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危機的本質及動力

 

    精神病醫生,紀性特·卡波霖(Gerald Caplan)曾供給所有服務行業十分寶貴的觀察工具,使人可以明白在危機中所產生的心理活力。在他的著作:防止精神病學原則(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ychiatry)中指出,每一個人都常要面對不同的處境,要求他有解決困難的行動。一般來說,因這困難所造成的不平衡(緊張情況),由於可以使用熟悉的工具,很快便迎刃而解。當某些人發現,他們常用的解決問題方法無效時,就會發生危機;容許由於不能滿足的需要,所引起的緊張情況,只會加強而不會減少。這份壓力來自一些基本的生理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卡波霖描寫四種特別的過程,是發生個人危機時常有的現象:

 

    (一)問題或困難(剌激),在人體的器官造成緊張,因而推動這個人慣性的產生解決困難的反應。

 

    (二)若這些反應失敗了,或有連續未得到滿足的需要,就會產生內在的煩擾,包括焦慮、困惑、內疚、及一定程度的功能混亂的感覺。

 

(三)如果這樣緊張仍不能解決困難,達到某一個程度,它會成為非常有力的刺激,以推動面對危機的感情,成為其資源:

 

 一個人會引用他所保存的能力,及危急時解決困難的內在技能。他用新的方法去面對這些問題……他可以慢慢地使用一種新的方法,去解釋這問題;故此,它是合乎以往經驗的範圍。被忽略的問題的其他方面,現在也可以理解了。這樣,他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和可行的解決困難的技能,連在一起;以往這些都因為他以為是無關重要,而被忽略了。……也許隱退的思想會活躍,並放棄某些目標,以為是高不可攀的。他可能用嘗試的和錯誤的方法(trial and error),從行為上或思想上,去發現那一條路是開放,那一條路已經關閉了。

 

    因此,這困難可能已經解決,也可能因個人宣告無能為力而避過了。危機輔導的目的,是幫助處在這第三階段的人,鼓勵他們去推動隱蔽的適應能力。

 

    (四)如果這困難仍然不能解決,不能滿足內心的需要所造成的壓力,直至它達到另一個階段——一個使人個性分裂之點(包括心理邏輯、感情、人際之間及或靈性上出現病態)。

 

    卡波霖把兩種不同的危機分開:一種是漸漸發展的,另一種卻是突發的意外。人的成長是成功地面對一連串漸漸發展的危機的結果。好像艾理克森(Erik Erikson)所指出的,人的個性成長,是基於他經過一連串的成長階段。每一個階段,對自我來說,都是充滿挑戰性,而且是建立於以往階段中成功地完成工作的結果。在兩個階段中的過渡時期,是緊張的焦慮及危機的成因,因為一個人在這時刻,一方面被內心的使他成熟的能力推動向前;另一方面卻被熟悉階段之安全感拉向後。

 

    漸漸發展的危機,是正常的,因為它們的成因,是大多數人成長所必須的。在這些危機中,可以包括出生、斷乳、清潔訓練、戀母情結、上學、青春期、離家、完成學業、進入某種行業、訂婚、婚姻上的適應(或如何適應獨身生活)、懷孕、身為父母、中年危機、喪失父母、更年期、退休、喪偶、喪友、直至最後,自己也要死亡。這些緊張的經驗,是引發個人危機的機會,甚至可能造成困難,原因是她或他發覺以往適應環境的能力,竟然如此不足夠。每一個成長階段及它所引起的危機,是許多不同的機會,提供各種關懷和輔導。

 

    意外的危機,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它的成因是由於在意料之外,失去了個人認為可以滿足其需要的資源。突發的經驗,包括了在下面所記錄的,洪氏-拉喜(HolmesRahe)所記的人生經驗,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例如:失去身份及尊重;一次意外或手術;精神病或酗酒;身體上受到限制;意外的懷孕;天然的災害,如地震或水災;一次巨大的社會災難,如戰爭或經濟不景。危機甚至可以因著看來美好的改變而發生,例如升職或畢業。所有這樣的事件,產生情緒上冒險的狀態。危機由個人而生,而不是發生在他人的身上。但危機多數會發生在心情緊張、情緒波動的環境中。由於成長及意外的危機日益增加,牧者往往在一個星期內,用很多的時間,去做和危機有關的關懷及輔導工作。

 

    危機比在某一時期內有危險、痛苦和壓力更複雜。輔導員必須明白,這是一個轉機,一個成長的機會。在這機會中,人可能前進,得到更大的個人能力及完全;但也可能後退。這使危機輔導,成為一個重要的,幫助他人的機會。卡波霖形容在危機中的人時,曾說:

 

    他的新的平衡,可能比以前的更好或更壞。這平衡是視乎他的個性以內不同的力量,也視乎他和所有有意義的人的關係。……這可能或多或少,使他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他可能發展新的、社會接受的、以現實為本的解決困難的方法,以適應目前的危機。這些可以增加他日後解決困難的能力,是一種健康的方法。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在這危機中,作出新的適應方法,而這些方法卻是社會上所不容許的;因他用否認、不合理的幻想、復舊、或退隱及孤立自己的方法處理危機——以上的一切,增加他將來不能很適當地處理困難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他處理目前的危機時,所學到新的解決方法,可能在以後的日子中,成為他整個人的一部分,成為他解決問題時的一種反應,因而增加或減少他將來有困難時,實際地處理問題的機會。

