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佈道神學」的入門概論

  

一、什麼是佈道神學?

「佈道神學」是探討福音的本質、佈道的根據、動力、目的與實踐的一門神學分支。它關注的不只是「怎麼傳福音」,更深入探問:「為何要傳?」、「福音是什麼?」、「傳給誰?如何配合上帝的作為?」

核心問題包括:

  • 福音的神學內容是什麼?
  • 為什麼要佈道?
  • 佈道與救恩、上帝國、教會有什麼關係?
  • 佈道是否與上帝的揀選矛盾?
  • 現代多元文化社會,佈道還有可能嗎?

二、聖經中的佈道神學基礎

1. 上帝是主動尋找人的上帝(Missio Dei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 19:10

上帝自己就是最初的佈道者,祂差遣先知、差遣耶穌、差遣聖靈、差遣教會。

2. 福音的核心內容:十架與復活

「我傳給你們的,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又復活了。」(林前15:3-4

真正的佈道是以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為中心,不是「成功神學」、「道德教訓」或「心靈雞湯」。

3. 信心從聽道而來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10:17

福音必須被聽見、被宣講,才能帶來信心與得救。


三、佈道神學的主要論題與結構

論題

說明

1️ 福音論

福音是什麼?只是救恩門票,還是上帝國的宣告?

2️ 救恩論

上帝的主權與人的回應怎樣平衡?(預定與責任)

3️ 教會論

佈道是教會的本質還是活動?

4️ 聖靈論

佈道與聖靈的感動、重生如何互動?

5️ 上帝國論

佈道是否只為個人得救,還是上帝國的進展?

6️ 宣教論

佈道如何在跨文化宣教中實踐?

7️ 現代處境論

如何在後現代、多元社會中忠實傳講福音?


四、歷史發展與關鍵人物

時期

發展

重點人物

初代教會

傳道人與信徒並行佈道

彼得、保羅

宗教改革

重視講道、聖道與信心

路德、加爾文

18世紀大覺醒

公開佈道、復興聚會

喬治·懷特腓、衛斯理

現代宣教時代

佈道與社會實踐結合

威廉·克里、哈德遜·泰勒

當代神學

佈道視為上帝國的延伸

Lesslie NewbiginDavid BoschTim Keller


五、佈道神學的挑戰與回應

挑戰

回應

後現代懷疑權威、真理

以見證與關係建構真實信仰

世俗主義、宗教冷感

強調福音的存在性意義與生命轉化

多元主義(「宗教都一樣好」)

強調基督獨一救恩與十字架的獨特性

教會自我中心化

回到「差派教會」的身份(宣教型教會)


六、實踐層面:佈道神學如何成為行動?

  • 教會講壇的福音中心
  • 門徒訓練中加入佈道神學裝備
  • 小組與社區關係式佈道實踐
  • 培養全人見證生命:言語+行動

七、結語:佈道神學的核心信息

「佈道不是教會的選項,而是教會存在的本質。
福音不是人的想法,而是上帝的拯救作為。
佈道是我們在這世界上最榮耀的使命。」

佈道的目的

 

 

在基督信仰中,「佈道的目的」不只是「讓人來教會」,也不僅是「做個好人」。它的根本目的是:讓人與上帝恢復關係、得著救恩,成為基督的門徒,活出榮耀上帝的人生。

以下從聖經、神學與教會實踐三個層面,來深入說明佈道的目的:


一、聖經中的佈道目的

1. 使人得救——回轉信靠基督

「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 10:13, 17

佈道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傳遞救恩的好消息,使人因信耶穌而得永生。


2. 領人進入與上帝的和好

「這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這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哥林多後書 5:18

佈道不是為了改變宗教,而是邀請人恢復與上帝原初的愛的關係。


3. 使萬民作門徒——建立基督的國度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 28:19

這句大使命不是只要「傳福音」,而是要「造就門徒」。佈道的終極目的是讓人一生跟隨耶穌、進入門徒訓練與生命轉化的歷程


二、神學上的理解

馬丁路德:

佈道是「上帝的話語施行恩典的途徑」,人聽見福音,就有聖靈的工作臨到他心中,使他信靠基督。

加爾文:

上帝揀選人得救,但祂使用「福音的宣講」作為揀選的工具。佈道是上帝使選民歸回的手段

現代神學(如Lesslie Newbigin):

