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耶穌的畫像

「我們須安下心來慢慢學習這些福音故事,並將我們心神貫於其中,以發現耶穌是誰,以及祂對上帝和人類生命、職責所持的看法,更藉著思想、祈禱,使我們得以進入那顆偉大的心竅。我認為今天我對祂所有真實的信仰,幾乎是得自這些故事中的字裡行間。」
凱恩斯博士〈Dr. David S. Cairns〉


耶穌真是個舉世聞名的巨人,在每個時代、每個國家裡,都極為人所熟悉。無論什麼階層的人,皆深受祂的吸引。有個古老的傳說,是關於來自東方朝拜耶穌的三博士的故事,其中蘊藏了一個意義深遠而奇妙的真理。那傳說提到,三個博士剛好分別是三個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他們所看到的耶穌並不是一個嬰孩,而是一個和他們年齡相若的人。

可是在我們心竅中,除了易將耶穌的畫像染上本國的色彩外;每個人還都有他本身一幅耶穌的畫像。譬如四福音書的每個作者,都各以自己的思想和個性,繪出一幅耶穌的畫像。在耶穌死後初期,有些愛祂的基督徒繪出他們所想像耶穌的畫像,杜撰許多關於祂的故事,其中珍藏很多他們以為耶穌應該或必然完成的事蹟。而今我們仍然可在次經福音書中,讀到這些故事。

隨著文藝復興的興起,人開始以繪畫來表達宗教藝術,每個偉大的藝術家都志於繪出一張他們所想像耶穌的畫像。碰巧那個時代,最聖潔、最有才華的人,就是構思聖潔生活實際規範的那些離群索居的僧侶、隱士,他們恐怕軟弱的靈魂易屈於肉體、世俗和傲慢中,於是故意使自己的肉體受盡折磨和饑餓。

自然地,藝術家必以他所認識最聖潔、最崇高的人,為畫耶穌基督圖像的模特兒。這意謂著耶穌被畫成滿髮蓬亂、雙頰凹陷、兩眼隱罩著悲觀的神情、苦悶地豎起了祂的眉毛-十足「一個悲觀而常生憂鬱的人」,幾世紀來,藝術家都以此傳統的手法,生動地畫出耶穌;直到近時,每個藝術家仍以為畫耶穌時,定須將祂畫成好像一個面黃肌瘦的苦行者,或是一個面無血色、有氣無力的病人。

事實上,也只有身體強健有力的人,才能忍受耶穌那種生活的辛勞、疲憊和緊張。想想看日以繼夜不停地治癒病人,是意謂著什麼?祂將其生命給予那些瘋子、麻瘋病患、發燒的小孩以及摸路的瞎子,使他們得著了生命;並滿懷憐恤地關切他們,以致「有能力從祂身上而出」。行這些事時,祂的態度是溫柔和善的,在祂的四周圍繞了一些心存惡意的人,他們時刻汪意著祂的一言一行,希望祂會不慎地出了紕漏,就可把祂出賣給當局者;還處心積慮地設計了許多陷阱,要使祂掉入其中。然而祂總是那樣地精明和機警,以致祂不曾失足而絆倒。祂不曾像那些孱弱的人,因為極端地勞累而發脾氣;或像其他的人,因為肉體的疲乏而膽怯。從各方面看來,祂的確是上帝強壯的兒子。

故事敘述者最大的難題,就是要如何貼切且令人滿意地繪出耶穌的畫像。就像在每個人心中都寫有自己的信條一樣,同樣地在他內心深處也都有一張個人的耶穌畫像,而且還有不可勝數的老師和藝術家也都能有助於那適切畫像的形成,例如文藝復興以後直到柯平〈Harold Copping〉的藝術家,以及從四福音書以後直到巴頓〈Barton〉的作家皆是。

今天身為老師的我們,大可告訴孩子有關耶穌的故事,以點燃他們所有的愛心、喚起他們一切的渴慕──而我敢斗膽地推薦那張我所描繪的耶穌畫像,因為在今天它必更有益於孩子的心靈,更具永恆的影響力;決不像通常畫在彩色玻璃上的那些畫像,似乎只能引起孩子的可憐,而不能激起他們的勇氣和摯愛。

可是,應如何藉著所說關於耶穌的故事,來形成那樣的畫像呢?這當然有賴我們對故事的選擇了。我們須敘述有關耶穌乃是人類知己的故事,且幫助孩子通過那些曾愛祂最深、了解祂最清楚的人的眼睛,來認識耶穌。我們要像彼得那樣地看祂,像馬大那樣地認識祂,像所有清楚祂的人那樣地清楚祂。知道祂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和表情:當祂對你說話時,祂會別過頭來注視你;當祂微笑時:祂的臉皮會微皺著;當祂生氣時,祂的雙眼會射出懾人的目光;當祂歡迎你時,祂會用祂那溫暖有力的大手握住你。祂還有種特別的音調,以致再也沒有別人能像祂那樣奇異地映出「馬利亞」。

