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1|預備自己的心:在上帝面前站穩(Before Caregiving)
陪伴臨終者前,你必須先預備自己,因為陪伴者的狀態會深深影響臨終者。
目標:確保陪伴者內在穩定、有同情心、沒有急躁與判斷。
你可以做的事:
- 禱告並把焦點放在上帝的同在(詩 23;太 11:28)
- 放下想要「解決問題」的心,而是預備「陪伴」
- 接納所有情緒(對生命的無力感、悲傷等)
👉 關鍵:臨終關懷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臨在。
Step 2|建立信任與安全(Connection)
臨終者最需要的是「有人願意聽、願意在」。
實作方式:
- 用溫柔的方式開始:
- 「我在這裡陪你。」
- 「你現在感覺如何?」
- 保持安靜,不要急著說教或引用經文
- 尊重臨終者的節奏
牧養原則:
耶穌常先「看見、走近、觸摸」病人,然後才說話(可 1:41;路 7:13)。
👉
先有關係,再有靈性對話。
Step 3|靈性評估與生命聆聽(Listening to the Story)
臨終者的靈性需求常包括:恐懼、遺憾、罪疚、和解、盼望。
引導性問題(溫柔而不強迫):
- 「最近你最掛心的是什麼?」
- 「你生命中有哪些事讓你感到感謝?」
- 「有沒有哪些人你想見或想說話?」
- 「你想和上帝說什麼?」
目的:
- 聽見他的故事
- 辨識尚未完成的心願
- 發現內心的重擔或未解的關係
→ 這些都會指引後續的關懷方向。
Step 4|協助面對生命的四大課題(Four Tasks)
這是臨終關懷的核心。
許多臨床與牧養研究指出(如 Elisabeth Kübler-Ross),臨終者最渴望完成以下四件事:
1. 表達情緒(Expressing Emotions)
恐懼、後悔、悲傷都需要被許可。
你可以說:
- 「我聽見你覺得……」
- 「你可以在我面前完全做自己。」
2. 修復關係(Reconciliation)
聖經中的雅各、約瑟、摩西在臨終時皆強調和解與祝福。
你可以協助:
- 打電話、安排見面
- 傳達訊息(謝謝、對不起、我愛你、再見)
3. 靈性整合(Finding Peace with God)
包括認罪、悔改、領受赦免、確信救恩。
你可以帶領:
- 認罪禱告
- 詩篇禱讀(詩 23、詩 121、詩 139)
- 讀耶穌應許(約 14:1–3)
4. 預備與祝福(Completion & Blessing)
如雅各臨終的祝福(創 49–50),臨終者往往需要完成生命最後的所託。
你可以引導:
- 寫信或口述給家人
- 祝福子女、配偶
- 預備後事與交代心願
Step 5|帶領靈性支持(Spiritual Support)
這是靈性陪伴最美的時刻。
你可以做的靈性介入:
1. 經文朗讀(短且溫柔)
- 詩 23:「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 約 14:「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
- 羅 8:「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
2. 禱告
- 為平安禱告(平靜的靈)
- 為交託禱告(把生命交託給主)
- 為家人禱告
3. 聖餐或祝福禮
如果合宜,臨終聖餐能帶來極大的安慰。
若臨終者願意,你可按手祝福。
Step 6|陪伴家屬(Family Care)
臨終關懷不只給臨終者,也給家屬。
他們需要:
- 情緒接納
- 哀傷預備
- 了解病情的自然進程
- 與臨終者的最後時刻好好說話
記住:哀傷從死亡前就已經開始。
可協助家屬說四句話:
- 謝謝你
- 對不起
- 我愛你
- 你可以放心,我會好好生活
Step 7|最後陪伴(Final Presence)
臨終的最後時刻通常是安靜與神聖的。
你可以:
- 讀詩篇
- 輕聲禱告
- 允許家人牽著手
- 給予平穩的陪伴
不需過度說話。
此時最重要的是 臨在(Presence),不必語言。
基督教傳統認為:
👉
當信徒離世時,基督親自迎接(如司提反:徒
7:55–56)。
因此,整個過程應是溫柔、有盼望、帶著尊嚴的。
🌿 完整流程一覽圖
|
階段 |
目的 |
方法 |
|
Step 1 預備 |
陪伴者靈性穩定 |
禱告、整理心情 |
|
Step 2 建立關係 |
讓臨終者感到安全 |
同理、安靜聆聽 |
|
Step 3 靈性評估 |
理解深層需要 |
問開放式問題 |
|
Step 4 四大課題 |
完成生命任務 |
情緒、和解、盼望、交託 |
|
Step 5 靈性支持 |
提供信仰力量 |
經文、禱告、祝福、聖餐 |
|
Step 6 家屬關懷 |
陪伴哀傷與分離 |
情緒支持、四句話 |
|
Step 7 最終陪伴 |
平安迎向永恆 |
臨在、詩篇、握手、禱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