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斐斯塔洛齊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一、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裴斯塔洛齊「教育愛」精神的表現,條件愈差的兒童愈要積極關愛與教育。裴式的觀點,猶如當前積極提倡的教育機會均等概念相同。所謂教育機會均等即是指提供每個人同量的教育,意即學校教育的提供,是使每一兒童達到一既定的標準者,教育機會的提供,是使每一個體充分發展其潛能者,並且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直到學生學習成果符合某種常模者。

    換言之,教育機會均等係提供每個國民在成為勞動力之前,達到一定教育水準的免費教育,在基本教育階段,所有兒童無論其家庭社會背景為何,均接受共同的課程,促使不同社會背景的兒童在同一學校接受教育,相同學區的學校,在經濟或資源條件上盡量相等。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方法,可採用以下措施:
  ()提供完整的義務教育
  ()落實教育優先補助
  ()實施補償教育
  ()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發展特殊教育

二、實施建構式教學

    裴斯塔洛齊強調應給予兒童直觀學習的機會,換言之,教育即在於讓兒童身體力行親自體會知識與道德的涵義,而排斥無意義的灌輸,讓兒童透過與環境中的人、事、物的互動,建構自我的知識與道德意識。因此可採用建構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兒童自我建構知識與道德規範。

    建構式教學係反對接受觀的知識論,反對邏輯實證論、傳輸模式等注入式的符應知識真理論,強調知識與個體學習,或學習者主觀建構有相對的關係存在。「科學家走過的路,再讓學習者走一遍」,人是主動建構知識,不把人當做一個被動接受刺激與資訊而產生行為單純反應的機器,而是如同科學家建構知識的作用或過程。

    強調個體與環境(社會、歷史、文化等影響)互動的依賴性,也就是學習的脈絡依賴性。認為知識或認知在其形式或建構過程中的「實用性」或「工具性」,而不是絕對的「真實性」或「客觀性」。因此,從事幼兒教育時可採用以下的教學實踐:
  ()教學目的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師角色

三、幼兒為學習的主體

    反對當代以教師中心本位的教學,強調以直接經驗取代教科書。

四、推展合宜的親職教育

    以多元文化、家庭系統的觀點為前提,主動與家長溝通

五、培養宗教情懷的教育觀

    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目的與意義。

六、落實家庭教育

    再次思考與反省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