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中年危機」的身、心、靈症狀與肇因

 中年女性

    女性進入中年很明顯的徵狀是停經的問題。停經是生理上的一個時鐘,到了大約40-45歲,女性荷爾蒙就停止分泌,於是整個人開始混身不舒服,最普遍的是熱潮紅症狀(Hot Flush), 全身會突然間短暫發熱,然後晚上睡覺時會出冷汗,或者出現便秘、失眠、偏頭痛的問題,還有皮膚開始沒有了彈性。然後身材曲線開始變化,臉上的縐紋、眼尾紋 陸續出現。特別在這唯美主義、注重身材的文化裡會開始產生不安感,更會擔心丈夫愛上另一個女人。再加上女性荷爾蒙慢慢的減少,夫妻的性生活亦會遇到不同程 度的困難。

     女性對性生活的興趣跟她的女性荷爾蒙與排卵期有著密切的關係。事實上,排卵時女性的荷爾蒙泌乳激素等都會刺激女性陰道的分泌物。但當女性開始停經,分泌不足以致性交疼痛,往往導致對性失去興趣。其實,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很多醫生都介紹使用一些如K. Y. Jelly的水溶性潤滑劑。

     心 理上,中年女性開始對自己沒有信心,心中有很多的憂慮,時常懷疑丈夫是否還愛自己。如果女性平時沒有好好照顧身體,很容易會出現一些中年疾病,如乳癌、子 宮癌或其他疾病,這些都會造成心理上面對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威脅,因此對人生的看法也顯得悲觀。再加上中年夫婦(不單是女性,男性也一樣)面對日漸衰老、體 弱多病的老年父母,就會帶來更多的壓力和負擔。同時若有忤逆的子女在家就更悽慘了,可以說是四面楚歌、內憂外患。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士要依靠藥物 來抑制中年抑鬱的情緒病。

中年男性 

    面對中年危機的男性會顯得煩躁不安、有壓力,而且容易生氣、不開心和有激動的情緒。「男性更年期」(Male Menopause)最早在1939年由Dr. Werner提 出,他列舉一些因男性荷爾蒙分泌劇減後出現的徵狀,包括容易疲倦、缺乏衝勁、精神不集中、比較容易憂鬱焦慮、失眠與便秘等。因男性荷爾蒙減低,性慾亦相繼 下降。另外,「地中海」也會在這時出現,漸漸髮線上移,中圍脂肪增加。在這階段的男性會強烈地需要知道他的男性吸引力是否仍然存在,所以他會突然好像回歸 到青春期一般,透過新款的跑車與時髦衣著,以察看自己是否還對女性有吸引力。這類型中年男性的心理需求,妳要知道:第一,這是正常的;第二,是會過去的。 但要好好的正視和處理它,透過彼此交談,進一步了解這些表現背後的原因和需要,以作出適時的幫助。

     在 靈性方面,如果基督徒用事奉來向別人或自己證明自己靈命的成熟與長進,而屬靈的根基又沒有真正與上帝建立關係,人到中年,不單夫妻關係脫節,親子關係疏 離,最大的危機是與上帝的關係也會斷絕了。所以有些中年的弟兄姊妹若用忙碌的事奉來證明自己愛主,就需要停一停,安靜思考一下自己與上帝每天的關係是否真 實?

    現 今大部份的男性是屬於一種沒有朋友的邊緣人,一直以來他們沒有支持系統,到了中年就特別感覺孤單、失落。個人會有罪疚感,覺得子女沒有教養好,太太不願順 服,上帝似乎又去度假了,然後事業不單無成,還遭人辭退,心境好像宇宙間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多麼的虛無、孤寂、隔絕!所以有些中年男性如果此時遇上憂鬱 症,將會有自殺的傾向,因此這類中年男性是自殺的高危險群。

    所以,男人事工是教會非常重要的一環。其實,中年男性可以是人生最美麗的時光,因為這個階段男人比較成熟,生命閱歷也多,如果他又與主的關係良好,有美好的屬靈生命,不正是上帝今日要裝備、訓練、鞏固和使用的工人嗎!