歐遜漢〈John Oxenham〉的「隱密歲月」〈The Hidden Years〉和 勞倫斯 太太〈Mrs. Pethick Lawrence〉的「一個無名門徒的回憶」〈By An Unknown Disciple〉,兩書都在敘述耶穌的故事,可是讀了這兩本書後,我們卻很難發現該二書的主角原是同一人。小學初年級學生常易生敬畏之心,而時值英雄崇拜期的中高年學生則易發敬仰之情,這就是我們教學生時所應明白的。了解了這件事實以後,我們就不難確立學生有關耶穌即是上帝和領導者的觀念,並明白正因為祂是上帝所以可以成為我們的領導者。縱使我們沒有真正畫出那輪光環,也不應忽略它的意義。

在別處,我已提出了當敘述聖經中較偉大的人物時,要忠於史實的要求;尤其在敘述耶穌的故事時,更需如此。因為四福音書中的耶穌是如許的奇特,以致任何企圖捏造同樣故事的人,都嚐到了慘敗的滋味。而對這件事實,你願作何看法呢?喀多博士〈Dr.Cadoux〉在他所著「耶穌的比喻」〈The Parable of Jesus〉一書中,指出在使徒行傳裡連一個比喻也沒有。那群曾和耶穌處在一塊的門徒,沒有一個能創造出一個比喻,而那就是耶穌妙不可言的能力。祂是如此的崇高、如此的偉大,以致我們無能虛構出祂任何的經驗,杜撰出祂任何的話語。我們不是常說密爾頓的「得樂園」〈Paradise Regained〉比不上他的「失樂園」〈Paradise Lost〉有趣嗎?那正是因為他所描述出的撒旦比他所描出的基督更為真實,而以密爾頓那種絕世的才華都失敗了,何況是我們。

我們可以利用許多現代的知識和豐富的研究,來學習福音故事;也可以我們所有的想像力,盡可能地構出有關情感,歷史和地理的背景;但絕不要妄圖編出我們自己的小偽福音書。若是我們能將福音書裏的耶穌,介紹給我們的學生,使他們發現祂那敏感的愛心、充沛的精力、以及日常各樣的行事,而說:「這真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那我們的教學就不致徒然無功了。不過相反地,我們假使畫出了一幅毫無莊嚴和神聖的耶穌,那麼不管它是多麼富有人性和趣味,我們都會失掉一個大機會,而留下了一個大傷害。


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教學用具

教具的好處是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容易清楚明白所教的內容,並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此外也方便使用。下列的教具可幫助教師輔助教用:

I. 插袋式
將寫有字的卡片插在袋式的板上,也可將圖畫夾在插袋上,便可充當黑板使用。教師可用紙摺成幾層製成簡單的插袋板。

II. 指標式
教師主要是用可以移動的指標箭頭,指向寫有字的黑板上、大卡紙或插袋板上,一邊講一邊讓學生看字句。指標箭頭可用硬卡紙製成。

III. 片遮式
教師把預定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看的字句寫在紙條背面,講課時按著內容按部就班地一條一條打開。紙條可用膠紙黏著,便於打開。

IV. 摺展式
與片遮式的原理相同,只是預定要讓學生看的字句是寫在一條一條的紙片上,然後摺成兩半,使用時一片一片地打開。

V. 翻頁式
教師可以利用廢紙簿把圖案或字句貼在簿上,講課時好像使用一本大書一般,一頁一頁的打開來讓學生看。

VI. 沙盤
將聖經故事的景物和人物製作成雙面圖,然後在前後兩面之間黏上木條,講課時可將人物插在沙盤內,一面講故事一面按著情節移動這些人物。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什麼是敬拜?

問:什麼是『敬拜』?
答:人基於對 神、對自己、對罪、對救恩有正確的真理認知,進而讚嘆 神的偉大、感嘆自己的渺小,並發自內心地、本能地、自主性地拜服於 神的作為,對神產生敬畏及渴慕的心。而這樣的敬拜是全面性地從受召者的生活面向擴散出去,其中心價值就是謙卑順服,在外部的行為彰顯即是:1.人的理性會降服在上帝所啟示的話語當中,視聖經為檢驗一切的最高原則。2.人會將所有情感與慾望轉變為對耶穌基督的渴望。3.人的良知將不再沉睡,督促人受天上的法度約束。4.人的意志會放棄自己的喜惡,做出蒙上帝喜悅的決定。5.人會活出基督的樣式來榮耀神。
問:神需要人敬拜祂嗎?
答:不需要。因為 神是能夠自我滿足的 神,也只有 神本身能夠滿足祂自己。

