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悲傷治療的基本目標

 

A. 幫助哀傷者認識遭遇問題的來源。           

B. 引導哀傷者表達與處理哀傷的情緒。                 

C. 讓哀傷者從喪失中回到現實的生活中。

D. 強化個人的信仰在處理哀傷的功能。

E. 與其他創傷治癒的人聯合互相支持,產生更新的力量。

輔導悲傷的要素

 

常有同工問「如何幫助悲傷者?」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是明確的目標就是必須讓當事人產生新的生命動力。有同工驚訝的問:「不是應該先讓當事人脫離悲傷嗎?」原因是,悲傷永遠可能無法從當事人的生命和記憶中消除。這是一件殘酷的事實,也是我們輔導者必須認知的。所以既然無法輕易消除,就必須用其他有效的作法,而不是與悲傷的事實拔河!因此,在產生新的動力之前,要具備兩件要素:

 

1. 接受悲傷的事實。

 

2. 看到意義的方向。

 

第一個要素是許多當事人的難關。有很多人勸告當事人,既然已成事實就接受吧!可是當事人卻無法接受。我們可以從舊約中約伯的故事看起,當約伯發生災難時,他的三個朋友馬上來看他,為他悲傷放聲大哭,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落在自己的頭上。在靜默陪伴七天七夜之後,三位朋友陳述約伯犯了可能有形或無形的罪,並強調上帝的公義與慈愛。可是約伯無法接受他們所描述的“事實",做了如下的反駁:

 

約伯記

6:24 好吧,請指教我,我會安靜聆聽; 使我了解自己的錯誤。

6:25 公正的言語使人信服;可是你們的議論簡直荒謬。

6:26 你們以為我所說的都是空談;那麼,為甚麼要回答我絕望的話呢?

6:27 你們竟然擲骰下注,要取孤兒為奴,想以出賣親密的朋友致富。

6:28 你們看看我,我不當你們的面撒謊。

6:29 你們再仔細想一想,不可這樣不公平;再想一想,因我正直無偽。

6:30 然而,你們以為我在撒謊,以為我不曉得分辨是非。

 

唯有接受事實才能有情緒的宣洩,因為情緒在呈現後才能漸漸回到理性!而我們要問:「什麼是事實呢?」“事實"不是發生的原因,而是承認這個事件不是我們所能預料,不是我們所能控制,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情況"。本來約伯一直與朋友爭論上帝的心意,要找出原因為何讓這事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可是,到最後上帝用自然萬物的運行來引導約伯的視野,讓約伯頓悟到原來自己的無知與有限,承認這是生命的必然性。

 

第二要素是看到意義的方向。提出「意義治療法」的Viktor Frankl 法蘭克認為人類對意義的追求不是一種驅力,而是一種引力,是把他自己的全部交給某一目標,如愛人、遵從主義或敬拜神,為這目標所吸引,而在其中尋找意義。但是在目標消失之後,人會陷入一種茫然,掉進存在的空虛中,感到失落。這種意義上的挫折,會讓人對世界產生絕望,失去生活的意志!因此,法蘭克所提出來的治療方法是不從回顧過往與內省的路徑開始,他主要醫治的焦點是放在將來,也就是說,焦點是幫助當事人開展未來,放在當事人將來要完成的目標與意義上。                   

悲傷的約制型態

當我們對話論及當事人的失落時,可以通過敘事性的問題,幫助當事人「開封悲傷」。因為大多數人在遇到失喪之後,很少將他的悲傷做很好的釋放和醫治。無論如何,這還不會太遲,只要我們願意進入敘事的對話,在敘事的過程會逐漸將當事人塵封的悲傷開啟,達到醫治的功能。除非他要防衛!有時會遇到當事人避免再次的悲傷,而不願回憶,也不想解開原有認知架構,以致於這種自我的保護而讓自己的悲傷一直停留在原處沒有離開。

 

有兩種型態使人無法“離開"他的悲傷,一種是恐懼的型態,另一種是愛的型態。恐懼是讓人害怕不敢走出來,而愛讓人懷念不想放手。

 

1. 恐懼的型態: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恐懼的力量,因為它足以摧毀任何的關係和復原的可能性。有一位弟兄在國中階段長期被同學霸凌,直到父母親發現,帶他去學校處理。而當老師將相關的同學列成一排,請他指認時,他卻發抖崩潰了,因為巨大的恐懼使他不敢面對壓迫者,更何況要勇敢當面指認!於是乎將憤怒轉向父母,痛恨父母的作為,把他推向恐懼的極端。在這一個事件裡,他是受害者,但他的創傷因為恐懼,他反彈任何的關心,拒絕善意的關係,用一種封閉方式保護自己。

 

2. 愛的型態:

 

另一種型態是因為愛而無法放手。我們都明白愛有時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牽絆,讓人在應該離開時卻走不了!這種喪失親愛的伴侶和家人的悲痛,不管是誰都是錐心之痛。英國基督教文學家C.  S.  Lewis 喪失了晚年所交往的美國婦人Joy  DavidmanLewis 形容Joy 不只是他的妻子、老來伴,還是良朋密友。他在所寫的書中坦承他們的關係是他生命的所有,當他失去Joy 之後,情緒的激流幾乎淹沒他的理智,他傷心,他害怕,他孤單,心裡想的總是Joy。可以想像當事人因愛而束縛,將生命的關係固定在那一個形式,沒有新的互動與變化,抗拒可能性的改變。於是乎有人決定停留在原地,保留原貌,活在記憶中,因為他可能覺得這是一種忠誠和誓約。 

                                 

                                   

 

什麼是悲傷

 

悲傷是一種失落、是一個傷口。悲傷有三種基本的過程:預期、存在和封閉。這是來自於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因為在生命成長的階段中,我們會預期經歷各種失落(loss)的經驗,而當這些失落的經驗一旦發生後,會可能持續存在往後的生活,繼續讓人封閉在悲傷中。雖然每一個人的悲傷經驗是不相同,但是卻大致有這三種基本的過程。

 

而悲傷的發生是全面性的,它包含著情緒的(emotional)、生理的(physical)、心理的(mental)、及靈性的(spiritual)等層面。所以痛苦的發生是存在這些所有的層面裡。

 

情緒方面

心理方面

生理方面

靈性方面

痛苦

注意力不集中

哭泣流淚

懷疑信仰

生氣

記憶退化

睡眠有障礙

遠離上帝

焦慮

很難做決定

體重改變

無法禱告

失望

失去興趣

腹瀉或便秘

厭惡聚會

害怕

想逃避

性行為障礙

罪惡感

 

「我的心靈消耗,我的日子滅盡,墳墓為我預備好了。」 17 1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