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核心概念的傳達

    解經講道的基本特質不止於客觀的解釋聖經(這只是釋經Exegesis,不是講道)。解經講道者必須進一步思索如何將解釋某一段經文所得到的真理傳遞給聽眾。

    因 此,解經講道的另一個基本特質即強調經文概念的傳達。羅賓森在這一方面作了許多的研究。因此,他認為解經講道是「聖經概念的一種溝通。一篇講章應該是一顆 子彈,而非四散的鉛筆。理想上每篇講章都是一個單獨而顯著之概念的說明、解釋和應用,並由一處或數處經文所帶出來的其他概念所支持。」

    意思就是說,解經講道者所傳達的是某段經文的核心概念,即某段經文的主題/核心思想。許多作者都極力地強調這一個論點,比如斯托得在《講道的藝術》一書中強調講道者必須從經文中找出一個核心概念,因為每一段經文都有一個「最重要的主題」;而且,講道也只能傳達一個主要的信息(因此,講道與授課不同)。

    另外,有些作者則研究聖經中的先知或使徒所宣講的信息,並發現他們都是針對獨特的聽眾而宣告單一的概念/主題信息。

    因此,解經講道者若要有效的傳遞聖經的真理,就必須把經文的信息藉一個核心的概念涵括的統一起來。其實,不只是解經講道,任何一種的演說,都必須如此。

    就如邱吉爾(Churchill)曾提到成功演說的五個秘訣,其一就是一個主題(one theme)。

    因此,解經講道的信息是由經文來主導,並且,更是按經文的核心概念將之表達出來。這也解釋為何逐節逐句的解釋聖經不一定是解經講道,因為其解釋是按解釋者的意思來理解,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

    因此,解經講道者除了要問:「經文是支配我的思想,還是支持我的思想?」,必須還要追問:「我是否在傳達經文的核心概念?」

經文支配講章

    到底怎樣的一篇信息才是真正的解經講道?解經講道的基本特質何在?

    十六世紀有一位清教徒柏金斯(William Perkins)提到,講道「有四個偉大的原則:清楚的讀一段正典的經文;按經文本身給予解釋和理解;從它自然的意義中得到幾點有益的教導;並使用淺白的話語,若你有這恩賜,將這教導應用在人們的生活和行為上。」

    同 樣地,曾立華在《講道職事的重尋》一書中,如此的定義解經講道:「這種方式乃著意以聖經經文本身來構思講章的結構和信息要點,那就是說,要清楚呈現經文的 原意,闡明出來,使上帝話語隱藏的信息教訓得以清楚、明白和正確地被宣講,這樣,上帝話語的能力就得以正常發揮出來了。」

    從以上兩個的定義,我們看到解經講道的一個基本特質──即經文得到理解、解釋,及應用後被宣講。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經文本身的信息支配了一篇講章的內容。

    解經講道者不只從經文開始,整篇信息的內容更完全由經文來主導。如此的話,傳道者是在傳講上帝話語中的信息,而不是個人的領悟或經驗。

    羅賓森就清楚地指出這一點:「最重要的,講道背後的權柄不在於講員身上,而是聖經經文本身。為這緣故,解經講道者大部份時間要花在處理經文的解釋上。」

    因此,講道的基本目的不是娛樂聽眾,也不是建立大教會,乃是解釋經文的意義,並將之與其他的經文連在一起,以致使聽眾對聖經有更宏觀的認識,最後將之應用在聽眾身上。

    因此,解經講道是在「解釋」聖經, 但這並不是說,講道成為「宣讀」聖經。李斐德(W. L. Liefeld)如此的分別二者:「『解經』的本質就是『解釋』,如果我要解釋某件事情,我當然可以自由地選擇我要用的方法來解釋,只是我必須忠於我所要解釋的主題。」

    換 句話說,解經講道者可以使用個人的言語和經驗、及會眾的需要等來解釋一段經文,但它的信息必須源自那段聖經。這也是解經講道與其他講道方式(如主題式) 最大的差異所在。解經講道者最基本的特質是講解上帝的話,即上帝的啟示、上帝的故事,不是人的故事。因此,解經講道者必須問的一個問題是:「經文是支配我 的思想,還是支持我的思想?」

