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Reformed tradition)的講道是整個主日崇拜的中心與高潮,它不只是講解經文,更是上帝透過祂的僕人向會眾說話,帶來審判與恩典、悔改與信心、真理與順服。改革宗講道的特色,深深植根於清教徒、加爾文、與改教家對「上帝的話語權威」的堅信。
以下從神學基礎、歷史發展、講道實踐與當代挑戰四方面說明改革宗講道的本質與特色。
一、改革宗講道的神學基礎
1. 上帝的話語是活的宣告(verbum
Dei praedicatum est verbum Dei)
- 改革宗視講道為上帝話語的現實施行(not just explanation, but proclamation)。
- 上帝透過講道臨在於祂的百姓中,使人悔改、相信、被建立(cf. 羅10:17)。
2. 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
- 講道的唯一權威來自《聖經》,不是講員的靈感、經歷或故事。
- 一切教義、倫理、生活、崇拜實踐都需從經文出發。
3. 上帝主權與聖靈的工作
- 講道不是激發人的感性,而是信實宣講上帝主權的應許與命令,並依靠聖靈來結出果子。
- 真實的講道不是成功吸引人群,而是對上帝忠誠的釋放祂的真理。
二、講道的歷史發展與加爾文的貢獻
1. 加爾文(John Calvin)的講道觀
- 加爾文在日內瓦每週講道數次,講道內容主要為逐卷逐節釋經(Lectio continua)。
- 他主張:「每次講道,基督就在其中對我們說話。」
- 他反對講章表演式的修辭風格,而要求講道要:
- 簡潔清晰(brevitas
et claritas)
- 以會眾的理解為優先
- 注重實踐與應用(但不流於道德主義)
「主召我們上講台既然不是為造就我們自己,乃為上帝的百姓,我們就應當思考,不叫上帝的道受虧損,因你使聽眾困倦。」【見:加爾文《基督教要義》講道篇章,來源於你的檔案】
2. 清教徒與西敏講道觀(17世紀)
- 清教徒認為講道是教會敬拜與屬靈復興的首要工具。
- 西敏信條(Westminster
Standards)指出:講道是施行恩典的外在手段之一。
- 他們發展出一種嚴格結構的講章方法(Puritan Plain Style):
結構 |
說明 |
引言 |
經文上下文與主題介紹 |
教義 |
解釋經文中的神學真理 |
證明 |
用其他經文論證該真理 |
應用 |
呼召聽眾在生活中實踐與回應 |
三、改革宗講道的實踐特點
1. 講章特質
面向 |
說明 |
以神為中心 |
不是以人為中心的激勵演講,而是宣告「上帝是誰,上帝說了什麼」 |
逐節解經 |
Lectio continua 是最受推崇的方式,強調上帝話語整體連貫的真理 |
法與福音的區分 |
法律揭示罪,福音宣告恩典,避免混淆人的責任與上帝的恩賜(與信義宗相通) |
實踐應用 |
應用不是道德激勵,而是從上帝的真理出發,呼召信徒進入順服與聖潔的生活 |
2. 講道中的教牧性與聖約性
- 每一篇講道都在呼應「上帝與祂百姓所立的聖約」——呼籲悔改、回轉、信靠、順服。
- 講道帶出敬虔的生活,而非表面宗教熱心。
四、當代改革宗講道的挑戰與更新
1. 面對後現代語境
- 講道者需面對一個懷疑權威、強調感性、重視「故事」的世界。
- 改革宗講道須學習以「上帝話語的敘事結構」來對話當代處境,維持真理但不失人心。
2. 講道與文化張力
- 保持忠於經文 vs. 回應會眾生活問題的平衡。
- 防止講道流於學術化、系統神學講課,或僅道德激勵。
3. 新一代講道資源與導師
現代講道學者 |
特點說明 |
Edmund Clowney |
聖約性解經講道的先驅 |
Bryan Chapell |
《基督中心講道》強調「講道中的恩典模式」 |
Tim Keller |
都市化、文化轉譯式講道的實踐者 |
John Piper / Kevin DeYoung |
保守改革宗與靈命合一的講道風格代表人物 |
五、講道訓練與資源建議
實用講道教材:
- 《Christ-Centered
Preaching》(Bryan Chapell)
- 《Preaching
and Preachers》(D. Martyn Lloyd-Jones)
- 《Preaching
the Whole Bible as Christian Scripture》(Graeme
Goldsworthy)
中文資源(可協助整理):
- 《改革宗講道學》講義(台灣改革宗神學院)
- 改革宗教會錄音與講章稿(如《城市之光教會》、新加坡TRBC、RBC等)
六、簡要對比:改革宗講道與其他傳統
傳統 |
講道核心觀點 |
形式特色 |
風格導向 |
改革宗 |
上帝話語的宣告、以上帝為中心 |
逐節釋經、聖約結構 |
教義實踐平衡 |
信義宗 |
講道為信心之道具、法與福音 |
經課式講道、恩典導向 |
福音與悔改 |
天主教 |
講道為聖道禮的一部分,強調牧養與節期 |
根據經課講解、節日與教導為主 |
簡潔溫和、倫理勸勉 |
聖公會 |
三重權威(聖經、傳統、理性),重視禮儀 |
多元風格、語言本地化、節期導向 |
牧靈與社會回應並重 |
小結
改革宗講道不是為了吸引人,而是為了忠於上帝。它既是敬拜的中心,也是聖靈使人悔改與建立信心的工具。它的呼召是對真理的敬畏、對基督的信靠、對生命的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