、堅決地、有恒地這樣做。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必須每日、每時、每刻不斷這樣做。我們必須在上帝面前不斷重申我們信靠祂藉自己話語給予我們的應許,並且用約翰·牛頓(John Newton)的話堅強自己的信仰——“祂教我們信靠祂的名,一直帶領我們,絕不會叫我們蒙羞!”
我們的內心堅決用這不斷重複的方法,我們便會逐漸發覺自己的信心在增長,直至把一切不信的感覺和念頭克服。有一天,我們會發覺對我們渴望體會的上帝主權已不自覺地經有突破的認識,因而內心充滿喜樂和感謝。這知識的亮光會照亮我們的黑暗,雖然我們所受的苦難可能不會減輕,但我們會有平安。
所謂「探訪」是到特定地方探望訪人們,達到關心、分擔痛苦、分享喜樂,分享福音。從聖經中可以看見耶穌所建立的榜樣,也可以看見探訪所發揮的作用。
1. 探訪病者的家:在可一:29-31記載耶穌探訪並醫病。我們也許沒大權柄叫人痊癒,卻可表達同情與關懷,誠懇地為病人禱告。另外,也可陪伴病人的家人,給與安慰,甚至協助他們處理一些雜事,減輕他們情緒上的壓力和負擔。
2. 探訪死者的家:可五:35-43節記載探訪死者家並叫人復活。我們雖不能讓死人復活,卻可以陪伴傷痛的家人,默默無言地安慰他們,或以簡短禱告或聖經話語來安慰他們。若死者尚未信主則不必多言,免得帶給家屬不必要的刺激。若死者已信主,探訪必會加深其親屬的信心,幫助克服生離死別的傷痛。
3. 探訪悔改的人:路十九:5-6節,記載接納一個心裡悔改的人,就會幫他們在外表行為上有悔改表現,進而堅定他的內心。我們要常常探訪那些決志信主的人,與他們禱告,分享聖經的應許,祈求聖靈引導他們勇敢地走上正路。
4. 探訪感恩的人:約十二:1-3,我們應當探訪那些感恩的人,甚至可以建議他們舉行感恩的聚會。聚會中可以簡單地述說天父的恩典,並以唱詩將榮耀歸與上帝。或是經過死蔭的幽谷或是經過嚴重的疾病,或是脫離可怕的危險,或是在各事上有所成就,邀約人一同向天父感恩,是十分快樂的事。
5. 探訪反對主的人:徒九:10-11,提醒我們那些反對主的人也可悔改相信主的。就像掃羅一樣,在天父特別的引導下,心靈已完全妥當準備接受福音。當然,這意味著反對主的人,經探訪後必能信主,乃是要有信心探訪那些反對基督者,說不定會獲意想不到的果效。
6. 探訪尋求主的人:效法彼得探訪尋求主的人。兄姐中有些人十分熱烈,再三邀請基督徒前去探訪;但有些較為保守,只有內心的渴慕,外表卻保持冷淡。我們應當了解兩種不同性格的人,留意他們內外的表現即時幫助。
7. 探訪信靠主的人:效法巴拿巴的榜樣,探訪信靠主的人。許多已經信靠主的人,擁有為主成就大事的潛力。但他們或許缺乏信心、或許缺乏知識、或許缺乏經驗,常不知如何服事。若有個屬靈前輩能前去探訪、鼓勵他們,他們就能有機會成為主貴重的器皿。探訪也會激勵造就訓練已經信靠主的人,叫信徒進化為基督的門徒,甚而進化為耶穌的工人,為主成就大事。
全人教育
何謂全人教育?上帝起初造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賦予人靈魂、身體、思想、情感與意志,並給人充分的自由和豐富的創造力,是完美的創造。人的每一部分都彼此關聯、相互影響,是不可分割的。“全人”這觀念是基督教神學所強調的觀念。
1. 從聖經看全人教育
從舊約到新約,處處可見上帝看重「全人」對上帝的順服與敬畏。摩西與耶穌前後呼應,要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上帝透過先知多次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上帝所要的是我們的理智、情感和意志完全一致地愛祂、順服祂、遵行祂的道,並且全人表裡一致地與上帝同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虛假、也沒有保留地運用我們的自由意志選擇跟隨祂!(申十12-13;彌六8)
耶穌在世時活出的就是心口—致、表裡如一、完全順服上帝的人,他為我們在凡事上作了榜樣。保羅更進一步說明在基督裡重生的人是個新造的人,實質上是全人轉向上帝,全人降服於主,並且要效法主,被磨成上帝兒子的樣式。他不厭其煩地強調:新造的人應有的性格特質,是聖靈的果子(加五﹕22、23)﹔婚姻家庭親子關係(弗五、六章)﹔工作與金錢觀(提前六章)、社會國家觀(羅十三章)﹔更對「合一、相愛」的肢體生活、合上帝心意的教會與事奉,都有詳盡具體的教導。全面而仔細地研讀保羅書信,不難看出﹕新造的人是要將思想、情感、意志、生活、態度、抉擇全然歸屬基督,並且、身、心、靈全然地愛主,尊基督為主。
