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領導


領導是指牧者在教會中扮演領導和指揮的角色,這角色是不容忽視的。社會上的企業尚且有經理總裁來領導發展,教會也需要牧者來領導(主耶穌基督是那看不見的元首),既然教會是屬靈的,那牧者也是一個屬靈的領導者。

    作為一個“屬靈的領袖”須具備的條件:

.  他一位被聖靈充滿的人:被聖靈充滿或是做一位屬靈人是教會行政管理者的首要條件,因為教會裡大小事工都是屬靈的事工,也必須按著聖靈的指引來辦事。查考使徒行傳中一班使徒的辦事情況,他們能成功地帶領各種聖工皆因為各領導者被聖靈充滿(2:44:86:3,57:5591713:911:24)。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應該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時常順服聖經的話語、常常讀經禱告的人、願意接納教會裡不同的意見的人。

.  一位認識和熟悉聖經的人: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常常讀聖經、常常研究聖經的人。

.  一位上帝的僕人:說明他是謙卑的人、願意時常服事待別人的人、一位聖潔公正的人。

.  一位追求卓越的人:他是一位多讀書、多見識、為上帝在凡事上願盡全力的人。

.  一位守紀律的人:工作和生活起居都有作計劃和時間表。

.  一位願付代價的人:願意忍受孤獨地事奉、願意接受批評、願守紀律克自自己、願意接受不好的成績。

一個教會屬靈的領導者應該在牧養方面有以下的留意:

.  對教會全體的發展有清楚的看見和意見,好讓信徒都願意同心在這一發展目標上事奉上帝。也自然地在眾同工中起領導的作用。當然這領導的權柄不是硬要回來的,而是因為自己的奉獻、心志、學習、屬靈的智慧,而回來的。

.  在牧養的形式和方針方面有清楚的計劃、組織、執行、檢討步驟。牧者也是當然的領導者,領導各同工和信徒一起前進。

.  對講台有清楚的安排。這說明牧者要認識信徒的需要,每一年的講道都有適當的編排,而每一次的講道都是針對他們的需要而講。

.  在屬靈的定義和追求上有清楚的教導和指示。信徒的成長和屬靈生命的操練都是由牧者的教導而來。

.  在面對問題時提供智慧的指示,這些指示是從聖經而來的。

.  當發生異端邪說時,提供即時的答案。

.  在基督徒生活方面,以身作則,領導信徒效法和學習。

僕人領袖的危機

    每一位願意事奉上帝的僕人領袖,都常會遇到各樣困難與危機。因此需要不住向上帝禱告;求上帝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僕人領袖所遇見的危機,可能包括以下幾種,需要特別注意︰

1. 僕人和領袖間的弔詭性

    一位以僕人領袖自居的事奉者,不要以為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僕人和領袖之間的弔詭性。我們往往因強調某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例如,因為個人能力和時間的有 限 而推辭一些要求的工作,還是祇要凡事向人盡一切的責任,而不管自己的限制。前者,有領袖的決定權,決定自己當行的方向。而後者則有僕人的形象,一切以羊群 為重。在教會中,我們常難以決定扮演哪一種角色。例如,一位「很有愛心」的老會友,一方面希望能滿足自己的寂寞;另一方面,為了要把他認為很好的東西如食 物、衣物等給傳道人,時常有事無事就要求傳道人到家中探訪。在這種情況下,傳道人需要推辭還是答應呢?我們會發現,如果推辭,老弟兄可能會認為傳道人驕 傲,沒有僕人的形象,不配作領袖。但是,如果答應,更多探訪的要求會緊接而來,使傳道人招架不及,因此無法進行其他聖工(如預備講道),或者,因為應付了 一切,最終精疲力盡,什麼都做不好。這種情況最常在傳道人沒有其他同工的中型教會中出現。

