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讚美的門

 

可以使我們在痛苦中對上帝主權的意識增長的途徑是讚美。很久以前,先知便寫了一句這樣的話:你必稱你的牆爲拯救,稱你的門爲讚美。”(賽60:18)。

 

讚美確實是可以把我們的靈命提到較高和較成熟的水平的途徑。正如一個不知名的作者所寫一首詩歌的字句:

 

讚美遠比任何形式的禱告純潔;

禱告由陡斜的路攀上天堂,

讚美已到了天堂。

 

近年來有不少關於讚美的能力的刊物,但並非全部都合乎聖經的教導。有一些人堅持說,除非我們爲我們的痛苦感謝上帝,否則不能期望體驗到祂的拯救。他們總是對受苦的朋友說,你必須爲痛苦感謝上帝”結果不是減輕,反而增加他們的痛苦。

 

如果我們思想透徹一點,我們便會發覺爲痛苦感謝上帝其實是爲罪本身感謝上帝,因爲痛苦是慢性的死亡,而我們是因爲罪才有死亡的。沒有基督徒可以真正爲罪感謝上帝,但意識正確的讚美,確實可以成爲受苦基督徒手中一件利害的武器。

 

我們絕不可以爲痛苦感謝上帝,痛苦是邪惡的。但我們必須承認上帝容許痛苦進入我們的人生,而且握有這苦楚的主權,因此我們必須從祂手中接受苦難。對撒但希望藉痛苦叫我們蒙受的毒害。我們則必須奉上帝的名抗拒,我們必須爲上帝抑制邪惡的能力和祂藉邪惡運行使我們得益而讚美祂。

 

當我們內心認真牢記上述根據聖經的教導後,我們便可以准備發揮讚美的能力,使自己在苦難中得到幫助。我們應該如何讚美呢?基本上,我們必須爲上帝而讚美上帝,爲祂的本質、品性、祂的所以然而讚美祂,而且我們必須下決心去讚美祂。聖經充滿上帝的子民下決心讚美上帝的聲音,其中有不少人是在極度困難的境況下這樣下決心的。以下是詩篇的一些經句:你是我的上帝,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尊崇你”(詩118:28)。

 

“耶和華啊,我要稱讚你的名,這名本爲美好(54:6)

 

“我要常常盼望,並要越發讚美你(71:14)。

 

“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63:3)。

 

我們也必須下決心讚美我們的上帝。

 

當我們開始爲上帝的所以然讚美祂的時候,我們會發覺面前豁然開朗。我們對上帝的屬性逐一思考,並想到這些屬性在我們的處境對我們的意義時,內心自然不禁地充滿欣賞、感謝和讚美。我們讚美上帝的偉大、神聖、正直,我們讚美上帝的智慧、公義、權能;我們讚美上帝的信實、良善、真實。我們讚美上帝的慈愛、憐憫、恩典——我們的上帝是讚美的泉源,難道我們可以量度這泉源有多深嗎?

 

我們必須用我們的想像力思考,有多方面屬性的上帝,對我們究竟有什麽意義——不是在學術上而是在實際生活上,我們應該試想,我們的人生如果沒有上帝、沒有祂愛的保證、沒有祂的安慰,沒有祂供給我們的需要,會怎樣呢?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需要獨個兒負起自己的重擔,不可以禱告,沒有聖經的鼓勵,沒有基督徒和我們交往,我們的擔子是怎樣呢?如果我們認真這樣思索,我們可以開始認識到一點上帝在我們人生中的真正意義,這也許是有生以來首次發現,這知識會使內心油然向祂發出熱烈的讚美。我們必須抱著讚歎的心情敬拜祂,並俯伏在祂的主權的恩典之下。

 

你是否覺得要這樣使靈魂燃起讚美的火焰需要動用太大的腦力?你是否認爲由於你目前經歷的苦難,很難這樣做?其實可以作一個很簡單的開始。我們可以在每日讀聖經的時候,求上帝向我們啓示自己,並且針對我們特別的需要向我們說話。有一天,聖靈會不動聲色地用我們本來熟識的字句給予我們新的亮光。我們可以一瞥某方面關於上帝的性情或祂如何對待其子民的新意義。比方說,這字句是信實”,我們可以任由聖靈溫和的感動消逝,或留住聖靈的感動,並求祂教導我們多一點上帝的信實和祂的信實在我們的處境對我們的意義。我們只要略動意志便可以這樣做。

 