問:什麼是『主日崇拜』?
答:眾人在 神所定的安息中朝見神、具備屬靈功效與含意的儀式,其中心思想就是莊嚴肅穆。

問:什麼是『敬拜讚美』?
答:時下多數教會都有唱歌、跳舞讚美 神的敬拜儀式,此儀式容易讓信徒將個人主觀的情緒感受與聖靈感動畫上等號,其中心思想是歡樂慶典。

問:『敬拜讚美』對人有什麼實質幫助嗎?
答:對 神的敬拜是一種受聖靈光照的本能反應,並非具備目的性或者帶有人所預期的功效性的行為。

問:什麼樣的音樂可以使用在『主日崇拜』當中?
答:人將 神的恩賜回獻給 神,便是榮耀神,是極其榮美的事,故使用音樂的恩賜做出對世人具備啟示性的藝術呈現,本是應當的責任,但是其使用的規範應該遵照聖經的教導。以藝術呈現的角度來看,任何音樂皆能夠被神所使用,以禮拜的中心思想來看,不宜使用於禮拜當中。而那些不具備啟示性,單純屬於個人情感抒發的作品,可做為信徒生活中的輔助,卻不能成為個人信仰生活與屬靈儀式的主軸,信仰的根基當建立於聽道、讀經、禱告的生活。

問:『敬拜讚美』不好嗎?
答:現代多數信徒對敬拜讚美涵義的詮釋、敬拜讚美於信徒生活中的比重,已明顯漸漸偏離聖經教導。基於「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的立場,敬拜讚美其實已不適宜推行下去,當著手於回歸聖經觀點的教導。


琴與爐的敬拜

    最近聽到教會有位姊妹提到”琴與爐的敬拜”,覺得很特別,在未討論之前先讓我們讀幾段聖經。

“ 7 這 羔 羊 前 來 , 從 坐 寶 座 的 右 手 裡 拿 了 書 卷 。

 8 他 既 拿 了 書 卷 , 四 活 物 和 二 十 四 位 長 老 就 俯 伏 在 羔 羊 面 前 , 各 拿 著 琴 和 盛 滿 了 香 的 金 爐 ; 這 香 就 是 眾 聖 徒 的 祈 禱 。 ” (啟示錄5章)

“ 1 律 法 既 是 將 來 美 事 的 影 兒 , 不 是 本 物 的 真 像 , 總 不 能 藉 著 每 年 常 獻 一 樣 的 祭 物 叫 那 近 前 來 的 人 得 以 完 全 。

 2 若 不 然 , 獻 祭 的 事 豈 不 早 已 止 住 了 麼 ? 因 為 禮 拜 的 人 , 良 心 既 被 潔 淨 , 就 不 再 覺 得 有 罪 了 。

 3 但 這 些 祭 物 是 叫 人 每 年 想 起 罪 來 ;

 4 因 為 公 牛 和 山 羊 的 血 , 斷 不 能 除 罪 。

 5 所 以 基 督 到 世 上 來 的 時 候 , 就 說 : 神 阿 , 祭 物 和 禮 物 是 你 不 願 意 的 ; 你 曾 給 我 預 備 了 身 體 。

 6 燔 祭 和 贖 罪 祭 是 你 不 喜 歡 的 。

 7 那 時 我 說 : 神 阿 , 我 來 了 , 為 要 照 你 的 旨 意 行 ; 我 的 事 在 經 卷 上 已 經 記 載 了 。

 8 以 上 說 : 祭 物 和 禮 物 , 燔 祭 和 贖 罪 祭 , 是 你 不 願 意 的 , 也 是 你 不 喜 歡 的 ( 這 都 是 按 著 律 法 獻 的 ) ;

 9 後 又 說 : 我 來 了 為 要 照 你 的 旨 意 行 ; 可 見 他 是 除 去 在 先 的 , 為 要 立 定 在 後 的 。

 10 我 們 憑 這 旨 意 , 靠 耶 穌 基 督 , 只 一 次 獻 上 他 的 身 體 , 就 得 以 成 聖 。

 11 凡 祭 司 天 天 站 著 事 奉 神 , 屢 次 獻 上 一 樣 的 祭 物 , 這 祭 物 永 不 能 除 罪 。

 12 但 基 督 獻 了 一 次 永 遠 的 贖 罪 祭 , 就 在 神 的 右 邊 坐 下 了 。

 13 從 此 , 等 候 他 仇 敵 成 了 他 的 腳 凳 。

 14 因 為 他 一 次 獻 祭 , 便 叫 那 得 以 成 聖 的 人 永 遠 完 全 。

 15 聖 靈 也 對 我 們 作 見 證 ; 因 為 他 既 已 說 過 :

 16 主 說 : 那 些 日 子 以 後 , 我 與 他 們 所 立 的 約 乃 是 這 樣 : 我 要 將 我 的 律 法 寫 在 他 們 心 上 , 又 要 放 在 他 們 的 裡 面 。

 17 以 後 就 說 : 我 不 再 記 念 他 們 的 罪 愆 和 他 們 的 過 犯 。

 18 這 些 罪 過 既 已 赦 免 , 就 不 用 再 為 罪 獻 祭 了 。

 19 弟 兄 們 , 我 們 既 因 耶 穌 的 血 得 以 坦 然 進 入 至 聖 所 ,

 20 是 藉 著 他 給 我 們 開 了 一 條 又 新 又 活 的 路 , 從 幔 子 經 過 , 這 幔 子 就 是 他 的 身 體 。

 21 又 有 一 位 大 祭 司 治 理 神 的 家 !

