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阿德勒:自卑感與補償理論

 

 

    阿德勒(Alfred Adler)的「自卑感與補償理論」是其個人心理學的核心思想。簡要說明如下:

1. 自卑感的來源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inferiority feelings)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

  • 在童年時期,人因身體、智慧、社會地位等限制,會自然感到自己比他人弱小。
  • 這種自卑不是單純的負面情緒,而是一種促進成長與奮鬥的動力。

2. 補償理論

阿德勒提出補償compensation)作為人類回應自卑的方式:

  • 當人覺察到自己的不足時,會努力透過某種方式去「補足」或「超越」這種不足。
  • 補償可能是積極的:例如身體殘疾的人更加努力學習知識,取得卓越成就。
  • 但也可能是消極或病態的:例如過度追求權力、支配他人,導致所謂的優越情結superiority complex)。

3. 生活風格(Style of Life

  • 每個人會依照如何面對自卑感,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格」。
  • 若能以建設性的方式補償,就能發展出合作、關懷他人的人格。
  • 若陷入錯誤的補償,則可能表現出逃避、攻擊或權力慾望。

4. 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阿德勒強調,真正健康的補償必須建立在「社會興趣」(Gemeinschaftsgefühl,即群體感)上。

  •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若只為了克服自卑而壓制他人,會導致失衡的人格。
  • 若能把自卑感轉化為促進共同利益的動力,就能達到心理健康與成熟。

👉 總結: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成長的起點,而補償機制決定了我們的生命方向。積極的補償能推動個人成長與社會和諧;消極的補償則可能導致心理問題與社會衝突。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