「中年危機」的界定


     不同的人對所謂「中年」有不同的方法來界定,而一般普遍認為35歲開始至55歲屬於中年期。中年在我們人生裡面是一個關鍵的時期,有人說這是「第二個青春期」(Second Adolescence)。一些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發現,人的一生當中有幾個反叛期,第一個是在兩歲,小孩子突然發覺自己可以說「不!」而令你拿他沒辦法。第一個是青少年期(Adolescence),13歲到18歲; 這 階段可以說是風暴期,很多父母和青少年的關係都出現了緊張和不協調。而第三段反叛期就是中年期,在這階段中很多人的婚姻遇上困難、人際關係觸礁,又或靈性 破產,更甚至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總覺得人生進入了下半場後,就時不我與,活在一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慨嘆裡,認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未能達到, 一事無成,又覺得如果不再去幹一番大事業就將注定一生是失敗的。若你有這樣的心態,就是一個危機。

     但是,危機其實也可以有生機和轉機的,因此有些人能夠順利過渡,並且進到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個階段。所以,很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我們若有正確健康的態度,就可以超越困難去攀越另一個高峰。若不然,有些人就因著消沉的意志而一去不回,萬劫不復。

     有 些男性步入中年期時可能突然間做出一些令人大感意外的事,例如:將事業、家庭都放下,一個人獨自去背包旅行,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又或者突然間殺出一個第 三者。這些人心中存在著一種鬱悶,希望能將以前的事情全部抹掉,重新開始。他們一方面不滿意自己的人生上半場,自我形像低不屑提,與神的關係又流於表面, 一下子覺得信仰、事業和婚姻都不再重要。人到了三、四十歲,忽然間體會到人生沒剩多少時間,總想要抓住機會,認為夕陽無限好,要爭取最後的那一片雲彩。這 時候腦袋裡出現一個錯誤想法,為求釋放真我,找來第三者,發展婚外情等等,那就將走上一條婚姻的不歸路。

     對 於女性,專家研究指出一般女性結婚後,對夫婦關係帶著很高的期望,她的家庭是她一生的依歸,所以也特別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丈夫和子女身上,但許多時候 丈夫卻沒有時間來培養夫妻的感情,結果太太在丈夫那裡得不到心靈的滿足,就轉而將所有的專注力放在子女身上。一旦到了中年,子女開始獨立、離家,而夫妻關 係又沒有打好基礎,丈夫由於長期不能滿足妻子的需要,太太就會覺得原來多年的辛勞到頭來也只是空夢一場。於是這些到了中年的女性要向丈夫、兒女、家人、世 界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她開始尋找自己、實現自己。這時婚外情隨時都可能乘虛而入。

    所 以,男女這兩條人生的曲線很有趣:女性在結婚早期,對丈夫、兒女有很高的期望,但當到了中年,滿足感得不到,子女離巢,然後被人否定,對婚姻的期望一直向 下走,逼著自己往外跑。而男性在早期對事業抱有很高的理想,到了中年,覺得沒有甚麼突破,這時候便想回家。中年的水牛想回家,而中年的蝴蝶卻開始想飛出 去。如果男女不了解自己的心態,亦不認識配偶的需要,更不明瞭人生在這期間將會出現的狀況而早作預防準備,到了問題真正出現時就可能已經太遲了。

危機輔導


人生是在一連串的危機中成長,在每一個危機必有適應的需要,在情緒上難免緊張,會發生焦慮與不安。教會對每一個人的關懷,既是包括整個的人、整個的人生,就必須有徹底的服事,輔導他的信心增長,讓生命更逐漸成熟。

福音是從孩子時就需要,所以教會的工作應自育嬰室開始,給予愛顧,使他快樂與安全。 在學齡之前(通常說是六歲以前),需要規律與模仿,是極好的機會教導他信心的習慣。自學齡起,自幼童至少年,再由少年至青年,都是經過不同的階段,面臨若 干危機。在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影響情緒,知識增加可能引起很多理智的困惑,都十分需要教給予合宜的輔導。

青少年最需要輔導,除學業及職業問題逐漸需要面對之外,更有交友戀愛的問題。怎樣輔導他對愛有正確的觀念,對性有健全的認識,都是重大責任。青年人特別敏感,也容易衝動,輔導者必需有愛心的關懷及屬靈的智慧來幫助他,使他有美滿的婚姻與家庭,在信心上更加堅定。

以後在中年階段,逐漸進入更年期,生理的轉變,家庭環境的變更,(兒女長大自立,使 他失去父母的功能),以及社會變遷的情況,又使他面臨另一個重要的轉機,靈性上需要幫助,因為這時期情緒與身體健康都可能有不安的現象。老年時期每因體力 衰敗、社會與家庭的身分失去、友伴離散老死,以及經濟等問題,都表明他極需要安慰與同情。由於行動不便,來教會聚會也有困難,眼神不足,聽覺欠敏,讀經及 聽道都不盡理想。教會對老人輔導工作,尤其需要極大的關懷以及忍耐的服事。
  