 22 並 我 們 心 中 天 良 的 虧 欠 已 經 灑 去 , 身 體 用 清 水 洗 淨 了 , 就 當 存 著 誠 心 和 充 足 的 信 心 來 到 神 面 前 ;

 23 也 要 堅 守 我 們 所 承 認 的 指 望 , 不 至 搖 動 , 因 為 那 應 許 我 們 的 是 信 實 的 。

 24 又 要 彼 此 相 顧 , 激 發 愛 心 , 勉 勵 行 善 。

 25 你 們 不 可 停 止 聚 會 , 好 像 那 些 停 止 慣 了 的 人 , 倒 要 彼 此 勸 勉 , 既 知 道 ( 原 文 是 看 見 ) 那 日 子 臨 近 , 就 更 當 如 此 。”(希伯來書10章)

“17 基 督 差 遣 我 , 原 不 是 為 施 洗 , 乃 是 為 傳 福 音 , 並 不 用 智 慧 的 言 語 , 免 得 基 督 的 十 字 架 落 了 空 。

 18 因 為 十 字 架 的 道 理 , 在 那 滅 亡 的 人 為 愚 拙 ; 在 我 們 得 救 的 人 , 卻 為 神 的 大 能 。

 19 就 如 經 上 所 記 : 我 要 滅 絕 智 慧 人 的 智 慧 , 廢 棄 聰 明 人 的 聰 明 。

 20 智 慧 人 在 那 裡 ? 文 士 在 那 裡 ? 這 世 上 的 辯 士 在 那 裡 ? 神 豈 不 是 叫 這 世 上 的 智 慧 變 成 愚 拙 麼 ?

 21 世 人 憑 自 己 的 智 慧 , 既 不 認 識 神 , 神 就 樂 意 用 人 所 當 作 愚 拙 的 道 理 , 拯 救 那 些 信 的 人 ; 這 就 是 神 的 智 慧 了 。

 22 猶 太 人 是 要 神 蹟 , 希 利 尼 人 是 求 智 慧 ,

 23 我 們 卻 是 傳 釘 十 字 架 的 基 督 , 在 猶 太 人 為 絆 腳 石 , 在 外 邦 人 為 愚 拙 ;

 24 但 在 那 蒙 召 的 , 無 論 是 猶 太 人 、 希 利 尼 人 , 基 督 總 為 神 的 能 力 , 神 的 智 慧 。

 25 因 神 的 愚 拙 總 比 人 智 慧 , 神 的 軟 弱 總 比 人 強 壯 。

 26 弟 兄 們 哪 , 可 見 你 們 蒙 召 的 , 按 著 肉 體 有 智 慧 的 不 多 , 有 能 力 的 不 多 , 有 尊 貴 的 也 不 多 。

 27 神 卻 揀 選 了 世 上 愚 拙 的 , 叫 有 智 慧 的 羞 愧 ; 又 揀 選 了 世 上 軟 弱 的 , 叫 那 強 壯 的 羞 愧 。

 28 神 也 揀 選 了 世 上 卑 賤 的 , 被 人 厭 惡 的 , 以 及 那 無 有 的 , 為 要 廢 掉 那 有 的 。

 29 使 一 切 有 血 氣 的 , 在 神 面 前 一 個 也 不 能 自 誇 。

 30 但 你 們 得 在 基 督 耶 穌 裡 , 是 本 乎 神 , 神 又 使 他 成 為 我 們 的 智 慧 、 公 義 、 聖 潔 、 救 贖 。

 31 如 經 上 所 記 : 誇 口 的 , 當 指 著 主 誇 口 。”(哥林多前書1章)

     “敬拜”這個主題在基督徒圈子裡常常被拿出來討論,因為這和我們的信仰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大部份之討論都集中於”程序”、方式”以及”人該如何行”,包括現在所提到之”琴與爐的敬拜”。其實談敬拜之前要先認識舊約”與”新約”之”敬拜觀”有何不同。

    ”舊約的敬拜著重於”獻祭”,從”會幕”到”聖殿”,獻祭是不可少,因為人有”罪”與上帝隔絕,除非先除去”罪”才能與上帝相交通,”罪的工價就是死”,所以祭物代替人受死,使人去罪得赦免。然而祭物只是耶穌基督的預表(只是影兒非實際),並不能叫人得以完全,所以人一直需要獻祭,成為節慶盛事,但是罪之問題並未真正解決。

    “新約的敬拜著重於”記念”, 便(希伯來書10章14節)

     因此我們每一次之敬拜不再是”獻祭”,而是記念”。”記念”與”獻祭”有何不同呢?”獻祭”重在人的行為,要準備完美無瑕疵之祭牲,要有莊嚴華麗之敬拜場所,要有盛重典禮。”記念”重在上帝道之宣講與詩歌之讚美,不需要再準備祭牲,不需要有堂皇富麗之敬拜場所,不需要有繁複之儀禮,更不需要音樂來營造氣氛,完完全全以心靈和誠實與上帝相交。

