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實踐神學的定位與發展

 

自十八世紀起,神學教育的訓練內容包含了四個範疇,就是聖經神學、教義神學、教會歷史及實踐神學。但在十二世紀,神學被視為「科學之后」(the queen of the sciences),在當時的大學系統中,神學是主導眾學科的。

 

綜觀神學教育的歷史,神學家整理出三波改革史:第一波是1950 年代尼布爾(Richard Niebuhr 對士萊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的神學教育模型的批判。當時以德國大學的特殊處境,將神學分科為支離破碎、互不關聯且理論與實踐脫鉤的模式,因此尼布爾展開第一波的神學教育改革。第二波的改革,則是由1960 年代費爾丁(Charles R. Feilding)帶領,主張神學教育需根植在臨床世界中。第三波改革,即為1980 年代法利(Edward Farley)及科布(John B. Cobb)以及眾多的神學家進行反思討論,主張神學教育必須朝向科際整合的方向改良,並且必須把神學結合到在地實踐的處境。關瑞文便指出,不少神學教育工作者,仍然視實踐神學為技術應用層次的非學術性科目,是一門低於聖經神學或系統神學的衍生性或下游的學科。長期以往,主流學術的神學學科將實踐神學邊緣化,並往往將實踐神學置身於神學殿堂的次席。殊不知實踐神學是重申信仰的實踐性之學術學科。

 

在十九世紀的德國,實踐神學(Practical Theology)的用詞已在神學著作中出現,其研究包含現今教會的生活和活動、教牧的責任和事工。包含宣教、講道、敬拜、教牧關懷、基督教教育、教會體制和行政,以及有關基督徒的實踐、當代個人及社會行動的處境和範圍之神學範疇。可謂是包含整體的教會生活與信仰議題、倫理、社會參與等,以及使教會更臻於回應聖經及當代人民需求的一切神學思考與實踐。於是實踐神學逐漸被一些學者看重,後來更被士萊馬赫稱實踐神學為「神學研究之冠」(crown of theological studies)。因此實踐神學乃是透過研究教會實踐聖經真理的過程,將神學思考轉化為信仰與生活上的應用,經由經典與理性思辯持續不斷地與處境的對話,回轉到神學思考的再詮釋(reinterpretation),與進一步的再對話、再應用。因此實踐神學重視與處境對話過程的重整,並信仰與生活的整合。

 

實踐神學的具體任務,是在教會內部以及在廣大社會中,反省基督徒的生活及實踐。它將神學的理解與忠心於踐行真理之間創造連結,它應是神學活動的核心。因此實踐神學最終不會停止在方法或技術,作為一門學科,它須具備神學本身的特性。神學在服事信仰群體時,本質上是實踐性的,但扎根於聖經,以探究的自由對基督信仰的踐行,進行了反思和建構,由所發現之社會處境,進行描述性和詮釋性的活動,以了解基督的靈所模塑的人格如何在聖經智慧與靈性的成長中踐行信仰的理解。

 

近五十年來,實踐神學的範疇進入一個成長迅速令人倍感振奮的研究氛圍。實踐神學的擴展及關注,可從學術性的教育機構及期刊創立,和跨領域事工組織發展兩方面的情況來描述。首先出現在學術圈內,隨著1930 年代的神學院將牧養神學、教牧輔導及相關的培訓課程加入學術訓練的必修課程中,使得許多廣泛的教

育機構和組織,正式成立實踐神學相關的協會。包括1993 年在普林斯頓設立國際實踐神學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Practical Theology),學院兩年一度的會議,匯聚了許多來自各個不同文化和傳統的學者,會議論文集也成為了解實踐神學學科國際發展面向的資源與教材。1994 年英國及愛爾蘭實踐神學協會(British and Irish Association of Practical Theology, BIAPT)正式成立,定期開會發現研究議題,還採納更多的策略來增進實踐神學的研究。在荷蘭的奈梅亨(Nijmegen)也設立國際實證神學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ology, ISERT)的總部,連同《實證神學期刊》(Journal of Empirical Theology)的發展,為神學和牧養關懷領域從事質性和量性研究者提供論壇,這都促使這門學科持續擴展。

 

與學術界並行發展的是教會內及眾多關注者,他們也大約來自精神、心理及社會的相關領域者,努力推動牧養關懷及歸納在教會與社會議題跨領域的各項運動與社區工作,以及宣教性、服務性的聯盟。有關牧養關懷領域之發展,相繼成立非政府組織團體,對牧養工作的標準和知能進行研發。例如,發行蘇格蘭牧養協會的《接觸》(Contact)期刊。這期刊在英國教牧群體具領導的地位;臨床神學協會(即目前的布里奇牧養基金會Bridge Pastoral Foundation, BPF),建基於法藍克‧里克(Frank Lake)所做的開創性工作;而威斯敏斯特牧養基金會成為全國性輔導中心網絡的核心,牧養關懷與輔導協會,則是英國輔導與心理治療協會的重要成員。近五十年來教牧工作與醫護界的院牧工作也都相繼成立協會,對於跨學科的關注,有宗教與醫學研究所和教會醫治協會來提供支援。這些有關教會與社會工作的發展,都代表著基督徒的關注和行動正發展在社會的不同層面。這些關注和行動對個別或整體教會的傳統、信念和實踐,都出現極大挑戰並且施加壓力。