2. 全人教育才能培養健康而整全的基督門徒
從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層面來看全人教育,馬上會發現單注重熟悉聖經知識的靈性教育,是導致信仰與生活衝突甚至分裂的主要原因。一個人的生活可組略分為工作、家庭、休閒、社會參與、國家責任、進修……等層面或部分。一個人能在他不同的角色與責任之間取得和諧,才能有平衡健康的生活,如果顧此失彼就會產生問題與衝突。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道德觀,支配著他一切的優先、抉擇和言行舉止。即使許多人從未深思過自己生命核心的內容是些什麼,只是隨著大眾、潮流而前進,其實他己選擇了讓風氣、潮流控制、導引他的人生。
一般人信主後,在紛雜的生活中「加上」了信仰或教會活動的部分,但其他部分仍然一成不變,頂多為了撥時間參加聚會而縮減其他層面的時間分量而已,生命中心的價值觀依舊,表面上是「加了」些內容,就如「該做什麼、什麼不該做」之類「所謂的基督教倫理規範」﹔但生命的整體、人生的方向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改變。因此當初信的興奮過後,一切回復平靜,又回到舊有的生活型態,只不過信仰(或教會活動)與現實生活和角色,因時間或優先之爭奪而不時產生衝突,或舊有的價值觀與新加的基督教倫理格格不入,而常造成信仰與生活的分歧。很明顯的,聖經知識只是這個人生命外圍的添加物之一,並沒有影響他的內在成長。這樣的人不可能經驗到豐盛的生命,也不可能擁有充滿活力與見證的基督徒生活。
另一類是全人屬主的模式。信主後最大的改變不只是在生活中多加了教會這個部分而已,主要的是在生命的核心產生了深度的扭轉與整合,也就是讓基督來掌握生命,以主居首位,藉著查經、思考、澄清、調整和實行,把以往支配自己抉擇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完全降服在基督面前,接受聖經真光的檢視,重新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人生觀、價值觀,然後透過現實生活的各層面,表顯出一個順服基督並以聖經為規範的門徒生活﹔不論在什麼崗位上、扮演任何角色,都能表裡一致、堅定踏實地為主而活。這就是全人教育的目標,也是全人更新的過程。
3. 全人教育的兩大要素
全人更新是個複雜而奇妙的過程,不但沒有捷徑可循,而且要求誠實面對自我、肯捨己及年日的付代價。
(a) 基督是主–心理建設:成為基督徒最簡明的宣告就是「從此基督成為我生命的主,我不再是自己的主,凡事讓祂引導、供應和掌管」。但是在基督徒現實生活中最大的衝突、掙扎,甚至最不願面對的,就是「不讓基督在自己生命中真正掌權作主」。如果基督真是我的主,祂的旨意就一定超越我的老闆、父母、傳統、習俗、潮流和自我的意願、喜好與決定。但今日的傳播媒體竭盡所能的將各種卑陋低下的情慾、觀念包裝成五光十色、合情合理的理念與風格,直攻入—個個不設防的家庭與心靈。許多似是而非的邪理常贏得「前進開放」、「肯定自我」、「別具一格」的稱讚。鼓勵是非不分的勇氣,扭曲污染人的良心,甚至連基督徒也不例外,難怪今天有那麼多不戰而敗的基督徒,婚姻破裂、道德淪喪。我們必須由「心」開始,重新誠實地檢查心中的「最愛」與「至上」是不是基督?全人教育的首要是加強心理建設,像大衛一樣求上帝重新為我們造清潔的心,使我們裡面有正直堅定的靈,讓「基督是主」落實在我們生命的中心,才能彰顯於生活的每一層面。
(b) 聖經權威–落實生活:「回到聖經」這一運動的確帶給教會很大的提醒,但可惜的是至今仍未產生扭轉教會的震撼。有人描繪聖經有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閃爍、光彩、美麗迷人、但卻高懸天際、遙不可及。事實上許多基督徒打開聖經,所見的也只是一片黑夜,偶爾看到幾點明星,是他所熟悉、明白及深深感動的章節,而其他部分仍然蒙在夜幕之中,看不清,也不想看清,似乎有這幾點星光就滿足了。難怪有人說今日是馬丁路德改教以來,人們對聖經最無知和漠然的世代。然而詩人卻說﹕「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上帝的話並非遙不可及,更不是供人遠觀、把玩或吟誦的優美篇章而己。上帝話語的正確位置應該是在我們的心中。
