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早期教會的禮拜方式


        若從整體來看,早期教會禮拜的方式非常注重守聖餐,也就是感恩禮。他們守聖餐的目的不只是表達他們乃是一個合一的群體,乃是再次思念主恩以及盼望基督再來,也就是天國筵席的預嘗。

在整個禮拜的進行中,宣講上帝國的信息、認罪、唱詩、宣告信仰及宣讀禱告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在宗教改革後的教會都非常注重在宣講聖道。整個禮拜呈獻出莊嚴的場面。

這個莊嚴的場面不只是因禮拜的模式較禮儀化,同時也運用了教堂的建築、空間、象徵及音樂的使用,使整個禮拜的場面呈獻出莊嚴的一面。

他們也很注重教會的年曆,如:降臨節、顯現節、大齋節、聖灰日等一些節期。按著教會年曆,教會設計禮拜使信徒體驗和認識基督的救贖。通過以教會年曆來安排宗教教育及教會活動,使基督的福音有系統的表達在教會中。

        雖從早期教會禮拜的方式我們可得知,當時的禮拜是很莊嚴、神秘及屬靈修煉對參與者有很好的幫助,如讓他們看見上帝的威嚴、聖潔、愛等,但很可惜從第5世紀到中世紀,出現許多問題。會眾在參與方面減少了許多,如:禱告、唱詩歌漸漸成為聖職人員的職責,會眾們都不能參與。直到宗教改革時這才有轉變。此外,禮拜帶給人的感覺是較理性的禮拜。直到17世紀後,教會的禮拜漸漸走向感性的一面(不注重禮儀,重視經歷)。

早期教會禮拜


  初代第一世紀的教會是讚美與敬拜的教會。

  在公元一百五十年左右,殉道者游斯丁寫了第一部講教學,提到禮拜包括兩部份:第一部份為讀經、勸勉和禱告。第二部是舉行聖餐。主要是富有教導性與預備。

  早期第二世紀的敬拜簡言之:此時敬拜不甚重視,重視愛筵,與聖餐有分別。小教理問答的普遍使用。

  早期基督敬拜受會堂的影響:

a.持守以聖經為中心性,

b.教會像會堂,強調祈禱。

  主的聖餐的發展根由行傳二:42的經文的吃物,而被視為聖的餅(HolyBread)在基督徒聖典中。

a.耶穌復活後的顯現,與學生們同吃一樣的聖餐東西,

b.擘餅常是聖經中記載的食物。

  早期基督教聖餐跟接著主的晚餐模式餅被拿起祝謝,擘開再遞給信徒於餐前;然後拿起酒祝謝遞分於其次。

教會開始的禮拜


  A.新約時代禮拜

  新的教會的禮拜方式多靜默;禮拜簡單、隆重,使用習慣的儀式、唱歌、講道、見證、奉獻、記念復活的主的禮拜方式被帶入新的教會。

  新約的敬拜,提供詩歌、信仰告白、祝福、頌榮,分散在新約各經卷,又新的是舊約的應驗(fulfillment),所以是以基督中心事件的意義。耶穌對敬拜的態度:

a.耶穌支持舊約的敬拜;

b.耶穌對舊約敬拜組織的觀點如同指向他自己,所以基督的事件,就是新約的敬拜宣揚第二出埃及記的故事。

  B.敬拜興起的敘述:

  亞蘭基督教的敬拜:

  a.具聖殿敬拜繼續的特徵。

  b.猶太基督徒處於猶太教與基督教中的緊張,由家庭中敬拜提供增加,是希臘的基督徒所帶來不同破壞猶太主義。

  希臘的基督徒敬拜:

  a.希臘式的敬拜是被猶太儀式主義所放棄拒絕的特徵。

  b.猶太儀式主義的再解釋為基督的應驗。

  非猶太人之基督的敬拜:

  敬拜是猶太人的彌賽亞,猶太人所盼望的應驗,其時間在哥林多五十中年時,亦在五句節後26-27年,因為外邦人高度興趣支持自由式敬拜。

  次使徒時期(The Subapostolic Period)

