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靈恩運動

  在此必須先聲明,並不反對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尤其是聖經(特別是使徒行傳)所記述的聖靈的工作,使教會/信徒興旺的靈恩運動。在廿世紀,甚至廿一世紀,我們知道靈恩運動將繼續在世界多個地方帶給某些教會的復興。這裡所指責的是現代因為靈恩運動而走偏差/變成異端、極端的靈恩運動或一些教派。

 

    我們必須先全面的認識靈恩運動,然後才有辦法從混雜中辨認那些是極端,那些是異端的靈恩運動。

 

    在基督教會之間興起的靈恩運動在本世紀備受人關注矚目,除了以一些神蹟奇事,疾病得醫治之見証,透過口傳、刊物、廣播媒界宣傳外,還有靈恩教會傳道人的講道吸引和引起許多反應,更受人注目,幾乎成為全世界信徒必須談論或思考的一個課題。

 

靈恩運動的信徒增長快速。據統計,1987年世界各地靈恩運動第一、二波的信徒共二億四千七百萬,而第三波在八十年代初,信徒已增至二千七百萬。但是,福音派學者對這些統計數字的準確性不能全部接受。例如,第三波靈恩運動學者韋拿(Peter Wagner)將中國大陸與神蹟奇事有關的信徒也算入第三波靈恩運動內。我們不再爭論統計數字的問題,不過必須接受靈恩運動的影響的確是迅速。

 

    靈恩運動第一、二、三波的名稱最初是由美國加州福勒神學院的彼得.韋拿(Peter Wagner)所提出來的。所謂第一波,是指1901年開始的「五旬節運動」(注重聖靈充滿、靈洗,講方言),由美國肯薩斯州(Kansas)開始;第二波是指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興起的「靈恩運動」(注重講方言及聖靈充滿),也稱「新五旬節運動」,由南非及美國傳開,在各地成立全備福音商人團契(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 Fellowship);第三波則是八十年代初的「葡萄園運動」(Vineyard Movement),又稱為「神蹟奇事運動」或「權能佈道運動」。

 

    我們必須彈性地運用這些名詞,因為一般所稱「靈恩運動」,有時是指第一、二、三波各階段的靈恩運動,而不獨是指第二波的「靈恩運動」。

 

第三波是當今最流行和吸引人的靈恩運動。第三波的「葡萄園運動」又稱為神蹟奇事運動,也被人稱為「權能佈道運動」,主要領導人物是溫約翰弟兄(John Wimber,中文通稱溫約翰弟兄)。其實,溫約翰並不是葡萄園教會的創辦人,但是這間教會由他接手後,成為推動第三波靈恩運動的傑出領袖。今天,由溫約翰弟兄所出的第三波靈恩教會已分門別類在世界各地出現,如今世界的各地教會,包括中國的教會,受第三波靈恩運動影響甚深。不時聽聞有人得醫治而信主,也在聚會中行神蹟,例如被聖靈擊倒得釋放等事發生。這些行為令福音派教會的傳道人和信徒迷惑,不知如何解釋這些的現象。

 

在權能佈道聚會中傳道人行神蹟醫治病人的事情,有發現一些是蒙騙參加者的(就是有傳道人和某些信徒暗中合作蒙騙其他參加者),也有無法証實是假的。因此只能結論說,神蹟醫治的事情是有真有假。只要求信徒和教會必須小心分辨。不要隨意受迷惑。

 

    葡萄園教會於1973年由一個南加州靈恩派的佈道家加力信(Kenn Gullilson)所成立,他是「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時代一個很著名的牧師。起初他在法蘭度(San Fernando)帶領一些查經班,後來成立了教會,增長頗快。不久他於西洛彬磯開始另一個葡萄園基督徒團契(Vineyard Christian Fellowship),一年之內人數增加超過一千人。之後,他就另謀發展。溫約翰本來是一小教會(Friends Church)的牧者,因為靈恩的經歷而被要求離開該教會。

 

    根據溫約翰的見證,他的太太染有一種稱為“性格破裂”(personality meltdown,像“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疾病。有一晚,她睡醒時得著聖靈充滿,說起方言,疾病也不藥而癒。另外一次,溫約翰請了一個青年人到他教會講道,那青年人在講壇上說這教會必須得到復興,並求聖靈來工作,當時很多人就仆倒在地上,有些人也有講方言等的特殊經歷。回家後,溫約翰因這事情不能入睡,在車房中找到一些講論聖靈的舊書,當他讀過這些書籍後,發覺歷來不少人曾有類似的經歷,他便肯定當晚的經歷是從聖靈而來的,並沒有甚麼可疑的地方。

 

    其後,溫約翰在閱讀四福音書時,發現耶穌基督除講道教訓人外,更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因此他覺得自己也應該有同樣的能力事奉。於是,他在崇拜時就叫人出來,為他們禱告治病。結果在十個月之內,雖然有許多人出來,卻沒有甚麼人得著醫治,他十分灰心,甚至有些會友因這原因離開教會。有一回,他到一位女士家中為她的熱病禱告,她竟然即時好了;他離開時十分雀躍,之後就全力投入這樣的靈恩運動。

 

    第三波靈恩運動的另一位著名推動者是韋拿(Peter Wagner),他是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宣教學院的著名教授,也是因靈恩的經歷而投入靈恩運動。

 

    韋拿為了避免福音派教會抗拒靈恩之追求,故此不用「靈恩派」名稱分辨。他主張用「聖靈第三波」這名稱,一方面承認與第一、二波有歷史上的關係,同時也可以與以前的運動有別。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