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衛理公會的講道」,這可以從歷史背景、神學基礎與實踐風格三個面向來說明,尤其與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的神學密切相關。
一、歷史與神學基礎
1. 福音中心、悔改與重生
衛理公會源自18世紀英國聖公會內部的復興運動,由約翰‧衛斯理所發起。他的講道以「福音的能力」為核心,強調人的得救、悔改、重生與成聖。衛斯理有句名言:「全世界是我的教區」,說明他超越教派疆界,重視傳福音與實踐聖潔。
2. 亞米念主義與自由意志
與加爾文主義不同,衛理宗接受亞米念神學,主張人有自由意志可以回應上帝的恩典。因此,講道常呼籲「回轉」、「選擇」、「向上帝打開心門」。
3. 講道作為恩典的媒介
對衛理公會而言,講道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施恩的管道」,在聖靈的同在中使人經歷上帝的改變。這和改革宗將講道視為「聖道的宣講」類似,但更強調經驗性與個人回應。
二、講道風格與結構特色
- 平易近人、重視經驗
衛斯理的講道使用簡單語言,讓工人、農民都能明白。他關心聽眾的心靈光景,常以實際例證打動人心。 - 強烈的倫理勸勉與社會關懷
衛理公會講道關注信徒的生活見證,特別重視愛鄰舍、社會公義與道德生活。例如,反對酗酒、賭博與不道德經濟活動是其常見主題。 - 呼召式講道(Call to decision)
講道經常以一種邀請作結,呼召聽眾悔改、信主、決志或邁向成聖。這一傳統影響了後來的福音派和五旬宗講道模式。
三、實踐與崇拜中的角色
在衛理公會的崇拜中,講道與詩歌敬拜同樣重要,講道通常佔據聚會的核心位置。典型的禮拜包括詩歌、禱告、讀經、講道與聖餐,有時也加入呼召與見證分享。
講道者多受訓於神學院,並經過一定的屬靈與品格考驗。衛理宗強調「傳道人是蒙召而被差遣的」,故其講道服事被視為一種聖職而非演說技能。
小結:衛理宗講道的核心精神
元素 |
說明 |
神學基礎 |
強調恩典、自由意志與成聖之路 |
講道風格 |
情感豐富、倫理實踐、呼召決志 |
目標對象 |
一般百姓、社會邊緣人 |
講道目的 |
帶來生命更新與聖靈經驗 |
實踐關懷 |
強調行動與社會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