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禮拜之肢體交通 (報告)


有句涵意深遠的話說:『週報是教會生活的指標。』

誠 然,吾人若要認識一間教會,通常可以從週報看出端倪。具體地說,週報中『肢體交通』所關心的對象,自然流露出該教會的事工方向及教會功能所在,也可看出其 信徒彼此間的關係,傳道人的牧會理念與神學反省等都可從『肢體交通』一窺究竟,甚且多少可理解或描繪教會型態的輪廓。在名稱上,有的教會用『肢體交通』, 有的用『分享報告』,或『消息代禱』,無論何種稱呼,其功用與意義都不應侷限在消息『報告』而己。

事實上,其所蘊涵且欲傳達的是:基本於信仰共同體的關係,基督徒彼此的交誼應含兩方面的見證,即:

1)與上帝之間縱向關係的見證。

2)與其他兄弟姊妹及所有受造物者之間橫向關係的見證。

    因為我們同屬基督的肢體,都是上帝大家庭中的子女,又共同領受基督的恩典,因此,致力於肢體間的交通(包括:消息溝通,感情交誼,信仰分享與激勵等)正是信仰生活關聯的表現。瞭解『肢體交通』的涵意後 會眾當注意下列四項:

1)抱持『與哀傷者同哀傷,與喜樂者同喜樂』的同理心(Empathy)

2)心存『見證主的愛與恩典,互相激勵信仰,歸榮耀與上帝的態度』,應避
免自我誇耀。

3)為『肢體交通』中的人與事代禱,並配以彼此相愛互相扶持的行動。

4)『肢體交通』屬於禮拜『中』的一項程序,是回應上帝話語的具體表現之一,所以在『交通』時,仍須專心聆聽。

    撰寫或提供『肢體交通』消息者----牧師或其他相關人員,也有四點提醒:

1)舉凡有關會議議決事項,各團契事工與動向及各項關懷事宜,均應登錄、以促進肢體間的交通與聯結,達到鼓勵會眾參與教會事工的目的。

2)絕不允許揭人隱私或涉及個人的譏諷。

3)除了有關自己教會內的交誼外,也應擴及鄰近教會和其他台灣人或華人教會,及中會,總會,台灣教會與普世教會之消息與見證。此外,對於吾人所處的社會和故鄉台灣的事誼,也可斟酌地提醒會眾作信仰上的關心與反省。

4)秉持為教會寫歷史並留傳到後世的精神與態度來撰寫週報。

禮拜之奉獻


作禮拜要奉獻。為什麼?奉獻的意義為何?我們要清楚,奉獻並非入會費或義務,真正的奉獻在於回應上帝的恩典,以獻身、獻時間、獻恩賜、獻金錢等具體行為來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感恩,並以之作為信仰的見證。

奉獻絕不是因為上帝『缺錢』,所以我們捐(或施捨)點 錢給上帝,給教會『用』,更不是以我們的『小錢』來『換取』上帝的祝福。不要忘記,我們所有的一切,包含生命、家庭、子女、財產、工作等等。都是屬於上帝 的,也都是上帝賞賜的。因此,真正的奉獻是來自內心的感恩。一位牧師說得好,『有信仰的人善於奉獻,沒信仰的人不奉獻,』,他又說:『奉獻是信仰的溫度 計』,一個信徒若是出於內心,接著所能奉獻,其信仰必定令人欣羨,其奉獻也必蒙上帝悅納。

奉 獻是禮拜程序中最具體,也是最現實的表現,它似乎是聖與俗交接融合的時刻。是以『拿聖經聖詩的手』去『拿金錢』的時刻,也可以說是『上帝教會的會計簿』和 『我們家庭的會計簿』合併的時候,是『我們的生命為上帝的愛所激勵,心靈渴慕永恆的生命』,同時也『思及金錢』的時刻。

因此,在奉獻時,正是表達信仰,『試驗』自己----決志跟隨主,『驗證』信仰----仰賴上帝的信實等的最好時機。由此可知,奉獻正是向上帝表明:

