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講道牧者華倫‧魏斯比(Warren Wiersbe)明說:「講道不是我們做甚麼,乃是我們是甚麼。」(Preaching is not what we do, it's what we are)
這句話顯示,上帝要使用講道者首先是他這個人,因為講道與講者的生命是分不開的,有怎樣的生命就有怎樣說服人的道。這正是十九世紀偉大講道家布魯克斯(Philip Brooks)給講道的定義:講道是透過一個人格帶出信息。
因此,一個人的生命與品格怎樣,他的信息就反映出他的生命質素,有說服力的生命講章都是靈性生命的精粹結晶。正因如此,牧者的靈性生命狀況正常健康與否,是講道質素優或劣的關鍵,它對聽道的信徒影響深遠。這是每一位常站講壇的牧者須正視並作真誠自我反省的。
不少人都認定,一篇有感染力的講章大都是由自身的經歷、體驗,正確地帶出經文信息,及在生活上實踐生命之道所結合組成的。換言之,有感染力的生命講章乃是經由牧者透過正確詮釋聖經,加上牧者以身作則──以自己的生活將聖經的道示範(demonstrate)
出來,就能深深地影響和改變信徒的生命;牧者自己未能改變得好,或未能示範出來,就很難說服信徒。這說明講道真是一項要求極高的崇高託付,因為講的是上帝
的道,是一項神聖的生命工程。單單運用勸說技巧或採用有效的形式是不足夠的,雖然這些均是建構講章所包含必要的學問和原則。講員情理兼備將聖經的真道傳達
出來,在某程度上是能叫人折服和感動的;但更深遠影響人心的,卻是經由聖靈恩膏祝福和使用的生命信息,那是牧者靈性體驗出來的道。
【緊扣靈命的三個圈環】
一
位牧者的整體生命是構成他事奉的重要元素,他的生命對別人有影響。講道是最公開的一種生命影響,那牧者的事奉生命是脫離不了他的靈性生命的,而靈性生
命是核心,其他層次的生命都離不開這個核心;或說,其他幾個層次的生命環節都與靈性緊扣起來。下面三個圈環表示這種緊密聯繫的關係:
知識──包括:掌握聖經真理,有廣泛的神學知識,閱讀屬靈書報,具一般世上知識,掌握文化、潮流、資訊等狀況。
技巧──懂得將真理知識有組織、層次去表達,又能善用說話措辭甚至身體語言,將信息有效傳達出來。
品格──自身性格磨煉、改變、提升,培育高尚的品格、情操、德行,行為純正,生活表現好,使人信任尊重。
古哲人亞里斯多德將上述三層面分別稱為:logos, pathos, ethos。logos 意指有內涵,能說服人;pathos 意指運用情感、技巧去說服人;ethos 意指品格正直,有良好的德行。
這三層面無疑都與人內在生命的轉化有關。無論屬靈操練或理性吸收,都使真理知識內化,塑造自己的靈命,使靈命有深度、廣度、靈敏度,委身事奉上帝,越來
越像基督。靈性健康活潑的牧者,很自然地心裡有負擔,有熱情向人傳講真理,使人容易受感動,從而接受真理。在靈命下工夫的牧者,也在聖靈塑造和提點下,品
格邁向成熟;他有優雅生命的流露,讓信徒感到台上的講章與台下的他是表裡一致,他們自然地偑服他並受他感染。其實,品格反映我們生命的真實性 (authenticity),而後現代人很需要講道者的真實性──有
立體感,有透明度高的生命寫照。為此,在講道中,我們不怕將自己面對真理時的掙扎適
度地向信徒透露,承認自己也是蒙上帝憐憫的一個人,是繼續靠上帝憐憫恩典謙卑地學習的人;這樣,信徒便感到你的人性真實一面,那是與他們一樣的,他們因此
也就同你一樣去學習如何求神恩,尋求長進。
當然,這三方面都離不開禱告,到上帝面前祈求,立志過聖潔的生活,這也是靈命塑造的重要環節。除了正常的
每天靈修禱告,更應定期隔一段時間有半退修式的較長禱告時間,為自己、信徒、家人的靈命復興成長而禱告,體會上帝確實的同在,自己生命浸淫在上帝愛的懷抱
中, 內心有充足的安全感。如此,你在事奉上就有更敏銳的反應,對人也有更多的愛、忍耐和接納。發展下去,你我的生命會增加一些重要元素去感染信徒:
能幹──是
知識與技巧的結合。這種元素表示講道者能將神學真理、聖經內容、時代狀況等互動,另一方面他透過研究、學習、聆聽、想像及運用身體語言,將聖
經知識加上當代應用清楚地傳達出來。一些牧者有豐富的真理知識,但在技巧運用上比較弱,使好的信息打了折扣;另一些則有非常吸引的表達力,但信息內容較
弱。最理想是,講道者努力將知識與技巧平衡地結合起來,提升講道的才幹,使自己有專業演講家的表現。
信用──講
道者將技巧和品格結合起來發
展,就使人欣賞信任,所傳的信息自然能夠被人接受;沒有信用的人很難使人接受其所講的。印象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講道者給人好印象,受眾對信息的接收力和
對講員的信任感就會強;印象差,信息的傳達效果自然就差。為此,傳道人的品格印象(形象)是信息傳遞的重要元素,而傳道人品格信用度是來自他與上帝的關
係、
個人的誠信正直,以及人際關係。所以,品格反映我們整體靈性的狀況;靈性不佳,表現的品格就不理想。請謹記:給人不良好的印象,是講道信息的最大破壞力!
