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能改變世界,崇拜讓我們預見沒有邪惡權勢的世界景象,是基督對整個受造宇宙救贖功效的投射,喚起一切將要在世上發生的事的景象。
首先,崇拜讓我們看見新天新地的景象,這種敬拜的規模在啟示錄第四及第五章已有提述。在該段經文形容的意象裡,一切都是永恆事物,受造之物永遠向上帝敬拜。在地上舉行的崇拜裡,自然界亦可分別為聖,作敬拜用途,例如,空間、教堂彩色玻璃窗、建築物料(木、石、磚、泥),這些物料用在現在的崇拜,亦讓我們轉化現在成為將來的意象,如此自然界的事物發揮其受造的應有功能,就是歸榮耀給上帝。人也同樣被運用在事奉上,擔當起初受造時的任務。有關人類及萬物在崇拜中所起的轉化作用,諾曼·潘天澤(Norman Pittenger)在其著作《生命就是感恩祭禮》(Life as Eucharist)這樣表達:『在崇拜裡,上帝與受造之物的正確關係得以顯彰。崇拜裡的感恩禮告訴我們受造物對上帝的倚賴,一切受造之物按其受造的序次對上帝的敬拜(如「聖哉頌」所載),人願意跪在上帝面前,藉著嘴唇,謳歌讚美祂:藉著生活,以愛和事奉為祭,敬拜祂。受造之物這樣行,是活出其受造目的,天與地相應和、存歿兩者聯結為受造物 按其序發揮其用,歸榮耀給上帝。人按其本分,以上帝所賜生命為祭,從事上帝心意中為人所定的職分:作為受造物之首,有上帝的形象,與上帝相似。凡人所作皆 與上帝相連,人與人相處,也藉著基督,彼此合一,如同基督合一一樣。罪惡和失敗得赦免饒恕,能力得沛降,一個被贖、被轉化的宇宙,就在崇拜的此時此刻出現 並受肯定。每當教會(基督的身體)的肢體聚集有感恩禮的崇拜裡,透過基督倚靠聖靈的能力而向父上帝敬拜,這些事實就已經出現了。』
其次,崇拜也啟示基督的身體必須採取行動,參與改變世界。主禱文提醒這職事:「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在天上,上帝的旨意完無攔阻地達成,敬拜者禱告,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實現,是崇拜徹底的一面。
在這意義上崇拜的聖餐禮儀(感恩禮)最能夠表現了這進取的一面。感恩禮的舊約歷史根源,就是以色列民從為奴之地埃及得釋放的時刻。感恩禮也延續釋放的意義;感恩禮是一個表徵,表達受造的天地萬物在基督裡有得著釋放的可能。
保羅告訴我們萬物(包括人類)的境況:「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 榮耀。」(羅8:20-21)
感恩禮是這釋放的符號。餅和酒代表兩件事,既是用於崇拜的物質,也代表著基督的救贖,當這兩種意義聯合一起,讓我們想到崇拜顯示的信息,就是救贖與受造之物的關係,基督的救贖使受造萬物得到轉化。
這轉化首先發生在敬拜上帝的社群中,這社群也可稱為聖餐感恩禮的群體。因為重視感恩禮的含義,早期的基督徒團體對他們的社會責任非常重視,神學家迪沙。巴裡舒利耶(Tissa Balasuriya)這樣形容早期的基督徒群體:『早期信徒明白主耶穌設立聖餐的更深層意義,感恩禮的社會功能更是別人衡量這禮儀的價值和可信程度的標準。早期信徒受人歡迎,特別是受困苦的人歡迎,卻為有權勢者(特別是欺壓者)憎恨。在當時來說,基督教信仰是一個具動力的運動,使人從自私自利和欺壓申得釋放、得自由。在信徒的群體裡,人人都平等,感恩禮筵席 就是人人平等的符號。』
讓感恩禮恢復其社會功能,是我們必須注意的事。在中世紀,這種功能已消失,感恩禮成為只讓人們遵守的一個成規。宗教改革時期的領袖著重解釋感恩禮與個人靈性的關係;現今,大多數基督徒(及天主教徒)都抱這種觀念。較近期,教會只把感恩禮視為一種紀念,感恩禮能夠產生的社會功用和再來論的層面被忽略掉。近期的禮儀學正透過對最早期基督徒崇拜方式的研究,協助今日的教會恢復聖餐感恩禮應有的全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