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成功神學的錯謬

    「成功神學」教人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開最好的車,理由是我們是萬王之王的兒子。可是我們看見萬王之王自己在這世上也是過一個貧窮的生活。我們認為,這種教導不但不是出自真理,事實上是教人貪財與貪愛世界。 聖經說「貪婪的罪就與拜偶像相同」,因為大部份拜偶像的人,其目的不外是為想要得到更多財利,是一種功利主義。

「成功神學」又叫人輕看窮人,視他們為「羞辱上帝的人」,為「不尊重上帝所定之律的人」。從聖經來看,我們知道這不是事實,因為不但耶穌自己是貧窮人,門徒是貧窮人,自古以來許多愛上帝的人都是貧窮人。尤其是主耶穌所講的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那得救蒙愛的拉撒路原是個討飯的,那在陰間裡受苦的原是在人間天天奢華宴樂的財主,試問是誰羞辱上帝呢,是誰不尊上帝的律呢?
從成功神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看見「萬王之王」的耶穌是一個極度的失敗者。祂降生在一個貧窮的 家庭,祂降生的時候,連個像樣的小床也沒有,卻要睡在馬糟上,而且,在貧窮的木匠家中成長。主耶穌出來傳道的三年,祂自己也一直處於物質上的貧窮,連交半 塊錢稅也要彼得去釣魚才得到,祂不但沒有車,聖經說祂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再者,當他死的時候還借用別人的墓穴。我們的主在世的時候從未使任何一個人富足 過,相反祂要那少年的官變賣一切所有的去賙濟窮人來跟從祂。

從成功神學的角度來看,保羅也是一個失敗者。他說:「11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饑、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 12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 13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哥林多前書 4:11-13

要指望積財寶在天;而不是世上存款、房屋、金銀財寶的加添。有時上帝祝福你,使你如成功神學者所期望的「成功」,不要忘了,好的職位、好的事業是為了「現今的機會」(以斯帖四:14),讓我們能榮耀上帝,帶領人歸主;豐厚的財物則是為了奉獻和賙濟貧窮,為了結交天上永存的朋友。聖經說:「考究自己的榮耀是可厭的,吃蜜過多是不好的。」(箴二十五:27

不要在無定的財物,位份上榮耀自己。在世上或飽足、或饑餓;或富有、或貧窮;或得勢、或降卑……這些都不重要,我們都應該喜樂地,竭力追求天上的事,盼望將來永遠從上帝而得的賞賜。 

積極思想得醫治與建康的錯謬

1 企圖控制上帝使之奴僕化:

    積極思想者的 信心方程式錯誤在於,將自己得到上帝主權與上帝旨意的個人性特殊醫治恩典普遍化,企圖變成為一個方程式,藉此想要操控上帝,使得上帝聽他的使喚與擺佈來醫 治人,這對上帝是一個極大的褻瀆,企圖讓上帝成為他的奴僕。「信心運動」為「靈恩運動中的人本主義」。將人當成主人,把上帝當成為人的奴僕。

2 疾病是上帝的咒詛不是人生命長進的祝福:

    但聖經教導我們,疾病一方面是人犯罪受咒詛的結果,但疾病有時的確是上帝為了我們或別人生命成長的緣故加在我們信徒身上的。

    康 希牧師在他的講章「十字架所成就的大事」中十分不滿提到『有一些教會界的傳道人說疾病是上帝的祝福,為要我學習忍耐或說這病是上帝的祝福叫我們學習更親近 上帝。注意,上帝不會降疾病好讓你更親近祂。如果疾病是祝福那麼醫院就是最蒙福的地方,那麼主日我們不該到教會來應該去醫院,醫院應該是大復興的地方。你 到醫院時,常看到笑臉嗎?人們在那兒掙扎、生病、哭泣。那不是祝福,不要再說這病是上帝的祝福,叫我長進。』