 

    短期的危機輔導,往往對人有重要的助力,因為它可以引導這個人,離開不合適的反應,而使他能積極的面對他的危機。比較快捷的結果,往往是可行的,因為這個人內在的力量,是在他心中的蹺蹺板上左右擺動。因此,牧者雖付出很少的影響力,但可能給這個人很大的幫助,使他可以有效地適應困難。如果一個人,正用不健康的方法去適應困難時,若能得到幫助,用健康的方法去適應,往往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開始時失調的內在反應的原因。

 

 

危機關懷和危機輔導

 

    一位牧者對在危機及蒙損失中的人,可以在以下四方面提供幫助——一般的牧養關懷輔導;非正式的危機輔導;短期(一至五次)的正式危機輔導;及長期的輔導及心理精神治療。它們都可以幫助人改善心理引起的、或嚴重危機所造成的後果。

 

    我們要分清楚危機關懷和危機輔導(Crisis Care and Crisis Counseling),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在實際工作中,這兩方面常常會重複。在危機中的人,當他要作重要決定時,常會在需要支持或需要危機輔導之間,左右擺動。每一個經歷水深火熱處境的人,都需要更多的關懷及哺育。只有一小部分需要正式輔導,而更小一部分會需要彌補過去的心理精神治療。

 

    牧養關懷的工作,普遍來說是需要牧者在現場聆聽,需要他的溫情及實際的支持。受過訓練的平信徒關懷隊友,可以也應該分擔這些責任,和牧者一同完成這重要和艱巨的事工。短期的危機輔導,不論是正式或非正式,也是人所需要的,使他可以盡快推動自己適應的能力,以便在得到幫助時更能有效地處理他的危機,面對現實的考驗,並計劃有效地應付因危機所造成的新環境。

 

    正式的長期輔導,對因為嚴重的一次或多次危機而受嚴重的創傷,或不能推動他的適應能力的人,是特別需要的;因為沒有這種輔導,他們便不可以接受心理精神治療。通常如果可能,就要介紹這些生活被危機弄得肢離破碎的人,去見心理精神治療專家。因他們有時間,也受過適當的訓練,可以給人適當的和及時的與重建生活的心理精神治療。

 

由於危機輔導及哀傷輔導常常互相重複,而它們的關係又是這樣密切,我會在這一章及下一章內討論他們。現代的危機及哀傷輔導方法,起源於雅力崔·蓮達文(Erich Lindemann)在一九四三年的研究。他是這行業的先驅。當時由於波士頓發生椰子林大火的悲劇,他研究在這場大火中死亡的人所留下的孤兒寡婦及親屬,如何面對這場危機。自從他發表其研究以後,幾年間危機調整(Crisis Intervention)的方法漸趨完美,因為輔導員不斷用這些方法,幫助人適應各種不同的危機、突變及損失。

 

一種損失及可能導致損失的威脅,在危機中常會發生。感覺悲傷,是生活有大轉變,受到批評或處於過渡時期中常有的現象。在大部分危機和損失中,往往有分離的焦慮、感到身份困惑,並且覺得有需要發展新的方法,以適應個人基本的感情需要。

 

 

 

危機的關懷與輔導

 

    牧者和他所牧養的人,共同渡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二千年的基督教事工,使基督徒習慣在有危機的時候,期望牧師和他們在一起。因此,基督教的牧師,憑著這偉大傳統的力量,至今肩負起幫助教友的責任。雖然他面對人生危機的奧秘及其重壓,感到畏懼;但也感到安全,因為在試探臨到的時刻,他的教友既希望、又相信他會和他們在一起。

 

                                                    一一偉尼·屋斯

 

    多少世紀以來,牧者在個人遇到危機和損失時,都曾給教友關懷、支持和指導。我們這個世代,個人及社會危機不斷增加,牧者有空前的機會,給在循環的混亂危機中掙扎的人以牧養關懷和輔導。牧者是天然的危機輔導者,因為他們承受了有利的地位和角色——他們和教友之間,有不停前進的關係網;他們可以進入許多家庭問題中;許多人對牧者極信任,隨時求助於他們。當危機發展。或意外發生時,如疾病、死亡及喪偶,牧者往往在場。在許多經歷過危機和損失的人眼中,牧者的形像及身份,有支持和哺育他們的力量。由於他有這許多天然的優越點,牧者可以做危機輔導工作,包括我們的宗教傳統所留給我們的各種儀式,這些都可以在人類的重要關頭中出現,如嬰兒出生、成長、生活及死亡。

 

    一份全國性的問卷,問及美國人在有困難時向誰求助。百份之三十九的人承認,如個人或家庭有危機,需要專業人士幫忙時,他們會向牧者求助。至於因為別人的死亡而產生危機時,百份之五十四的人,會向牧者求助。這研究確定了牧者在有危機時,在使人得醫治和成長方面,站在很重要的地位。兩種相輔相成的技能——危機和哀傷時的輔導法,是在普通的服務行業中,包括牧區的牧者,常用的工具。