佈道不只是為了「個人得救」,也是上帝國降臨的預告——佈道是上帝透過教會在世界中推展祂旨意的行動。


三、佈道的多重目的概覽

目的

說明

1️傳達救恩

讓人知道耶穌的十字架與復活帶來赦罪與永生

2️帶來悔改

呼召人離開罪與虛假的生活,歸向真理與愛

3️建立信仰

幫助人與上帝建立活潑、個人的信仰關係

4️擴展教會

新信徒加入教會,成為上帝家中的一份子

5️彰顯上帝榮耀

生命被更新,使世界看見上帝的慈愛與公義


四、錯誤觀念釐清

錯誤理解

真正目的

只是「邀請來教會」

是「帶人認識主,得著新生命」

只是「為了天國門票」

是「恢復與上帝關係,活出聖潔人生」

是「精英佈道家的工作」

是每位信徒的日常見證與福音責任


五、今日教會佈道的提醒與方向

回歸以「十架與復活」為核心的信息
強調悔改與跟隨,而不只是決志
不僅追求人數,更重門徒生命的栽培
拓展到社群、職場、文化、媒體,讓每一信徒成為「活的福音」


六、結語

佈道的目的不是要改變人的外在行為,而是要藉著福音更新人的內在生命。

佈道是上帝的愛在我們生命中流通出去的方式,是我們參與上帝拯救世人的計劃,是上帝國在地上的延伸。

 

佈道的使命

  

在基督信仰中,「佈道的使命」不只是教會的一項活動,而是教會與每位信徒從主耶穌領受的神聖呼召核心身份。這個使命源自三一上帝的心意,貫穿整本聖經,並在教會歷史中不斷被重申與實踐。


一、聖經基礎:佈道的使命從哪裡來?

1. 耶穌的大使命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 28:19-20

這段經文清楚指出:佈道是為了使人作主的門徒。

2. 五旬節的榜樣(使徒行傳2章)

聖靈降臨後,彼得起來講道,帶領三千人悔改信主,這成為初代教會佈道使命的起點。

3. 羅馬書對佈道的重要宣告:

「若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10:14-17


二、佈道的使命是什麼?

1. 見證耶穌基督的救恩

「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 1:8

見證是一種生命的宣告,不只口頭傳講,也包含生活方式。

2. 使人悔改、歸向基督

佈道的終極目的是引導人認罪悔改,信靠耶穌得永生,不是單純的資訊傳遞,而是靈魂得救的事工。

3. 擴展上帝的國度與建立教會

佈道帶來新的信徒,這些信徒聚集形成教會,進一步訓練門徒,回應更大的宣教使命。


三、神學觀點:佈道的使命為什麼重要?

馬丁路德:

強調「道的宣講使人得信心」,上帝透過話語的施行(Word and Sacrament),呼召人進入得救的關係。

約翰加爾文:

認為傳道與佈道是教會職事的本質,是「上帝設立的手段」,讓選民被呼召出來,進入上帝的恩約中。

現代宣教神學(Missio Dei):

宣告**「佈道不只是人對上帝的工作,而是上帝對人的行動。」**
上帝自己是第一位佈道者,而我們被邀請與祂同工。


四、實踐層面:我們如何承擔佈道的使命?

1. 個人見證

  • 分享信仰轉變的經歷
  • 用生命影響他人(彼前3:15:「常作準備回答各人」)

2. 教會群體

  • 舉辦福音聚會、佈道會
  • 設立門徒培育機制(不是只有「決志」,更要「跟隨」)

3. 跨文化佈道

  • 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傳福音(如宣教士、留學生、移工)
  • 使用多元媒體與語言工具

五、現代挑戰與回應

挑戰

回應

後現代懷疑真理

用謙卑與見證來建立關係

世俗主義與冷漠

活出愛與關懷,顯明信仰的實際價值

信徒缺乏傳福音動力

加強對使命的裝備與禱告生活


六、結語:佈道是信徒的身分與責任

佈道不只是「做一件事」,而是我們「是誰」——我們是上帝差派到世界上的使者(哥林多後書5:20:「我們作基督的使者」)。

佈道的使命就是回應上帝的愛與呼召,向世界宣告:

「上帝愛你,祂差祂的兒子耶穌來為你死,並呼召你進入祂的國度。」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