我們也可以停下來想一想其他關於信實的經句,或者記下想到的一些念頭或可供參考的資料。我們可以想及一首關於上帝信實詩歌的一些字句,拿詩歌來看看,唱唱那詩歌,或者甚至把詩歌背誦。

 

我們可以追憶聖經記載的歷史,想念上帝與祂的子民立約並向他們顯明自己的信實的事情。我們可以想念自己體驗上帝的信實的往事。我們想到上帝對我們圈子裏的家人和朋友的信實,腦海會呈現越來越多類似的事情,使內心湧起前所未有的深厚的感恩的情緒。我們會發覺自己真正地從內心深處讚美上帝,因爲祂對所有信靠祂的人信實;我們會重新把自己和自己的難題交托給祂,知道祂必會根據自己的信實加以照顧。

 

交托後,我們可以暫時停下來,也可繼續思考。我們可以打開聖經的索引,看看信實這個詞。我們翻看有關這個詞的經文,會發覺自己忽然驚歎不已。上帝的信實對我們有了新的和親切的意義,使我們的內心洋溢驚奇和感謝。我們讚美上帝的信實的時候,自然地會想到祂是主宰一切的主。我們俯伏在祂面前,讚美祂、敬拜祂;在信實和掌權和掌握一切的主面前,我們會看到自己的苦難占有適當的地位。

 

這樣,我們對關於上帝屬性的字句逐一思考,對上帝的知識便會逐漸增長。我們會發覺,對上帝有了認識我們便會讚美,讚美會使我們看到事情所佔的地位,看到事情所占的地位會使我們得著力量戰勝撒但要用來傷害我們的邪惡。慢慢地我們肯定會懂得根據上帝握有主權的知識而活,並用祂給我們屬靈的軍裝戰勝我們屬靈的敵人。

 

科學的局限性

科學研究的範圍是有限的,有其局限性。

 

1.科學研究的對象有其必備條件:

 

1)可測性:

 

研究之物必須是有可測性的。即可以量化的。

 

2)重復性:

 

科學研究的對象經過在相同條件下不斷的測試,其結果應是相同的。

 

3)被動性: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被動的,是必須有些固定,並可以加入或減少某些物件以做成不同的反應,由反應中得出研究結果的,科學對於主動或獨立性的事物則無法做出研究。

 

由以上三點可以知道,在物質世界裡科學研究的範圍是很窄的。

 

2.科學對靈界之事鞭長莫及:

  

科學研究對物質世界的事物有客觀的認識,但對於宇宙中奧秘的靈界卻無法研究。雖然他們可能有人認為有靈界的存在,但靈界是完全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

 

3.科學研究成果的中立性:

  

科學研究的成果有的可以造福人群,有的卻是危害人類的,要看使用者的道德觀,如化學用品、原子核能等。

 

4.科學發展不能解決人的道德、心靈問題:

 

  在很多國家中,他們科學非常進步,但人們的道德水準卻沒有同等的進展。科學家愛因斯坦堅信,即使科學發展到了極限,仍然不能提供人類生活的目的,因此他從未否定宗教的功能。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就職典禮中致詞說,現代社會物質富足,但人們精神卻很缺乏,人類登陸月球的同時,地球卻是紛亂而沒有和平,很多需要做的事卻沒有人去做。人類在征服外太空的同時,也應解決人類心靈的問題。

 

5.科學研究的結果並非全是客觀、公正、可靠的:

  

有很多的科學家把別人的研究成果佔為己有,以博取世界的肯定。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這也表現出他們的信仰差異。

 

 

科學家在科學中認識上帝

1.牛頓:

 

在《原理》一書中說:證諸天文體系的奇妙安排,可知宇宙間必有一全知全能者”。他還說:“雖然我們未能立刻明白萬物的起源,他引導我們歸向宇宙的主宰”。

 

2.巴斯譪:

 

他是法國的科學家,當他讀到約翰福音第十七章時領悟到,人不能只靠科學、哲學而活,只有面對上帝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3.愛迪生:

 

美國的大發明家,他相信有一舵手在引導他於科學領域的發展,他認為掌管這一切的就是上帝。

 

4.愛因斯坦:

 

他因研究相對論而認識上帝,他說宇宙很奇妙,但人類能了解宇宙,卻更奇妙,這都因無限的聖靈在有限的事物上啟示我們,使我們得以認識上帝。

 

5.荷頓:

 

英國著名科學家,他說上帝所啟示的兩本書為大自然與聖經,當你同時默想這兩種啟示時,大自然的各種景象和宇宙的浩大,太空運作的奧秘,使你不得不感到上帝造物的大能而謙卑自己。

