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旬期是整個教會「慕道」、「更新」,透過逾越經驗歡欣準備迎接耶穌復活的時期。除了「慕道者」極積準備自己接受洗禮外,「全體信徒」也特別透過祈禱、克
己、愛積極與上帝和人修好,以重獲上帝子女的恩惠。整個四旬期以「聖灰禮儀」星期三揭開序幕,我們在此特別介紹
聖「灰」的意義,以及它在教會禮儀中的發展,期盼能幫助基督徒明瞭其意義,並在生活中體現其真實的意義。
在聖經中「灰」(或「灰燼」、「灰塵」)常 用作一種「消極」情況的代名詞,例如:坐在灰中、在頭上撒灰、以灰塵舖床等,都是表達哀慟、痛苦及補贖的象徵。當某人受盡仇人的侮辱、遭受困苦磨難,或表 示謙卑自下,也都會用「灰土」來表達。「灰」在禮儀中也具有特殊的象徵作用,如:在準備「取潔」用的水時,必須將紅母牛宰殺,並且在焚燒後將灰燼撒在水 上。
今日教會在四旬期的開始舉行的「聖灰星期三禮儀」,源自於早期教會為「公開贖罪者」施行的撒灰禮。在第九世紀以後,歐洲基本上以完全成為基督信仰區域,因此成人洗禮漸趨式微,教會中的「慕道期」和公開悔罪的紀律也隨之消逝。於是教宗Ulbanus二世在1091年,將原本特別為「公開贖罪者」舉行的「聖灰星期三」禮儀,推廣為向一切信徒舉行的「撒灰禮」。
「撒灰禮」原是罪人贖罪的標記,而具體的悔罪行動也要求「禁食」。因為主日是慶祝主復活的日子,因此傳統上在主日不守齋。況且四旬期第一主日原是為教會甄選候洗者,並與他們一起準備逾越的首要日子。
|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聖灰」的意義與「聖灰禮儀」的沿革
聖灰日
在聖經上題到坐在灰塵中,或是將灰塵往身上灑,是象徵著悲哀,痛苦或悔改之意。
在撒母耳記下十三章19節:「他瑪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 的綵衣,以手抱頭,一面行走,一面哭喊。」
約伯記二章12節:「各人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來,落在自己的頭上。」
約拿書三章6節:「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 坐在灰中。」
路加福音十章13節:「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 改了。」
到了主後七世紀時,教會在預苦期的頭一天(聖灰日Ash Wednesday),為那些犯了嚴重過犯的人,舉行悔罪儀式,在儀式中會把灰撒在他們的頭上,表示悔罪者的悔改,到了1091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將這個 悔罪禮推廣到為所有信徒舉行,就是在預苦期的頭一天(聖灰日Ash Wednesday)聚會中為所有信徒舉行撒灰儀式,而現在謹在額上用灰畫上十字架。而所用的的灰乃是前一年棕枝主日的棕枝燒成的灰燼,混和橄欖油,而在畫上十字架時,牧師會讀創世記三章19節:「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而復活節的計算是以春分之後的月圓後的星期日,而倒數四十日(不計星期日)就是剛好是星期三,就是聖灰日。
教會年曆簡介--顯現日
顯現日 (Epiphany) 原意是指基督的顯現。
古教會定元月六號為顯現期的第一主日。這也是指教會年曆最早開始的節日。
歷史學家報導說,小亞細亞與埃及兩地的教會已在第二世紀開始守這節期了。在這節期中慶祝救主耶穌的降生,同時也紀念祂的受洗。
東方外教人以日為永恆 (Aeon)大神之生日。教會卻利用這日來敬拜主耶穌。第四世紀東西方之交通發達了,東方教會接受了西方教會的方式,看十二月二十五號為聖誕節,而留下元月六號專作慶祝主受洗的日子。
西方教會就看這日為 東方 博士朝拜聖嬰之日。因此這日期是主向外邦人顯現之日。祂的外觀顯出上帝兒子的風采。
此季節以主登山變像為最後主日。這一季之長短約為一禮拜至六禮拜之間,視復活節之安排而定。在此季節內,教會注重宣教與傳福音的工作。季節顏色為白色,象純潔與光明。
顯現期的歷史和意義
「全能的上帝,你的聖子我 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是世界的光:求你使你的子民,就是受你的聖言和聖事所啟發的人上,能夠發出基督榮耀的光芒,以致直到地極的人都能認識、敬拜和順服他,藉 賴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而求,聖子和聖父、聖靈,唯一上帝二同永生,一同永生,永世無盡。阿們。」(轉錄自公檮書內之顯現後第二主日祝文)
|
一、歷史
顯
現期是由每年的一月六日顯現日開始。顯現日源出於東正教會。他們在該日慶祝救主耶穌的誕降。同時強調主耶穌受洗的意義。他們更在顯現日前夕舉行聖洗禮。顯