    無論是僕人或領袖的形象,都需取得平衡、缺一不可。在以卑微的僕人身份關懷、牧養弟兄姐妹時,不要忘了將從上帝而來的異象,以領袖的身份傳遞出去。或許在以 上的情況下,傳道人必須向那老弟兄澄清傳道人仍然是人,有限制、需要人體諒。他還有其他的工作,自己的家庭需要兼顧。如果有另一位同工或會友能為傳道人向 老弟兄解釋這種情況就更加理想。當然,把傳道人的這些限制澄清不等於傳道人就是無用,或使他失去領導的地位。另外,傳道人也不可將之當作藉口般來推辭探訪 的責任。

2. 沒有足夠的權柄

    一位僕人領袖如果僅被定位在僕人角色下事奉,而缺少了領袖權柄,則無法將從天上來的異象傳遞出去,並順利推展事工。最終,遭受最大損失的,將是教會本身。

    權柄本身是中性的要看如何來使用他。現今教會發展受到限制,常常並非是牧師專權的緣故,而是牧師沒有足夠的權柄而產生。這樣的例子常在一些教會裡發生:牧師既然領受了薪金,就有責任聽取教會的要求,成為僕人。

    其實,真正的心態是︰牧者當把自己的事奉以僕人形象來服侍,以羊群得益處為重,把最好的獻上。而會友應當把他們的牧者當成領袖來對待,這才是最理想的配搭。

3. 無法滿足完美主義者的要求

    僕 人領袖遇到的另一項危機是,教會會友對牧師的要求太過完美。牧師必須是有愛心、耐心、溫柔、非常屬靈、具有神學深度。此外,還要加上有組織能力、有行政管 理能力、富有才華及活力的「萬事通」;甚至還要求牧者是無誤的。這種完美主義的過渡理想化要求,最終必然扼殺了僕人領袖的事奉。

4. 過於遷就環境而失去立場

    一 位只處處迎合人的需求和附和現實環境的僕人領袖,有可能成為沒有立場和異象的事奉者。此種情況將可能把上帝國度的福音,委屈求全於當地風俗文化、社會潮 流,而成為次等產品。如此的僕人領袖將失去原有的呼召和使命。但是,這不是說,僕人領袖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老頑固。他必須堅守在聖經的真理上,同時,卻能在 方法上更新改變。祇要所運用的方法與真理的教訓不相違背,而且使上帝得榮耀,使人得益處,他就應該改變。僕人領袖必須擁有屬天的智慧來作決定。

僕人領袖的學習

    在教會的歷史中,羅馬天主教教皇保祿23世一項重大的改革,是認清教會的本質應以僕人自居的意識形態出現,並於梵帝崗大會中決議︰「教會應接續基督的使 命,不是受人的服事,乃是服事人。因此教會需服事全世界。」

    潘霍華在監獄中寫道︰「祇有當教會為他人存在時,才能真正稱為教會;如同耶穌為門徒們洗腳所設立的榜樣。」

我們可以從下列論點學習僕人的榜樣︰

1. 明白上帝成為僕人的觀念

    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扭轉了一般人以為上帝是高高在上、遠離世人、高不可攀的觀念。相反的,上帝以僕人的形象降卑為人︰「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6-7

    這讓我們反躬自省,應如何回應上帝以僕人的形象成為人的觀念。

2. 明白上帝以僕人形像顯現

    上帝不是一位不通情理者,祂常常以隱藏的身份顯現。在福音書所記載有關末後審判時,要分辨山羊綿羊的比喻中,我們知道,弱小者往往蘊藏上帝同在的徵兆。凡作在最小的人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

3. 明白上帝的僕人是以十字架為記號

    十字架提醒我們受苦是每一個僕人必須經歷的過程。耶穌告訴門徒,跟隨祂必須負上捨己、受逼迫、被誣告的代價。這不是一個表象,而是每一個門徒都親身經歷的事實。十字架與苦難是上帝的心意、也是僕人領袖的記號。

僕人領袖的特質

1. 一位幫助者而非發命令者

    現今的社會厭倦專權的領袖制度。在一個反專權的世代,人們不會輕易接受另一個人的權威。貴英利夫在他所著《僕人領袖》一書中指出,偉大的領袖都是先被視為僕人;惟有真正願意作眾人僕人的領袖,才能贏得認同與肯定,並獲得跟隨者的信任與擁護。