 在聖經中的確許多人的疾病是因為個人的犯罪導致,是一種咒詛,好像先知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因為貪心,使得亞蘭人乃縵大將軍的大痲瘋沾染他;在約翰福音第五章記載耶穌在畢士大池旁醫治了一位癱了三十八年的病患,並且警告他不要再犯罪,免得他遭遇的更加厲害。

 但使徒保羅的經歷卻讓我們看見疾病有時的確是上帝為了我們或別人生命成長的緣故加在我們信徒身上的。

 林後 12:7「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

大部份的解經家同意一根刺在肉體上應該指的是身體上的疾病,但是甚麼疾病我們並不清楚,只知道這個疾病的目地是為了保羅生命的益處。

 再看加拉太書 4:13-14:「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上帝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

 保羅傳福音給加拉太人,不是因為夜間加拉太的異象,也不是因為聖靈對他說話指引他等等屬靈的原因;而是因為他有病需要較長的時間休養,而加拉太這個地方就是適合養病的地方,他就前往並且將福音傳給當地的人。 他的生病卻成為加拉太人屬靈的祝福。

加拉太書 6:11-12:「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凡希圖外貌體面的人、都勉強你們受割禮.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

成功神學

    成功神學的源頭  ,  成功神學的錯謬 ,

 積極思想致富的錯謬  ,  積極思想得醫治與建康的錯謬  ,

積極思想致富的錯謬

1 企圖控制上帝,使之奴僕化

   
這些人將發財之途徑拉到「宇宙的定律」的層面去,但又藉用基督教的用詞來困惑人,說「訓練你的思想….上帝就不能不為你效勞,因為祂的話語這樣教導我們。」

    他們其實是在說謊,而且是褻瀆上帝的事,將上帝形容成為一個「聽命於人的積極思想能力」的「奴僕」,正如神話故事「阿拉丁神燈」所形容的那個住在瓶裡面沒有自由的「神奴」一樣,只要你按一定的方法,摩擦神燈三下,等牠像一陣煙出來之後,吩咐牠作甚麼,牠也會立刻為你效勞。這就是「成功神學」的傳道人所描述的上帝。

       
這樣的論調實在不合聖經的教導,我們知道,聖經根本就沒有這樣積極思想的發財「律」。舊約聖經中記載約伯是一個大富戶,但是當撒但在一夜之間奪去了他的全部財產和兒女之後,他卻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約伯這句話就足以粉碎「成功發財定律」的思想了。試想,約伯一夕之間破產,是他的「消極思想」造成的嗎? 約伯在受過上帝的試練之後,他的財富比以前多七倍,是他藉著「積極思想」的發財律為自己創造出來的嗎? 聖經中約伯的見證,都說明一切都是出於「耶和華的作為」。「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按自己的意旨行作萬事。

    2
、成功神學教導貧窮是一個咒詛,財物上的致富才是上帝的祝福

    但聖經教導信徒要積財寶在天,用世上的錢財結交天上永存的朋友,才是真實的富足。

    康希牧師在「十字架所成就的大事」中說貧窮是一種咒詛,上帝不是說祂樂見祂的僕人處豐富嗎?不要告訴我貧窮是一種祝福。因為如果真是如此耶穌走上十架就枉然了。哥林多後書89節:「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你知道原文編號字典嗎?它說,富足指的就是富有,各樣的好處多而又多。上帝希望你的資產增多,事實上連耶穌都擁有房子。約翰福音第139節祂對西門彼得說來看我的住處所有的經濟專家都會告訴你,遠離的貧窮的最佳途徑是擁有房子。新加坡政府最好的一點就是推動90%的住者有其屋,新加坡因此成為繁榮的國家。

    康 牧師是一個十分有魅力有恩賜的牧者,但在這裏為了符合成功神學的思想,就曲解了聖經的意思,另人惋惜。很少人會將林後八章九節的富足,單單作為財富上的富 足來解釋,因為耶穌來到世界上的主要目地,不是要叫人發財,乃是要來拯救世人脫離罪惡與死亡,帶給人天上屬靈各樣的福氣。