    “記念要記念何事呢?不是講”神蹟”與”智慧”,而是”基督的十字架”。因為沒有”基督的十字架”人無法真正的認識上帝,也就沒有真正的敬拜。

    ”琴與爐的敬拜”之推動者強調他們的敬拜是屬天之敬拜,如啟示錄5章8節所敘述,但是這樣之敬拜還是離不開”基督的十字架”,因為”羔羊”乃是指”基督”而言,所以再次的提醒推動者,不要將此運動帶入”舊約”獻祭之敬拜形式,如同”敬拜讚美”之風潮,以音樂氣氛取代了”基督的十字架”。也不要用”神蹟奇事”來代替”基督的十字架”。

      因為,看得見的都是短暫的,看不見的才是永恆的。醫病趕鬼”是暫時的,”上帝的救贖”是永遠的。同樣”獻祭”是有限的,”記念”是無限的。

    

長老教會的信仰原則與禮拜的神學觀


作者: 胡忠銘牧師  
 
前言:
「改 革宗教會」(Reformed Church)本應包括宗教改革後,馬丁路德、慈運理,以及約翰加爾文等改革者所帶領的之教會。然由於彼此間對於神學與聖餐觀見解的分歧,導致分道揚鑣, 遂從十七世紀起,「改革宗」乃指加爾文派的長老教會傳統稱之;「路德宗」則指為路德所領導的信義會或路德會。就其對比觀之,路德仍保有羅馬天主教會的禮 拜,屬溫和型;慈運理較為激進,與羅馬天主教會的禮拜大相逕庭;約翰加爾文則以中間路線著稱。雖彼此的理念相左,但卻有一共同點,即各派的禮拜,皆相當重 視「上帝話語」的宣揚,其中以加爾文所帶領的「改革宗教會」-「長老教會」為最。
長老教會禮拜的理念受加爾文神學觀的影響下,極為強調聖經與神學的「整全性」 (integrity),且重神學上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藉著禮拜展現出「教化功能」(edification),並力求 「簡單不誇張」(simplicity),將一切歸榮耀於上帝。 本文所述,將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立場簡述之。下文之「長老教會」乃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一.上帝的主權
上 帝創造宇宙萬物,並按自己的形像造人,是一切的主宰,人類乃本於祂、歸於祂、倚靠祂。端此,改革宗傳統的禮拜相當強調「上帝的主權」。上帝是創造者,也是 拯救者,且透過耶穌基督的受釘、死、復活完成人類救贖的工作。從加爾文肯定並推崇伯拿爾(Bernard of Clairvaux, 1091-1153)所說的話:「首先我們必須相信,若不倚靠上帝的慈愛,就不赦罪;第二:除非由祂的恩賜,不能有任何善功;最後,不能以善功換取永生, 必須靠他白白的賜與。」得以明白,長老教會所主張之人類的得救,若非出於上帝的恩典和祂絕對的主權,人本身實無能為力。長老教會基於此而高舉上帝的主權, 信徒每一主日均得謹守禮拜,在心靈上倚靠他,行動上敬拜祂,生活上榮耀祂。從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第一句:「我們信上帝,創造、統治人與萬物的獨一 真神。祂是歷史的主,施行審判和拯救。」足見其對上帝主權的絕對尊崇。
二.信仰的最高權威-聖經
宗教改革後,信徒得以享有釋經權,自此,聖經的解釋和主張大放異彩,教派思想便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各派的聖餐觀和禮拜儀式也因改革者的理念,各有主見。其中,加爾文主張,禮拜的中心即是上帝的話語,信徒得透過禮拜,明白聖經的訓示並實踐之。
聖經是上帝的話,聖經是信仰與生活的唯一來源與準則,聖經是上帝全備、完整並且是最終的啟示,乃改革宗教會堅持的基本信仰。
長老教會之信仰告白提及:「我們信,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記載祂的救贖,作為我們信仰與生活的準則。」長老教會的禮拜乃依此以恭候上帝的話、恭守上帝的話、差遣與祝福建構禮拜的程序,彰顯上帝的話語,教導信徒,落實信仰。
加爾文極重視聖經的講解與研究,並依照聖經的教訓來組織教會,且藉著聖經闡述真理,讓人能在禮拜當中和上帝相遇、溝通,進而在上帝的愛中得著力量,使生命更為豐盛。加爾文強調「上帝的靈」和「上帝的話」一起同工的重要性,基於此,他提出兩項重要原則:
1.所有來自上帝的靈的體驗,都必須透過上帝的話的印證。
2.所有對上帝的話的了解,都必須透過上帝的靈的感動。
由於加爾文堅持信仰的最高權威是聖經的結果,使得長老教會傳統的禮拜堂,皆將「講壇」放置在禮拜堂講臺的正中央,象徵聖經是上帝的話,禮拜當以上帝的話為中心。
三.因信稱義