其他如個人生活的挫折、家庭的變故,尤其疾病的侵襲,甚至死亡陰影的威脅,更需要教會的輔導者傳遞上帝的恩惠。
  
聖經中曾記載一些危機:摩西和以色列民去到紅海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約拿在魚腹 中渡過三日三夜;但以理被拋進獅子坑中;馬利亞和馬大的兄弟病逝;主耶穌客西馬尼園被捕;林後十三章23-28節,列出保羅所面對的一連串危機;使徒行傳 也記載到不少初期信徒所面對的危急關頭。約伯在極短的期間遭遇一連串的變幻,請細讀約伯記的第一、二章。

天有不測之風,我們的人生潛伏了危機,基督徒和其家庭也不能倖免,小產、急症、意外受傷、死亡、喪偶、失業...等等,任何一樣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方式,帶來了緊張、憂慮、徬徨、手足無措。這時個別的關懷、輔導是需要和有效的,牧者能站在其身旁,給予支援,適切指引,倍他走過人生危機之路,是何等重要和寶貴的一件事。以下列舉一個例子,及遇見危機時之壓力指數指標,提供參考。

【末期病患者的心理】

階段
不信、否定
憤怒、反感
沮喪、哀傷
接受、等候
心境
震驚、否定、不信、麻木
情緒激動、焦慮、混亂、急躁
深思、無奈、喪失、內疚、空虛
冷靜、釋放
基本需要
自我保護、心靈受震盪中求避震
忍受心理上的壓力和痛苦
表達死亡臨近的痛苦
需要正視死亡、確知死後有永生
需時
多週
多週
多月

輔導內容
與之同在、協助解決實際的問題
容讓抒發心中的痛苦、為之祈禱
與之同在、安慰、與之交談、鼓勵表達感受、解釋死亡之真義、一同祈禱
與之同在、容讓之安靜、表示了解、一同祈禱

【壓力指數】

以下是人生中很可能遇見的壓力和危機,如果將它們的壓力指數加在一起時超過二百點,便是一個危險的指。標所以,在同一時間內發生這些事件時,難於承受他們所帶來的壓力(100分為最高),是絕對有可能的,請參以下的表列:
事件
壓力指數
事件
壓力指數
配偶去世
100
懷孕
40
離婚
73
家中多了新成員
39
夫妻分居
65
轉換工作
39
近親去世
63
與伴侶之衝突增加
35
入獄
63
工作責任感轉變
29
病重或嚴重受傷
53
兒女長大離家
29
結婚
50
妻子開始或停止職業生涯
26
解雇
47
生活條件轉變
25
夫妻和好
45
改變個人習慣
24
退休
45
與上司不和
23
家人健康轉變
45
搬遷
20

教牧成為高效能危機工作者應注意的事


    一個高效能的危機工作者具備的特質,包括生活經驗、專業技巧、鎮靜、創造力與伸縮性、能量,快速的心理反應及文化的認知等。

1. 生活經驗(Life Experiences

    工 作者能否有效地處理危機,與他(她)的生活經驗有密切的關係。然而,豐富的生活經驗並不足以成為有效能的危機工作者。如果經驗是負面的,不但無益,反而有 害。經驗之所以有重要性,是因為許多危機諮商的志工和專業的人員有類似的危機經驗,他(她)們可運用他(她)們的經驗背景作為幫助人的資源。例如,戒毒後 的人幫助人戒毒;曾經是暴力的犧牲者選擇幫助遭受暴力凌虐的人。他(她)們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教導那些身陷其中的人。

    然而,這並不是說沒有類似經驗的人,就無法成為高效能的危機工作者,也並不是說要做個危機的工作者須首先去經驗危機的情境。同樣地,年齡雖然象徵著經驗,但是年齡大並不一定可成為高效能的工作者。

    一個好的危機工作者,需要有正面(成功)的生活經驗,而後再加以完整訓練、豐富的知識、和督導。

2. 專業的技巧(Professional Skills

一個有效能的危機諮商,需要具備下列的助人技巧:

(1) 關注技巧,

(2) 正確的聆聽和回應,

(3) 思想、感覺、和行為之間的一致性,

(4) 鼓勵和支持技巧,

(5) 基本的分析和綜合能力,

(6) 基本診斷(評價)與轉介技巧,

(7) 發掘替代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上述的技巧是一般危機諮商課程認為學生應有的能力。若有更多諮商的知識和技巧,對案主也會有更多的幫助。

