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羅傑斯心理學簡介

 

 

一、背景

  • 卡爾·羅傑斯 (Carl Rogers) 20 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之一。
  • 他是 人本主義心理學 的代表人物,與馬斯洛 (Maslow) 並列。
  • 創立 來談者中心治療 (Client-Centered Therapy),後期稱為 以人為中心治療 (Person-Centered Therapy)

二、核心理念

  1. 人性觀:自我實現傾向 (Self-Actualizing Tendency)
    • 相信人天生具有潛能,渴望成長、實現自我。
    • 問題往往來自環境壓抑、關係中缺乏接納。
  2. 治療關係的三要素(輔導成功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關係」)
    • 無條件積極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不帶條件地接納當事人。
    • 同理心 (Empathy):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感受。
    • 真誠/一致性 (Congruence):輔導者內在與外在一致,保持真實。
  3. 治療目標
    • 幫助來談者「自我探索」,進而活出「更一致、更健康的自我」。
    • 重點不是「治療者改變對方」,而是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使來談者自我成長。

三、方法特徵

  • 非指導式 (Non-directive Therapy)
    • 不以專家權威給答案,而是陪伴者、聆聽者。
  • 反映 (Reflection)
    • 透過反映當事人話語與情感,幫助他更清楚理解自己。
  • 關係導向
    • 強調治療關係本身具有療癒力量。

四、對教牧輔導的意義

  1. 接納與恩典的呼應
    • 羅傑斯的「無條件接納」與基督信仰中「上帝無條件的愛」相呼應。
  2. 牧者角色轉化
    • 牧者不只是「真理教師」,更是「同行者、同理者」。
  3. 局限性
    • 羅傑斯強調人性的善,忽略了罪與墮落;基督信仰需補充「恩典與救贖」。

五、代表著作

  • Client-Centered Therapy (1951)
  • On Becoming a Person (1961)
  • A Way of Being (1980)

總結
羅傑斯心理學強調「關係比技術更重要」,他的輔導模式以 接納、同理、真誠 為核心,提供牧養關懷很好的啟發。但教牧應用時,需要整合神學觀點,把心理學中的「自我實現」轉化為「在基督裡的更新」。

 

「牧師在不同輔導場合如何應用羅傑斯方法」的實戰案例集

 

1. 婚姻衝突輔導

情境:一對夫妻因經濟壓力與溝通不良,常爭吵到想離婚。

  • 步驟應用
    1. 預備心態:牧者不是法官,而是陪伴者。
    2. 無條件接納:分別聽兩人的心聲,不急著判斷誰對誰錯。
    3. 傾聽與同理
      • 對丈夫:「你覺得自己努力工作卻得不到理解,這讓你心裡很挫敗?」
      • 對妻子:「你渴望被關心,但覺得自己被忽略,對嗎?」
    4. 反映與澄清:幫助他們「聽見彼此真正的需要」,而不只是指責。
    5. 靈性引導:引導他們回到《以弗所書 5:21》「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6. 陪伴:安排後續夫妻小組或婚姻輔導課程。

2. 憂鬱情緒輔導

情境:一位年輕人因失業與孤單陷入憂鬱,甚至懷疑人生價值。

  • 步驟應用
    1. 預備心態:牧者以基督的同在,營造安全氛圍。
    2. 無條件接納:避免急著說「要有信心」,而是接納他的痛苦。
    3. 傾聽與同理:「你感覺自己好像被世界拋棄,生活沒有希望,對嗎?」
    4. 反映與支持:幫助他看到自己的情緒是可以被理解的,不是孤單的。
    5. 靈性引導:透過詩篇 42 篇「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帶他學習在憂鬱中呼求上帝。
    6. 陪伴
      • 建議尋求醫療專業支持(若有嚴重症狀)。
      • 教會安排關懷小組,避免孤立。

3. 罪疚感輔導

情境:一位信徒因過去的墮胎或道德失敗,長期活在自責與羞愧中。

  • 步驟應用
    1. 預備心態:牧者避免居高臨下,而是以基督的憐憫來服事。
    2. 無條件接納:「謝謝你勇敢把這事分享出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3. 傾聽與同理:「你覺得自己不配被上帝愛,這讓你一直活在沉重的壓力裡?」
    4. 反映與釐清:幫助他說出口「我害怕上帝不會原諒我」。
    5. 靈性引導
      • 讀約翰一書 1:9「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必要赦免」。
      • 強調赦罪與基督十字架的恩典。
    6. 陪伴:提供靈修操練(悔改禱告、詩篇默想),並引導他進入群體支持。

4. 青少年叛逆輔導

情境:父母帶來一個對信仰冷漠、對教會抗拒的青少年。

  • 步驟應用
    1. 預備心態:牧者放下「要說服對方」的姿態,而是先做朋友。
    2. 無條件接納:尊重他的感受,不強迫談信仰。
    3. 傾聽與同理:「你可能覺得教會不理解你,甚至覺得被控制,對嗎?」
    4. 反映與釐清:讓他感受到「牧師懂我」。
    5. 靈性引導:不是立刻講道理,而是透過故事(例如浪子回頭),讓他自己思考上帝的愛。
    6. 陪伴:安排年輕導師或同儕小組,建立信任關係。

總結

羅傑斯方法提供 技巧(接納、傾聽、同理、反映),而牧者在應用時要加上 神學引導(恩典、盼望、饒恕、群體)
這樣輔導就能既有 心理療癒力,又有 屬靈更新力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