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佈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佈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奉主的命令出征

      我們出征的命令乃出自我們救主的話語,記載於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節、馬可福音十六章十五節、路加福音二十四章四十六至四十九節、使徒行傳一章八節、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一至二十三節。這就意味著每一個基督徒,都須持續不變地進行贏取失喪的靈魂、引人歸向救主的工作。

      這主題包含了三個最重要的詞彙──贏取、失喪的/失落的及救主。這些關鍵詞強調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贏取靈魂的責任,並表明我們如何回應這榮耀與崇高的呼召之方法。 

  (一)「救主」

       這個名字確實是我們對主最寶貴的稱呼。這個名字是上帝在其宣告中所給予的(太一21),而馬利亞(耶穌的母親)曾說及那將要來臨的,就是「我的救主」(路一47)。

我們的主耶穌清晰地表明他降臨、被釘十字架、復活及升天之主要目的,就是要世人得到救恩,事實上,他從天來到地上就是要拯救失喪者(路十九10;提前一15;來七25)。

他來到世上,主要並非做我們的教師、改革者、模或君王。他來到世上,為的是要拯救失喪的人。在福音書中,我們有一幅生動的圖畫,即是他如何去做這工作,而且在其後之一千九百多年期間,他並沒有停止這工作(徒二47)。

  (1) 他是一個普世的救主──他是所有人的救主(約一29,三16,十9、16;羅十12-13);他是每個人需要的救主。

  (2) 他是唯一的救主──除他以外,別無他人(賽四十五22;約十9,十四6;徒四12)。

  (3) 他是一個完全的救主──沒有一件事可以難倒他的(來七25)。

  (二)失喪的/失落的

      救主為什麼必須要來世上?因為沒有了他,所有的人都會喪失。「失喪的/失落的」這嚴肅的詞彙,描述從未被耶穌基督拯救的人那種深刻的屬靈需要。這是他的描述。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中,那只羊是失落的,那塊銀子是失落的,而那兒子也是失落的。他就是如此的描述──請查閱並比較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一節及路加福音十九章十節。失喪或失落就相當於喪命(約三16);被判(死)罪(約三18);在上帝的震怒之下(約三36);在靈性上是死的(弗二1);以及永遠與基督隔絕(太十三49-50)。每一個失喪的人的需要是何等的大和迫切!

  (三)贏取

      救主最大的激情就是要拯救失喪的人;每一個失喪的靈魂最大的需要就是要獲得救主的拯救。現在請注意︰贏取失喪的靈魂是每一個基督徒最重要的工作。

  那上述進軍出征的命令,適用於我們,正如百折不扣地適用於那些原先從主耶穌那裡聽到這些話語的人一般。每一個基督徒都須是一個引人歸主的人。那便是主對普世宣教的的目的、計劃及方案。

      那已故的肯普約瑟(Joseph Kemp)在其《贏取靈魂》(Soul-winning)這本書中,指出「贏取」這詞匯(正如在箴言十一章三十節中所引用的),可用於下列數種方式︰-

  (1) 這乃用於攻取城市。這是軍事上的用語。在戰爭中,軍隊攻取鄉鎮、城市及省份。要攻取城市,便須有智慧、技巧、忍耐及堅毅!

  (2) 這用法可涉及捕魚。請參閱馬太福音四章十九節。在成功之前,是多麼時常需要堅毅與信心!

  (3)這乃用於打動人的愛慕之心。新郎乃被認為要贏取新娘的芳心──這並非一般人所想像的那般易如反掌!

  (4)這乃用於運動場上的比試。我們談及在競賽、游戲、或比試中獲勝。

      然而,我們如何贏取靈魂呢?請思考下列的方法︰-

  (一)要認識為救主贏取失喪者乃是你終生的工作。

      要帶著祈禱的心態,認真透徹地思考這問題,若主開路,要以你天父的事為念(路二49;約二十21)。

  (二)要把自己放在上帝的手中,任他使用。

      要單獨與上帝相處,聆聽他對你所說的話──馬可福音一章十七節;要向他回應說︰「主啊,我把自己放在你的手中,任你使用。求你使我得人如得魚一樣!」

腓力(Philip)把自己放在上帝的手中,讓他隨意使用;當他正在撒瑪利亞、身處一個復興的際遇時,主呼召他去曠野贏取那皇后的司庫之靈魂──他隨即去了(徒八5、26-40)。

  (三)信靠主會按他自己的方式與時間使用你。

      請參閱創世記二十四章二十七節。我們可能不知道上帝在使用我們,正如司提反(Stephen)的情況那樣(徒七58,九4-5);或者我們也有可能知道他正在使用我們,正如亞拿尼亞(Ananias)的情況那樣(徒九10-17)。

  (四)祈求他指示你如何去做。

      我們必須計劃如何去贏取靈魂(徒九6),恰如一個將軍籌劃如何去打一場勝仗;正如漁夫出去打魚;正如熱戀中的人去贏取他的新娘的心;又如一個運動員在競賽中去獲勝。

  (1) 列出一個你要贏取的名單。

  (2) 經常為他們禱告。

  (3) 嘗試與他們接觸;並要機敏地寫信給他們,招待他們到你的家中,或者……?

  (4) 要對他們的喜好發生興趣。

  (5) 要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直至你贏取他們的靈魂。

  (五)要準備自己,讓主在你的崗位上使用你。

      他可能會在學校、在家中、在工作地方、在旅途中……使用你。

  (六)要願意成為上帝旨意之一系列環節中的一環。

      上帝很少會單單使用某一種器皿,來拯救一個靈魂,所以你可盡你一份的責任,獻上你的禱告,對之諄諄善誘,不論是在環節之首或尾、或在其中間部份,都自願意發揮一己之力量!

  (七)要記得你只不過是他手中的器皿;你不能贏取一個靈魂,但他卻能,並能透過你贏取其他的人。

      這工作是他的工作,是他透過你而作成的。請參閱約翰福音七章三十八至三十九節,並與哥林多前書三章七至九節作一比較。

          主啊,願你把一個靈魂放在我心中,

          並透過我來顯示你的愛。

          幫助我,好讓我盡上一己的責任,

          為你贏取那靈魂。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甚麼是『信耶穌』

也許你曾經聽過別人講『信耶穌』,可能是你身邊的家人、朋友或同事。

究竟甚麼是『信耶穌』呢?

我們基督徒所相信接受的這位耶穌又到底是誰呢?

以下就是問題的答案:

首先你要知道:神愛你

人世間的愛是有限的,人所付出的愛是不能無窮盡的,而且很多時候是帶有條件的,是交 換式的。但是神對人的愛是不一樣的。

聖經告訴我們: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好人)死,或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 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7-8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神愛世上每一個人,不論我們是怎麼樣的人,祂也愛我們,祂甚至願意為罪人受死。可見神的愛是多麼偉大,是完全無條件的。

人有罪

『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傳720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來927

聖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罪的,就算你說你從未觸犯過法律,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人常常會有疾妒、貪婪、發怒等等。這些在神的眼中都看為罪,而因為罪的原故,人人都要面對死亡,而且死後都要為自己的罪受到神的審判。

耶穌基督的代贖(救恩)

因為神愛我們的緣故,祂為我們預備了救恩。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316

神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埋葬了,然後在第三日復活。所有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就不再被定罪,而且可以得著永遠的生命。

你要接受主耶穌

『凡接待祂的(接受主耶穌),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146

若我們想得著救恩,必須要接受主耶穌基督為個人的救主,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信子(耶穌)的人有永生;不信子(耶穌)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336