    如果是前者,他就是在解經講道;若是後者,他就不是在解經講道。

如何編寫講章--講章中之例證


    成 功感人的講道,有一個共同現象,就是常在講章中引用故事、例子、比喻作輔助材料,因此引起聽道者的興趣,和注意力的集中,使深奧難於解惑的「道」容易瞭 解、接受。因為人講道大都較重視理智的思考,但在理解過程中,有力的例證不但引人入勝的去聆聽,而且達到「傳達」的最美效果。
    周聯華牧師在其所著講道法一書中,曾將例證喻為「窗戶」,假若沒有窗戶,講道就會暗淡無光;反之,我們也發現若窗戶太多,例證就「喧賓奪主」而成為「故事專家」不再是講道了。

1. 例證之功能
a. 可 解釋某一真理 - 所謂引用例證就是用最簡扼的故事,來解釋一個難懂的真理,使人易懂、易接受。耶穌的門徒問為什麼講道的時候總是用比喻?耶穌說:「因為 我所講的東西他們看不見、聽不見,我不用比喻他們根本不會懂。」表達比喻的功能為要使人懂。有一個極實際的例子,就是有些牧師,想翻譯聖經給非洲近熱帶的 居民誦讀,可是譯到「你的罪雖硃紅,必變成雪白。」的時候,難題發生了,因為熱帶土人根本不知道雪是什麼東西,雪的顏色與煤的顏色有何不同?但有一天他們 正吃椰子時,牧師突然得了靈感,就改譯為「你們的罪雖如硃紅,必白如椰子肉。」土人們終於懂了。可見比喻之功能在於解釋真理。
b. 可提起聽道者之興趣 - 教導真理難免會枯燥乏味,容易使人厭煩疲倦,以致失去了追求的心志;但由於例證中生動活潑感人的例子,尤其是反映生活的例證更易使人有親切感,有助於人聆聽真理的興趣,動人之例證有時更驅散「瞌睡蟲」,適切生動的例證可引人聽道的興趣。
c. 可使內容更充實完全 - 有些講道的人,在將要結束講道時,為了使講章更清楚,使人有美的回憶,往往利用一見證、例證為結束,使人加以深思揣摩。不管在其始,其間、其終,好的例證確能使講道更完美、更充實。

2. 如何獲得例證
    若例證果真有這麼大的價值,就不能不知道如何收集例證?尤其是每週需要講道兩三次之時,豈不是有「江郎才盡」的危機嗎?其實不然,只要肯努力收集,多方觀察,您對會用之不竭。

a. 由 聖經中取材料 - 在舊約中含有極富的引證材料,因此在傳講新約時,可引證約伯之例,相得益彰,更見完美。有一位牧師如此說:「舊約中有最好的引證材料, 可以借給我們取用,不致竭盡,因為舊約一書其年代既久,所包含的事物極多,且不受任何時代的限制,這正是我們講道者最好的引證府庫。」唯引用此類例證,對 於聖經要很熟悉,並需仔細查考,才不致於張冠李戴弄出笑話來!講道者必須對整本聖經之歷史和背景儘量熟悉,使許多聖經事蹟成為講章的好例證。
b. 由自然界中取材料 - 耶穌的比喻來源就是野花、飛鳥。早期教父俄利根也曾以「星星、月亮、太陽」為題,來比喻「聖徒、教會、基督」,這種由自然界中取例子的方法。
c. 由 歷史故事中取材料 - 歷史故事往往能成為人生之鑑戒,是活生生的教導,尤其人生經驗更是如此。例如「塞翁失馬」與「父子騎驢」的故事,在信仰中也有無比 的價值。從教會歷史中,也可看出早期教會之興衰與發展之原委,成為今日的借鏡,是極可「活」用的「死」材料。不只是歷史,就是傳記也可使人得益處,早期的 戴德生、宋尚節其生平都是極感人的信息,引發人「有為者亦若是」之情操,如此,講道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當然,當我們引用古人為例證時,必須小心不過於煲 揚或批判,主要是引用其生平中一件事加以說明一個信息。
d. 由科學知識中取材料 - 生物學、動物學、化學...都是我們的好材料。由一部汽車形容人的一生,人如同汽車需要有方向、動力,但也要有剎車器,不然必有危險,單有動力而無力向也是如此;人不但要有幹勁,而且要有拒絕罪惡與誘惑的能力,此種例子稍用腦筋既可獲得。
e. 由文學中取材料 - 感人且震撼力強的就是文學,比如小說、戲劇、和詩歌,都能陶冶人性,使人有高尚的人格,尤其宗教與詩歌更有密切的關係,一篇短歌會給人無比的感召力,一段小戲劇能啟發人生的真諦,講道者除了勤讀聖經外,更要多多研究文學作品,既可精鍊文詞,又可獲得例證資料,真是一舉數得。
f. 由個人信仰經驗中取材料 - 一般稱它為「個人的見證」,是最感人的方法,證明「我不是亂蓋」的,而是親身經驗,但要小心常要將榮耀歸於上帝,免得「個人見證」成為「見證個人」之危機。
g. 由講道者編寫或想像中取材 - 這是您可用「例如」、「假使」作為引語,耶穌所講「浪子的比喻」可能就是由想像而編成的故事,但要謹慎需合乎常情與常理。
h. 由一般故事或格言專集中取材 - 常逛書局看報紙,都可找到許多現成而且已分類的例證以供參考。