    19:10:「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太一章21節耶穌的意思就是「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就算從「富足」此字的字義研究,也決非單指財富上的富足。另外他將約一章十九節解釋成耶穌在世上也置產似乎與耶穌自己所說的不合;太 8:20:「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聖經教導信徒在世上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並且要積財寶在天,用世上的錢財結交天上永存的朋友,才是真實的富足。

    提前 6:8:「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6:20      「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路加福音 16:9-11:「9我又告訴你們、要藉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從潘霍華的靈性關顧檢視今日的牧養關顧



    NelsonThe Life of Dietrich Bonhoeffer”一文中指出,「在193523位神學生在和潘霍華弟兄的六個月共同學習生活中,他們永不磨滅地受他影響」,因為在潘霍華的帶領下,Finkenwalde神學院造就出來的是一批對神學思考及靈性培養兼備的牧者,這何嘗不是今天的牧者應該具有的質素呢?
    潘霍華的靈性關顧提醒我們反思服事背後的神學思想,把我們的一切言行回到基督及回到聖言上,無論在甚麼層面中的服事都要緊記高舉上帝的話,並要達至律法和福音的平衡,這實在是一個很重要和精闢的提醒,因為今日世代牧養傾向著重一些包裝,形式和一套套的節目,追求即時的外在果效,而很容易忽略了基督教信仰的重要 核心信念和本質,潘氏的教導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警惕。
    潘霍華的思想另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就是他看重牧者的個人靈性培養,看重牧者必須有一顆關愛的心去為信徒受苦,效法基督的榜樣。更重要的地方是他看準牧者的本質,就是牧者和信徒同是罪人,同樣需要上帝的救恩和赦罪,同樣需要被關顧,同樣需要上帝的話的牧養,假若作為牧者能對自己的本質和需要看得清楚,同時接受自己只是一個信徒和基督間的中介者,他們才能作出真正的靈性關顧。
    假若全然遵從潘霍華的教導,我們會得出一個對信仰嚴謹,敬虔和律己律人的牧者,不過他和信徒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採取既有關愛,又抽離的服事態度,而且從他身上不會找到任何當今的輔導技巧,這樣的一位牧者,又末必可以完全符合當今信徒的需要,因為當下多元化的世代信徒面對的試探和衝擊,和潘氏當時的情況不同,而且心理學等人文科學的發展,比他當時心理學作為初型已經有很大的發展了,所以牧者在牧養上重新肯定信仰核心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參考人文學科發展了的技巧和學問,有助進入信徒的內心世界。
    此外,當今牧者和信徒的關係若然全然抽離,或是每每只談及教義、罪的問題而漠視信徒的感受,亦可能行不通的,因為我們需要進入他們每一個獨特的處境,將上帝的愛及聖言帶到他們的生命中間。 
    無可置疑潘霍華的靈性關顧提醒我們重返教義核心,以基督為首作牧養,但在今天的牧養事工上,現代人的心理複雜性也需要被考慮,對於宣講律法和福音中的平衡,牧者實在窮此生需要不斷作出檢視和反省。