我遇見了主

作者 劉秀慧牧師   

       我永遠感謝神讓我在大學期間得聽福音。我的英文教授是個劍橋大學畢業生,來台灣教書不過是副業,他的正業傳福音。課餘他邀請學生們去他家喝咖啡、聊天,讀英文聖經。就這樣我讀完了整本聖經,覺得聖經真是一本好書。我開始思想過去我讀那麼多書,不過是世上的聰明人所寫的,若果真有一位神,神的思想必定高過世上哲人的思想,為何我過去無條件地接受哲人的思想,卻不願無條件地接受神呢?我的英文教授是個聰明人,他一定不是糊裡糊塗地信耶穌的。所以當他請同學來邀請我去北大福夏令營時,我就去了。聚會的講道打動我的心,牆上的大字進入我的心||耶穌說:「我就道路、真理、生命。」我深覺前途茫茫,何不選擇耶穌作我的道路?我一直是個真理的追尋者,卻找不著絕對真理,莫非基督本身才是絕對真理?是的,我願接受耶穌作我的道路、真理、生命。我要那永不朽壞的、美的生命,我要那充滿屬天喜樂的豐盛生命,當我得著耶穌時,就得著了這一切。
  信耶穌以後,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我把參加社團的時間挪去參加聚會,我把學琴、讀課外書的時間挪來讀經禱告,我把跟男朋友約會的時間挪來跟耶穌約會,最後我決定嫁給耶穌,跟男朋友一刀兩斷,這是我所作過最聰明的決定,否則我現在無法服事主。主在基督徒身上所要的,第一不是熱心,而是純一清潔的心。我們不要像以弗所教會為主勞苦熱心,卻失去了起初的愛心||初戀般清純之愛。我們與主之間必須維持初戀般清純的熱情。因為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雅各書四章五節),主以嫉妒之愛戀慕著我們,祂不容許我們移情別戀,心中有其他的愛慕。所以當我忙完了外面的事,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單獨與主同在,我對主說:「主耶穌!我愛你,天父我敬拜你,親愛的聖靈求你再來膏抹我、澆灌我、充滿我!」然後聖靈就以奇妙的方式提昇我,使我感受到耶穌奇妙的臨在與天父榮耀的同在。
  以賽亞書卅八章十八節說:「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 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神常在至聖所等候我們來親近祂,祂等著要向我們施恩,所以我們親近神、等候神,總是得著諸般的恩典。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多等候多蒙恩,少等候少得福,因為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我們不必憑己力去討神喜悅,就是竭自己的工進入安息,安靜在神面前,靈魂與身體都沉浸在神的同在中,心思和感覺都集中在內住的基督身上,整個人就覺得好舒暢、好甘甜。作神兒女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作耶穌的新婦是何等美妙的一件事!作聖靈的密友是何等甜蜜的一件事!與父、子、聖靈同住同行真是何等榮耀!惟願分分秒秒住在主裡面,今生永不相離,來世形影不離。
       (「本文摘自溪水旁網路福音書房內在生活專欄」)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有效佈道的第一步:來禱告

        當我們談到佈道的時候,不要太快想到要去帶領很多人信主。耶穌差遣門徒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時,第一件要他們作的事情不是「去」而是「來」,「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28:18

因此,佈道的第一要務是來禱告,來到主面前禱告。禱告的內容是什麼?先為自己禱告能得著主耶穌的心和主耶穌的眼光,使自己先被主耶穌來改變,這是禱告佈道的關鍵。因為我們若沒有憐恤人的心,可能可以為人屬靈認領禱告一年,卻沒有去接觸他,對他作實際的關懷行動。我們要先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祈求得著祂的心,把所關心的慕道友帶到主的面前來禱告,並且求主給我們啟示,讓我們知道如何來關懷他們,也求主帶領我們以行動去接觸他們。使萬民得救是上帝的心意,祂關心我們周圍每一個尚未得救的人。上帝常在特定的時候,使用某些人去使人信主。所以,我們不只要為家人、為所關心的人信主禱告,還要留心主的啟示。

一位弟兄告訴我:「有一天,上帝要我去向一個人傳福音,我對祂說:『不要啦!那太麻煩了,我好累、好想要睡覺。』後來上帝又對我說了第二遍、第三遍,最後,上帝問我:『你到底要不要去?』於是我連忙起身,去接觸那個人,而那個人也因此信了耶穌!」

這個弟兄的經歷見證了只要我們去作主所啟示的事情,我們就能帶領人信耶穌,有時為自己所愛、所關心的人禱告,可能要廿、卅年他們才會信主(那是因為上帝的時候還沒有到),但去作上帝所要我們作的事情時,通常很快的就可以看到果效。這幾年來越來越能體會到主來到這世上的使命,祂最重要的工作是要人得永生(約638-40),最重要的目的是救贖,並訓練門徒去傳福音使人得救。

                  我們得著主的心的關鍵在於會不會禱告、要不要來聽主的聲音、要不要把自己的心交給主;因此,當我們作屬靈認領禱告的時候,不是把名單唸過一遍就好了,而是要認真的為每一位屬靈認領的對象禱告,並求主啟示是否有在這名單之外的人,和實際關懷他們的方法。所以,在佈道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學習來禱告,得著主憐恤人的心。

有效佈道的第三步:來聽道

         有效佈道要注意的第三件事情就是邀請我們所關懷的人來聽道,「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

韓國教會佈道的方法,有所謂的「七次接觸三次聽道」的原則,即對屬靈認領對象作七次接觸(七次是代表完全的數字,接觸到底)。當上帝把對一個人的負擔給我們,在我們為他禱告一段時間之後,就要去接觸他七次,對他無條件表明主的愛,用愛來叩他的心門,然後再帶他來參加三次聽道聚會,你可以把他帶到合適的聚會中,使他能更多認識上帝。在復活季的時候,我們成人、兒童、青年、長者都有一些特殊聚會和例行的聚會,如佈道會、小組、崇拜等,都是可以邀請人來遇見耶穌的機會。

「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

每一個奉耶穌名的聚會都是上帝應許同在的聚會,我們要對上帝有信心,我們把人帶去聚會的目的是聽道,並請弟兄姊妹為他禱告,那個人很快會被主的道所抓住。因此,來禱告、去關懷,然後來聽道,他們便能遇見主耶穌,當他們遇見主之後,生命就會回轉歸主,而我們也就可以為主得著這個人。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新佈道運動:一百多年前開始的偏差(1)

<佈道是改變了>
 
      可以肯定的是–––佈道是改變了!今日我們所熟悉的佈道概念,巴刻(J.I. Packer)有這樣的描寫:
這個〔現代佈道特色〕似乎假定了聚會生活就是歸信和堅固的循環。佈道差不多被視為定期的招募運動。它成了一種額外和經常的活動,乃是附帶加在經常的教會聚會上的。這些活動需要特別的籌劃、特別的動員,還需要特別的佈道講員來主領。它們往往稱為「佈道會」(“meeting”),而不是「事奉」(“services”);有些地方還叫做「復興大會」(“revivals”); 無論怎樣稱呼,它們均被看待作和經常的崇拜相異和分別的活動。在聚會裡,一切的安排都是直接為了要叫未信者作出一個即時的、自覺的、決定性的行動來信靠耶 穌基督。聚會結束時,那些有反應或想有回應的人便被邀請來到講台前面接受協談、又或者舉手等等,作為他們決志行動的公開見證。這些行動被聲稱為有益的,因 為會幫助他們「決志」得清楚一些,並且方便他們日後得到「跟進」。這些人便被建議和轉介到各聚會地方作為一個信徒看待。
(p.292, A Quest for Godliness 中譯)
 
    然而,這樣的佈道概念並不是 歷代聖徒所認識的,卻是新近的發明。可以肯定的說,現今我們對佈道、佈道信息、佈道法、佈道目的,等題目所懷的觀念,都是過往復興的世代所陌生的!甚至乎 「決志」、「跟進」、「決志人數」、「佈道大會」、「陪談員」、「千人詩班」、「呼召」、「轉介」之類的觀念,都是以前所沒有的新思想!