 

    作為一個象徵人生最終意義的人,作為一位宗教團體的領袖,又承受了一個非常豐富的靈性傳統,故此牧者有許多資源,在危機時為人服務。在危機和損失時,人往往面對他們靈性方面的飢渴,他們生命的空虛,價值觀念的貧乏,及其他的問題。

 

    當回想自己在死亡集中營的經驗時,克爾法蘭如此說:「對他的生命感到沒有價值和目的的人有禍了……他不久便會迷失。」

 

    在危機中,牧者的責任就要提醒教友人生的意義,及合乎實際的希望。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使人靈性成長的工作者獨特的作用,就是幫助受危機襲擊的人,發現人生的最終目的,和上帝同行的關係,因為上帝永恆的愛是永遠存在的,可以隨時供應,即使在可怕的悲劇中也是如此。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評析極端、異端、異教與邪教

 

我們一般常以「異端、邪教」來形容與正統有異的宗教組織,但是這樣的定義有欠精確之嫌,尤其在中國宣教的大環境,曉得正確的去判斷甚麼是「極端」、「異端」、「異教」和「邪教」至為重要。的確因著福音的興旺,中國家庭教會增長迅速,但同時也因為缺乏在真理造就上及時的跟進而使極端,甚至異端容易產生,不過在極端與異端之間我們必須作一個明確又合理的界定,免得那些需要我們在真理上幫助又陷於極端當中的軟弱肢體反成為我們攻擊的對象。

 

在這混亂的環境下,我希望衡量信仰系統發生的起源與其發展出來的信仰內容的兩方面 作考量,並且以早期教會經驗作為例證,給予「極端」、「異端」、「異教」和「邪教」一個合理的定義。因為早期教會所面對的挑戰與今日的情況實有雷同之處,可以成為我們的寶貴參考,況且主要信仰的正統乃是那時代建立的。

 

基本正統信仰內容  

 

  我們若要在極端與異端中間定下界線必先得認定基本信仰內容。在初代教會中,基本的信仰內容在較早期由個人提出,如愛任紐及特土良的信仰準則,及經過眾教會討論而被廣泛接納的信經,其中以相傳為十二使徒流傳下來的《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及《亞他拿修信經》為最著名。從傳統信仰的發展而論,判別信仰的正統性主要以「三一論」,「基督的神人兩性論」及「救恩論」為依據。統合分析,這三者皆與「人是否能信而得救」有關。

 

三一論是針對信仰的對象,若對象錯誤那根本就不用談救恩,到底神是一神論的「一」還是父、子、靈的「三」?在「三」與「一」的雙重肯定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平衡卻是歷代神學所面對的挑戰,在早期教會神學的討論中,東西方教會基本上只能夠達成兩者並重的協定,二十世紀的神學重新提出探討三一論。

 

基督的神人兩性論除了針對基督的正確認識以外,更重要的是關乎得救管道的合理性問題,假如基督只是上帝或只是人的話,他都沒有辦法成為上帝與人中間的橋樑,人要通過基督到父那裏去當然就是不可能了,正如三一論,基督論在當代神學中是重新被討論的重要課題。

 

如果三一論是處理使人得救的信仰對象問題,而基督的神人兩性論是注重人得救的合理管道的話,那救恩論便是交代人如何參與才可以得救的教義,人到底能否憑自己的努力而得救?假如可以,那基督的代贖是否還有必要呢?綜觀早期教會的發展,被大公教會判定為異端的,都是在三一論、基督論或救恩論三者之一出了問題;相對而論,似乎可以說在教會論或末世論又甚至人論上,與正統教會意見不一的,一般只被認為是極端而已,因為所牽涉的範圍是教會的生活、信徒的盼望或個人的成聖,都不至於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基本救恩。

 

極端的定義

 

對於何為極端的界定,我們可以說它是屬於基督信仰的內部矛盾問題,它在三一論、基督論及救恩論的信仰內容方面仍然純正,但卻在某一點真理或觀點上過分強調,以致引起爭論或有跟正統教會產生分離的傾向。

 

在第四世紀流行於北非的多納徒派 (Donatism)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領袖多納徒為加大果地區的主教 (313-347),這運動所偏重的在於堅守教會的純潔性,不接納曾經在羅馬皇帝丟克里田迫害教會時跌倒的信徒,並且認為曾經跌倒的聖職人員為信徒所施行的聖禮無效,他們認為聖禮的有效性不單是在於授予權柄的教會,也在於施禮的聖工人員本身是否聖潔。由於他們以為自己是唯一聖潔的教會,所以凡是加入多納徒教會的信徒,就是曾在大公教會受洗的,都需要重新接受洗禮。此舉引起當時正統教會的爭議。

 

雖然多納徒派教會被大公教會排斥,但是嚴格來說這只是教內的分離運動 (schism)而並非異端。奧古斯丁為最努力反對多納徒派的教父,但也不能以他們作為異端來處理。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