3. 鎮定(Poise

由 於在危機的情況,諮商者往往會遇到令人震驚和意想不到的場面,或是案主已失去了控制,諮商者最明顯的幫助,就是使整個場面安定下來。創造穩定和理性的氣氛 讓案主在不平衡的狀態中得到學習模範。練習鬆弛技巧是一種在混亂情境中保持鎮靜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工作者(牧者)的信心,因牧者的信心可幫助案主渡過危 機。牧者(危機工作者)須能對案主表達他(她)的忍耐和瞭解。這也是危機工作者所不能缺少的特質。

4. 創造性和伸縮性(Creativity & Flexibility

創 造性與伸縮性是面對複雜情境和那些似乎難以解決之問題時的主要寶貴資源。教導一個人許多的技巧是一回事,但是教導一個人在他正當需要的時候會活用那些技巧 又是另一回事。大多數的訓練課程很少注意到創造性的治療功能,因此當遇上危機時往往束手無策。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嚴格的訓練(例如,角色扮演),可以建立危 機工作者的自信,然而一個人在急難情境時能夠有多少的創造性,仍然是在於(他)她們平時勇於冒險和創造性思考的培養。

4. 能量(Energy

危 機工作者由於是面對不可預知的情況,所以他(她)需具備充沛的能量,並善於組織、引導方向、和系統的行動。專業的訓練可提供工作者系統性行動的組織綱要和 原則,但卻無法提供工作者要完成任務時所需的能量。這耗時費力的工作,工作者除了要有高度的意願之外,同時還要照顧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這樣才能保 持所需的高度能量。

5. 快速的心理反映(Quick Mental Reflexes

危 機諮商與一般的諮商和心理治療有很大的不同,危機諮商需要比一般的諮商採取更多的活動以及給予案主明確的方向。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沒有那麼多充裕的時間 思考,工作者需要有快速的心理反映(或腦筋急轉彎)以應付訊息萬變的危機。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可讓危機工作者可照本宣科,一個無法做快速而且正確思考的工 作者,將會面對無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當 然,一個有高效能的危機工作者之特質並不止於如上面所述。其他的特質,諸如不屈不撓的精神、延後滿足感的能力、堅強的自我概念、及對案主之能力的確信等, 也都是危機工作者所需擁有的。但是也有一點需提醒大家(讀者)的,教牧危機諮商這個專業,並不是那些所謂的『超人』才可以做得到,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 個高效能的危機諮商者。我們需瞭解,大部份的危機工作者會遇上困惑、挫折、生氣、害怕、或自覺無能為力的時刻,因此我們應容許自已也有錯誤的時候,從我們 的錯誤中得到正面的學習。

從 上面所述,人類無可避免地面臨各種不同的危機,我們發現牧者之空前助人的機會以及他(她)們所擁有之特殊助人資源。此外,牧者也擁有一般心理衛生專業工作 者所沒有的特質,使他(她)們能對那些在危機中的人們提供更有效的幫助。然後我們又檢討高效能危機工作者的條件,包括生活經驗、專業技巧、鎮定、創造性和 伸縮性、能量、以及快速的心理反映。若加以完整的訓練和督導,大部份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危機諮商者。

教牧諮商的特質


由於牧者獨特的角色,他(她)比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或其他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接觸到人們更多的問題。大部份的心理治療師比較少有機會接觸下列的情況:

 1因死亡而產生的悲慟諮商。

 2婚前諮商。

 3因生理疾病和頻死的支持性諮商。

 4老人問題諮商。

 5自殺、天災、人禍的危機諮商。

然而,這些卻是牧者每日所面臨的工作。

此外,牧者與一般心理衛生(或諮商與心理治療)工作者有下列幾點明顯的不同,包括:象徵的力量教牧的主動性既有的個人關係方便性及信仰團體的價值性,和神學觀點。除了這五點特質,牧者更可使用越來越普遍的電話為有效的諮商工具。 

1. 牧者的象徵力量

這 是牧者與一般心理治療不同的第一個特質。由於諮商者是個受按立牧師,他(她)的出現對危機中的人會有一些特定的影響。牧者不只是一個人,也是一種象徵。所 有的專業人員所呈現的不只是他(她)們是誰,更重要的是人(案主)對他(她)們的感覺(不僅僅是意識層次的認知,同時也是種潛意識的運作)。

Paul Tillich在談到『終極的關懷必須以象徵性的表達』時,也列舉了幾個象徵的特質:

