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解經講道(Expository Preaching)的定義

 解經講道(Expository Preaching 是指 忠實地按照經文本來講解上帝的話語,使聽眾明白原意,並應用在生活中。解經講道不是用經文來支持個人觀點,而是讓經文本身的意思主導講道的內容和架構。

解經講道的核心要素

  1. 經文主導信息講道的內容應當來自於經文,而非個人主題或意見。
  2. 逐節逐句講解按照經文的結構、上下文、歷史背景來解釋經文的意思。
  3. 強調原意透過語法、文法、歷史文化背景來理解作者原本的意圖。
  4. 以基督為中心聖經最終指向耶穌基督與福音,講道應該連結到祂的救贖工作。
  5. 應用生命解經講道的目的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讓人順服並實踐上帝的話語。

解經講道 vs. 其他講道方式

講道類型

定義

主要特點

解經講道

忠實按經文講解,讓經文決定信息

逐節解釋、忠於經文、重視上下文

主題式講道

選擇一個主題,從不同經文支持主題

可能較多個人觀點,容易忽略上下文

經驗式講道

以個人見證、故事為主,再引用經文

強調應用,但經文可能只是附加

激勵式講道

以鼓勵、正向思維為主

容易迎合人心,可能弱化聖經真理

總結:解經講道的重要性

解經講道的核心目標是忠於上帝的話,使聽眾明白經文原意,並在生活中活出信仰。這種講道方式能夠幫助信徒扎根於真理,避免被錯誤教導影響(提摩太後書 4:2-4),也讓教會建立在穩固的聖經基礎上。

解經講道的信念

  

解經講道的信念(Convictions of Expository Preaching)是指在講道時,以聖經為核心,忠實地解釋經文,使聽眾明白上帝的話語,並應用在生活中。以下是解經講道的重要信念:

1. 聖經是上帝的話語,具有最高權威

解經講道的核心信念是聖經是上帝默示的話語(提摩太後書 3:16),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標準。因此,講道者的責任不是傳達個人觀點,而是忠實傳遞聖經的信息。

2. 逐章逐節地解釋經文

解經講道強調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 2:15),這意味著講道者要忠於聖經文本,從上下文、歷史文化背景、語法結構等方面深入剖析經文,而非斷章取義。

3. 讓經文的意思決定講道的主題

真正的解經講道不是先有主題再找經文支持,而是讓經文本身的原意成為講道的主題。這樣才能確保講道符合聖經的真理,而非人的主觀思想(尼希米記 8:8)。

4. 強調原文背景與歷史文化脈絡

聖經是在特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下寫成,因此講道者需要了解原文詞義、當時的風俗習慣,以及經文寫作的背景,才能準確詮釋經文的意思。例如,耶穌說:「我是好牧人」(約翰福音 10:11),若不了解牧羊文化,就難以完全領會這句話的深意。

5. 以基督為中心

耶穌基督是聖經的核心,所有經文最終都指向祂(路加福音 24:27, 44-45)。因此,解經講道不只是講授道德教訓或屬靈原則,而是要讓人看見基督,認識福音,並帶領聽眾回應基督的救恩。

6. 聖靈的啟示與感動是關鍵

聖經雖然是上帝的話,但唯有聖靈的光照才能讓人真正明白並順服上帝的話(約翰福音 16:13;哥林多前書 2:12-14)。講道者應當倚靠聖靈的帶領,透過禱告預備信息,也求聖靈感動聽眾的心,使他們願意回應上帝的話語。

7. 讓上帝的話語改變生命

解經講道的目的不只是提供知識,更是要帶來生命的改變(希伯來書 4:12;雅各書 1:22)。講道應當挑戰聽眾回應上帝的話,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信仰,使講道成為「行道」的呼召。

8. 忠心傳講,不迎合人的耳朵

保羅提醒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專心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提摩太後書 4:2-3)。解經講道者應當忠於上帝的話語,即使信息不受歡迎,也不為迎合聽眾而妥協真理。

總結:忠於聖經,轉化生命

解經講道的核心信念可以總結為:忠於聖經、倚靠聖靈、聚焦基督、挑戰生命。當講道者忠實地傳講上帝的話,聖靈就會動工,使人的生命被更新,教會被建立,上帝的國度被擴展。

 

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聖灰禮拜(Ash Wednesday)如何進行?