3、運用例證之原則
a. 不可用與講道無關的材料 - 不要為講故事而講故事,應該只為了表達、解釋某一點真理才講故事引例證。
b. 要夠水準份量 - 凡事太卑劣的例子,不但會使會眾感到不愉快,甚至也會使講道者的身份受到懷疑。此外,自吹自擂或攻擊他人的例子,只會表現出講道者品格太低,反易遭致反感。講道者要小心不可用無價值又粗俗的材料。
c. 避免用陳腐的例子 - 有些例子雖然十分優雅意境也佳,但若重覆使用,聽眾會覺得「怎麼又來這一套」,而不想往下聽,講道要小心不可常用某一常例。
d. 資料要正確,內容要清楚。
e. 運用故事解釋重點時要注意:
 (1)內容與重點密切相關。
 (2)避免不必要的細節。
 (3)要能造成一個高潮。
 (4)不必事先聲明說:「諸位!我現在要開始講一個極有趣的故事。」此種畫蛇添足實屬多餘,您就直接講故事內容既可。
f. 運用統計數字支持論點時要注意:
 (1)運用完整的數字(例如三千五百四十四,不要說三千多)。
 (2)把數字來源交待清楚,引起人們的信賴。
g. 引述格言支持論點時要注意:
 (1)說明原著作者之姓名。
 (2)把引用的話自然帶入您的話裡,例如您說:「孔夫子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不要說:「現在我引用孔夫子話....。」

    講道中,要適切的運用例證,對於信息的傳遞有極大之助益,講道者該多方收集妥善運用,才能用最簡單的話表達那完美的真理。

如何編寫講章--講章的結論


    有許多講道的人對於準備引論和本論,不管是結構或措詞上都十分小心,但卻常忽略了準備結論--那最重要的衝刺時刻,所以他的講詞有頭強尾弱、頭重腳輕的毛病。真正會講道的人好好的預備他的結論,結論可以說是講道中極重要的部份,必須將經過千錘百鍊的辭句排進結論。因此本章所要提供給初學講道者的是,在準備結論時正確的方向與原則,並知道如何獲得結論的材料。
 
1. 要重視結論的準備
    結 論是講道中的關鍵,就好像一場戲在謝幕下台之前,所給會眾最後、最好的印象。您的結論必須很精彩,因為這是給會眾深刻、長久印象的最佳時刻,在您的結論之 前,應當鎮靜、有力、聚精會神,集中全部「火力」作最後的「攻擊」,有一句話說:「焚燒中的火,能否繼續下去,要看最後的五分鐘。」能否給聽眾影響力,就 得重視最後時刻,因此要在誠懇、熱切、有力、剛毅、充滿了信心的氣氛中結束您的講道。
 
2. 需避免的錯誤
a.  避免沒有結果的結論不要突然中止使人莫名其妙,例如「我嘮叨了一大堆,但時間到了只好停下來。」「以上就是我和諸位要說的話,現在說玩了。」皆該避免。
b.  避免不必要的客套,例如「我談了一些無聊的話」「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意見,請諸位多多指教。」宣講福音者對自己已不信任,他人何能信任呢?
c.  避免加採新意,結論不必再有新的意思出現,以混亂人的方向。例如「除了我所說的三點外,我突然想加另一點...哦對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使人覺得您缺乏周密的思考與計畫,令人覺得散慢。
d.  避免說無關痛癢的話,例如「不論對與否,這都是我肺腑之言」「好了,謝謝大家聽我講道。」
e.  避免畫蛇添足的結論,例如「諸位,我希望我已經把我重點交代清楚...」「我現在要作結論了,諸位注意聽,」「在作結論時,我要重複的說...
 