<改變了的佈道有問題>
 
    對於新佈道運動的偏差,莫過於叫人有錯誤的「得救經歷」。梅理(Iain Murray)這樣說:
「經常有人說,一個人若果決志了卻沒有生命的改變,皆因他是一個『屬肉體的』基督 徒,他需要的是聖潔的教導。要是這個人漸漸失卻了原初對信仰的興趣時,經常我們會怪責『跟進』不足、或者祈禱不足、或者別的教會的缺欠。我們甚少考慮,這 些屬世和失落的信號可能是因為他根本未曾得救。要是我們正視這個可能性,那麼整個呼召、決志和陪談的制度就要崩潰!因為我們要看見,生命的改變並非靠人的 力量,並且看見,要確知對福音回應的真偽也不是幾小時或幾天的工作。然而,我們情願辯護也不肯正視問題。有人說,懷疑『決志』的人是否基督徒就是懷疑上帝 的道,並且,放棄『呼召』和連帶的行動就是完全放棄佈道。如果任何人反對那些不合乎聖經的話,如『接受基督』、『向基督打開你的心門』、『讓聖靈來救你吧』,這人便被看作是咬文嚼字。」 (p.106, The Forgotten Spurgeon 中譯)
    這種佈道運動所宣講的,更是偏差了的福音,它減低了人對上帝恩典和權能的觀念,高舉了人的選擇權,因此也叫人看不見罪人的全然敗壞和悔改的責任。在十九世紀的下半葉,英國的傳道人司布真便極力地抵抗這個當時從美國傳過來的新思想。以下是他在講台上的勸導:
「我經常聽到有人力言,如果你相信耶穌基督是為了你而死,你就得救了。親愛的會眾,不要被這概念糊塗了!你可以信耶穌基督是為你死、也可以信這是假的,你也可以信這一切對你毫無幫助。這不是得救的信心(saving faith)。一個有了得救的信心的人接著會確信耶穌基督是為他而死,但這並非得救的信心的本質。不要把這東西聽進去,否則它要毀掉你!別說『我信耶穌基督是為我而死』,所以自覺得救了。我祈求你能緊記;真正拯救靈魂的信心的主要成份是投靠——整個靈魂絕對的倚靠——主耶穌基督來拯救我,我單單而完全地投靠祂,我便得救。」 (p.78,同上書)
    對於決志的表示,他曾如此回應:
「﹝來到基督前﹞是心靈對祂的行動,不是雙腳的行動,因為有許多人身體是來到祂面前,卻不是在誠實上這裡的來是以渴慕、祈求、贊許、認許、投靠和順從來表示的。」 (p.103,同上書)
    現代的佈道法務求以最快的速度叫人「決志」,反而忽略了對福音的必須反應,如認罪、悔改。司布真對於當時已有的偏差如此回應:
「現在,我們充斥了對得救效率的誇耀。至於我,我相信歸信是即時的,我也欣然看見這樣的事情;然而我更欣悅於看見恩典徹底的工作、對罪深刻的感覺、並律法有力的對付。犁地的鋤頭是不能避免面對荊棘的 (p.106,同上書)
     這種只注重結果的新佈道思想也產生了「實用主義」(pragmatism),就是說:結果能肯定手段的正確性(end justifies the mean)。這為教會敞開了一道門,讓各樣的世俗的技倆湧進來,這正是麥亞瑟在《以福音為恥:當教會活像世界時》一書中的警告。對於這一點,司布真也說道:
「這個時代的教會有一種為上帝幹一點事的渴望,但甚少人會問上帝願意他幹甚麼。許多用來向眾人傳福音的東西根本沒有教會偉大的元首的命令;祂也不可能會准許這些事情。」 (p.111,同上書)
    最後,新佈道運動帶來了復興的幻覺,並且窒息了真正的復興。當鍾馬田追溯了自1620年的英國復興事件後,他說道:「可是在1860年以後,復興就不常見了。」他在講道中列舉了三個窒息復興的因素,分別是:(一)改革宗神學的衰退;(二)現代佈道運動;(三)神學院的出現。(見《清教徒的腳蹤》,頁57)他說道:「現在,當教會軟弱的時候,人就想到去成立小組,舉行佈道會,並作出宣傳工作去推動,而不是本能地退到上帝面前,為教會復興祈求。」(頁6,同上書)明顯地,華人的教會亦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難怪自1950年代以後,復興便告消失了。反而,我們在誇耀著一個又一個大型佈道會,神學院亦愈趨學術化,新派神學也薰陶著有影響力的神學工作者。
 
<問題的歷史起點>
 
    現代的佈道運動的確是新近的 發明,誠然,它被廣泛採用到一個地步,沒有幾多地方聚會會懷疑它在聖經光照下的合法性。不過,使徒彼得和保羅一定能辨別出它是何等的差劣和遮閉上帝榮耀的 福音;改教家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一定會傷痛於它如何的歪曲上帝的恩典和貶謫上帝的至高;清教徒們一定會希奇如此的信息還能稱得上是上帝的道;復興家愛德華滋 和喬治懷特菲也會明白它的軟弱和對復興的無知。這種的佈道運動究竟源於何時?乃是1820年代芬尼(Charles G. Finney)的發明。
    芬尼怎樣改變了佈道運動呢?麥亞瑟有這樣的總結:
「芬尼對美國佈道運動的影響是深遠的。他是第一個要求在佈道聚會中信主的人『來到前 面』以表示他們接受基督。他是第一個把『復興』一詞用在佈道大會中的。把給救恩慕道者的會後協談聚會普及化的就是他。他也有份塑造了美國的傳道特色,就是 鼓勵年青的傳道人要即興、加插趣聞、多些對話並少些教義色彩,異於傳統的做法。這一切觀念——是今日佈道的相當標準格式——都是芬尼引進的『新方法』。」 (p.233, Ashamed of  the Gospel中譯)
 
    芬尼的發明並非偶然的,而是根植於他的神學思想中的天然結果。芬尼並沒有任何在聖經研究方面的裝備,當他在1821年的秋天「決志」後,便立刻開始了他的傳道工作。麥亞瑟認為這是「極之糟糕」的事情(p.229,同上書),因為在他信主前,他並沒有接受任何基督徒的堅固,而他的「決志」經歷也是十分隨從感覺和飄忽的,倒沒有旁人在真理上的協助。
    芬尼十分反感於傳統的教義。當他的工作開始有果效、名聲開始高升時,他也開始公然攻擊傳統的教會和傳道方式。在芬尼的時代,有許多聚會地方已偏離了正道,轉向了冷酷的極端加爾文主義(Hyper-Calvinism),極端加爾文主義並不相信福音當向萬民宣告,並且反對佈道。
    芬尼從他那個有這樣傾向的牧 師得到一個結論,就是說:人的完然敗壞與上帝的至高和佈道不可共存。芬尼曾說道:「事實上,這些教條把他﹝那牧師﹞套得緊緊的。當他傳悔改時,他一定要在 講道結束前告訴會眾他們是不可能悔改的。當他呼召他們相信時,他一定不會忘記提醒他們,除非聖靈改變他們的本性,他們是不可能有信心的。可見,他的正統教 義成了他和會眾的網羅。我不會接受這個。」(引自其自傳, p.231, 同上書)芬尼不能分辨極端加爾文主義加爾文主義(Calvinism)的差別,也忽略了18世紀美國的復興運動都是根植於加爾文主義的。
    芬尼的神學思想乃是受他的律 師訓練所模造的。因此,他反對上帝會因亞當的不順從而咒詛全人類。他說道:「聖經界定罪就是違反律法。受了這﹝罪性﹞本性究竟違反甚麼律法?哪條律法要求 人要擁有不同的本性?因承受了亞當的罪性,我們就當受上帝永遠的忿怒和咒詛,這是合乎理性嗎?」(p.232.同上書)麥亞瑟緊接著寫道:
「更糟的是,芬尼否認一位聖潔的上帝會把人的罪歸在基督身上,或把基督的義歸在信徒身上。芬尼總結說這些教義——明明見於羅馬書第三、第四、第五章的教義——是『虛構的神學』(“theological fiction”)。本質上,他否認了福音神學的核心。」
    芬尼在閱讀過代表改革者信仰立場的威敏斯特信條後,更公然反對它。芬尼也否認復興是神蹟,認為是人運用恰當途徑便能產生的天然結果。巴刻認為,芬尼的思想是伯拉糾主義的 (Pelagian),因為「他強烈地宣稱每個人都有天然能力全心轉向上帝,只要那人確信這是正確、恰當和需要的事情」。(p.293, A Quest for Godliness中譯)芬尼因而相信,「聖靈在信主中的整個工作就是道德性的勸信("moral persuasion"),即是向我們的心思活潑地描繪出我們要繳械而降服於上帝的原因。人永遠有自由拒絕這個勸信——『上帝也攔阻不了罪人下地獄』。然而,勸信愈有力,打破阻力的成功機會便愈大。」巴刻如此總結芬尼的佈道觀。
    芬尼的佈道法是基於錯誤的神學思想;況且,他的「復興工作」後來更被證實是失敗的,大量的「決志者」後來都變成對福音反感和硬心。既是這樣,為何要沿用這種佈道法呢?