1最明顯的象徵超越本身指向某一方向。

2象徵不像一般簡單的記號,而具有特殊的意義。這與第一個特質有不可分的關係。

3象徵掀開了被封閉的真實性。

4象徵開啟了我們內心的世界。

Paul Tillich在 這裡所要表達的是,象徵可傳達某種以言語無法表達的意義。牧者在從事諮商的時候,有一點是不可忽略的,就是他(她)們象徵著基督教信仰的意義。換句話說, 他(她)們不只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信仰團體,代表上帝。他們的臨在有刺激案主(一個人)對上帝產生依賴的力量,強化個人的信心和勇氣,激發個人的內在資 源及潛在潛意識力量,來影響一個人的生活。

但 我們必須謹記在心,牧者的形像雖然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是正面的,然而對某些人來說也可能有負面的影響。牧者所代表的包括信仰團體、傳統、對生命意義的看法、 信心的力量、和上帝。這些因素在做危機諮商的時候是不容忽視的,因為這種象徵的力量,可能有些潛在的負面影響必須加以克服;相反的,它也可能有潛在的正面 影響,可使人遇到困難和創傷的時候得到力量和醫治。

2. 教牧的自主性

牧者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他(她)們的自主性,包括諮商前所建立的關係及主動的危機處遇(Intervention)。雖然所有牧者或多或少意識地運用這個特質,然而大部份的牧者卻都習以為常,不知珍惜。牧者可以自由地進出大部份信徒的家庭,處理信徒所遭遇到的危機,這種特權是其他心理諮商專業人員所無法享有的,這點在危機諮商佔極重要的地位。

此外,牧者有自由可選擇在做危機諮商的時候在信徒的家中或在牧者的辦公室,牧者也可自由選擇要採取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諮商。這種伸縮性,不但給牧者能方便地、有效地幫助信徒渡過危機,同時也使遇到危機的人得到適時的幫助。

牧 者的例行家庭探訪,不但能夠很快地進入短期或長期的諮商,同時也可為往後的危機諮商做很好的鋪路和防治工作;或是當牧者意識到信徒遇到危機的時候,可以主 動的伸出援手。他(她)們不像其他的心理諮商專業人員是個被動的幫助者。雖然現在己經有些精神急診團隊也開始採取居家的服務,把服務帶到案主的家庭或現 場,也獲得不錯的效果,但仍然不像牧者那麼有主動性。

當 然,這種主動性也並不是全無缺點,由於他(她)們的主動可能成為案主遷怒的對象,甚至有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他(她)們也可能遇到抵制和拒絕,甚至失敗。但 是,另一方面來講,他(她)們也有許多服務的可能性。信徒在許多壓力的情況下,由於牧者適時的出現,可使他們獲得釋放。可能個人或家庭根本沒要求牧者的幫 助,但牧者的臨在成為極受歡迎場面。

雖然牧者的主動有時起初不受歡迎或抵制,但後來障礙得到突破後,建設性的互動會促進關係的建立或重建。當然牧者與信徒之間關係的品質是關鍵的因素。因為相互的信任和誠摯的關係,使牧者的主動性往往在信徒遇上危機的時刻,發揮建設性的效果。

3. 既成的個人關係

牧者與一般心理諮商專業人員不同的第三個特質是牧者與信徒之間既有的個人關係。牧者在危機諮商之前不但與信徒之間有既成的人際關係,既使在危機諮商之後,他(她)們的關係仍然持續著。也因為這種關係,牧者可提早做防治的工作,以減少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由於諮商後的持續關係,使信徒從一種治療者-案主關係轉變到另一種牧者—信徒的關係。雖然諮商已經結案,但案主仍然得到妥善的照顧。

4. 信仰的團體

牧 者的另一特色是他的方便性及所擁有的信仰團體。第一個優點是既有之諮商前的關係。通過信徒教育、講道、小團體及各種的聚會,牧者有許多機會能間接地邀請人 來接受諮商,牧者也有許多機會可訓練信徒認識早期的症狀,以及當問題發生時如何因應。沒有任何其他的心理諮商專業人員有這種機會和特權可以教導人。

此 外,牧者更擁有龐大的支持團體,讓一個人遇到個人、婚姻或家庭問題和危機時能得到眾多的支持和資源。對那些向牧者求助的非信徒,他(她)們不但可獲得牧者 的幫助,亦可獲得牧者背後之婦女團契、兄弟團契等,都可能成為很好的支持團體。它們不但提供情緒上的需要,同時也提供靈命上的需要,這是一般世俗團體所無 法提供的。

5. 神學的觀點

很明顯地,牧者獨特的角色以及他(她)對人類生命和命運的觀點,是其他任何心理諮商專業人員所無法比擬的。他(她)所受的訓練包括聖經的解析、基督教倫理、和神學的思考等,成為他(她)做諮商時重要資源,也是一般心理諮商專業人員所無法競爭的。臨床心理學家Paul Pruyser在談到牧者的貢獻時,認為人們首先尋求牧者的幫助,豈不是要將他(她)們的問題放在教牧的觀點上?