3. 要知道適時的結束
    結 束講道最適合的時機,乃是聽道者還有興趣聽下去時,在每一次的講道中都會有一個「欣悅感」,而這種感召力往往出現在講道中的高潮之後,因此在欣悅感過後仍 繼續太長太多的話,易使欣悅感消失,因此講道應當在高潮中引起他們的欣悅感之後儘快結束,帶給他們「下次再來」的決心。
 
4. 引用名言的結論法
    名人所說的話,古今中外格言,都可增加講道結論的力量,在普通的圖書館,大都藏有歷代偉人的名集,尤其近年常有些「有心人」將名言分類編製成冊,教會內外皆極普遍,只要去翻閱立刻可以獲得不少材料。
 
 
5. 引用敘述要點的結論法
    講 道廿分鐘後,講道的人,往往易牽涉到極廣泛範圍中去,等他講完了,聽眾已忘了他敘述的重點。一般講道者,不太明白這一個缺陷,總以為自己對腦海中的要點很 清楚,別人也一定同樣清楚,其實並不一定,因此簡扼的重複自己當時講道的重點,並作適當強調的結束法,是極有效的結束法,但切記不是每一點都是核心要點。
 
6. 引用要求或呼籲式結論法
    此方法為明確的呼籲聽眾,使其有一特定之行動,或接受某一信息,此種具挑戰性的呼籲簡潔而有力。
 
7. 引用故事的結論法
在結論時能用一個有趣、中肯的故事,往往是很適合的,可是它必須能增加您講道的價值,加強中心話題,以不會擾亂您的主題為原則。總之這故事是涵蓋了講道的中心思想,或暗示講道者要聽眾採取的態度或遵循的原則。
 
8. 引用詩詞的結論法
    古今中外的名詞,或教會內所吟唱的詩本,若能恰到好處的引用,可獲得預期的效果。但引用詩詞有幾個原則要小心:
1.  要簡明不宜過長,免得喧賓奪主,甚至產生不必要的新意境。
2.  所引用的詩詞要適合當時的場合與時機,而且足以支持你的論點。
 
9. 引用聖經章節的結論法
    為要幫助聽眾可在靜默中體會整篇講道的意思,或者給聽眾有安靜自我抉擇的機會,講道者可引用 一兩 句有關的聖經章節作為結論,一段與講題有關,吻合的經節常能催促聽眾,比一席話更有果效。

如何編寫講章--講章的引論


「引論」是屬於講章的第一段,是極重要的開場 白,是講道者用來使聽眾對於講道發生興趣的介紹語,雖然它並不是全篇講道的中心,但卻是給觀眾的第一個印象,成功的引論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建立雙方良好的 關係,製造使聽眾易接受的氣氛,由於您的引論能使人決定是否有聽下去的必要價值,因此引論的措詞與安排應格外的謹慎。
古代希臘哲學家和演講家亞里斯多德說:「凡演講 者,若是要得著聽眾的信從,在起首時就須引起他們對於自己的信仰的興趣。」一個好的開場白,縱然不一定能馬上引起聽眾對真理的信仰,但至少該引起興趣。又 有人說:「演講這玩意兒,開頭幾句,就可以決定勝敗。」其實開場白的重要在講道中不也正是如此嗎?我們該能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如何開始我們的講道呢? 我提出幾點:

1. 以題目的解釋為引論
    這是一個極普通的方法,使聽眾集中思想,對於題目有深切的認識,而能準備接受講道的內容。
a. 可以先將題目的背景加以引申,例如「摩西的蒙召」,可先介紹摩西是誰及他的貢獻,使人對他稍有認識後,才進入真正呼召的教訓。
b. 將題目稍加解釋,例如「如何祈禱」,可先講祈禱之功能、意義,使聽眾瞭解本題之重要性,而願意聽下去。
    這兩種方法都必須面對的是一群安靜的會眾,而且是渴慕聽道的基督徒比較合適,否則極易失敗。

2. 以新近發生的事為引論
從新近發生的事件談起,極能引起共鳴及注意力,本地新聞若有價值也可引用,但只能偶而應用,不能老是以新聞開始。引用新近發生的事要注意以下幾點:
a. 消息及資料的正確性、可靠性。
b. 避免用會引起「見仁見智」之偏見的資料。
c. 是否有當事人或有關人員在場?會引起尷尬嗎?
    保羅在亞略巴古的講道既然使用此方法,他指出壇上寫的是「未識之神」(17:22-23),那未識之神就是創造天地的主宰上帝。若能用相近所見之事為引證,會引起聽眾之興趣與親切感。