 1)感謝,

 2)信賴,

 3)獻身,

 4)服從,

 5)事奉等的決心。

    因此,奉獻是否蒙上帝悅納,在乎我們是否誠心誠意,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及金錢等,而與獻金金額多寡無直接關係。

禮拜之聖禮典


    基督教(新教)信仰傳統上有兩大聖典,一為洗禮,一為聖餐,這兩者都是根據主耶穌在世的言行加以制定成的禮儀,因此,每當參與聖禮典時,好像主耶穌的言行與上帝的救恩重現在我們眼前一般,藉著聖禮典的實施,再次堅定我們的信仰。

    聖禮典對基督徒的重要性並非在其本身為『聖禮典』,而是在其所指向及其所具有的意義,例如洗禮,保羅提醒我們說:『藉著洗禮,我們已經跟他同歸於死,一起埋葬;這是要我們能過著新的生活,正如天父以他榮耀的大能使基督從死裡復活一樣。』(羅馬書64)

    教會中有會籍的正式會員都必須經過洗禮,藉著洗禮將自已獻給上帝,願意過著新生活。長老教會採滴水禮,由法定的牧師主持,凡是在其他教會已領洗(或受浸)者都被接納,不需重洗。有關聖餐的教訓,保羅說:『直到主再來,每逢吃這餅喝這杯的時候,你們是在宣告主的死。』(哥林多前書1126)

    因此,我們要藉著領受聖餐來反省自己的信仰。接受聖餐的人必須是受過洗禮或堅信禮的會員,端聖餐杯盤的必須是長老。以上是參與聖禮典者必須具備的認識,也是教會應提供給會眾的教育與培養。

    總結來說,在聖禮典中,參與者再次體會到基督救贖的真實性,並確信個人之生命與上帝拯救計劃的聯結,進而藉聖禮典向上帝表明我們堅決地信靠,同時也與其他信徒聯結成為信仰共同體的一份子。

    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因過分重視外表禮儀,而喪失禮儀的真諦,但也不要為了避免形式化,而因噎廢食或隨心所欲。以下有六點提醒大家在參與聖禮典時應抱持的態度:

1)再次體認到蒙上帝救贖的恩典,並獻上感恩。

2)領受洗禮或聖餐時,應當悔改認罪,並先面對與解決。

3)以敬虔的態度參與聖禮典,真誠地反省自己,避免冷漠或以為常的態度。

4)要與弟兄姊妹同歡喜,互相祝福。

5)在進行洗禮時,要為領洗者祈禱。

6)服裝要整潔端莊。

禮拜之講道


    講道與禮拜是教會的兩大支柱,基督教是以講道為中心的教會(天主教是以儀式為中心)。究竟什麼是講道?

    講道乃『闡明福音』,『傳講福音』,『傳講上帝國的信息』,『傳講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信息』,講道不是用來責備會眾的機會,或利用於個人的學識,或嘮嘮叨叨地唸經,而應以人的話語將上帝的信息忠實地說明,傳達與翻譯出來。講道主要是表達安慰,希望與感謝。

    講道一般由受過神學訓練的傳道人擔任,或有講道恩賜的長老亦可擔任。表面上,講道是傳道人在『講道理』,事實上,其含蓋三個層面,缺一不可,即;上帝,講道者與聽道者。分述如下:

1) 賜信息的上帝

    講道所傳講的是上帝的道,不是人的道----倫理道德或勸人為善的道理,換句話說,講道的中心是『上帝的話語』,不是人的道理。上述說法並不表示上帝的道不『包括』倫理道德或勸人為善的道理,而是『超越』這些(參照以賽亞558~9)。大多數人認為『道理』就是『信息』,事實上兩者是有所區別的。一般而言,信息是指講道的中心,也就是指上帝的話語和旨意,因此,講道是否『含有』信息或是否彰顯信息,端看上帝的話語是否『活現』在講道中,否則一篇感動人的演講稿仍不能算是一篇信息。

