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弟兄會(Brethren)」的講道傳統,以下是一些核心特點與神學架構,可幫助你理解其講道觀:
一、講道神學基礎:以《聖經》為唯一權威
弟兄會的講道建基於「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的原則。他們堅信《聖經》為信仰與生活的唯一準則,因此講道不應摻雜個人哲學或人為權威。這與改教運動的核心呼聲一致,但弟兄會更進一步地實踐了這點──他們主張所有信徒皆能查考聖經、分享信息,而不需有聖職階層的中介。
二、講道實踐:非職業化、重視聖靈引導
弟兄會的聚會講道多採「非職業化」講道模式,意思是沒有專任牧者在台上主導講壇。相反地,他們重視信徒皆祭司的信念,鼓勵會眾中具備聖靈恩賜的人自由分享。這種信念源於他們對《哥林多前書》14章中教會聚會秩序的詮釋,主張多人可在聚會中按著聖靈的引導發言、講道、見證。
三、講道的功能:建造教會而非展示個人
弟兄會強調講道的目的是「建造基督的身體」(參弗4:11-16),而非單純知識傳遞或演說表現。因此,講道人須以謙卑與敬畏的心來傳達真理,而不是以個人魅力或學識博人眼球。他們對「專業講員」的警惕,源於對過度制度化與階層化的教會結構之批判。
四、講道的講章形式:非固定式、以經文為核心
弟兄會的講道多半不採用嚴謹的三點式講章或系統神學式結構,而傾向於靈活的經文講解(expository teaching)。講道人會按著上帝感動的經文,從上下文中逐段釋經、應用於生活。他們反對講道淪為空洞的主題演說,強調要「照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
五、講道與教會領導:去神職化(non-clerical)
弟兄會聚會通常沒有「牧師」一職,而是由「弟兄」們輪流負責講道與帶領敬拜。這並不代表缺乏秩序,而是反映其對新約教會原型的追求──教會由眾聖徒共同建造,而非依靠個別「職人」來引導。
六、講道與聖靈的關係
聖靈被視為講道的主導者。弟兄會講道人常會在聚會中等候聖靈感動,甚至當場調整原有的講道計畫。這種動態性使得講道不拘泥於「預設流程」,而更依靠上帝當下的帶領。
小結:
弟兄會的講道可總結為三個特色:
- 以聖經為中心:拒絕人為權威;
- 去制度化:人人皆可分享;
- 聖靈引導:動態、活潑、現場感強。
這與現代福音派的專業化講壇形成鮮明對比,也讓弟兄會保有一種「初代教會的素樸與純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