新佈道運動:一百多年前開始的偏差(2)

<返回正道>
 
    首先,「呼召」在佈道中是可以剔除的。19世紀的司布真和20世紀的鍾馬田,他們的傳道果效並沒有因為他們不作「呼召」而褪色。梅理解釋司布真對「決志行動」的看法:
司布真對聖靈大能的工作有充份經歷,所以他知道這些在傳福音上人為的附加不見得如想像中有用:一個真正被真理抓住的人會是最後一個渴望有公開的行動的,就是『呼召』要逼他行的 (p.103,The Forgotten Spurgeon中譯)
    梅理接著提到,在司布真的地方聚會結束聚會時,「沒有管風琴或其他音樂把沉靜打破,接著,會友會準備向任何一個坐在身旁需要幫助的人說話」。鍾馬田在威敏斯特教堂的做法也相仿,他的孫女這樣寫道:
他從不刻意修飾福音,使它變得更動聽,但是佈道會過後,卻有很多人得到改變;他亦不會要求聽眾『決志表示』,只是力勸他們悔改,轉向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事實上,他從不利用手段獲取人心,他所主領的聚會,沒有刺激、沒有搖滾音樂、沒有流行術語(56,《五位福音派領袖》)
    聚會方面,刻意籌備的「佈道 會」是不必要的。對於復興年代的清教徒來說,佈道是講台的主要信息,因為當時候參加聚會是國家生活的一部份,每週出席的會眾便是主要的佈道對象。當時的佈 道信息便是把聖經有耐性和透徹地傳講,內容雖然廣闊,主題卻是清楚的。巴刻指出三個的主題分別是:

  (一)論眾人歸信和得拯救的需要之長闊高深;
  (二)論上帝和基督的愛之長闊高深;
  (三)論信仰道路的高低起伏,就是我們由對屬靈光景的無知到自覺絕望而全心投靠基督的道路。
 
    清教徒不斷運用四個真理來開展這三個主題:

  1)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主人之責任;
  2)缺乏第(1)點的宗教生活之危機;
  3)沒有上帝更新的恩典(renewing grace)來到基督前之不可能;
  4)從基督手中尋求此恩典之必要。(見p.299,A Quest for Godliness
 
    巴刻隨後寫道:
「或是正式的講台信息,或是非正式的個人協談,他們都強調未信者要尋求基督的即時責任;然而,他們不認為這就暗示這些人有即時接受基督以致得救的能力。因此,我們不會看見他們吩咐所有未信者即場『決志』」("decide for Christ")(現代之常用語),或呼召說『正給他一個機會』作此決定。簡單來說,他們不相信上帝差遣了他們或別人,告訴會眾上帝要求每一位在講道結束前接受基督。」
    鍾馬田在威敏斯特教堂的主日崇拜裡,有早晚兩堂講道,早堂偏重栽培、晚堂偏重佈道;然而,福音信息和栽培信息均融合在每次講道中。鍾馬田曾宣告說:
「耶穌基督帶給教會以外的世界一個信息,那就是有關救恩之道的信息。但我們絕不可忘記,這也是教會所需要的中心信息..」 (頁55,《救恩的確據(上)》)
    救恩完全可以也應當是講台的 主要信息,而不是佈道會的特別信息。如果傳道人的責任就是忠心傳講聖經,而不是取悅會眾,信息便沒有福音性與培靈性之分,而只有合乎聖經本意與否之分。早 在威克里夫的講論中,傳道和傳福音是同一項任務,不是說,前者著重解經,後者著重吸引聽眾,而傳道人(preacher)的信息就是福音(gospel)。
    如果即時的「呼召」和「決志」,並特殊的「佈道會」不是佈道的內容,佈道便是一件長久的事奉,佈道者的任務便是配合上帝的工作。巴刻有這樣的比喻:
「有效呼召(effectual calling)的工作只能在上帝定規的時間來到,不可能快一點,而牧者的角色就像接生婆一樣,是要察看有甚麼事情在發生中,並在每階段給予適切的幫助。然而她不能預言說生產的過程有多快,只能讓預先所安排的作成。」(p.299, A Quest for Godliness同上書)
    對於「佈道策略」,或者說,福音的引入,現今多強調上帝的愛,並人可以從福音裡得甚麼福氣,而得福的途徑則是十分容易的。這些現代信息強調人的利益,並嘗試以愛來打動及討好人心。然而,這也是上個世紀才發明的策略!從前在佈道信息中,強調的首先是人的罪,包括罪的權勢和刑罰,並且人要悔改的責任。巴刻指出,清教徒的「福音預工」,乃是叫人對罪有痛悔(contrition),直至他停止愛戀罪之際,才把救主指給他看。巴刻說道:
「對〔清教徒〕他們來說,最糟糕的提議莫過於在一個困苦的人還未面對他具體的罪、也未清楚渴望離開一切惡行而要成為聖潔之前,叫這人不用擔心他的罪,而只需立時的信靠基督。他們認為,在一顆心靈未斷絕於罪之前給予這個提議,會引致虛假的平安和盼望,因而產生假信徒("gospel-hypocrites")。這是基督徒牧者最不想作的事情。」 (p.298,同上書)
    在二十世紀初作工的美國牧者頻克(Arthur W. Pink)在《上帝的至高》(The Sovereignty of God)一書中也論到這一點說:
  容我們說但願我們可以向這國家裡每一個佈道家和傳道人說這話今日太多把基督呈獻給罪人了但太少讓罪人看見他們需要基督。就是說,他們的全然潰崩和失喪;他們要承受將臨的忿怒那逼切和可怕的危險;他們在上帝眼中可怕的罪咎。把基督呈獻給未曾看見需要基督的人,在我們看來,有把珍珠丟在豬前之嫌。」(p.201中譯,斜體乃原文所強調)  
    如果我們考查聖經,便會發覺這的確是初期教會的佈道信息。「悔改」總是福音的主題,這是施浸約翰和主耶穌基督的第一個信息(參看〔太3:2〕及〔太4:17〕,也是彼得(徒2:383:195:31)和保羅(徒13:3814:15下;17:3026:20每次的佈道信息。這樣的佈道信息,才符合聖靈對世界的主要工作:
    「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為、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
    願意我們都努力返回歷代主教會的行列,並合乎聖經的佈道信息上,好叫上帝願意把復興再次傾於這個世代的教會中,讓榮耀都歸與三一上帝!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保羅一生的差傳榜樣


   我們看保羅一生的宣教,他建立哥林多、以弗所、羅馬或是帖撒羅尼迦的教會,但是他從未建立自己的地盤,他從來沒有建立一間「保羅的教會」。他每到一個地方,剛開始可能花一兩年的時間來栽培門徒訓練領袖,然後就按立他們作當地的牧師、傳道,他就離開,再建立以弗所教會。又按牧,由當地的教會領袖來繼續。他又到別的地方去建立別的教會。第二、第三次的宣教旅程就在每個地方只是停留幾個月。所以保羅是一個不斷植堂的人,他沒有老待在一個地方。


   保羅沒有為自己建立一個聖地,耶穌也沒有為自己建立聖地,耶穌的墳墓是空的,耶穌也沒有用自己的名為自己建立一間「耶穌教會」,雖然他是木匠的兒子,蓋教堂對他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他是隨走隨傳,走遍各城各鄉。可見耶穌的事奉是看重對人,不是建造建築物。這一種就是宣教。宣教就先要有佈道精神。凡是一個好的佈道者,都是好的宣教士。

信仰一代傳一代的佈道進路


在大多數的教會圈子裡,我們都慣於採用同一種佈道模式。情況就如以下一位基督徒的見證,我想是個相當普遍的例子:「我出生於一個非基督徒的家庭,在初中時就與基督教有多少接觸。到了大學二年級時,我被一位生活表裡一致的人所吸引,於是開始參加查經小組,並在一個退修會﹙或福音營﹚中決志接受基督,又把生命委交給主;對於在此之前所虛渡的二十年,我深感遺憾。」

 

這是認識主的途徑之一。所以佈道的目標不是單單領人以禱告接受基督,更是要他有得救的確據,並引導他融入基督的身體,成為一個使人作門徒的活躍基督徒。事實上。現代人認識基督的途徑是多元的,有些生於基督徒家庭,自小就已認識耶穌救恩的確據,他們的確據不是出於一個明確決志而來,乃是透過家庭及教會一貫教育的潛然默化成果。我想這是領人歸主的一個極之有效的方式。但可惜我們這班第一代歸主的人,卻往往傾向於忽視這種方式。當我們結婚生子,我們仍採用第一代式的進路來向我們的孩子傳福音,彷彿是從零開始似的;其實我們不是從零開始,因為神已給他開路之利,就是我們這個已蒙恩的家庭,問題是:我們如何運用家庭、教會和基督教學校與學院﹙或任何可能的地方﹚來訓練孩子貫徹始終地跟從基督呢?