3. 以教會年曆的節期為引論
    若您的講道正是配合節期的需要,那麼就可由節期的起源、意義或重要性談起,而後轉進您的本論。有時不一定是教會節期,例如新年、母親節、兒童節都是很好的資料。

4. 以解釋經文內容為引論
a. 可從引用一節或一小段作解釋為開始。
b. 利用聖經地理或歷史背景為開始。
c. 利用聖經中的地域風俗為開始。

5. 以聚會的需要為引論
    例如是惜別會、感恩會、新春感恩禮拜。

6. 以各人生活之經驗為引論
    例如「有一天當我在辦公室時,突然...」由自己的感受開始,但要小心此種感受,不可有偏見或過份主觀。

7. 以故事或格言為引論
    講故事、引格言也可以創造聽眾接受的情緒,但需扼要而不牽強,要生動有趣且切題;先知拿單向大衛的建言,就是會用故事的例子(撒下12:1-4)。此外名人格言也具有如此之功能,例如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明又一村」來形容只要人有信心,上帝決無絕人之路。對於用故事或格言為開場白的,有幾個原則應當注意。
a. 不要老是用人們太熟悉,所謂熟悉得太爛的故事,而找一點較為新鮮的題材。
b. 格言不可太深或太俗,在中國人之背景下,與其引用亞位圖、蘇格拉底,還不如用孔子、孟子、墨子之言,更具親切感!
c. 要適合聽眾,向學生講道以夫妻生活為例,總會有隔岸觀火之弊,缺乏切身經驗,不甚適合。
d. 要小心不可破壞氣氛當避免不文雅的話語。

8. 以會場的情景為引論
    一 位有經驗的講道者,常會觸景生情,會場中偶發的事件若可把握住,能成為很好引論資料。耶穌差派七十人出外佈道既用此方法,由莊稼熟了想到福音工作上需要工 人。曾經有一位年老者應約講道,正當走向講台向台下學生演講時,不小心跌倒了,學生哄堂大笑,但這位長者馬上站起來,在開場白中說:「這就是人生,跌倒了 要爬起來!」發表了一篇動人的演講,這無非表達了這位老人家之經驗,善於把握住當時的事件為引言,常能有成功的演講。

9. 以運用視聽工具為引論
    從地圖、圖片、海報、幻燈片之解說開始,這也是極好的開場白,對少年人以下的聽眾最為適合,當然成年人用之得當也極理想。

10. 避免不必要的假謙虛
    講 道以前無聊的道歉是應當避免的,而這錯誤是一般講道者非常犯的毛病,例如開頭便說:「鄙人才疏學淺,對於講道無經驗,事先也未好好準備,現在只好獻醜。」 您想這種謙虛有必要嗎?您自覺不配講就該拒絕,既然接受了就應好好準備,但若您已準備又何必說謊,既然說謊怎能講道呢?若真無準備也不是 一兩 句話就可以道歉的,尤其宣講上帝的信息,切不可虛的假謙虛,假謙虛乃有真驕傲之嫌,要切記「講台」不是社交應酬的地方,您是上帝的使者,是傳遞上帝信息的 人,正如古代替皇帝傳達聖旨的人有那麼崇高的地位。

11. 不要輕易的幽默
    一 個初次講道的人,常常以為他應該像一些講道家那樣帶有幽默,或許他平常莊嚴得像百科全書一樣,結果上台講幽默故事時,會因內容與表情的不協調而使聽眾覺得 如唸字典一樣乏味,故事更引不起人的興趣,這種「東施效顰」之舉真是弄巧成拙。事實上,一個故事的趣味不只在故事本身,它之所以能有趣,在乎講的人如何 講。有一本討論演講術的書其中有一段話如此說:「幽默是一把兩刃的劍,如果您能成功的運用至逗人笑,就可以引起人們的興趣,同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不 能善用它,它就傷害到自己。」
因此要小心不輕易用「幽默」,除非您是這塊料,因為原來想使聽眾發笑結果卻毫無反應的幽默故事,乃是講道的致命傷! 切記!