    僕人領袖極願意幫助人,但並不意味著是一位被呼來喚去的奴僕,或處處深怕得罪人的和事佬,深怕領袖的自尊受損、形象遭到破壞,使教會無法增長。哈明頓說︰「這種奴才相或和事佬的僕人領袖形象,只能攔阻牧者傳講上帝話語的權柄。」

2. 一位從上帝領受異象和方向的帶領者

    一位僕人領袖不單應負起使教會和睦與合一的責任,還需要從上帝領受清楚的異象,以定出方向和策略;運用上帝所賜予的權柄來領導,如同舊約時代的祭司,得著上帝所賦予的權柄,全心倚靠上帝並謙卑的帶領百姓在祭壇前獻祭,也教導子民如何向上帝獻上整個生命。

3. 一位忍辱負重者

    僕 人領袖在領導的過程中,必定會遭遇到反對與誤解,因此,他應持守從上帝來的啟示,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困難,並謙卑委身於上帝國度的建造。現今社會的模式是弱 肉 強食、適者生存、強者霸權;佈特立如此說︰「這就像一座金字塔,有能力的人拚命往上爬,高高在上;周圍的人越來越少,底下的人卻越來越多。」

    但在基督的心目中,僕人領袖的觀念是一座倒轉過來的金字塔,越靠近尖端,所承受的壓力越大。然而,他們卻可以靠在他以愛所建立的膀臂上。

傳道者權柄能力


    古代中東先知的另一個特色, 是具有秉異的「權柄能力」(Charisma)。Cambridge字典給這個字下的定義是,「有些人具有的天賦特別能力,使他們能影響別人,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和稱讚。」

    耶穌在世服事時,這種「權柄」特別突出,馬可福音一22現代中文修訂譯本如此翻譯:「聽見耶穌教導的人都很驚奇,因為他的教導滿有權威,和一般經學教師不同。」

    這權柄能力的另一種稱呼是「恩賜」。 是基督徒蒙召時上帝所特別賦予的。有些傳道人這種權柄能力特別明顯。同樣的一段經文,他講解起來就有一份特別吸引聽者的力量,這力量還能叫聽眾得到改變。 這權柄能力是傳道人必須渴慕,必須追求的。保羅勸勉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你們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 的恩賜(林前十四1)。

    傳道人,每天清晨早起,在忙碌服事之前,一定要先親近上帝,聆聽上帝的聲音。作為一個傳道人,一日不親近上帝,一日沒有上帝的話,就可發現自己講的道,說的話,不但沒有權威,不但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得人稱讚,反而令人厭煩。

蒙召者的使命感

 
    當代研究企業界領導理論的學者指出,一個企業的CEO(執行長)成功的關鍵在於使命感。這個觀念源自十九世紀德國社會學者和政治經濟學者馬克偉伯(Max Weber, 1864-1920,“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Chapter IV, The Prophet)。馬氏觀察古代近東先知活動的現象,指出一個成功的先知所具備的幾個特質,其中使命感(calling),就是基督教所稱之為「蒙召」,排在最前面。

    保羅說,「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羅十15)指的就是蒙召的經歷。一個沒有蒙召經歷的人,沒有使命感,怎能經得起傳道的生涯。

    有了蒙召的經歷,有了傳福音的使命感,就不一樣。多年前在一所神學院看到牆上幾句有屬靈智慧的標語,大意是蒙召作基督僕人的要:吃得起苦,做得了工,受得了氣。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細數他因作基督僕人的強烈使命感,使他能承受得了為傳道所受的苦:「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裏」(2224節)。

    蒙召有使命感的傳道人,只問有沒有上帝的差遣,服事教會的薪水多少,福利好不好,服事地點的生活條件如何,都只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考慮條件。蒙召有使命感的傳道人,只聽上帝的指揮調度,不會因受到人言語上的攻擊而負氣離開教會。

    這樣有使命感的傳道人如同保羅的見證「我傳福音原是沒有可誇的,因我不能不傳。如果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林前九16,新譯本)。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