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知情關懷」(Trauma-Informed Care,簡稱 TIC) 不僅是一種輔導技術,更是一種牧養態度與群體文化,讓教會能以敏銳、溫柔、合乎真理的方式,陪伴那些經歷深層痛苦與破碎的人。
以下是專為教會領袖、牧者與輔導同工整理的神學化與實務化說明👇
📖 一、什麼是創傷知情關懷(Trauma-Informed Care)
定義
創傷知情關懷是一種理解、辨識並回應創傷對人身心靈影響的方式。
它強調「安全」、「信任」、「尊重」與「賦權」,幫助人從創傷中恢復,而非再次受傷。
💬 用一句話總結:
不是問「你怎麼了?」而是問「你經歷了什麼?」
🧠 二、創傷的本質與影響
1. 什麼是創傷
創傷(Trauma)是指個體面對極度威脅、失控或無助的事件時,
所產生的長期心理、生理與靈性反應。
📍常見例子:
- 家庭暴力或性侵害
- 戰爭、災難、迫害
- 被遺棄或情感忽視
- 宗教濫權、屬靈虐待
- 重大疾病、喪親、離異
2. 創傷的影響層面
|
面向 |
典型反應 |
|
生理 |
睡眠障礙、緊張、驚恐反應 |
|
情緒 |
焦慮、憂鬱、麻木、羞恥感 |
|
認知 |
對上帝或他人失去信任、世界觀崩解 |
|
靈性 |
與上帝疏離、信仰懷疑、罪疚或自責 |
🙏 三、神學與聖經視角:上帝對創傷者的心
|
聖經範例 |
上帝的回應 |
|
哈拿的哭泣(撒上1) |
上帝垂聽憂傷者的禱告 |
|
以利亞的崩潰(王上19) |
上帝先讓他吃、睡、休息,再溫柔對話 |
|
詩篇34:18 |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
|
十字架上的基督 |
耶穌不僅救贖罪,也親身承受人類的創傷(賽53:4) |
✝️ 神學焦點:
· 「受傷的醫治者」(The Wounded Healer):耶穌以自身傷痕帶來醫治。
· 道成肉身的陪伴:上帝選擇與受苦者同在,而非遠離。
🧩 四、創傷知情關懷的五大原則(SAMHSA Model 改寫為教會語境)
|
原則 |
教會應用方式 |
|
1️. 安全(Safety) |
建立「可被信任」的空間;避免權威壓迫或屬靈羞辱。 |
|
2️. 可信任與透明(Trustworthiness & Transparency) |
明確說明輔導過程與界限;信任從一致與真誠中建立。 |
|
3️. 夥伴關係與合作(Collaboration) |
牧者不是「醫生–病人」關係,而是同行者、同工。 |
|
4️. 賦權與復原(Empowerment) |
幫助當事人重新發現選擇與價值,恢復上帝形像的尊嚴。 |
|
5️. 文化與靈性敏感(Cultural, Historical, and Spiritual Awareness) |
理解文化創傷(如性別歧視、族群壓迫),尊重靈性經驗。 |
💒 五、教會如何成為「創傷知情群體」
- 講台文化更新:
- 傳講「上帝與受苦者同在」的神學,而非只講勝利神學。
- 以詩篇式的誠實禱告取代壓抑情緒的敬拜文化。
- 建立安全結構:
- 清楚的保密與轉介制度。
- 防止屬靈權威或性別濫權的守則。
- 同工訓練:
- 傾聽、界限、創傷反應識別。
- 理解「觸發」(trigger)現象與如何安全陪伴。
- 牧養關懷方式:
- 不急於「屬靈化」問題(例如「你要饒恕」)。
- 允許哀哭與沉默;陪伴比答案更重要。
- 靈性恢復之路:
- 引導經文默想、身體禱告、藝術治療。
- 幫助受創者重建「被愛與被看見」的信仰經驗。
🩹 六、創傷知情牧養的禁忌與提醒
🚫 不要說的話:
- 「上帝讓你受苦是為了教導你。」
- 「你要趕快饒恕才能得醫治。」
- 「這都是撒但的攻擊。」
✅ 可以說的話:
- 「這真的很難受,我願意陪你走這條路。」
- 「你不孤單,上帝與我們都在。」
- 「你有權利感到受傷,我尊重你的感受。」
🕊 七、靈性實踐:創傷中的信仰重建
|
步驟 |
實踐方式 |
|
1️. 命名傷口 |
寫下經歷或用詩篇禱告向上帝傾訴 |
|
2️. 臨在陪伴 |
小組或輔導員以聆聽與代禱同在 |
|
3. 重新詮釋 |
在十字架與復活的光中理解痛苦 |
|
4️. 行動醫治 |
用服事、藝術、祈禱恢復意義感 |
|
5️. 群體修復 |
教會接納與接納的見證,恢復連結 |
📚 八、建議資源(可作為教會培訓教材)
- Diane Langberg, Suffering and the Heart of God
- Bessel van der Kolk,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 Chuck DeGroat, When Narcissism Comes to Church(論屬靈濫權與創傷)
- Walter Brueggemann, Psalms as Spirituality(哀歌神學)
- 聖經經文:詩34:18、詩42、賽61:1–3、路4:18–19、林後1:3–4
✝️ 九、總結:教會成為醫治之地
「主的靈在我身上,祂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8)
創傷知情關懷讓教會從「修理破碎」轉向「與破碎同行」——
不以快速修復為目標,而是成為上帝憐憫的延伸,
讓每一個受傷的靈魂在基督裡重新被擁抱、被安息、被醫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