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堅信禮(confirmation)是最令父母、親友、教會信徒興奮、感動的時刻,它也是教會從事信仰教育的試金石,是「驗收成果」的時刻(harvest time)。但是,美國主流教會(長老教會、聖公會、路德會)的統計數字(1992年)顯示,接受過堅信禮的青少年有半數左右在進入成年階段時就離開信仰團體(教會)。我們不免要問,到底是那裏出了問題?是代表主流教會中青少年的流失?或是「換教派」的潮流?可以確定的是,堅信禮似乎對青少年不再具有「持續的衝擊力」!
我們必須體認,現時代的「青少年期」(adolescence)是新的生命週期,是「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和「認同形成」(identity formation)
的關鍵時刻,也就是一個兼有社會和心理特質的過程。在這「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體制和文化的特殊化、社會的
急速變遷,以及科技和媒體的衝擊,傳統的堅信教育已經失落功效。換句話說,青少年期也正是「兒童主日學的信仰」開始轉為成熟,進行自我檢驗,並且正面遭遇
挑戰的時期。如此來看,在此時期中,或甚至在此之前實施堅信禮是否適宜,值得商榷。
就社會/心理的角度來看,如果青少年期是「個體化」和形成「自我認同」的重要時刻,教會如何在這新的實況和理解下實施堅信教育呢?在21世紀的現代教會,因為受到發展心理學、現代教育理念、自由神學的影響,堅信禮開始被賦予「發展」(developmental)的意涵,代表受堅信者在信仰旅程(journey of faith)的開展中,一個具有關鍵性意義的信仰探索行為。在這旅程中,保有一個「開放和冒險」的態度,事實上和擁有「確信和委身」同等重要。
多元文化社會中呈現的信仰問題:
信仰與科學主義(創造論 vs. 進化論)、科技文明(生態、生命倫理)等議題;
信仰與族群認同(社會人群的「差異性」)、文化多元主義;
信仰與流行文化(價值觀)、媒體文化(性、暴力、網路世界)、物質消費主義。
現時代的教會堅信教育應同時著重下列這些要素,並將之視為整個人生信仰教育中的關鍵過程:
入會 – 信仰教育 — 靈性輔導 — 信仰告白 — 辨認天職 — 信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