 

傳統而言,神學家的重任和使命是保持基督教會在信仰上的純正,及分辨錯誤的思想或學說。但有趣的神學家現象:在公元100600 年間,大部份的神學家都是主教;從600 1500 年,修士是神學家;但從1500 年以後,神學家都是大學的教授。這等學術或宗教身份的高度,使得神學常遙不可及,非一般信徒所能理解及回應。二次世界大戰後,神學論述大都具公共性,以回應人類個體和社會整體在處境中的問題,神學遂走入人群。

 

進一步提問:實踐神學家可為教會提供什麼?回到實踐神學的定義:

 

(1) 實踐神學是研究牧者的教育(clergy education),包含教牧的責任和活動。包括:講道、禮拜、教牧關懷、基督教教育、教會體制和行政;

 

(2) 實踐神學是牧者教育的學科,內容有關現今教會的生活和活動;

 

(3) 實踐神學是神學的一個領域,內容有關基督徒的實踐、當代個人及社會行動的處境和範圍之神學標準和考量。

 

當代的實踐神學家應回應上述定義中的責任,提出對處境的神學反思,建構基督教會的社會責任與行動倫理,並回應在地文化、脈絡及需求的實況,為現今教會生活建立準則。

 

如何厚實這領域的當代論述及教牧培育課程,亦是回應當代問題的重要神學學術行動。就如同保羅‧巴拉德、約翰‧埔里查特所言,實踐神學被主流學術的神學學科邊緣化,並將實踐神學置身於神學的衍生性或下游的學科。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Everybody Has A Theology: 基督降臨節

Everybody Has A Theology: 基督降臨節: 華人教會大多不注重古老的降臨節(Advent)的傳統。降臨節是從聖誕節前的第四个星期日開始的一段時間,許多基督徒在此期間祈禱,齋戒,懺悔,預備自己的心迎接聖誕節的到來。 傳統上是預備一個花環蠟燭台,上面插五隻蠟燭,每週多點燃一隻蠟燭。第一週是希望的蠟燭,第二週是仁愛的,第...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更慷慨的教會的秘密

 

1.     將上帝驚人的慷慨擺在人的面前

 

在我們開始想像我們可以施捨之前,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首先是接收者。慷慨不是從我們開始——而是從上帝開始,一切美好、完美和美麗的作者。我們沒有什麼可以給予的還沒有給我們。

 

“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7問。

 

我們從不送禮;我們只重贈。當我們經常默想上帝在基督裡的慷慨時,就會培養慷慨。我們需要讓自己被上帝的慷慨所淹沒:在美麗和豐富的創建;在生命的禮物中;在朋友和家人的愛中;在恩典和寬恕的祝福中和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加感激,才會帶來奉獻正如它最初的意圖:作為對這位充滿愛心、親切、極其慷慨的人的一種崇拜上帝。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8章中解釋馬其頓基督徒經歷了上帝的恩典作為回報,他們“首先歸於祂”——他們在敬拜中展現慷慨的實際行為。

 

2.     少關注金錢多關注異象

 

如果慷慨的主要目的不是金錢,那麼幫助人們理解我們的邀請——有從耶穌王那裡加入他拯救和恢復世界的使命。

 

 投一個這是快樂冒險的異象

 

分享真實人的轉變故事 您的教會及其支持的事工幫助實現的生活。這些故事將慷慨神學轉化為有形的、日常的現實,並激發人們參與。

 

談論父神的慷慨,耶穌的慷慨,以及慷慨的人之見證許多走在我們前面的人,為社會奉獻了他們的資源、才能,甚至他們的生命——上帝的快樂使命。

 

讓人們對他們能夠捐贈感到興奮——以及上的的豐盛會隨之而來

 

3.     塑造慷慨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的行為不符合慷慨的生活,你將永遠破壞你傳道的信息。您是否正在積極尋找機會並做出可以擴展您的選擇的選擇? 給予的能力?你是否以這樣一種方式生活,表明你相信上帝足以生活

 

簡單地說,聖化並與社區互動?你在塑造愛的生活,傾注不自私,因為你相信上帝會滿足你自己的需要?

 

你是高高興興地把自己和你的東西送走,因為你知道這樣做會讓你感到高興 慈愛的父親是他用來愛你的鄰居的一種方式嗎?你足夠關心嗎您捐贈的接受者花時間確保您提供的幫助方式是真實的 使他們受益?