  於公元60-100年,是命令高度遵守於早期的教會生活。

  小結:

a.基督宣佈猶太儀式文化的終止。

b.一般基督敬拜根源於基督事件。

c.在新約中沒有另完整的敬拜描寫。

d.新的時代沒有提供給初期教會關於敬拜的細節描寫,因為敬拜是平常生活的因素由初期基督徒們所承擔下的。

  C.新約時代禮拜再議

  新約時代的禮拜懷形因人而異,因時制宜,逐漸脫離會堂崇拜、自然、熱心、團結,有很多在私宅中舉行。因此敬拜的地點:

a.聖殿(徒在:1;路二2241)

b.會堂(路四16-22;徒十二:14-15)

c.家庭(太廿六17;徒一13,十:22,十二:12)

  新約禮拜超過舊約:

a.不注重外表——重內心。

b.無固形式。

c.信徒有祭司職份——不注重敬拜領袖。

d.信徒參與事奉——在禱告、領人歸主,信息中重新得力。

  對初期教會敬拜這影響:

a.仿照會堂禮拜形式。

b.音樂、祈禱、讀經、個人見證、醫病、講道與教導都是敬拜的重要節目。

c.實行象徵性之禮拜儀式——洗禮、聖餐。

d.奉獻財物為禮拜節目中極重要的一部分。

  以色列是遺產——最早的信徒乃是正統的猶太人,一切視為「紀念」,其中基督教受猶太教影響的最廣泛乃是「阿們」,使禱告行動成為集體的。

  A兩約中間時代

    會堂(Synagogue)原文是聚會所,是猶太人聚會的地方,源於被擄巴比倫時期(B.C. 600左右),也是在聖殿倒塌,為宗教與社會功能聚會與敬拜,研習律法與祈禱,亦是社團會集討論地方的事情。會堂開始由小數十人;依各不同傳統,耶路撒冷會堂數目,於190-480之間(A.D. 70), 由此禮拜型態不一定形式,由長老操縱控制。

  B.會堂內祈禱

    晨早、下午和晚上,於月初、安息日和節期就有另獻祭時其時祈禱亦增加。會堂內的祈禱由讀律法者帶領,其餘參與敬拜者回應說阿們。


  C.會堂裡的陳設

    會堂大部份是根據聖殿,焦點為約櫃,內中存有律法和先知的書卷。有一簾幕將之隔開,在幔前有儀式用的燈台,約櫃放在「入口處」。其前面對敬拜者的地方是管會堂的座位。

  D.會堂的崇拜方式

   
    會堂大都根據聖殿時代的方式,如朗誦詩篇,老式的禱告文。


  E.會堂敬拜特徵

    會堂是大量使用聖經(誦讀及解釋)、禱告。如果聖殿敬拜是強調上帝的存在,則會堂敬拜乃強調人對律法的敬虔。

  F.會堂敬拜進行

    在安息日時至少有七人輪流誦讀律法書,只一人誦讀先知書,注重繁文縟節,敬拜時,包括道的解釋、禱告、誦讀聖經以及一般敬拜行為。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會堂禮拜


  A.兩約中間時代

    會堂(Synagogue)原文是聚會所,是猶太人聚會的地方,源於被擄巴比倫時期(B.C. 600左右),也是在聖殿倒塌,為宗教與社會功能聚會與敬拜,研習律法與祈禱,亦是社團會集討論地方的事情。會堂開始由小數十人;依各不同傳統,耶路撒冷會堂數目,於190-480之間(A.D. 70), 由此禮拜型態不一定形式,由長老操縱控制。

  B.會堂內祈禱

    晨早、下午和晚上,於月初、安息日和節期就有另獻祭時其時祈禱亦增加。會堂內的祈禱由讀律法者帶領,其餘參與敬拜者回應說阿們。


  C.會堂裡的陳設

    會堂大部份是根據聖殿,焦點為約櫃,內中存有律法和先知的書卷。有一簾幕將之隔開,在幔前有儀式用的燈台,約櫃放在「入口處」。其前面對敬拜者的地方是管會堂的座位。

  D.會堂的崇拜方式

   
    會堂大都根據聖殿時代的方式,如朗誦詩篇,老式的禱告文。

  E.會堂敬拜特徵

    會堂是大量使用聖經(誦讀及解釋)、禱告。如果聖殿敬拜是強調上帝的存在,則會堂敬拜乃強調人對律法的敬虔。

  F.會堂敬拜進行

    在安息日時至少有七人輪流誦讀律法書,只一人誦讀先知書,注重繁文縟節,敬拜時,包括道的解釋、禱告、誦讀聖經以及一般敬拜行為。

聖殿禮拜


  A.基督教的敬拜最早根源於舊約時代聖殿禮拜

上帝是無所不在,對以色列人而言,上帝顯現在至聖所裡,敬拜乃是活生生的會幕,上帝真實的臨在。

  會幕敬拜具有高度性的敬拜儀文,獻祭時有日出、日落兩次的敬拜。由此,會幕與聖殿是舊約時代兩個基督徒敬拜源由:

  會幕、聖殿象徵上帝的同在在以色列中。

  會幕、聖殿象徵上帝聖空間與禮儀、聖職。

  聖殿描述許多聖的祭品表徵。

  聖殿表徵神聖的使命。

  建築會幕是引導敬拜(出廿五-0),具有三重點:

  a.精巧的宣示物品凡屬主,用來傳達上帝的真理。

  b.強調上帝居住在此。

  c.認識主的榮耀充滿全會幕,上帝特別顯示的地方,凡內在敬拜由誠心可表達於外在。

  B.節期慶祝

  古時以色列的節期慶是舊約影響早期基督教敬拜的第四因素,有三個主要節期慶:踰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總之,舊約敬拜是根由一連串出埃及記的事件;新的敬拜是根由一連串道成肉身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出生、生涯、死與復活的事件。

  在舊約時代,以色列的崇拜禮儀與他們的歷史經驗常是結合在一起,這種敬拜便成了對以色列具有教育之價值與意義。

  C.敬拜的地點與約櫃

  舊的中敬拜由機動祭壇性的敬拜漸轉向固定之地點。如象徵上帝臨在的約櫃,本是流動性的停留在不同之聖所,最後才經由大衛王將約櫃送到耶路撒冷(撒下六)。所羅門王繼位後建造聖殿,以後耶路撒冷成為唯一敬拜,獻祭之地方。

  約櫃在以色列中是象徵上帝的臨在,不可觸摸,代表神聖,上帝的臨近,又是敬畏。

  D.舊約的會幕

  舊約的會幕具有三重組織:

外院,

內院(Holy Place)

至聖所(Holy of Holies)

是關聯上帝的神聖:

父,

子,

聖神

也關聯人的三重人性:

肉體,

魂,


亦是三個關聯耶穌所提示門徑三個觀點:

道路,

真理與

生命。(約十四:6)

  摩西的會幕,聖經中有50章提述:出埃及記有13章,利未記18章,民數記13章,申命記2章,希伯來有4章。

  摩西的會幕清楚告知傳福音的優先次序:

  第一優先:至聖所;是祭司為上帝的工作。
  第二優先:聖所;是傳福音給信徒。
  第三優先:外院;向世界中述失與新得救者。

  E.讚美與舉起雙手

  讚美是尊貴的權柄,由讚美(praise)所得能力(power)兩字在啟示錄四章11節 合適地互引用。舉起雙手亦具特別重要讚美成分,是謙卑、肉體 的降服。這像電視的天線,在神面前讚美,對身體的運動是沒意義,只表示衷心的敬拜。正如小孩在父母之前有所需求時,舉起雙手引父母的注意,並讓父母親抱起 來,如同這比方說明了我們的天父也這樣對待我們的含意。

  讚美的三個屬靈原則:

讚美製勝仇敵,

讚美製勝我們自己肉體,

讚美與敬拜帶我們進到與主正當的關係,如同活水江河開始直湧豐豐富富地由我們自己。

  制勝仇敵而得勝是通過我們在上帝的讚美。 A. W. Tozer說:「若沒有敬拜就沒有實存的信託,信任是需要受尊敬,又尊敬是需由讚美敬拜。」

  我們藉著信仰開始讚美,且順服他的許多命令,它就回應我們的讚美。其次敬拜是回應,含以我們全身體與姿勢、下跪、叩頭、俯身致敬、舉起雙手。(詩六十三:4)

大頌歌(Great Canticles)

路加福音第1-2章以詩歌宣揚耶穌的降生並不是件偶然的事。從那時候起,基督徒的信仰常常以喜樂的音樂表達出來,這在歷史上沒有其它宗教可以相比。路加福音的四首頌歌在形式上是詩歌,是除了詩篇以外基督徒崇拜中最常唱的詩歌。

尊主頌(Magnificat):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路1:46-55

撒迦利亞頌(Benedictus):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了,就預言說:「主以色列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路1:67-79

榮歸主頌(Gloria in excelsis Deo):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上帝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13-14

西面頌(Nunc dimittis):西面就用手接過他來,稱頌上帝說:「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路2:28-32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