改 革宗教會強調人的軟弱、墮落與罪惡,人類更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與上帝重修舊好,要和上帝重新建立關係,得要靠著上帝給予的恩惠,才能因著信而稱義。加爾文說 過:「我們知道我們的義不在我們自身,乃在基督裏面;我們知能有義,完全是靠與基督的結連;有了祂,我們就有了祂一切的寶藏。」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亦清楚 提及:「….我們信,人藉著上帝的恩典而悔改,罪的赦免….。人有罪,誤用了這些恩賜,破壞了人、萬物、與上帝的關係。所以,人當倚靠耶穌基督的 救恩。祂要使人從罪惡中的著釋放,使受壓迫的人得自由、平等,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我們得要因著信,透過信仰的行動-「禮拜」,與上帝重新建 立關係,才能謙卑自己,邁向稱義的道路。
四.只為上帝的榮耀
「只 為上帝的榮耀」( Soli Deo Gloria ) 乃改革宗教會相當重要的信仰原則。凡基督徒無論在言、行、思想等任何行動,都要以榮耀上帝為最高目的。長老教會所遵行的〈韋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第一條就 以:「人首要的目的是什麼?人首要的目的是當榮耀上帝,並永遠以祂為快樂。」再者,〈臺灣基督老教會的信仰告白〉中,亦明確指出:「….以虔誠、仁愛 與獻身的生活歸榮耀於上帝。」要信徒告白榮耀上帝的決心。
長老教會決不高舉任何人,只為高舉耶穌基督,即使長老教會是由加爾文所創立,也 未將之取名為「加爾文的教會」,而是遵照聖經使徒行傳十四章二十三節、二十章十七節以及提多書一章五節的教訓,由長老治理教會,並依照制度名稱取名為「基 督長老教會」。加爾文及其追隨的人,非但依聖經的記載組織教會,還用「只為上帝的榮耀」作為長老教會的神學行動和標語,從不高舉個人。
五.心靈與誠實-萬民皆祭司
改 革宗教會在揚棄祭司制度,主張萬民皆祭司的情況下,禮拜不再由專屬神職人員經理、操縱,唱詩成為會眾的共同歌頌,禱告也以自由的方式呈現,並不拘泥於繁文 縟節的禮儀,禮拜堂的建築因著禮拜儀式的簡化,消匿了許多象徵性的東西。雖因為加爾文當時對禮拜和音樂有其獨特的主張,而牽動到整個改革宗教會的禮儀和禮 拜堂佈置,不過後來也在時代的變遷中,改革宗教會傳入蘇格蘭之後,仍在禮拜時用管風琴伴奏,禮拜堂內外也裝設起十字架,象徵著教會就是救恩的所在。
改革宗教會的禮拜,強調實現以身體和心靈同時運用的禮拜,不喜在傳統公式化的儀式中打轉。禮拜時,信徒得棄絕世界和肉體,更新變化自己,為主而活。此一禮 拜的堅持,在加爾文上書皇帝查理第五的〈論改革之必要〉一文中可清晰見著他對禮拜的看法:讓我們看什麼是對神正當的崇拜。它主要是在於承認神位一切道德, 公義,聖潔,智慧,真理,權能,善良,慈悲,生命,和救恩的唯一來源,因而將一切由善良而來的榮耀歸於祂,在祂裡面追求萬事,又在缺乏中投靠祂。因此乃有 禱告,因此乃有讚美感恩,這一切證明我們將榮耀歸於祂。這乃是他所要我們行的,即尊祂的名為聖。此外要加上崇拜,表示我們對祂的偉大和莊嚴所應有的尊敬, 再輔以儀式,以便在崇拜神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同時運用。其次就是要自卑,棄絕世界和肉體,心意更新和變化,不再為自己活,要受主的管理,聽主的指 引。這種自卑訓練我們順服並遵行主的旨意,好使敬畏主的心能統治我們,並約束我們一切的行為。這些事就是真實誠懇的崇拜,是主所惟一嘉許悅納的,這不是聖 靈在聖經各處所教訓的,也是虔誠的心所證明的。
六.不同傳統間的禮拜特色
  1. 東方正統教會:重儀式,他們主張唯有從儀式的進行中才能得 以了解正統教會的信仰。此外,正統教會更認為只有藉儀式的表 達才能使教會的生活更為豐富,且使天上、地上的禮拜聯合在一 起。所以,教會真正生活的核心,乃在於禮拜儀式的表達。
  2. 羅馬天主教會:重感官上的吸引力,在視、聽、嗅覺上皆相當 注重。諸如視覺方面:禮拜堂內充滿上主、聖人的畫像,教堂建 築的內外部規劃及彩色玻璃和圖繪皆有其重要的象徵和意義;聽 覺方面當然有經文歌的唱頌、經文的宣讀、音樂聲的聲響、講道、 禮儀程序的傳達;嗅覺方面即是那香爐所發出馨香之氣;觸覺方 面則是那酒與聖水。當然在禮拜程序進行時,各個動作和肢體姿 勢都有其特別意義的象徵。
  3. 改革宗教會:「簡樸」,省略繁文縟節的禮儀,強調講道「宣揚 上帝的話語」是改革宗教會的主旨。因此,在改革宗教會的禮拜 堂內外除了十字架、講壇、聖餐桌、風琴之類的樂器外,幾乎鮮 少有圖或畫像的裝飾,倒是改革宗的教會幾乎內外都設立有十字 架作為教會重要的象徵,和歐洲的大教堂( Cathedral ) 差異極 大,連牧師所穿的牧師服也以黑色為主,並沒有正統教會、信義 宗、天主教會或聖公會富有階級性的五顏六色。
結語:
改革宗教會的禮拜乃受到因信稱義、唯獨聖經、萬民皆祭司信念的影響頗深,其體制與信仰生活亦基於此。從其高舉上帝的主權、重視聖經的教導,以及遵守主日禮拜的象徵與聖靈的工作觀之,長老教會傳統的禮拜及一切信仰的作為,乃以上帝的榮耀為最終目標。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們