 

佈道的當前急務是要讓初信者融入基督的身體,長遠的目標乃是教會在質和量的增長,而最終的目標卻是要使我們的社會和文化都基督化。

 

這對我們有何意義呢?我相信,若以歸主增長為即是目標,個人佈道是較具吸引力,但在基督化家庭中的教育卻不能講求吸引力的。我們想立時看見果效,希望教會座無虛設;然而,要建立有結實生命的基督徒卻不能一蹴即至,它需要時間、代價,及基督徒教師的犧牲奉獻!

 

基督徒教師要真誠順服基督的使命,並教導祂所命令的,要以《聖經》的世界觀和生命觀來教導下一代的人。因為在末後基督就將國交與父神,並要作萬物之主﹙參林前十五2428

佈道乃從門徒訓練開始


韓克斯牧師﹙Bill Hanks﹚開宗明義地說:「佈道是始於跟進!」

 

不錯佈道不是跟進的開始,相反地,跟進才是佈道的開端。何解呢?

 

許多基督徒活在教會內太久,以致與其他非基督徒差不多完全斷絕了接觸。有位初信者,在剛信主的頭數個月內,教會弟兄就親自教曉他基督徒生活的所有基本原則;於是他就學會了如何禱告,如何讀經,如何經常背誦經文,如何向非基督徒朋友作見證,並且如何寫聽道筆記等。某一主日,陳執事看見他所攜帶的聽道筆記簿,就問他說:「這是甚麼?」「啊,這是我屬靈的筆記簿。」

 

這位初信青年神采飛揚地回答:「這是阿祖教我的;你看,這就是上週講道的筆記了;阿祖說每個基督徒都是這樣作的!」

 

這位受人敬重的執事真是羞慚得無地自容,但卻又不能表露出來,只有回家,好好反思自己的靈性了…當我們跟進那些決志者和初信者時,教會內人人都像觸電般的奮興,因而得著「釋放」,活出佈道化的生活來!

 

今日教會有太多的活動,使信徒都疲於奔命,但在教導和訓練事工上﹙例如:如何為基督作見證﹚卻又如何呢?

 

開始時,你對屬靈的事有飢渴慕義的心,若這樣一群的信徒願意一起學習如何過成長的基督徒生活﹙當然不把佈道摒諸門外﹚,上帝一定會賜福的。

 

教會有極多數的信徒,從來都沒曾跟任何資歷較深的信徒學習門徒訓練,換句話說,我們認識基督之後,就只有自我掙扎求存,自生自滅了。我們雖屬同一相交群體,聆聽同一講章,但卻沒有「良師」,也沒有「活現基督徒生活」的小組給我們借鏡;這是何等的悲劇!

 

然而,耶穌卻花時間與門徒在一起﹙歷時三載﹚,以致門徒能繼續前進,放膽無懼地傳講福音,攪動了天下。你有否想過:今天坐在教會座位上沒經訓練的初信者,他們的潛能是何等大啊?

 

不錯,佈道就是始於對初信者的跟進!

佈道應放之優先次序


我們的人生都有目標,也有優先次序,特別當別人挑戰我們服侍主或傳揚福音,而我們則以「我忙透了」來回敬時,這優先次序就顯而易見了。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每週有一百六十八小時。問題就是:甚麼事情佔用了我們的時間呢? 

為了要實實在在地推動自己,使佈道成為生活的部份,我相信我們需要努力把佈道放在優先位置。但這是為了甚麼呢?為甚麼要將我們寶貴的時間與精力獻給其他人呢? 

要推動佈道的原因很多,兩個較高的推動力為: 

第一. 上帝的榮耀與忌邪; 

第二. 對基督命令的順服。 

我們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祂不會將自己當得的榮耀給任何人,所以我們也要忌邪,熱誠地使上帝得著榮耀,還要向世界呼籲:「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詩100:1 

佈道的目標就是:無論是男的、女的及孩童都要來敬拜主,且同歸於耶穌基督的主權下﹙弗一10﹚。 

這就是普世歷史的意義和目的,也就是我們生活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我們或許對此漠不關心,也不實行,但一個永遠不變的事實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就是歸榮耀給上帝,並宣揚上帝的榮耀。 

推動我們佈道的推動力是順服。我們通常都不喜歡談論基督是我們的主,更不願提那發司號令要我們遵從的主,甚至常常美其名,說要遵從與否都是由我們自己作快擇。但其實這並不是抉不抉擇的事,因為無論我們喜不喜歡,耶穌事實上就是我們的主;祂要差遣我們,我們就要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給他們施洗,並把祂吩咐我們的,都教導他們。 

在誠實的敬拜和真誠的順服﹙完全的順服﹚中,我們將會找到我們所求所想的。或許我們所尋找的,就是自由所帶來的那份自重感及意義感,然而,只有「降服於上帝主權的管治和順服祂的命令」,才能給我們帶來這種自重感及意義感。 

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委交給上帝的主權管治時,我們才能擬定目標和計劃,將祂的法度傳揚開去。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教會—基督在地上的身體和祂現在的居所﹙弗一2022﹚—在質和量上有增長。那麼我要如何才能將之推而廣之呢? 

我們的優先次序應是:上帝的國和祂的義來管治全地。

建立堅毅的人際關係


為了能有效地佈道,我們必須與福音對象建立友誼。反正,福音就是我們與主的個人關係啊! 

我們所居之地,正是個對親密而有意義、恆久而堅毅的友誼飢渴若狂的世界。與我們肩摩接踵的青年,帶著破碎的心靈與生命經過我們身旁,他們極其需要與其他人建立友善的關係! 

我們所傳的關係﹙基督與我們之間的﹚和我們所實際建立的關係﹙基督徒之間的﹚是否足以面對這一代的挑戰呢?我們所傳揚的與實踐的這等「關係」是否合乎《聖經》教導?  

談到關於我們與主的關係,在佈道信息中,我們通常都以極之摸不著邊際的方法來分享: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前曾破碎,現在已在基督裡復原過來。但,那是怎麼樣的關係呢?耶穌現在成為我們的「良友」就是一切了嗎?祂只是給予我們福氣與恩惠嗎?我們沒有清楚交代,我們羞於談論上帝的怒氣﹙那是祂對罪惡的反應﹚,和耶穌在十架的代贖﹙那是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止息祂的怒氣;這正是〔贖價〕或〔討…喜悅〕的意思﹚,並且不僅是我們與上帝復和,也是上帝與我們復和!我們不願提及義怒的上帝,只喜歡談及與之關係模糊的上帝。 

至於我們基督徒之間的關係,一週復一週,一年復一年,我們到教會去,但彼此只維持極表面化的關係,吸收一些世俗的「人際」或「友誼」觀念。例如,我們都是平等的。由於生活在民主社會中,各人要尊重對方的權利,尤其是私隱權;於是,我們只談一些表面化的東西—學生間只談考試及成績,受薪階級的只談居住與交通的問題,為人父母的話題自不然圍繞兒女。我們絕少談及個別心靈的狀況,並假設理應「無條件地」要彼此「接納」,意思就是說,我們從不質詢任何人的任何事,每件事都是可愛和圓滿的,當有人離棄主時,我們就接納他們,並盡力去諒解他們,絕少肯按《聖經》的教導而行:教訓、督責、使人歸正和教導人學義﹙提後三1617 

《聖經》所講的,是另一種關係:是一種堅毅而恆久的,因此是真誠而有意義的關係,它的名字就是「約」。上帝擁有完全的自由與絕對的主權,祂揀選特別的時空來到世界上,與祂的子民立約,向子民許下某些應許。 

在《舊約》,這約以這樣的形式出現:「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我要成為你的上帝,你要成為我的子民,愛我遵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破壞我誡命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在《新約》中,約的應許卻以這樣形式出現:「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信福音。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要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這些都是強而有力的應許,是可以信靠的。我們的上帝是位立約的上帝,我們也應當效法祂,作守約的民,並繼續不斷地成為眾友人的立約者﹙允諾而信守﹚。我們應首先在家庭中和教會中學習實踐,二者均是學習建立一個守約生活方式的最佳「學校」或「實驗室」。

進到人群中


基督應許彼得作得人漁夫,然而我們發覺,今天在教會裡的,大都是熱帶魚缸的管家,他們付出人力、財力和房屋,竭力使魚缸裡的魚群愉快地生活;結果,「缸中娛魚」就成了教會理所當然的重要任務,而門徒訓練﹙培育基督徒靈命成長﹚就成了教會主要目標之一;然而,這不能代替佈道啊! 