自信── 講道者努力追求知識和品格的結合,內在生命就增強,對講道有信心,喜歡講道職事。具有神學素養、時代意識,加上深深地倚賴上帝的恩典,那就滿有上帝的能力,對所宣講的道滿有自信,知道所講的道有屬靈權威。
但願我們每一位被上帝所召的傳道工人,在上述幾方面作平衡追求,那麼,我們講的道就有先知權威性,能改變人心,亦能「道成肉身」展現在信徒眼前。
【靈命塑造】
近年基督教圈子大談屬靈操練,為要推動傳道人與信徒有深廣的靈性經驗。「靈命塑造」有很多定義,其中筆者較喜歡的是一位女神學家安妮‧卡爾(Anne Carr)所下的定義:
靈命塑造可以被描述為一個人整全地追求上帝,使人有深度的宗教信念、確信、思想模式、情感和行為。
(Spirituality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whole of our deepest religious beliefs,
convictions, and pattern of thought,emotion,and behavior in respect to
what is ultimate, to God.)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靈命塑造」就是一個人活出他的屬靈確信,這確信是源於他與上帝、自己、別人及受造世界的關係,使他生命裡產生一種既委身又開放的信念;所以,講道者便需要這種開放性的靈命向度,使自己一生不斷努力追求靈命成長。
談到開放性的靈命向度,聖經中有兩段經文提及,都是與運用舌頭有關的,很能啟發我們,這兩段經文是:馬可福音七章32-37節,和以賽亞書五十章4-5 節。頭一段經文記述耶穌在加利利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對他說:「以法大!」(可七34,意即「開了吧!」)那人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 了」(可七35)。
我們被召去宣講也須在多方面開放:開放耳朵、開放舌頭、開放內心、開放手掌,也向經驗、人際關係開放,向美善開放。總言之,就是向整體生命開放,這一切都影響著我們的靈命和宣講效能,且讓上帝的奧祕透過這些開放性領域來感染我們吧!
開放的耳──這
是講道者靈命的基礎,以賽亞先知的「僕人之歌」中有一段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這正是講道職
事其中一種功能)。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背,也沒有退後。」(賽五十4-5,這就是上 文提及的兩段經文中的後一段)
講道前,我們首要讓上帝的道向我們自己說話。我們的屬靈耳朵要打開,讓上帝的道貫通我們自己──挑戰自己、改變自己、醫治自己,我們會掙扎,直至順服上帝的話,真理內化我們。這樣,我們所傳出的道就有了第一身經驗,這是生命的道,發出屬靈能力。
開放的眼──是指我們深入研讀,以開放的眼(連同開放頭腦)閱讀各種資源(釋經書、字典、原文工具書等),使我們有深度去挖掘上帝真理的道,不斷反思應用。
開放的舌頭──講道者應像耶利米心中有強壓的激情:「……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二十9),因此就開口宣講;也該像耶穌 那樣,「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甚麼,講甚麼」(約十二49),這是一種心裡有負擔要將上帝命令如實宣講出來的模式。這 樣,心裡才舒暢愉快。
開放的心──講道者應有熱愛人的心,常祈求上帝給他像上帝那樣有寬廣的心去接納所有人。在預備講章時,講道者心裡須有著一顆愛人、憐恤人的情懷,以致在講章信息的措辭中能用溫婉言詞去安慰及關懷受傷的信徒。所以,講道含有集體輔導功能。
開放的手──這反映講道者另一種靈命素質,就是以行動去關顧信徒,帶著恩典去關懷與幫助有需要的人。正如德蘭修女及盧雲神父一樣,他們兩人之靈命表達的一種形式就是用開放的手。
向經驗、人際關係開放──以冒險心態跟不同文化、階層、宗教、種族或政治意向的人建立關係,聆聽學習,就像耶穌一樣,與社會不同階層的人來往,從事社交活動。故此,參加不同的文化體驗團、國際性會議、海外短宣等,就能拓闊自己的靈命體驗,從而在宣講中分享經驗。
向美善開放 ──向美藝開放學習,深化自己的文化修養,讓自己從文學、、音樂、繪畫、書法、詩歌、戲劇、電影等藝術作品中得薰陶,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及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這些均能助我們掌握人類文化,在宣講之前先觸摸到人深處的需要。
【結語】
綜上所述,講道者的靈命塑造非常重要。講道者須認識到緊扣靈命的三個圈環:知識、技巧和品格,並在這幾方面平衡地追求。此外,講道者要有開放性的靈命向
度,就是在耳、眼、舌頭、心、手、經驗、人際關係及藝術等多方面開放,好使自己的靈命得到塑造,講道能有效地感染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