  從護教學的教父時期﹐很自然地就轉入另一個時期﹐就是繼承他們的 “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Anti-Gnostic Fathers) 。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位。

 

愛任紐 (Iranaeus)

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中的第一位是愛任紐。他出生於東方﹐後來稱為坡旅甲的門徒﹐但他的一生大部份時間住在西方。他本是一位長老(presbyter, 即牧師)﹐後來成為里昂 (Lyon)的監督。他的著作顯示一種實踐的基督徒精神﹐他的思想近於約翰的教義﹐但有時他的觀念中也會重視感情。他最主要的作品是<<反異端>> (Against Heresies) 一書﹐其中特別批判諾斯底主義。從本書中可以看出他的才幹﹐他所論述的基督教的福音也非常純粹﹐中肯。

 

希坡利達 (Hippolytus)

第二位是希坡利達﹐據說他是愛任紐的門徒﹐他的思維取向很像他的老師﹔他也是一位非常單純﹐中肯﹐實踐的人。他雖不像愛任紐那樣有天才﹐但他對於哲學觀念很有喜好。他主要是在羅馬附近事奉﹐據說在那裡殉道。他最重要的著作乃是<<駁斥異端>> (The Refutation of All Heresies)。他發現所有教義上的謬誤﹐是出於在哲學上的揣測。

                                         

特土良 (Tertullian)

三位教父中最偉大的一位是特土良﹔他不但有深奧的智慧和豐富的情感﹐又有活潑的想像力﹔他的學問很高﹐又有敏銳的觀察力。因為他是在迦太基作長老(牧師)﹐因此是北非神學派系的代表。又因為他的性格非常激烈﹐所以他為基督教辯護時會用嚴勵的言辭。他本是律師﹐所以對羅馬法律非常熟悉﹐他的神學著作中也使用法律名詞與觀念。他與希坡利達一樣﹐認為所有的異端乃受希臘哲學的影響﹐因之他竭力的反對哲學。他真誠熱切的本性﹐使他對時代的放蕩精神非常厭憎﹐後來甚至接納了厭世的孟他努主義(Montanism) 。他認為與異端辯論不會發生功效﹐因之認為處置異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向他們提出異議。他是對西方神學思想影響最深的教父。

 

神論﹐人論﹐及救贖史

Their Doctrines of God, Man, and the History of Redemption

神的教義

Doctrine of God

他們認為諾斯底主義最大的錯誤﹐乃是將真神與創造主分為兩位。他們認為諾斯底主義是出於撒但的褻瀆﹔他們特別重視只有一位真神﹐祂不但是創造之主﹐也是救贖的主。律法由祂所賜﹐福音也是祂所啟示。這位神是三一真神﹔有三個位格 (three persons)﹐但只有一個本質 (a single essence)。特土良是教會歷史上第一個指出神有三個位格﹐也是首先使用 “三位一體” 專名的人。為了要駁斥神格唯一派 (Monarchians)﹐他特別重視神是一位﹐但有三個位格﹔只有一個本質 (one substance)﹐雖在數字上是三位﹐但神的本體絕無分裂。雖是如此﹐特土良的三一觀仍是不太正確﹐因為他認為三位格中有等次之分。

 

人的教義

Doctrine of Man

他們在人論上也反對諾斯底主義﹔他們特別指出﹐在人裡面的善惡﹐並不是由於天賦本性的狀態(natural endowments) 。假使物質是惡的﹐那麼人的本性是惡的﹐人就不能被視為有道德選擇的存有者 (a free moral being)。然而人是按著神的形像而造﹐並非不朽(意即並非完全)﹔但是人若順服是可能獲得不朽。罪乃是叛逆﹐結果是死亡﹔正如順服神的結果是不朽。在亞當裡面全人類都服在死亡之下。當時的教父們並沒有詳細指出我們的罪怎樣與亞當的罪有關﹐唯有特土良曾略為提到這一點。他說自從一個人出生﹐惡就在人的本性裡﹐這種光景藉著繁殖傳遞給人類。這是論到原罪的教義最早的記錄。

 

基督的位格與工作

Their Doctrine of the Person and Work of Christ

對於基督位格的教義﹐愛任紐與特土良大相逕庭﹔所以我們必需分別討論。

 愛任紐

Irenaeus’ Christology

愛任紐的基督論比特土兩和希波利達更正確﹐他的基督論也影響到希波利達的觀點。他非常討厭那對道的揣測﹐因為這樣只會帶來更多的的揣測。他只指出道是永存的﹐也是藉著道而將父神顯示出來﹔他以歷史上顯示的神的兒子為真正的出發點。藉著“道成肉身”﹐ 道成為歷史上的耶穌﹔從那時起祂是真神﹐也是真人。他反對諾斯底主義的異端﹐就是說那位不能受苦的基督在十字架釘死之前與那位能受苦的耶穌分開了。