摩西臨終諄諄地告誡﹕「上帝的話不是虛空、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申卅二﹕47)耶穌引用舊約強調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10)保羅更明白地宣告聖經的權威和功效﹕「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提後三﹕16.17)聖經的權威不應只是講台宣講的主題,而應該是每個基督徒生命的見證,饑渴地尋求上帝話語的教導和光照,謙卑地接受上帝的話在言行舉止、抉擇優先上的指引、規範、甚至督責,並且誠懇踏實地順服聖經,重建基於聖經的價值觀、婚姻觀、金錢觀等生命的核心架構。如此全人才能行在上帝話語的光中,聖經的權威才不致落為空談,而帶出無比的大能,塑造出堅貞的基督門徒。
4. 強化全人教育的環節
不少教會領袖早已注意到末世的警兆及全人教育的重要性,並己踏實地造就信徒,幫助他們穿上全副軍裝,隨時備戰,在此只就教會現有的架構提出一些強化全人教育的建議。使熱心愛主的信徒不至忙於外面的服事與活動,而犧牲了靈命、個性的建造與成長,反能扎根於上帝的話中,認識上帝,也在上帝的光中認識自己、調整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踏實地作主門徒。
(a) 釋經式講道:主日崇拜是信徒聚集的最整齊的聚會,除了用心於敬拜的安排,使信徒經歷心靈與誠實的敬拜外,更要注重聖經的宣講。主日講台的首要目標是把人帶到上帝的話語前,把上帝的話解開,使人真切地認識這位說話的上帝,深刻地明白並順服祂所說的話。釋經式的講道能幫助信徒聽到上帝的聲音,認清基督才是世界宇宙的主宰,配居人心中的首位,也能因經歷上帝話語的大能而真正尊基督為主。
(b) 看重研經訓練:喜愛聖經,能夠自己研經並認真遵行經訓的信徒,才是武裝好的基督精兵,也才能抵擋得住遍地遊行的仇敵。因此主日學首要的目標就是提供信徒研經的裝備與操練,而不是代替信徒查經,讓他坐享其成。回想一下你所參與的主日學,是否激勵你看重上帝的話,將之視為你的生命? 是否加強你獨自研經的能力與紀律?是否督導你操練默想並應用上帝的話在生活中的每一抉擇上?是否幫助你心意更新,建立合乎聖經的思想架構、價值系統?
© 正視門徒塑造:近年來門徒訓練的教材大量問世,門訓「班」、門訓「小組」等集體訓練的架構方法也備受歡迎。但筆者擔心這是撒旦的一大詭計,叫我們欲速則不達,所以我不用「門徒訓練」,而用「門徒塑造」為名來分享這個全人教育的關鍵環節。我們必須跟隨耶穌的腳縱,效法祂的榜樣,肯花時間將生命投注在少數「個人」身上。門徒的塑造比藝術家雕塑一個作品更艱巨、複雜,更需要生命心血的投入,我們要學習主的樣式以生命塑造生命。
(d) 重建家庭祭壇:教會中有太多的家庭問題,也有不少的問題家庭。全人教育不應把人從家庭中抽離出來,而要幫助家庭基督化,幫助信徒認清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學習以愛相待及溝通,讓基督在家中居首,建立美好的婚姻關係及親子關係。目前過分看重教會聚會與活動的趨勢,已大大地威脅到家庭的凝聚力,消滅了家庭在社區中的見證力。因此教會要重新思想,如何強化家庭的力量,使家庭不但成為個人的愛之窩,也是社區中福音的中途站。
(e) 恢復團契功能:團契生活在全人更新的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因為團契的目的正是在小組中操練「相愛」與「合一」這兩大門徒標幟。而以基督為中心的團契,強調的是「愛人用物,分享分擔」的價值觀,與世界「愛物用人,唯我獨尊」的價值觀正相抗衡。也只有在真愛的接納與扶持中,才可能有坦誠真實的互動,也才有勇氣面對生命中的扭曲與醜惡,而到主前得醫治和潔淨。這是新造的人不可或缺的生命經歷。但今日的團契往往注重教導、訓練、敬拜或忙於活動,而忽略了團契最基要的功能,因此簡化團契活動、恢復團契功能,也是強化全人教育必須踏出的一步。
解經式講道、研經操練、門徒塑造、家庭祭壇、坦誠團契這五個環節不但需要加強、調整,更需要聖靈的更新與聯繫,把這五個環節平衡緊密地配合在一起,以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根基,以全人的關懷、成長為優先,齊頭並進,同步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