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青少年靈性關懷

 

 

1.      上帝的特別關懷
加爾文強調,上帝不僅治理萬物,更「特別關懷教會」與祂的子民。即便最卑微的麻雀都在上帝旨意中,更何況祂的兒女?(太 10:29-30)。這提醒我們,青少年的掙扎、身份認同與未來焦慮,都在上帝細緻的眷顧中。

2.      靈性的成長與忍耐操練
加爾文指出,上帝的計畫常用來「教訓祂的子民學習忍耐,糾正腐化頹廢的感情,克服放縱的慾望」。青少年的靈性關懷需要引導他們將生活中的挑戰,看作是上帝塑造人格與信仰的操練。

3.      人人皆祭司的呼召
改教運動提出「信徒皆祭司」的教義,強調每一個信徒都有責任活出福音,在生活中實踐屬靈召命。這對青少年特別重要,因為他們需要被看見為「信仰的主體」,而非被動的聽眾。

4.      情感與屬靈陪伴
青少年常面對孤單與壓力。彼前 5: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可成為靈性關懷的核心經文,提醒他們:上帝關心他們的焦慮,教會群體也應成為他們的安全空間。

👉 綜合來說,青少年靈性關懷需要 神學根基(上帝的眷顧與呼召),也需要 實際陪伴(情感支持、群體歸屬)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關懷指引:陪伴長者面對配偶去世

  

一、急性期(頭 1–3 個月):陪伴與安慰

目標:幫助長者安全表達哀傷,不感到孤單。

  • 探訪與陪伴
    • 不需過多言語,靜靜在旁陪伴,讓對方能哭、能說(伯 2:13)。
    • 可以帶食物、幫忙日常瑣事,避免長者因煩瑣事務感到壓力。
  • 適合的經文
    • 詩篇 34:18 –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
    • 馬太福音 5:4 – 哀慟的人有福了。
  • 避免的話語
    • 不要急著說「要堅強」、「他(她)在更好的地方了」;這些話雖然出於好意,卻可能讓長者覺得哀傷被忽視。

二、適應期(3 個月–1 年):支持與重建

目標:幫助長者逐步建立新的生活節奏,並在盼望中前行。

  • 教會與家屬可做的事
    • 固定陪伴:安排弟兄姊妹輪流陪伴,帶長者參與小組、主日崇拜。
    • 引導屬靈操練:使用靈修讀經表,幫助他們在上帝的話語中得力量。
    • 建立社交與生活規律:鼓勵參與社區活動或輕省的服事,避免長時間獨處。
  • 合宜的經文
    • 詩篇 23 上帝陪伴我們走過死蔭幽谷。
    • 約翰福音 14:1–3 – 耶穌預備地方,給我們盼望。
    • 腓立比書 4:6–7 – 上帝的平安要保守人心。

三、長期陪伴(1 年以後):記憶與使命

目標:幫助長者將對配偶的思念轉化為感恩與見證。

  • 實際做法
    • 紀念日陪伴:在結婚紀念日、配偶生日、安息日週年,送一張卡片或一起聚餐,避免長者獨自承受悲傷。
    • 鼓勵分享故事:邀請長者在小組或家人聚會中分享與配偶的信仰經歷,將哀傷轉化為信仰見證。
    • 提供服事機會:引導他們以愛心陪伴其他有需要的人,讓痛苦成為祝福的泉源(林後 1:3–4)。
  • 適合的經文
    • 希伯來書 12:1 – 被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
    • 詩篇 73:23–26 – 上帝是我心裡的力量,直到永遠。
    • 啟示錄 21:3–4 – 上帝要擦去一切眼淚。

🌸 給教會與家屬的小提醒

  1. 持續關心:很多人過世後幾週,關懷就逐漸減少。但哀傷可能長達數年,需要長期陪伴。
  2. 尊重個性差異:有人願意談論配偶,有人選擇沉默。陪伴者要尊重,不要強迫分享。
  3. 留意心理健康:若長者出現嚴重憂鬱或自我傷害的想法,要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療協助。

🙏 總結
陪伴長者走過失去配偶的旅程,需要 耐心、同理心與信仰群體的支持。這是一條從眼淚到盼望、從孤單到再次在上帝愛中找到歸屬的路。

如何協助長者面對配偶去世

 

 

這是一個非常深切又牧養性的問題 。陪伴長者面對配偶去世,不只是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也涉及靈性、群體與實際生活的照顧。我把建議分成四個層面,供您參考:


