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聖灰」的意義與「聖灰禮儀」的沿革

    四 旬期是整個教會「慕道」、「更新」,透過逾越經驗歡欣準備迎接耶穌復活的時期。除了「慕道者」極積準備自己接受洗禮外,「全體信徒」也特別透過祈禱、克 己、愛積極與上帝和人修好,以重獲上帝子女的恩惠。整個四旬期以「聖灰禮儀」星期三揭開序幕,我們在此特別介紹 聖「灰」的意義,以及它在教會禮儀中的發展,期盼能幫助基督徒明瞭其意義,並在生活中體現其真實的意義。

     在聖經中「灰」(或「灰燼」、「灰塵」)常 用作一種「消極」情況的代名詞,例如:坐在灰中、在頭上撒灰、以灰塵舖床等,都是表達哀慟、痛苦及補贖的象徵。當某人受盡仇人的侮辱、遭受困苦磨難,或表 示謙卑自下,也都會用「灰土」來表達。「灰」在禮儀中也具有特殊的象徵作用,如:在準備「取潔」用的水時,必須將紅母牛宰殺,並且在焚燒後將灰燼撒在水 上。

    今日教會在四旬期的開始舉行的「聖灰星期三禮儀」,源自於早期教會為「公開贖罪者」施行的撒灰禮。在第九世紀以後,歐洲基本上以完全成為基督信仰區域,因此成人洗禮漸趨式微,教會中的「慕道期」和公開悔罪的紀律也隨之消逝。於是教宗Ulbanus二世在1091年,將原本特別為「公開贖罪者」舉行的「聖灰星期三」禮儀,推廣為向一切信徒舉行的「撒灰禮」。

    「撒灰禮」原是罪人贖罪的標記,而具體的悔罪行動也要求「禁食」。因為主日是慶祝主復活的日子,因此傳統上在主日不守齋。況且四旬期第一主日原是為教會甄選候洗者,並與他們一起準備逾越的首要日子。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