今日許多華人教會及查經小組把自己困在四面牆壁內,很容易完全與外界隔絕。這些教會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向外伸展,設計一些活動吸引市民來。 

我們若肯,要得人可說是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想想:他們需要甚麼?他們的創傷是怎樣?我們可否以上帝為中心的福音,仍能採用友誼建立的方式,認識他們,找出辦法幫助他們,以致更有效地把上帝絕對恩惠的福音告訴他們?

我們必須進到人群當中,並要學會以他們的言談與他們談話。我們需要以他們能明白的語言向他們宣告:我們相信上帝是絕對的、全能的。

佈道是教會的任務

根據甘雅各所言,在整個個人佈道的過程中,有四個階段:

 

佈道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友誼

 

首先我們要得這人,就得要先認識他,找出他生活的一些背景及屬靈背景。我們先把自己、自己的見證,及教會介紹給他。我們要完成的最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嬴得他對我們的信任,以致我們能夠把一些內心深處的私人的和屬靈的事與他分享。因此,友誼是第一階段的目標。

 

第二階段的目標是:了解福音

 

我們以藉恩典得永生的可能性引起他們的好奇時,便向他們講述福音。這時的目標是要有根有據地,肯定地把福音清楚地講述出來。全部對話只需二十分鐘;當然若遇到頑梗的人,我們就需要在第一階段中用更多時間來建立友誼,直至最後我們贏得講述福音的權利。傳講了福音後,我們必須確定對方是否真的已了解明白。因此,了解福音就是第二階段的目標。

 

第三階段的目標是:把握救恩

 

請注意,「接受基督作個人救主」不是目標,乃是達至救恩確據的方法。在這階段中,我們要給予對方一個機會,讓他表達他是否願意接受上帝白白的禮物;我們要把委身基督的意義清楚,有力和肯定地向對方解釋,然後再次詢問他是否願意作出委身的決定;對方若是真誠地願意,並明白委身步驟的意義,我們就以禱告引導及幫助他接受那位從死裡復活的主耶穌進入他的生命。然後立刻告訴對方赦罪和永生確據的《聖經》基礎。把握救恩就是第三階段的目標。

 

第四階段的目標是:把新信徒引進基督的身體—就是地方教會

 

在這階段,我們開始安排造就約會,接觸基督裡的新生嬰孩,給予每日安靜主前的指引﹙祈禱及讀經﹚,在下一主日與他一起前往教會,並主動把他引進團契小組,上主日學,或參加新會友訓練班。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勾勒這冗長的大綱,就是要指出:若我們真的要有有效地佈道,我們必須以教會的模式來作。佈道的目標是:友誼,了解福音,把握救恩及把人引進基督的身體,成為基督裡的活躍門徒。從另一方面來看,教會不應以「維持魚缸內的魚兒快樂優游」而自滿,乃是要作個得人的漁夫!

 

根據教會的目的宣言,在分配活動、人力和財力時,教會應明顯地確定它是委身於佈道的。吳主光牧師在其討論佈道的書中有個卓越的例子:在香港的福音平安堂,每個團契都有個一年週而復始的佈道計劃,其中有一季是用來裝備信徒佈道的,跟著馬上就展開活躍佈道期,直至到高潮的佈道會為止,每個信徒都要接受傳福音的挑戰,然後第三階段就是要加強新信徒的門徒生命。我們若願意忠心地持之以恆如此作,上帝必定施恩!

 

佈道、門徒訓練及宣教並不足夠,教會增長必須是基督徒委身的一部份目標,我們必須委身於基督的身體—就是上帝定意要在質量上、數量上和恩賜上增長的身體。

 

教會事工的哲學及活動的分配,必須以佈道為優先。

上帝拯救罪人—這是我們的信息


我們告訴別人,若他們信靠耶穌基督,上帝就為他們的人生定立一項奇妙的計劃,所以我們誠邀非基督徒來參加聚會,在這些聚會裡﹙通常在講道之前﹚,一位基督徒站起來作見證,述說上帝如何解決困難、垂聽禱告、賜下恩福、醫治疾病等。有些見證或許會較為感人,但無論如何,我們所傳講的福音總是:你若接受基督,就有許多好處等待你獲取!

 

我們所傳的,是個以人為中心的福音。人們渴求美好的生活,我們就投其所好,說:透過基督就可得著物質與情感的福氣;人們希望自立、中立、、客觀的判決,我們就向非基督化的自主論「投降」,設法給予他們證據。凡此種種—不論是物質感情的事,還是理性的事—我們都正走上妥協的道路:將以上帝為中心的福音,屈降在自主的人,就是罪人的面前;而福音中最重要的人物,不再是上帝,而是人了!福音是甚麼?是:上帝拯救罪人。

 

﹙一﹚上帝

 

是上帝施行拯救,祂是宇宙的主宰,不是福音的「提款機」啊!

 

祂是主人,創造者、維持者和萬物的審判者,祂所要求的就是我們的忠心和順服—並且由於我們都犯了罪,祂更要求和盼望我們悔改歸信基督。

 

我們所傳的上帝,是位慈悲的上帝,也是聖潔、公義和仁愛的上帝,我們需要認識祂的一切屬性,以致我們可以宣告一個更完整與豐盛的福音。

 

﹙二﹚罪人

 

我們是罪人,死在罪惡中,看不見屬靈的事。我們不是有些不是而需要一點醫治,也不是有點貧困而需要致富之道,更不是有點軟弱而需要朋友接納和透過同儕給予點點安全感。

 

不!絕非如此單簡,我們是死的啊!不能自己來就基督!

 

拉撒路在走到基督跟前之前,首先被耶穌救活過來。耶穌使拉撒路能行走之前,祂先使他活過來。

 

所以,我們雖然死在我們的罪中,上帝本著在基督裡的豐盛慈愛,使我們在基督裡活過來,並使我們安坐在天上…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甚至連信心也是上帝所賜的﹙參弗二110﹚。

 

﹙三﹚拯救

 

上帝真的要施行拯救。

 

祂不是預備了救恩就算,而是透過基督的死拯救罪人。

 

所以耶穌能向祂的羊應許︰誰也不能從祂的手或天父的手把他們奪去﹙參約十2829﹚。我們所傳的是個大有能力的救恩的福音,不是得救的可能性。所以我們要邀請、催促,並命令人們悔改才對﹙結十八3032;可一1415﹚。

       

在佈道中,上帝是中心和最重要的一位,祂計劃救恩,基督買贖我們,聖靈把救恩帶入我們的心中,這全是為了上帝自己的榮耀﹙參弗一314﹚。我們要傳的,就是這樣的福音!