他卻指出神與人性聯合是至為重要的。在第二亞當基督的裡面﹐人類再一次與神聯合。人類﹐無論是以往的或將來的人﹐在祂裡面得到恢復 (recapitulation)﹐這恢復使人類從亞當墮落後踏上之途挽回過來。這是愛任紐基督論的中心思想。他提到耶穌基督替死贖罪﹐但沒有太強調這一點。基督工作的最重要因素是祂的順服﹐祂的順服而抵消了亞當的不順服。

 特土良

Tertullian’s Christology

特土良的基督論以 “道” 為出發點﹐發展出一種在歷史上很重要的教義。他說﹕基督教的 “道” 有實際的本質(a real subsistence)﹐ 是一位獨立的位格 (Person)﹐是神所生﹐從神而出﹔不是從神流出﹐乃是自動生長 (self-projection)﹐正像樹木從根生長出來一樣。祂的存在是有起點的 (There was a time when he was not)。特土良強調道與父同質(substance) ﹐但生存的形態 (mode of existence) 卻與父不同﹐祂有自己的位格。祂的存在不是由於和父神分隔開來 (partitioning)﹐乃是藉自我彰顯 (self-unfolding)。父是全部的本質﹐而子只是本質的一部份﹐因為子是演展出來的 (derived)。特土良並沒有完全脫出子是低於父的觀念。特土良的長遠重要性﹐乃是因為他是第一位提出本質 (substance) 與位格 (person) 這個觀念者﹔後來在尼西亞信經 ( Nicene Creed) 制訂形成時﹐就用到這些觀念。我們可以說他擴大了道的教義﹐發展為三位一體的教義。為了駁斥神格唯一派﹐特土良強調神性中的三個位格只有一個本質﹐位格乃眾數﹐卻沒本體之別。可惜他並沒有完全講明三位一體的教義。他只看到道是在神裡面的無位格的理性 (impersonal reason)﹐ 在創造時才有了位格。一個位格低於另一個位格這觀念﹐又以粗略的方式表達﹕第一位格參與神性的本質 (substance) 比較多﹐ 而第二位格的參與比少。 

關於基督的神人二性﹐特土良與小亞細亞派的說法非常相似。關於基督完全的人性﹐除了麥利都(Melito)之外﹐他比其他教父們都講得更清晰﹔他清楚地分辨基督的兩性不混淆﹐神性人性都有各自的屬性。他覺得兩性並沒有融合起來 (fusion)﹐在基督裡乃是神人二性聚在一起 (conjunction)。他很重視耶穌基督的死﹐但沒有詳細解明﹐因為他並沒有強調耶穌受刑替死贖罪的必需性。他只注重罪人必需誠心悔罪。他雖認為神的公義有刑罰的因素﹐但特別高舉神的憐憫。同時﹐他的教導中有律法取向。他認為人受洗之後若犯罪﹐必須悔改或認罪﹐才能滿足神的要求。他又認為透過禁食及禁慾等來治死罪 (self-mortification)﹐能叫人逃避永刑。

 愛任紐論救贖的工作

Irenaeus on the Work of Redemption

在反諾斯底派的教父中﹐愛任紐對於基督救贖大功的描寫最詳細﹐但他的討論不完全一致。愛任紐是教父之中最正統的一位﹐但在他的著作中有兩種思想並不合乎<<聖經>>﹕第一是道德取向的﹐第二是神秘主義取向的。前者乃是說﹕人若自動地揀選善 這是靠己力還能做到的事 他就能重獲得到永生的命運。基督聖工的真正重要性﹐是叫我們確實的認識神﹐因之強化了人的自由。後者﹐基督在祂裡面叫人類復原(recapitulation)﹐在神和人之間建立了新的關係﹐成為叫人類獲新生命的麵酵。道藉著受苦受死與人類認同也藉著使人類成聖與賜人不朽﹐而使人類昇到更高的境界。祂在祂裡面使人類復原﹐挽轉了人類在亞當裡啟動的命運。祂賜給人類新生與不朽的的麵酵。這種說法可被解釋為救贖是透過神秘的過程 (mystical process) ﹕從道成了肉身直到人類神化 (deification)。愛任紐在這方面的強調﹐可能因為他受到約翰的影響﹐比保羅的影響更深。顯然地﹐愛任紐的用意並不是要教導救贖是完全神秘的﹐超肉體的。他雖特別重視基督與祂救贖的子民必須有生命的聯合 (living union) – 聖安瑟倫並沒有論到這一點 – 但他也提到這方面與救贖其他方面的關係﹕如基督為我們而順服神﹐滿足了神的要求﹔祂為我們受苦﹐為我們付上罪債﹐向父神獻上挽回祭挽回父神的憤怒 (propitiation)﹐祂也救贖我們脫離撒但的權勢。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