2) 傳信息的講道者

    講道者在講道中扮演的角色是『上帝的工具』,換言之,上帝透過講道者及其話語,親自向所有參與禮拜的人(包含講道者本人)宣 講自己的話,因此,講道者要經常反省自己是否忠實於傳講上帝的道。更應該儘量避免以討好會眾為依歸。所以講道者要謹慎且充分地準備講章,有如廚師烹煮菜淆 一般,必需慎選材料及調味品,還要講究火候及配色,也就是要色香味與營養俱全。除了充分預備講章外,講道者還須格外注意一項,即講道者本身的生活事奉,人 格,信仰等等都與忠實於傳講上帝的話有密切的關係。

    下列三項是講道者必須注意的:

1)要恆切祈禱。

2)平日要勤讀聖經並多下功夫察考相關資料。

3)對周圍的人事物和生活體驗要有敏銳的心。

3) 聽信息的會眾

    講道有如一份藝術品,它的完成有賴講道者輿會眾的同心努力。換言之,兩者都有責任,講道者(也是聽眾之一)的 責任前面已討論過,有關聽眾的責任則有二項,即:『期待』與『祈禱』。也就是說,會眾如何表達內心的期待,以及有否為講道者與自己祈禱,都將深深地影響講 道者的講道,同時關係到講道的效果。『如何表達內心的期待』事實上即為『如何聽』的問題。聽道最忌諱的是:不預備心來聽,不謙遜地聽,不注意地聽,不敬虔 地聽,不相信地聽,不實踐地聽。我們要牢記上帝的主權及其話語的力量與奧密,因此要謙遜也聆聽講道。

禮拜之恭讀聖經


    有些信徒似乎看輕『恭讀聖經』而看重證道,或以為讀經是證道的『陪襯』,事實上,讀經是讀經,證道是證道。二者有關聯,卻不應有輕重之分或混為一談。

    所謂讀經,並非讀一般的詩詞,而是在宣讀上帝的話語,因此必須以恭敬的態度來宣讀與聆聽。宣讀時要盡量去体會此時乃是:

1)恭讀上帝話語的時刻。

2)宣讀上帝話語的時刻。

3)安靜聆聽上帝話語的時刻。

    傳統上,恭讀聖經應包括三部分:

a.舊約----代表傳統(Tradition)

b.詩篇或新約書信----代表情境(Context)

c.新約福音書----代表宣揚(Proclamation)

此三者的結合表示基督教信仰有其深遠的淵源,符合現時之情境,並彰顯其以救主耶穌為福音宣揚的中心。

總之,恭讀聖經應如『上帝親自宣告祂的話,我們聆聽又刻在心版上。』

上帝的話語被宣讀出來,正表明上帝臨在我們當中,祂以自己的話來傳達其旨意與祝福。因此,會眾在此時的首要任務是『聽』。由此可見,禮拜中最嚴肅,也是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恭讀聖經,我們千萬不可予以輕忽。

禮拜中之信仰告白 (使徒信經)


    為何要在禮拜中公開地『唸』使徒信經呢?理由有三:

1)使徒信經是我們的信仰告白----我們是以使徒信經來『告白』自已的信仰,而不是用來向上帝祈禱,我們告白時,不但再次以檢驗自己所信,也又一次以堅定地口吻向上帝及眾人告白。

2)使徒信經是我們的見證----使徒信經可以說是基督教信仰的摘要,因此當我們在背誦告白時,正是藉著我們的口向眾人見證我們所信的。

3)使徒信經是我們的確認----對我們自己而言,每逢告白時,正是自我再確認信仰的時機,如果允許在四個『我信』之後能加上『阿們』,則將更有意義,例如:

a)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阿們!

b)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咱的主----阿們!

c)我信聖靈-------------------------------------------阿們!

d)我信公同的教會----------------------------------阿們!

以使徒信經作信仰告白時,宜注意三件事:

1)讀或背誦均可。

2)要意識到使徒信經內容正是自已的信仰,且要朝此方向更精進。

3)以誠心說『阿們』的態度與其他會眾一同告白。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