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婚是指婚姻關係中男或女一個是基督徒,另一個不是,不是的一方可以是某宗教的信徒,或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
牧師不肯為這樣的婚姻主持婚禮,而教堂也不願借給這樣的男女舉行婚禮。他們的立場大多數是根據哥林多後書六14-七1而有(林後6:14-7:1「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上帝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
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
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
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上帝,得以成聖。」
反對這立場的人一般認為現實不容許作這樣的堅持、或教會陰盛陽衰,應給人有多選擇,或青女男女認為愛可以克服一切分別和困難,或甚至說保羅在這段經文中不是談論婚姻的事(編者回答:即使這段經文不是直接談論婚姻的事,但其中的意義和原則,加上婚姻關係是男和女最親密的結合(靈魂和身體的結合),是神聖的(是上帝所設立的),已說明信和不信是不能同負一軛的)。
1. 經文的意義
保羅是借助舊約禁止混合的命令,叫哥林多人與不信者分別出來,這是大城巿如哥林多面對的真實問題,也是哥林多教會面對的嚴重危機。故保羅寫給他們的信,就不斷提出要分別出來的警告︰林前六1-6禁止信徒把訴訟帶到不義者的面前尋求解決;七12-16、39,指出信徒若再婚,只能選擇信徒,不可與不信的結合;十21禁止信徒飲鬼的杯;林後六14-七1則禁止信與不信的相結合。
保羅看婚姻是人際關係中最親密的一種,是「二人成為一體」的聯合(弗五31),因此「同負一軛」雖不僅是指婚姻的關係,它卻必然包括這最親密的關係。婚姻是靈魂和身體的結合,教會有一個時期視婚禮為聖禮(Sacrament)的一種,亦是重視其神聖的一面。婚姻的確有其神聖層面的意義,因為它是上帝所設立的。
不管現代教會的實際情況是男多於女,或女多於男,信與不信的結合,是人故意漠視親密關係中最具決定性的一項原則:婚姻是人最親密關係的結合;勉強結合的人只可以在身體上結合,也許精神上他們也能共同分享某些價值,但是在靈性上他們是不能結合共鳴的。換句話說,他們仍然不能達到靈魂和身體的真結合,這關係是不美滿的,不能合乎上帝計畫中二人結合所應達至的深度和諧。
2. 正視混婚的現象
有許多混婚或信主與不信主者談戀愛的人常這樣說︰「你的教會不是那樣蠻不講理,反對我們的婚姻/戀愛……」,「為什麼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幸福……」,或「只要我們相愛,沒有困難是不能克服的」。他們以為使混婚成為問題的是教會,卻不知道同負一軛所要求的,是遠比有形宗教的禁令更深層次的問題。
二人若是屬於同一的信仰,共同的信仰便成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共同基礎,不需永遠只讓強的一方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二人若有不同的信仰,這個共同基礎是非常難以建立的。也許這是為什麼歷來在不同地方做的調查都顯示,混婚的離婚率高於同信仰者的離婚率;近年美國一些數字更顯出,混婚比兩個都不是基督徒的離婚率更高。
3. 引致混婚增加的因素
教會女多男少常被看為混婚增加的主因,這是不對的。支持此說的,只是想把責任諉過於客觀條件,不知道混婚的成因與後果遠比這一點廣闊,其性質也是非個人的;不把握它的成因,只會混淆了問題的性質。
促成混婚上升的原因的因素可歸納為四個:
1.教會沒有在這方面給與清楚的教導;
2.社會越來越開放,造成年輕人愈來愈看婚姻純為二人之間的事,父母不再是被諮詢的對象;
3.男女求學與就業機會均等,增加雙方面的接觸機會,間接也促進了「開放的婚姻」;從一而終的思想不斷受離婚高漲之消息的挑戰,許多人不再相信婚姻制度,有時視婚姻為一種嘗試,不是一個戀愛的結果,年輕人與教外異性的往來也加增,他(她)們開始時不相信這種交往會結出愛果情花,到真的戀愛了,又不相信自己不能應付隨之而來的問題,混婚就成了結果;
4.個人的自由高舉,二十來歲便能在自己的專業上出人頭地。這種職業上的成就感,易於令人輕視人生較深層次的問題;由個人成就而誘發的個人主義,叫人更不相信自己不能勝過信仰不同所產生的困難。
研究婚姻問題的社會學家也指出,有時混婚常是一種「逃避」的行為,逃避宗教的制約。
我們必須強調,上述四類成因不算是完備的,因為混婚者的成因幾乎是各有不同;個別地正視尋求輔助者的背景,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之道。
4. 一些建議
1. 家長與牧長
家
庭與神職人員在年輕人的心目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權威的地位。特別對第二代信徒來說,一個關心的家長,一個具同情心的牧者,仍然是年輕人遇到人
生困難時,第一個會想到的求助對象。家長與牧者可以對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採取嚴謹的立場,當年輕人愛上教外人而向他們求助時,必須以同情心及聆聽的態度
來獲得求助者的信任,好讓輔導的關係能維持下去。
輔導者有兩個角色是必須履行的︰
(1) 公正不偏地分析他們的問題,並指出不同抉擇的後果;
(2) 倘若混婚者是屬兩個不同的信仰,輔導者應分別指出兩個信仰在這方面的要求,和有關的問題可能引起的衝突,讓他們多一個考慮的角度。輔導員的角色,是要信徒敢於面對問題,不是妥協或找廉價的出路。
在輔導過程要留意以下四點︰
(1) 認為二人的宗教背景,找出他們的屬靈程度,讓他們認識及面對這事實;
(2) 強調忠於信仰或聖經的教導是真實的;
(3) 讓對方清楚知道面對的是真實的人和物(婚姻),而婚姻的關係是最親密的,是靈魂和身體的結合,不只是羅曼蒂克的愛情吧了;
(4) 提出可行的方案,讓雙方暫處冷靜期,重新思考將來的關係。
2. 對已陷於混婚關係者
(1) 必須承認混婚是違反聖經的明訓,迂迴曲折地解釋有關經文(例如,認為林後6:14-7:1解釋成說保羅不是在這段經文中討論婚姻的事),對除去個人內咎是一無助益的。別想以一個錯誤(信和不信者談戀愛)代替另一個錯誤(混婚),積極地解決當前的困難(適當的輔導/認識婚姻的意義,或帶領不信者認識和接受主)才是達致幸福的途徑。
(2) 坦誠又公開地討論宗教問題,也許在開始時會引起不快,卻能防止內心的不滿及挫折藉另一途徑加倍的宣洩出來;只要在適當的時候,用溫柔的方法,夫妻或男女二人討論彼此的宗教問題,也不是必然引起磨擦的。
(4) 請對方閱讀基督教信仰的福音作品,有關書目可請牧者介紹。最後,引導對方信主是惟一能解決混婚困難的方法;自己放棄信仰則肯定是個悲劇。
5. 結論
熱戀中人的世界是只有一個人,不是兩個人,他(她)連自己也忘掉了,只有對方。面對混婚的問題,教會和牧者必須在混婚,甚至一位信主者和未信主者談戀愛之前,或甚至在有年青信徒出現時,就有措施和行動。二人若有相同的宗教背景,婚姻關係就可以自然地發展下去;不然的話,一方若是以宗教信仰為他(她)人生之企盼和價值,而另一方則對宗教冷淡甚至反對,他(她)就會覺得對方是反對他(她)這個人;更悲哀的是,反對他(她)的是他(她)最愛的人,混婚的苦果就愈加苦澀了。
因此,「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就不僅是一個命令,也是一個結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