一、情感與心理支持

  1. 允許哀傷:失去配偶是一種深刻的斷裂,長者需要時間哀悼。幫助他們明白,哭泣和孤單都是自然的反應(詩篇 34:18)。
  2. 傾聽與陪伴:不要急於用理性安慰或神學解釋,先用陪伴與聆聽,讓他們能安全地訴說心情與回憶(伯 2:13)。
  3. 正常化孤單感:幫助他們知道這種「不習慣」需要時間,並且不是信心不足。

二、靈性上的安慰

  1. 盼望的應許:藉著經文提醒他們,死亡不是終點,而是轉向上帝的懷抱(約 11:25–26;帖前 4:13–18)。
  2. 祈禱與敬拜:帶領長者在禱告、詩歌與聖餐中經歷「上帝與我們同在」的真實。
  3. 詩篇的力量:鼓勵使用詩篇(如詩篇 23, 42, 73),將內心痛苦化為禱告。

三、群體與教會的支持

  1. 教會探訪與陪伴:安排肢體定期關心,減輕孤單感。
  2. 哀傷小組或支持團體:幫助長者與有相同經歷的人分享,獲得理解與同行。
  3. 讓長者繼續參與服事:避免邊緣化,給予適度的服事角色,幫助他們看見仍有生命的價值與使命。

四、實際生活上的協助

  1. 日常生活照顧:協助就醫、三餐、交通等實際需要。
  2. 法律與財務安排:在需要時提供資源(例如遺產處理、醫療安排),讓他們少一些後顧之憂。
  3. 重建生活節奏:鼓勵參加社交活動或學習新技能,逐步走出失落。

五、神學反思與安慰

  • 加爾文提醒我們:「真智慧就是認識上帝,也認識自己」。哀傷讓我們更深看見人的有限,也更依靠上帝的無限。
  • 泰勒在《世俗年代》中說,現代社會往往將死亡視為終點,但基督信仰提供一個「更大的敘事」:死亡是進入永恆與上帝同在的門檻。這能幫助長者把痛苦放在盼望的框架中。

牧養建議

  • 若長者能接受,安排每日簡短的靈修(如我之前整理的 四週靈修讀經表)。
  • 鼓勵子女或教會弟兄姊妹陪伴,特別在重要日子(結婚紀念日、配偶生日、去世周年)表達關懷。
  • 在合宜時機,邀請他們分享與配偶的信仰故事,將回憶轉化為信仰見證。

長者在失去配偶後的靈修讀經建議表(四週循環)

 

📖 1 週:面對哀傷,尋求安慰

  • 詩篇 23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在死蔭幽谷祂與我同在。
  • 詩篇 34:17–18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
  • 馬太福音 5: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 哥林多後書 1:3–4上帝安慰我們,好使我們能安慰別人。
  • 詩篇 42 我心哪,你當仰望上帝。
  • 約翰福音 14:1–3耶穌預備地方,應許永恆的同在。
  • 啟示錄 21:3–4上帝要擦去一切眼淚。

📖 2 週:思想永恆,堅固盼望

  • 帖撒羅尼迦前書 4:13–18在主裡睡了的人必復活。
  • 哥林多前書 15:50–57死被得勝吞滅。
  • 羅馬書 8:18–25受苦與將來榮耀不能相比。
  • 約翰福音 11:25–26耶穌是復活與生命。
  • 詩篇 90:1–12數算自己的日子,得著智慧的心。
  • 腓立比書 3:20–21我們的國籍在天上。
  • 啟示錄 7:9–17上帝要親自牧養祂的子民。

📖 3 週:在孤單中,經歷上帝的同在

  • 詩篇 46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 以賽亞書 41:10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
  • 馬太福音 28:20我常與你們同在。
  • 希伯來書 13:5–6上帝應許不撇下、不丟棄。
  • 詩篇 121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 以賽亞書 49:14–16上帝將我們刻在祂掌上。
  • 羅馬書 8:31–39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

📖 4 週:重建生活,領受使命

  • 詩篇 100 帶著感恩敬拜上帝。
  • 馬太福音 6:25–34不要憂慮,先求上帝的國。
  • 腓立比書 4:4–9要常常喜樂,上帝的平安保守心懷意念。
  • 雅各書 1:2–5在試煉中求智慧。
  • 加拉太書 6:2彼此擔當重擔。
  • 哥林多後書 4:16–18眼光定睛在永恆。
  • 詩篇 73:23–26上帝是我心裡的力量,直到永遠。

🌸 靈修方式建議

  1. 安靜禱告在讀經前先安靜片刻,求聖靈開啟心靈。
  2. 誦讀經文慢慢讀 2–3 次,讓上帝的話語進入心中。
  3. 默想問題這段經文如何安慰我的哀傷?今天我能如何依靠上帝?
  4. 簡短禱告把痛苦交託給上帝,也為未來的日子祈求力量。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