 

由上各例我們可知科學家們在他們研究的領域中通過不同的管道而認識上帝,但不論他們的成就如何,當他們認識上帝之後都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學習謙卑、順服、歸榮耀予上帝。

 

 

基督徒在科學中榮耀上帝

1.克卜勒:

 

當他歸納出行星運行三大定律時,他說:我們天文學家是至高無上之上帝在大自然方面的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們研究的機會,並非讓我們自命不凡,而是為了榮耀上帝。”

 

2.巴斯德:

 

他在母校演說時說,他能如此順利的兩個原因是信心和熱心;信心即相信上帝的啟示,將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與內心的呼召聯成一和諧的關係;熱心即住在內心的上帝使他能持久研究。

 

3.麥克斯威爾(Maxwell)

 

在他證明電磁波存在的時候說,宇宙間沒有一項原理可以不通過上帝而產生效用。

 

4.米利根:(Milligan)

 

測得電荷最小單位,且電荷以電子電荷的整數倍出現,而得到諾貝爾物理獎,他說:人類宗教性是與生俱來的,不能逃避,因為宇宙的知識越過人類的智慧……真正的現代科學應當順服上帝,學習謙卑。”

 

5.康普頓:

 

1927年諾貝爾物理獎,他說,科學不過是上帝在自然界中作為的一瞥而已,原子及放射世界的奇異指出了創造的設計周詳,證明了上帝的存在及每一事物背後均有上帝的計劃。

 

6.美國阿波羅太空人:

 

在他們登上月球之後,把詩篇八篇留在月球上;到1971年太空人歐文登上月球後,他感到自身的微小,並感謝上帝的慈愛。

 

由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科學家們在他們的研究領域有所成就時,都深深地感到自身的渺小,而體驗到上帝的豐富與偉大,使我們更加敬畏上帝,並歸榮耀給上帝。

 

 

基督教信仰與現代科學的發展

1.基督教信仰是現代科學思想的基礎:

 

1)東方受佛教思想的影響,沒有認識宇宙的動機,因為佛教講的是四大皆空。所有凡能看見的都是空,任何東西都是由心衍生出來的,所以要修行以致超脫,沒去認識宇宙的動機,這也是西方科學勝於東方科學發展的原因之一。

 

2)西方受基督教信仰的影響:西方科學的兩大前提:

 

a.獨一的真神創造並掌管宇宙,宇宙有自然劃一的原則;

 

b.人是按上帝的形象和樣式造的,所以人有理性和能力去明白上帝的旨意,也就是人通過對宇宙自然的認識去認識上帝,並榮耀上帝。

 

2.基督徒是發現現代科學的中堅力量:

 

1)哥白尼:

 

人們都知道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卻不知道他原來是學習神學和醫學的,早年行醫後來做了牧師。

 

2)伽利略:

 

他堅信聖經的無誤性並支持哥白尼。

 

3)牛頓:

 

大家稱他為物理之父,然而他百分之八十的著作為神學。

 

4)法拉第:

 

發現電解原理的人,是倫敦一教堂的兼職傳道人。

 

5)巴斯德:

 

發明消毒法,對人類貢獻很大,他堅信生命只能源於上帝,他工作時,不斷禱告。

 

6)林奈:

 

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

 

7)孟德爾:

 

遺傳學的奠基人。

 

8)吉布斯:熱力學家,耶魯大學的教授。

 

以上所舉例的科學家,他們在科學上的成就不容忽視,然而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堅信上帝的啟示,堅信上帝是創造萬物與人的主。

 

 

 

科學發達後人就不需要上帝了嗎

 

一、人類歷史發展:

 

人因為驕傲、要與上帝取得同等的地位而墮落悖逆上帝,使人與上帝的關係隔離。現代有人認為當科學發展到極度時,上帝就沒有存在的空間了,因此他們認為上帝只是科學中難以解釋的事物的托詞,當一切明朗了之後,就不需要上帝了。

 

二、人類科學發展史不斷地暴露出人心的狂傲:

 

阿基米德提出了槓杆原理,因此狂妄地說只要給他一個支點,他就可以把地球舉起來。但他不能找到這一支點,因為這是人所辦不到的。

 

三、牛頓絕對時空觀的確立:

 

1.牛頓依據克卜勒的行星運行三大定律,發現行星在運行中並沒有因為向心力的反作用力而遠離運行的軌道。

 