現節的歷史較聖誕節的歷史更久,早在主後約二百年便有提及。但像聖誕節一樣,顯現節的產生相信是與當時的非基督徒冬至時慶祝光的誕生的習俗有騿C到主後約三百左右,顯現期則加插紀念東方博士朝聖事蹟。到了第四世紀,東正教會十分重視顯現節,其重要性相等於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
西方的拉丁教會到了第四世紀才開始慶祝此節日。最初是由居住於今日法國南部的基督徒向東正教會採納這傅統。西方教會慶祝此節日有三個重點:
(一)、東方博士的來訪;
(二)、主耶穌的受洗;
(三)、迦拿的婚筵。
顯現期的時間長短不定、完全視乎復活節的日期,有時可長達九個主日,但假若復活日早臨,這節期則可縮短到四個主日。
顯現日的教會禮儀顏色是白色。但整個節期則採用綠色,而綠色是象徵教會的生命充滿活力和永恆不息。
二、意義
顯現期(Epiphany)
是希臘文,思指「出現」或「彰顯」。但只是用來形容與神明有關的事情,東正教會認為顯現日十分重要,因為根據他們的傳統,救主基督的誕生和受洗兩件事蹟是
足以證明祂是上帝的兒子。但西方教會因為已選擇了十二月廿五日作為慶祝救主的誕降日子,所以他們視顯現節為向非基督徒啟示基督是上帝和彌賽亞的節期。
東方博士本身是非猶太人,所以他們是代表所有外邦人。假若聖誕節是上帝藉著基督向選召的人彰顯祂自己的話,那麼顯現節便是上帝向所有人顯現祂自己。東方博士帶來的禮物都有重要的意義:黃金表明基督是王,乳香表明主是祭司,而沒藥表示主的死亡。
聖誕期在顯現節前夕便結束。隨之而來的顯現期則強調基督的耶穌的生命,如祂是上帝的和他來拯救人類。而我們從看見祂和祂的工作便看見了上帝,因此在整個顯現節期當中,我們會聽見有關主受洗的情形,以水變酒的神蹟和行其他治病的異能。
|
顯現節與顯現期
「顯現節」(Epiphany)又稱「主顯節」)是在每年的1月6日。
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是12月25日慶耶穌出生, 但東正教則慶祝一個「遲來的聖誕」! 因為他們的聖誕節是在1月6日的(即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顯現節」)。
因為在主後第三世紀末, 北非洲的亞力山大港的基督徒已經將1月6日定為聖誕節。同時他們認為耶穌出生和耶穌受洗是同一日(當然是相差了30年! 只是同月同日而已), 所以在四世紀初, 東方的教會都以這日為聖誕節。
「東方正統教會」簡稱「東正教」, 是世界三大「基督宗教」之一。「基督宗教」是指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 她們都是信奉同一位耶穌基督的。在初期教會, 只有「大公教會」(聖而公之教會)的, 後因「政教合一」--政治的滲入, 教會內部的紛爭和腐敗帶來分裂。
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在16世紀分開的, 而早在11世紀, 教會內部因為一些政治和教義的分歧, 已經分開了西方的「羅馬天主教會Roman Cathlic Church」(以羅馬為基地)和東方的「希臘正統教會Greek Orthodox Church」; 當時的東正教是以君士坦堡(即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為基地, 今日的東正教則以希臘和俄羅斯為主—有很多洋蔥頭教堂、古典圖像和不同款式的十字架。
「顯現期」是由耶穌受洗(東正教認為同是耶穌出生)開始, 直到耶穌登山變像作為結束, 歷時大概4-8個星期。為何「顯現期」會相差4-8個星期那麼大的幅度? 這是因為復活節的日期問題!
顯現期
顯現期(由1月6日至跟著的主日)共有6個主日或不足6個主日,要看本年復活日之時期而定。
【顯現期的來源】
1. 在主後三世紀末期,亞歷山大港人在1月6日慶祝「永恆之神的出生」,所以「靈知派」基督徒就利用這天作為基督徒受洗的節期。
2. 在主後四世紀這慶節傳到其他東方的地方教會;東方教會,在這日紀念基督在受洗時顯示了「聖三一」的信仰。聖父印證耶穌基督是祂的愛子。
3. 在埃及的傳說:在1月5日至6日之間由井裡吸取的水,都會變成酒,所以東方教會為要聖化這教外節日,就同時慶祝耶穌基督在迦拿婚宴將水變酒,彰顯了祂的榮耀。
4. 博士來朝:博士來朝,並非講述一個故事,而是宣告上帝在基督身上向萬民顯露了祂的榮光,再次肯定了基督信仰的大公性;並與基督一起,為使萬民得到真光,而獻出我們的生活,去繼續上主救世工程(太2:1-12,賽6:1-6,弗3:2-3, 5-6)。
【顯示期的意義】
顯現期的希臘文是EPIPHANEIA,是上主顯現或顯示的意思。顯現期中我們要看見基督耶穌一而再地向全世界的人類顯現。我們要看見祂為普世的人捨了祂自己的生命,並提醒我們必須把祂的救人之道傳遍世界。
【顯現期的顏色】
白色或金色:金色代表君王的顏色(三博士來朝見君王)。
【顯現期中的一些特別日子】
1. 從顯現期後第一主日後的星期一至「聖灰日」是「常年期」,「常年期是綠色,代表生命成長,結屬靈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