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向後現代朋友傳福音的對話演練

 

🎭【情境設定】

👤 對方(阿哲)30歲,上過大學,重視多元價值、環保與心理健康。他不排斥宗教,但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路」。
👤 你(基督徒):與他是朋友,在咖啡廳聊天,他剛分享他最近感到焦慮、人生有點空虛。


🗣【對話模擬】

🧍阿哲:

最近真的有點累,工作也沒什麼成就感。有時候我會想,我到底在忙什麼?但好像也沒什麼答案。

🙋你:

嗯,我懂你說的感覺。我也有過那種很空的時候,好像外面什麼都有,但裡面還是很空。

👉 你不是馬上給答案,而是共鳴與真誠的認同


🧍阿哲:

對啊你以前也這樣過喔?那你怎麼走出來的?

🙋你:

老實說,是那段時間我重新認識了耶穌——不是那種「去教會打卡」的信仰,而是我開始相信,有一位創造我的上帝,祂真的在乎我。那種「被明白、被接納」的感覺,讓我從心裡開始慢慢改變。

👉 你不講道理,而是說故事:自己怎麼經歷上帝的恩典


🧍阿哲:

這樣聽起來蠻特別的。不過說真的,這世界這麼多宗教,為什麼你覺得耶穌是唯一的?會不會只是適合你的?

🙋你:

這是個很誠實的問題。老實說,我以前也想過這些。直到我看見耶穌不是在教我怎麼做好人,而是祂自己走進人的痛苦裡、為我們死、又復活。
不是我去找真理,而是祂來找我。這和其他宗教很不一樣。

我不是因為「我對」所以信耶穌,而是因為「我破碎、我需要」,祂接住了我。

👉 從「對錯」轉為「恩典與需要」,避免絕對主義語氣,但仍堅持福音的獨特性


🧍阿哲:

這樣說我就比較能懂了。聽起來你是經歷了一種「被找回來」的感覺。

🙋你:

對,就是這種感覺。那時候我真的很像迷路的人。但耶穌沒有定我罪,只是溫柔地說:「你回來吧。」
我覺得祂不是宗教,而是關係。

👉 強調「關係」,而不是「制度或教條」


🧍阿哲:

我可能沒你那麼有信心,但這樣的上帝我有點想多認識。

🙋你:

如果你想的話,下次我可以跟你一起看一些關於耶穌的故事,也許你可以自己感受祂是怎樣的一位上帝。不用急,也沒壓力。

👉 給對方自由空間,讓他自己去接觸真理,而不是強壓進入信仰


重點提醒

做什麼

為什麼

傾聽、共鳴

建立信任與真誠關係

分享故事

後現代人喜歡生命經歷勝過論證

使用「我經歷到」而不是「你應該要」

避免權威式說教

以問題啟發對話

像耶穌用問題引導人思考

留下空間

尊重人的自由,是出於愛的邀請


🎁 額外資源(可參考)

  • 🧑🏫 耶穌的問句:你可以研讀福音書中耶穌如何與人對話,例如對撒馬利亞婦人、尼哥底母的方式。
  • 📖 適合初接觸者閱讀的福音經文:約翰福音1章、3章、4章、10章。
  • 📘 推薦小書:
    -
    《你為何不信?》(Tim Keller
    -
    《耶穌比宗教更好》(Jefferson Bethke

 

後現代語境中的福音

 

 

後現代語境強調的是「故事」、「多元」、「懷疑傳統權威」、「個人經驗為真」,那麼我們該如何忠於福音的真理,又能觸動後現代人的心靈呢?


🧭 一、重新認識「後現代語境」

後現代文化特徵:

特徵

描述

相對主義

沒有絕對真理,你的真理是你的,我的真理是我的

多元包容

接受各種觀點,不輕易批評他人信仰或選擇

個人經驗導向

真理不在理論,而在「我經歷到了什麼」

抗拒權威

懷疑教會、政府、傳統的聲音

重視故事

不相信「抽象大敘事」,但被個人故事吸引


📖 二、福音在這樣的語境中要如何傳遞?

以下是五個關鍵策略,幫助我們活出並傳遞後現代語境中的福音


1. 從「關係」開始,而非「論證」開始

後現代人更重視「你是否真誠關心我」,而非「你能否論證上帝存在」。

🔹 耶穌先與撒瑪利亞婦人對話,再談生命的水(約4章)
🔹 我們應以「傾聽、陪伴、提問」作為接觸福音的入口


2. 用「故事」分享,而不只是教義條文

福音本身就是一個大故事:創造墮落救贖完成

🔹 分享聖經人物的故事(如:浪子回頭、耶穌與稅吏)
🔹 分享你自己生命被翻轉的故事(真誠、不包裝)
🔹 問對方:「你人生的故事是什麼?」然後聆聽


3. 活出一個「可觸摸的信仰」

後現代人常說:「我不反對耶穌,但我不喜歡基督徒」。

💡 傳福音不是只說福音,而是活出福音
💡 教會若能展現真正的愛、謙卑與赦免,是極具吸引力的見證


4. 強調福音的「盼望」與「醫治」

後現代人普遍感到焦慮、空虛、失落。他們未必在乎「天堂地獄」,但在乎:

  • 我的破碎能被醫治嗎?
  • 我的人生有意義嗎?
  • 我可以被接納嗎?

福音不是冷冰冰的邏輯,而是有血有肉的恩典
傳講「耶穌如何醫治傷心人」、「神如何帶領迷失者回家」


5. 進入對話,而非宣判

後現代人不接受「你錯,我對」的語言,但他們願意對話。

學習像耶穌一樣提問:「你怎麼看?」(馬太福音16:15
我們不是「爭論誰對誰錯」,而是「一起尋找生命的答案」
傳福音是邀請,不是壓迫


💡 實際例子

👂 問對方:

  • 「你對信仰有什麼看法?」
  • 「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 「你曾經感受到真正被接納嗎?」

🗣分享時:

  • 「我以前覺得基督教只是規條,直到我遇見耶穌……
  • 「我經歷過人生的低谷,那時候我發現神是怎樣的神……

這樣的分享比一堆教義說明更能打開心門。


🏁 結語:在後現代中做忠心的福音見證人

後現代文化雖然對真理持懷疑,但人心依然渴望愛、意義、接納與盼望。這正是福音的核心內容!

「我們不需要改變福音來迎合世界,
我們需要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真誠地活出福音。」


📚 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後現代語境中的福音見證」,我可以推薦以下資源:

書籍推薦:

  • 《後現代福音對話》Tim Keller 著(Preaching: Communicating Faith in an Age of Skepticism
  • 《挑戰當代文化的基督信仰》James Sire
  • 《與當代文化對話的教會》Lesslie Newbigin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