 

我們若傳講以上帝為中心的福音,把人帶進基督裡,上帝必定使我們得尊榮。

佈道是從感染而非從教導而來的


底下文字是一位牧者之見證︰

 

二十年前,我在紐約市中開創了一家教會。在第一年,我就施展出渾身解數:在行人隧道及公車總站派發宣傳單張,開放自己的住所並邀請別人來參加查經,刊登廣告,請求所有的基督徒朋友與我聯絡等,結果,雖然只有十五個人,仍毅然開始了崇拜聚會;一年之後增至二十五人。正當我把從神學院所學來的植堂方法悉數嘗試後,赫然地發現:我從沒受過佈道訓練!經過鑽研了數本最好的佈道神學及方法的書之後,我自己開了一個佈道訓練班,有十八個人參加了這個充實的課程。然而,情況並沒有絲毫的改變。

 

記得有一次去佛羅里達州的Fort Lauderdale探望支持我的眾教會,有一位長老會的牧師在下午四時來機場相接。他駕車把我送往一家醫院,探望一位患病的年長男士,向他表達其關懷之情。當天晚上,我認識了數十對攜同兒女的年青夫婦,他們大部份在三十多歲時﹙換言之,就是近期﹚信主。翌日早晨,這位牧師帶我到他的辦公室去,那裡有兩位女士正準備外出作佈道性探訪。他們溫習了數節經文和佈道大綱後,牧師便偕同我來到一幢新建成的住宅大廈前叩門,一位最近曾參加教會聚會的女士來啟門,我們就和她談話,那牧師與她分享福音,並鼓勵這位年輕主婦把生命獻給基督,然後我們以禱告結束這次談道。我的生命竟煥然不同!

 

終於,我依從許多朋友多年來給我的建議而行,就是參加三元福音倍進佈道法研習班,那研習班乃是在維珍尼亞州一家浸信會舉行。我們一群教牧在那裡相聚六天,該教會曾受訓練的平信徒,在晚間帶領我們進行福音探訪,在白天,那些平信徒教我們學習福音大綱和經文,編寫見證和接受測驗。回家時,我已躍躍欲試了!

 

作為一位牧者,這是頭一次有人真正牽著我的手,親自給我示範,教我怎樣佈道,並如何在教會中推行佈道計劃。雖然有些教會領袖反對,我仍是與四位受訓者一起開始了這個佈道計劃,每個人請了兩位肢體作禱告伴侶,就這樣做了十六個禮拜;半年之後,我們的小組已有七位成員。這樣的一年可說是福音爆炸年,是我六年牧養事奉中真正高峰。彷如傳電般,整個教會給奮興了起來:有人不斷地為受訓者禱告,弟兄姊妹很快便探訪新來賓,有人看見因著上帝的工作而使他自己的生命有了改變,好幾位真正認識了主,有些人縱然現在未想接受基督,但弟兄姊妹會和他們保持聯絡,許多人在教會裡談論有關佈道的事。

 

今日,我再也不會恐懼與人談福音了,乃是充滿喜樂地在溫哥華帶領了一位搭順風車者接受了基督;在馬利蘭州的波爾的摩爾﹙Baltimore﹚的機場內一位女士決意在佛羅里達州的俄蘭多﹙Orlando﹚新居安頓後,必定重返教會聚會﹙我把教會的地址和牧師名字告訴她﹚;一位成功的洛杉磯商人在其豪華住宅裡問我︰「人生的意義是甚麼?」

 

這是我最喜歡回答的問題之一;一位中國餐館侍應前來問我是不是基督徒,然後向我傾訴他的個人需要,之後和我建立了友誼,還接受了基督,並且今日成了一華埠教會的會友。我並不是誇耀我的成就,乃是要表明主如何藉著基督徒,就是平信徒,作了何等大的事!他們就在我眼前親自示範,如何實際地分享福音和領人歸向基督。

 

我們需要留心看別人﹙包括機構,例如「三福」﹚,並謙卑地請求他們帶領我們一同出去,以身作則地教導我們,讓我們自己體會如何領人歸主的經驗。

藉悔改而鼓起見證之勇氣


讓我們以一個眾所週知的主題作為開始:生命中的罪。我們在福音事工上沒有果效,對普世宣教又缺乏動力,這是因為在我們生命的某處——無論是個人或是教會、團契——我們著實犯了罪!甚麼是罪呢?

 

﹙一﹚罪就是違背上帝的誡命,作了上帝所禁戒的事;

 

﹙二﹚罪就是未能達成上帝所冀望我們所作的事;

 

﹙三﹚罪就是沒有盡心盡意盡力地信靠上帝、愛上帝、並降服在祂之下;

 

﹙四﹚罪就是以上帝為兒戲的——滿以為命運在我們自己的手,以獨立的思考取代信靠的思考。

 

有趣的是,無論我們在何處找到罪,何處就必有破碎的關係。因為,一方面罪不單是從破碎關係中滋生出來,更甚的,它是由於我們對上帝存錯誤的態度,不順服祂在我們生命上的主權,結果就滋生出許多破裂的關係來。

 

麥哥登﹙Gordon MacDonald﹚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你想知道你生命的光景,只要你看看你的車子﹙或房子﹚就可以了!是否井井有條呢?是否整齊清潔呢?這可能就是你內心的寫照呢?

 

問題就是,你如何應付罪:隱藏它,還是躲避它而不是面對面對付它?

 

於是,我們發明各色各樣的新名詞來把教會內的罪瞞飾起來,以管理技巧上的術語來淡化這些問題,例如︰當牧師和長執不和時,我們就稱之為「在政策上未達成一致意見」或「溝通上有隔閡」;當夫婦不和諧及缺乏愛時,我們就稱之「不協調狀態」;當想作偽賬目瞞稅時,我們就稱之為「創新會計法」,諸如此類。我們總可以找到合適的代名詞來把罪隱藏起來!結果,我們所找出來的解決方法,都是代替品,毫不實用——且只會侵蝕我們屬靈的生命力!

 

我們若敢於稱罪為罪,我們才有盼望。若罪就是罪,我們就可得著上帝的饒恕,因為祂曾應許過,我們若認罪悔改,祂必赦免我們,潔淨我們,並賜我們更新的生命,可以重新再開始。祂的話是信實的。﹙不像我們的話﹚!

 

悔改是甚麼?它不是僅僅懼怕受罰或罪所導致的後果﹙如:懼怕因通姦之後而意外懷孕﹚,也不是單單行些善事以補償過失;悔改乃是︰

 

﹙一﹚認罪︰承認我們所作的,在上帝的眼中實在是錯的;

 

﹙二﹚悔罪:誠心地懊悔、痛悔及恨惡所犯的罪,懇求上帝的赦免,並以基督的血來潔淨;

 

﹙三﹚在這範圍上,及其他範圍上,重新向上帝獻身,立志順從祂。

 

悔改為何如此重要呢?因為耶穌在《約翰福音》中所應許的「活水江河」是從純潔的心中湧流出來的。何處有人在上帝面前把心靈敞開,何處就有心靈向世人敞開,有效佈道的關鍵就是在此!

 

若我們敢於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罪,我們就必敢於向普世宣教。

如何能除去佈道的慌張?

             我們佈道時可能會感到緊張甚至焦慮,有如大石壓在心頭,說完後才如釋重負,但可能之後就感到恐懼,出去佈道的次數便少起來,但佈道仍需要極佳極多的質與量,我們有甚麼解救之方呢?
 

  首先,在意識形態方面,我們要存怎樣的心境/觀念去佈道呢?是否仍似紅番侵略白人城壘的意識呢?            

 

紅番是以出擊的姿態,跳完舞做好心理準備求他們的神保佑後,就跨上駿馬準備出戰去偷襲,懷著如臨大敵的心情,展開半興奮半緊張的行動。

 

         佈道本質上當然可視為屬靈爭戰,但若我們帶著作戰搏殺的心情,就難免會緊張起來,試問又有誰會喜歡打仗呢?其實,佈道特別是個人佈道是一種友誼式的交談,請試試採用這新意境。主與尼哥德慕(約3)及主與撒瑪利亞婦人(約4)談道,都不是與他們爭戰,而是侃侃談心似的,是一種真心真情真理(主就是真理,《約翰福音》序言說主是道成肉身)的接觸交談。這可謂「自然交談的個人佈道法」。

 

         與朋友同事同學天南地北地聊天,暢談人生,不是以出隊出擊而是以良朋共飲暢談的方式佈道。請試試。

 

         至於實際具體指導方面,當我們大發熱心時,我們就有衝動邀請人來教會聚會,這當然是美好而且應該的,但這是第二或第三、四步而不是第一步,因為這安排有許多困難。那麼,第一步是甚麼呢?第一步是讓人在最容易/最少困難的情況下收到福音,我特別建議看電視中的福音節目。若然可行,應陪對方同看,或在之前之後有交談或社交性的相聚(吃飯...),或在相聚時看福音電影光碟,以便在「自然」的狀態下產生佈道信息的溝通。

 

         看電視是很自然的方式,當然這亦不是天衣無縫的佈道方式,但這是值得嘗試的。有時我們會想到許多難處來,以致停下來不敢行動,或許你有更好的方法,請隨時與我們分享。

 

       當未信親朋到了慕道的階段,便應帶他們參加聚會。崇拜、團契、小組、活動等,通通都是入口點。又請特別為主日崇拜的講道祈禱,我們會盡量調較以適合慕道者,如保羅在林前14所言,當他們聽得明白,就會歸服他們生命的主宰、天父,那是何等喜樂!讓我們一同攜手努力去為主得著萬民,叫世人得著拯救!