從潘霍華靈性關顧探討其神學思想



    潘霍華的基督論和教會論互相緊扣,在潘氏早期的論文《聖徒群體》中,潘霍華為教會及基督立了定位:「基督就是在教會中的基督,教會就是在基督中的教會」。基督是今在的基督,惟有透過教會表彰自己,教會是上帝啟示的實在。在教會中這種今在性有三種形式: 聖言的今在、聖禮的今在和聖團契的今在,這三點在其靈性關顧中均佔一席位。在聖言中基督以其位格存在,要求人對祂作出回應,所以在靈性關顧中,透過聖言要求人對上帝作出回應,特別是面對自己的罪上的認罪。在聖禮中隱藏著基督升高及降卑中的位格,基督在聖禮中的存有,藉聖禮使門徒與基督可以連繫; 而團契作為基督啟示的受眾,表明基督的臨在,正如在靈性關顧中,基督透過牧者的牧養在信徒身上顯明其真實的臨在一樣。
    而基督本身有三面形象,分別是聖言、作為審判和饒恕的宣講,以及聖禮,「上帝將自己同聖言聯繫在一起,為的是藉著聖言,向世人曉諭」,故他在靈性關顧各層面中突顯聖言的重要性,同時是表明追求基督的自我表彰。靈性關顧中以福音及律法為核心,正正表明基督同時是審判和饒恕的宣講,此外,各聖禮亦是基督同在的表彰,因為「基督是完全的聖言,而聖禮則為這一聖言提供了完全的今在性」,基督透過靈性關顧具體與人同在。
    潘霍華的基督論強調「為我而是性」(pro-me-Sein),他謂: 「我們永遠無法在基督的自足是來思考基督,而只能在他同我的關聯人來思考他。進而言之,人只能在實存的關係-或者換句話說,只能在團契中思考基督」。而牧者的角色,正正就是讓人和基督透過靈性關顧認識基督。
    總的而言,按潘霍華在靈性關顧的教導,「牧養事工不能離開上帝的話語,而僅僅追求技巧、方法、策略,甚至以為這就是牧養,從而忘卻了上帝的僕人當 以宣講上帝的話為其職事之所在。對潘霍華來說,宣講不但是講壇上的事,正如聖禮是上帝話語的宣講,信仰群體本身亦是上帝話語的宣講」。
    潘霍華強調:當基督以教會-群體的方式存在,人若離開了教會-群體,就再也沒有認識基督的可能,故他在靈性關顧中教導牧者挑戰一些在教會以外自以為得滿足的人,沒有教會便沒有基督,信徒必須在教會內透過聖禮與基督連合一起。與基督同在的信徒群體中可以表彰主的愛,就如靈性關顧中提出的彼此代禱及相認罪和以基督的名為弟兄赦罪,同時信徒群體必須為他人而活,甚至放下自己的福祉,這就是靈性關顧中提及的承擔,或是《團契生活》中談及的服事的意義,讓基督的愛得彰顯,「信徒為他人而活,與他人同活,而且彼事服事,互相成為對方的基督」。 
    不過,受著當時社會的無宗教觀衝擊,潘霍華到了生命晚期在獄中的書信中,提出無宗教性的基督教(religionless Christianity),把信仰和教會分開,教會只能在當它為,「他人」而活時仍然是教會,人可以在世界內用行動活出其信仰。潘霍華這時期的教會觀和昔日的教會觀有很大差異,不變的是基督在信徒當中的位置,「上帝必須活在生命的中間而非邊緣」,具體地以其位格存在。
    另一方面,靈性關顧中潘霍華的教導和其《靈裡相交》的思想一致,他指出在信徒群體中,基督成為我們所有經驗和關係的中保,「信徒群體指的是透過基督和在基督內的群體」,信徒間沒有直接的相交,正如牧者在靈性關顧中以基督作中保,個人的能力和與信徒的關係等變得微不足道,真正對信徒提供幫助的是上帝自己,牧者只是一位中介人而已。
    潘霍華在當時神學院的集體生活中,和學生們一同去嘗試活出這種靈性相交的可能性,從而培養他理想中的牧者素質。他本人難能可貴之地方,就是在其短暫的人生中,完全活出他的信念和教導。其靈性關顧中的教導,正正是他的神學思想在牧養上的具體實踐,雖然無論是在昔日和今日的世代,一般神學研究鮮有探討他此方面的思想,不過,他的純教義式的靈性關顧教導,對今日高舉個人主義人本精神的世代,確實有其值得參考的價值。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