 

📖 「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約珥書 2:13
📖 「塵土要歸於地,靈要歸於賜靈的上帝。」(傳道書 12:7


一、聖灰禮拜的意義

🔹 聖灰禮拜(Ash Wednesday 是基督教傳統中大齋節期(Lent 的開始,標誌著四十天的屬靈操練(不含主日),以預備信徒迎接受難週與復活節
🔹 這一天的核心信息是 「悔改、謙卑、歸向上帝」,象徵我們承認自己的有限、需要上帝的憐憫,並決心走向更新的生命。
🔹 「聖灰」 代表人的悔改(約伯記 42:6)、短暫(創世記 3:19),以及對基督的信靠,因為唯有基督的救贖才能帶來真正的潔淨與新生


二、聖灰禮拜的流程

1. 靜默預備與讚美(Opening Worship

  • 信徒安靜心靈,預備進入悔改與敬拜。
  • 司會或牧者帶領會眾唱詩,通常是關於悔改、恩典或基督救贖的詩歌(如《奇異恩典》)。

🎵 建議詩歌:

  • 《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 《求主充滿我》
  • 《主啊!我來尋求祢》

2. 讀經與講道(Scripture Reading & Sermon

📖 核心經文:
約珥書 2:12-13:「你們要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
馬太福音 6:16-18:「禁食時,不可像假冒為善的人。」
創世記 3:19:「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 講道信息重點:
悔改: 為自己的罪與遠離上帝的心態感到痛悔。
短暫: 我們的生命有限,應當抓住上帝的恩典。
更新: 透過這段四十天的屬靈旅程,讓生命被基督更新。


3. 施灰禮(Imposition of Ashes

💭 施灰的意義:
灰塵象徵人的謙卑與悔改(約伯記 42:6:「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灰塵提醒我們生命的短暫與基督的救贖(創世記 3:19:「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這不是儀式性的行動,而是代表我們內心的真誠歸向上帝!

💡 施灰的步驟:
1️
牧者祝禱,將棕櫚枝燒成的灰塗在額頭上,畫成十字架形狀。
2️
牧者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 3:19) 或 「你們要悔改,信福音。」(可 1:15
3️
信徒默禱,反思自己的生命,求上帝更新。
4️
詩歌敬拜,並用詩篇 51 篇(大衛的懺悔詩)作為禱告。

如果無法親身參與施灰,可以自己在家進行屬靈反思,默想自己的悔改與更新。


4. 聖餐(Holy Communion,若有安排)

  • 有些教會會在聖灰禮拜中舉行聖餐,以紀念基督的受難與救贖。
  • 若有聖餐,牧者會帶領信徒領受餅與杯,象徵基督的身體與寶血。

5. 祝福與差遣(Closing Blessing

  • 牧者為會眾祝福,鼓勵大家在接下來的大齋節期中,專心尋求上帝、操練靈修、預備自己迎接復活節。
  • 信徒帶著悔改與盼望離開,進入屬靈的更新旅程。

三、聖灰禮拜的個人操練建議

1. 省察與悔改(Repentance

📖 「求祢按祢的慈愛憐憫我,按祢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詩篇 51:1
花時間安靜,反思自己是否有需要悔改的地方。
向上帝認罪,求祂潔淨我們,使我們重新得力。


2. 禁食與自律(Fasting & Self-discipline

📖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 4:4
禁食某些食物或習慣(如社交媒體、娛樂),以更多時間親近上帝。
用這段時間讀經、禱告,讓靈性被更新。


3. 禱告與親近上帝(Prayer & Meditation

📖 「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 4:8
每天設定時間禱告,誠心與上帝對話。
默想耶穌的受難與十字架的愛,讓自己更深地經歷祂的恩典。


4. 施捨與愛的行動(Giving & Acts of Love

📖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馬太福音 6:3
幫助貧困者,捐款給需要幫助的人或教會事工。
主動關懷身邊的人,向他們分享基督的愛。


四、結語:讓聖灰禮拜成為生命更新的起點

🌿 聖灰禮拜不只是「儀式」,而是提醒我們:
我們是塵土,生命有限,但上帝賜下永恆的盼望。
我們需要悔改,轉向上帝,讓祂更新我們的生命。
我們的信仰要實踐出來,以愛與行動見證基督。

🙏 讓我們在這段大齋節期中,尋求更深的靈命更新,並以敬畏與感恩的心迎接基督的復活!

「主啊,求祢使我心靈甦醒,使我走義路,預備我的心,迎接祢的復活榮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