這表示行星與太陽之間存在一種吸引力,這使得他發現了萬有引力。他首先以月亮與地球之間的關係做一測算,得到證明後才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使得科學家們大為興奮,並在依此推算各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時都得到證明。但是在換算天王星與太陽之距離時則發生了誤差,這使得科學家們假設認為在天王星與太陽之間必存在另一行星,並產生引力,吸引了天王星,這一假設也得到了證實。這一假設的行星即為冥王星。因此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得到完全的確立。

 

2.當人類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發現巨大成果的同時,其他物理、化學、生物各方面的科學發現也很豐富

 

這使得人們又再次地驕傲起來,認為人類不需要上帝,因為科學解決了人類的疑惑,並提出了解決方法。就在人們以為科學似乎已大功告成的時候,人類又再次面臨到挑戰,而驚覺到人類的渺小。
 

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當牛頓的絕對時空論確立的時候,人們似乎認為宇宙的奧秘已將揭曉,但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打破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他發現宇宙中的一切時間、空間、長度、重量的參照系在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一切時間、空間、長度、重量等都是會變化的,而光速為一常數。這使人知道了變化無窮的宇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五、量子力學-海森保(Heisenberg)的測不準原理:

 

海森保發現,在一個與原子相似之質點的動量和位置不能同時測準,因為這兩者之間的誤差相乘大於等於一個常數,所以當你測準了它的動量就測不準它的位置,反之亦然。愛因斯坦對此理論有很大的爭論。他認為若真有這一粒子存在,那麼它在一瞬間的速度與位置應是可以準確知道的,若不能測知,這粒子即應不存在。爭論的結果是物質可能不是由固體所組成的,因為當一物質被分析到元素、分子、原子、電子、夸克後,最後發現竟然沒有東西了。他們發現很多物質都是一種波動,沒有實體,這是由楊格的雙狹縫實驗所得到的。光因為互相干擾而產生顏色,但把光源控制成一組光源時,在通過狹縫的時候仍有顏色,因此科學家提出物質乃是一種波動,但有自覺性,當它被觀察時,能量波就凝聚在一起成為物質,這些理論的提出使我們發現人類知識越廣泛,對科學追求的結果越顯出自己知道得微小,甚至不知道宇宙的奧秘。

 

六、太空時代:

 

當二十世紀初人類科學家提出的理論使人發覺自己知識的渺小並不能探知宇宙的深奧時,人類進入了太空時代。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踏入月球的時候,人的驕傲又再次地顯出,認為人定勝天,征服宇宙是指日可待的。但美國的太空專家勃克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人最高的飛行速度與地球直徑相比,彷彿剛離地面而已,而銀河系直徑約有10萬光年(即以光速行駛十萬年),人無法活得這麼長久,無法旅行得這麼遠去侵探上帝的宇宙,人只能在有限空間裡探索而已。

 

七、人的認知有限

 

在進入二十世紀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進一步的科學技術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但就在他們以高度科學技術去研究宇宙的時候,他們也同時發現了人類知識的有限。例如,在牛頓提出光是由粒子所組成的之後,大家又在二十世紀發現光有波的性質,但在某些地方又必須以粒子來解釋光,那麼光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1928年,波爾提出了一個光的波、粒二性合併原則,這一原則至今仍為物理界人士所接受。

 

天文學家又發現在非線性三體運動的測量上若忽略了宇宙其中的一個電子,就會對所測出的數據有很大的影響。由此可知,宇宙是多麼的浩大,非人力所能測知的。愛因斯坦曾有此一言:我只是在真理的海邊徘徊,一無所獲”。這正說明了人知識的有限。

 

八、啟示與知識:

 

早期的科學家有一種天真實在論的想法,認為人有自己的智慧能力,對客觀的事物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就可以憑我們自己的智慧能力去認識宇宙。但這一理論在二十世紀被推翻了,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人沒有能力可以光靠自己去認識宇宙。人的知識太渺小了。

 

波爾又提出了不可知論,他認為當我們在觀查、研究一個現象的時候,需要有很多工具,如光、電等儀器的測量,而這些工具本身就有互相間的影響,使所要觀查研究的現象不正確。

 

因此有人提出宇宙間沒有任何絕對的東西,但他忽略了上帝是絕對存在的。在申命記廿二29記道:“隱秘的事,是屬於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所以,基督教的知識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切的知識起源於上帝的啟示。在希伯來書一3中記載道:“上帝用祂的大能托住萬有”。上帝創造並維護宇宙,這不是我們人類可以做到的。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