12. 避免引用與講道無關之材料
a. 要與內容相關,不可扯得太遠。
b. 引論要兌現,例如您大聲的宣告:「讓我告訴你快樂的秘訣是甚麼?」當聽眾專心聽時,而您的內容卻與快樂無關,那就令人失望了。
c. 引論不宜太長,免得頭重腳輕。
   
引論要好好的準備,這必然加增您上台的勇氣,講道者若知道如何開埸白,講道時也就比較不容易慌張了。
有些人極注重內容的佈局,但若沒有好的引論,聽眾也就無法安靜聆聽,切記: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好準備您的引論。

如何編寫講章--題目的選擇


    選 擇與釐定「題目」是講道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但也是講道者感受的共同困難。講題的目的是為要使聽眾便於識別,另一方面,也是使講道者藉此易於掌握。可見 它的功能不只是可以帶給聽眾一個先驗性的提示,藉此鼓舞聽眾的興趣,瞭解今日講道的核心與意義,使聽眾對於此一講道詞有深刻的印象,也更幫助講道者講得得 體有力。寫文章要謹慎選題並充實內容,免得陷入「文不對題」的陷坑,講道也不例外,當謹慎選題並充實的內容免得有「詞不對題」、「詞不達意」而導致不知所 云的危機,因此講道者對於題目的選擇也要格外小心思想,謹慎的推敲,本章乃提供幾個重點,作為初學講道者之借鏡。

1. 要具有簡短性
簡單有力的題目可導致聽眾集中注意力。題目的長短通常五至八個字,最多不超過十個字為原則(注意這只是指通常而言,有時也有例外),在特殊景況下可使用副題,以幫助題意的顯明,除了以人名、地名、物名為講題外,字數太少也無法表達全文的宗旨。
例如「福音,具有移風易俗,變化個人氣質的能力」雖題意清晰明白,但文意露骨,字數太長,不太適宜,若改為「福音的大能」則能符合簡短之原則。又如以「跟隨」為題,雖簡扼但卻不如「跟隨耶穌」較為清楚。

2. 要具有含蓄性
    選擇題目也不可太露骨,整篇講詞若在題目中一語道破表露無遺,反而容易使到聽眾產生不必再聽的反應,而沖淡了聽道的興趣。例如「祈禱的秘訣」已極清楚要告訴人應如何禱告,但卻保留神秘要吸引人聆聽,題目也應有含蓄性。

3. 要具有積極性
人們總是希望有美滿的收穫與光明前途的題目,也就是積極性的題目。例如「音樂的秘訣」、「新天新地」(比世界末日好多了)...有一個美國演說家提供選擇題目的方法,他說每一個題目最好是能屬於「怎樣?」「是甚麼?」「為什麼?」這三方面,而不是一些空談的哲學思想。講道與生活有密切關係,例如「如何勝過試探?」「怎樣跟隨主?」

4. 要具有適應性
    選擇題目應注意其適合性,因為講道的場合、時地、對象,皆有差異,不可以拿一個題目到處宣講,除非這一個題目適合於任何人的需要。在適合性可分為四方面考慮:
a. 講道者身份適合嗎?本人適合講此題目嗎?
b. 講題之時機合適嗎?題目會太大嗎?
c. 講題適合用來代表整個講道之內容?
d. 對聽眾之程度而言適合嗎?

5. 要具有感召性
教會在節目單中所印的題目,尤其在教堂門口公佈 之講道題目,必需以有強烈的感召為要。這種題目要作到新奇、簡扼,引起聽眾有聽一聽之興趣,切不可用老生常談的題目。例如,在兒童節講道,對象或聽眾有成 人也有小孩,這時的題目要達到雙重對象,又要有感召性,因此可以是「天堂居民的性格像小孩子」。

6. 要具有宗教性
    當然這是因為我們在宣講福音,因此要有宗教氣氛,以「心心相印」為題傳講教會之合一的道理,雖立意佳但文辭欠宜。以「步步驚魂」為題,傳講來生審判的道理,其缺點亦是缺乏宗教性,應當避免。

7. 選擇題目之舉例
    選擇題目既然這麼多的顧慮,那麼如何選擇題目呢?
a. 由經文選題目:用聖經經文為題目是講道的方法之一,例如「世上的光」,「獻上身體為祭」(羅十二:1)。也可以聖經事蹟作題目,例如「撒種的比喻」(路八:4-15),「耶穌步行海面」(太十四:22-23)從事蹟比喻參以教訓是極穩妥的講道法,可避免初學者上台亂定題目。
b. 因時因事選題目:講道者可因社會的環境及特殊日子而選擇題目,例如復活節、聖誕節,或大家所關心的事件,在母親節談孝道,都是極合適的題目。
c. 由實際需要決定題目:當日所要講的內容,必需是針對會眾的需要所擬定的教導。例如「祈禱與主交談」,所定之題目要適合於所講的內容,而且能使聽眾有決定性的響應。這種選題乃以主題、目的為依據,作最後之釐定。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