Pruyser這 裡所強調的是,對某些人來說,以神學觀點來看個人,他們的環境和行為是極其重要的。以神學的觀點來評估一個特殊的人和特殊的情況,通過信仰的語言往往可以 促進一個人的自我了解,做決定的轉捩點、和行為的改善。這並不是說,置心理的層次於不顧,而是把心理學和神學結合起來,對人(案主)做更精確的評估和治 療。

Pruyser強調,牧者像其他的專業工作者一樣,有其自己的理論架構和傳統所累積下來的經驗。增加其他不同領域,如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與技巧,並不影響他們的完整性。在他(她)們的教牧工作中增加臨床的洞察與技巧,並不動搖他(她)們之教牧觀點和運作的正統性。

受過良好教育的牧者之與其他專業的不同,不只是他(她)們以信仰的眼光來看人生,同時也以神學的觀點幫助人看自己及其特殊的處境。這也可能就是尋求牧者幫助者所期待的。

輔導形式


  輔導事工種類繁多,有的使用藥物,有的作詳細心理分析及精神治療,有的作二、三十次或更長時間的輔導。
  而教會的輔導工作與專業性輔導是有不同的,一般都不可能提供以上的服務。教會的輔導多使用個人約談或小組形式進行。牧者多採取主動,去接觸不同的人,透過個別對談分享、小組的討論、交流等,達到輔導目標。

1. 非正式輔導:牧 者所作的輔導工作,大部分發生於非正式的環境,甚至嚴格來說,不會被稱為輔導。有時是在聚會前後、探訪中、偶遇、醫院房間、街角、牧者辦公至或家中發生, 可能這些情況是沒有預約,信徒便來到辦公室和家中小敘,就是在這些非正式或偶然的接觸活動中,幫助了不少信徒。而這些訪問、探病、小組、偶遇等,都是一般 普通的牧養和關懷事工。

2. 正式的輔導:在一般牧養非正式輔導中,有時為我們創出一些正式或危機輔導的機會。
 
  正式輔導是預約時間,訂定次數(約四至五 次),受輔導者是有具體問題待處理,雙方有共同目標,一同面對探討可行之法,訂定約見輔導次數的好處是雙方有共識,在一個輔導療程中,按部就班,有目標地 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又在療程後期檢討需否轉介性的服務,另一方面也免至受輔導者長期在無止境輔導中,而過份依賴牧者,在輔導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要 點。

(1) 建立關係:
 .藉著留心聆聽及適切感情的反應,讓對方體會到你的溫情和關心。
 .了解對方感受和經歷,給予適切同感的回應,不要太快審判事件的結果。

(2) 澄清和歸納問題:
 .藉著發問和重述對方所講之內容,澄清事件的真相和背後原委。
 .藉著對方自己重述事件,幫助他\她自我了解問題的所在。
 .請他思想可行的解決辦法,或適當地提議一些方法,供他考慮。
 .幫助他去審查每種方法可能發生的後果:「如果這樣做大概會......
 .討論這人所有可以提供的資源:如能力、興趣、朋友、家人等,給他一些分析。

(3) 鼓勵採取積極的行動:
 .鼓勵他計劃具體可行之法面對困難。
 .訂下時間長短,盡快實行。
 .鼓勵他使用宗教資源,如祈禱、邀請主內信任肢體成為支持中心。
 .向他保證,在他實行計劃面對掙扎時,你會隨時隨地關心並且為他禱告。
 .約定下次輔導時間。

(4) 評估計劃的進展:
 .在下次見面時,請當時人陳述在實行計劃時發生什麼事,肯定他的成就和努力的行動。
 .對行動計劃的評估,修定或加強進一步行動,按能力看可否處理危機困難的其他部份。
 .鼓勵他建立支持系統,如禱告小組。
 .在危機減壓後,鼓勵他反省這次危機的經驗,及他所學到的一切,讓這些成為他信心靈性成長的功課。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