 

看看你的預算、你的日程、你的態度、你的效率——他們會告訴你回答。做一個全心全意給予的人。

 

 歷代至上29:9,我們了解到,當人們看到自願、全心全意的慷慨他們自己也受到鼓勵,也很樂意慷慨解囊。作為牧師或教會領袖,您的影響力可能比您意識到的要大。人們會觀察你的行為 並且會模仿

 

4.     不要害怕談論金錢

 

這聽起來可能與第二原則相矛盾。不是

 

耶穌談論金錢比談論其他任何事情都多主題。他提供了承諾和警告。他承諾給予更幸福比接受。他應許那些先求上帝的國的人將“擁有這一切東西”提供。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會報答那些慷慨施捨窮人的人。

 

耶穌還警告說,金錢是我們敬拜上帝的主要競爭對手。如果錢是上帝的主要競爭對手,我們正確理解它難道不重要嗎?聖經描述 金錢作為有生命的東西——作為說話(作證)和欺騙的東西,蒼蠅和誘捕。

 

如果你不講錢財,你就是在隱瞞一種福份和來自人們的喜悅。如果你從不談論金錢的危險,你就會讓你的羊群敞開心扉 它的欺騙性和破壞性。金錢要麼是你的主人,要麼是你的僕人。闡明一個你的教會關於如何奉獻金錢,將臨時物品轉化為獲得永恆的異象,並為上帝的國度部署財政資源。

 

5.     鼓勵關係慷慨

 

奉獻自己——而不是我們的東西——是聖經慷慨的核心和基礎。

 

慷慨植根於三位一體上帝的本質,祂擁有恆久的、無私的愛和尊重。因此,上帝最感興趣的是讓我們在祂的愛裡並呼召我們以耶穌為榜樣去愛人。

 

有一個例子,聖經告訴我們不要給予。馬太福音5:24中耶穌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與兄弟或姐妹發生衝突,我們要“把我們的禮物留在祭壇上”,然後去 和解。

 

耶穌把慷慨、愛和寬恕放在首位。

 

當然,將我們的犧牲獻給上帝並沒有錯。耶穌是說要把事情做好彼此——我們稱之為“一對一”生活。這就是為什麼只關注財務和數字是錯誤的。慷慨是關於人的。我們通過以下方式表達對上帝的感謝 將我們的生命一個一個地捨去,就像基督為世界捨命一樣。這是福音的核心。

 

6.     擴展您的指標

 

你怎麼知道你的教會變得越來越慷慨?由於上述原因,指標不能完全是財務指標。增加金錢捐贈可能是一個美妙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會眾變得更加慷慨。 如果一個團體給了很多錢,但對人不好,表現出忘恩負義對上帝,能說那群人是在施捨嗎?當然不是

 

考慮一下在教會內外發生的關係。身體是否被標記為團結、恩典、寬恕、謙卑和愛的精神正在成長?人們是否攜帶著彼此的以切實可行的方式減輕負擔?人們不只是寫更大的支票,而是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他們的禮物和他們的影響力?你的教會是否變得更外向型?你是在為你的鄰居花錢嗎——尤其是代表在上帝溫柔的心中佔有特殊地位的弱勢群體:窮人、陌生人、寡婦和孤兒?當你能誠實地給出肯定的回答時,你知道你的會眾正在成長為一個像基督一樣慷慨的社區。

 

7.     教導態度與行動同等重要

 

我們經常引用《哥林多後書》9:7,“捐的樂意的是上帝所喜悅的”。

 

在舊約文本中,我們了解的不是什麼或為什麼,而是以色列人如何給予:即,謙虛。上帝呼召他們認識到無論他們付出什麼對不幸的人來說,只有上帝才有可能——上帝是他們的拯救者和救贖者。

 

他們不能為他們的禮物聲稱功勞,好像他們是通過 他們自己的美德。上帝命令他們記住,他們自己是奴隸,在上帝仁慈和慷慨的拯救之前流浪者。這將有助於他們給予 別人謙虛,沒有任何優越感。我們的態度是一樣的;畢竟我們 在耶穌仁慈的拯救之前迷失並被奴役。

 

同樣,在新約經文中,保羅告訴提摩太要教導富人在沒有傲慢。耶穌塑造了一種充滿愛心、謙卑、僕人般的奉獻,而不僅僅是送窮人的餐桌上的食物,也邀請窮人到他的餐桌上。他的整個態度是其中之一就是歡迎和親切,沒有譴責和“看不起”他人。安靜地佈施,不張揚,不渴望得到承認或回報。簡而言之,上帝關心我們慷慨的質量,而不僅僅是數量。

 

    總之,慷慨對上帝的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應該——而且可以——成為我們教會的核心。我們越是敬畏天父的慷慨,我們的心將充滿同樣慷慨的精神。挑戰你的會眾開始今天是簡單的慷慨行為——首先是與他們最親近的人,然後向外擴展。喚醒天父慷慨之心的教會可以發揮深遠的變革影響 並參與他在以賽亞書61:1中的偉大呼召,醫治傷心的人並安置俘虜自由。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