 

        佈道之另一慌張,是怕被人提問時不懂得如何回答,這有如老師教學時的慌張,但有誰叫我們在佈道分享時扮老師扮專家呢?你或許覺得自己當然要通懂信仰才是應該的,但不要忘記無論我們如何窮一生的功夫,對上帝與神學都只能知多一點點而已。所以,不知道的就承認不知道,也不要害怕。

 

一般信徒大概已有清楚的基本概念,他們需要的只是多一些具體實際技巧與口才。一如一位教育學家論教學所說:教學不是技巧,而是身份與忠誠,傳福音是我們的身份,正如你的身份證上有你的相片你的樣貌,而佈道是一種忠誠,表裏一致的表達。

如何跟進栽培


    栽培初信信徒使他參加當地教會,靈性被建造,以至在基督裏多結果子,正如歌羅西書一章28-29;二章2-3節所記載:「我們傳揚衪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衪在我們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要叫你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道上帝的奧秘,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都在他裏面藏著」。

 

. 主持定期的造就聚會

 

    當你帶領一個人歸向基督之後,你務要在一天或者四十八小時之內和他再討論有關他得救的確據。因此若適宜的話你可鼓勵他參與小組聚會,不然你可開始和他約定(每星期一個鐘頭)一起研討初信造就課本。

    當一個初信信徒成為小組的組員之後並不是說你的責任已經完了,你還必須經常與他在屬靈的真理互相造就與代禱。然而我們必須記得小組是造就大量初信信徒的一個最好的方法。

    在造就聚會中,你可以:

a. 作個人的分享:分享上帝怎樣在你以及其他一些信徒的生命中工作。(這將幫助初信信徒看見相信基督與我們實際生活的密切關係)

  請記得對方迫切的需要比完成某一些教材更重要。造就應注重分享的方式過於教訓的方式(2:34;提後2:24)

b. 經文的交通:有一些屬靈的原則或真理是一個初信信徒應該熟悉的。以下所列一些真理可能對初信信徒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他必須確定基督在他的生命中。

  第二,他需要清楚明白怎樣過豐盛,而滿有果子的基督徒的生活。

  你必須準備好一本初信造就本(基督教書局中常有售賣許多這類初信造就課本)然後交給初信者並鼓勵他學習。

 

. 怎樣安排和帶領連續的個人栽培約談

 

a. 當一個人禱告接受基督的時候:

   (1) 送給他一本類似《初信成長八課》的小冊子。請他詳細閱讀,以至他更能確信基督已進入他生命的事實。

   (2) 在一至三天時間內安排一個個人造就約談。說明你盼望再和他再見面並分享一些對他有益的見証。告訴他你願和他一起思考一些他初信主時可能遭遇的一些問題。我們建議最少有四至八次的初信栽培約談。

 

b. 第一次造就約談:

   (1) 保持友善的態度。問他自上一次見面之後一切情況如何。和他討論他可能有的一些問題。

   (2) 與他一起研討《初信成長八課》(只是一個例子,你可使用其他初信栽培資料)。特別強調救恩的確據以及基督徒長進的需要。他是否願意繼續與你約談在乎他對於屬靈長進的需要而定。

   (3) 解釋《初信成長八課》的目的是什麼。說明如果他真正明白這些基本概念將會幫助他屬靈上的長進,同時他也能被神所用去幫助別人。

   (4) 和他一起簡短地禱告。倘若適宜的話建議你們各做一個簡短禱告。

   (5) 安排下一次的約談。(以不超過一星期為原則)

 

3. 第二次造就約談

   繼續與他一起研讀/討論《初信成長八課》的資料。

 

4. 第三次造就約談

   繼續一起研讀/討論《初信成長八課》的資料。給他機會禱告。

 

5. 第四次造就約談 (一個談道的經驗)

   在第四次造就約談或更早以前若適宜和方便的話,帶領他去做個人談道。你可以預先約定一個人談道或到外面作偶遇談道。

 

 

. 怎樣帶領初信信徒參加當地教會

 

a. 帶領初信者參加教會崇拜聚會:不只是介紹一間教會給初信者,甚至你應該陪他/她一起去教會,並且在聚會後把他介紹給其他弟兄姐妹。

b. 參加家庭/小組聚會:初信信徒必須盡快的被帶領加入家庭/小組聚會。無論如何,他們仍需要個別的幫助,直到他們在小組裡面成熟穩固為止。

c. 確實地鼓勵初信信徒在教會服事主,使他們的靈命更加長進。

如何使用福音單張


. 福音單張的功用

 

a. 細小易帶:福音單張隨時可以帶在身上,隨時隨地可以送給別人。保羅說:「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傳福音」,福音單張就是一個現代隨時隨地可以傳福音的工具。

b. 文字的力量:福音單張是用文字記載,只要有興趣者拿到,可以看完再看,反複思想當中的信息。

c. 傳遞範圍廣闊:福音單張可以親手派送,也可以寄給親友。並且,只要一個有興趣的人閱讀完後,可以再傳給別人。當然,也有許多福音單張被人拋去垃圾箱裡。

 

. 如何使用福音單張

 

a. 逐家式的派發:一些教會每隔 一兩 年皆在附近的地區逐家派發福音單張一次。目的有兩個:一是再告訴附近的居民這間教會的存在和工作,似乎有意作宣傳,二是可以藉著這次的派發讓許多人再有機會聽到福音。

  華人教會中有一個機構:「逐家文字佈道團」就是計劃在每一個國家派發福音單張一遍。他們先把一個國家的地圖分區,或按著省份和地區,然後大量的印製福音單張,召募同工和信徒,逐家逐戶的把福音單張投入每一個家庭。

b. 在路上派發:教會有組織地,每個月一次把信徒組合成兩個人一隊一隊的,到城市或是不同的農村去派發;有時在街上,或是公園,或是旅遊區,或是商業購物中心等等。如果遇到有興趣的人,配合個人談道,收效更大。

c. 在工作剛位上派發:在工作單位遇到熟悉的朋友,見到時機成熟(認為他們不會反對或譏笑),也可以派發。有基督徒的士/出租車司機,把福音單張放在車上,或基督徒醫院/醫務所把福音單張置放在病人等待處,讓病人自動拿取閱讀。

d. 個人佈道式的派發:這方式就是信徒時常在身上帶備一些福音單張,有時去探訪親友派發、或在車上向同車的人傳福音時派發。

 

    以下有幾個見証:一位年長的信徒,有這樣的習慣,每星期一次,到他附近的公園去派福音單張。有時藉著派發福音單張,和公園中休閒的人談起福音。有一位戰地記者,常到不同國家的戰區去採訪新聞,身上常帶著福音單張,派發給戰場上的士兵和人民,有一次他被流彈打中胸膛,正好子彈穿過一疊衣袋中的福音單張,只受了輕傷,保住了生命。

    有一位神學家,小孩子的時候在偏避的農村中長大,沒有機會接觸福音,一次有一位傳道人經過那個農村,匆忙的把一些福音單派發給當地居民,這位小孩也拿到一張,他很細心的閱讀,福音就藉著這福音單張中的信息在他心中萌芽,後來長大後到外國去,立刻到當地的教堂追求認識耶穌,現在成了一位神學家,被主大大使用。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