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對象:小華(化名),35歲,基督徒。
- 問題:常常陷入強烈焦慮,擔心失去工作與健康,甚至夜裡失眠。雖然禱告,仍感到「上帝可能不會保護我」。
- 狀態:表面信仰熱心,但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懷疑自己「信心不足」。
🔹 會談流程範例
1. 開場:營造安全感
牧者:「小華,謝謝你願意把這些焦慮說出來。你不是孤單的,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掙扎。我很樂意陪你一起面對。」
2. 自由表達:傾聽
小華:「我每天都很焦慮,怕被裁員,怕得重病。即使讀經禱告,也好像沒什麼用。我懷疑是不是我信心太小,上帝不會幫我。」
牧者(傾聽,點頭):「聽起來,你既害怕生活的不安,也懷疑自己在上帝面前不夠好,對嗎?」
3. 深入探索:潛意識與焦慮來源
牧者:「焦慮常常是我們內心壓抑衝突的信號。小華,你的焦慮會讓我想到佛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的不安全感』。你覺得,這種恐懼是不是和你以往的經驗有關?」
小華(想了一下):「其實我爸媽常提醒我『要努力,不然就會失敗』,我一直很怕不夠好。」
牧者:「也許你把這種『隨時會失敗』的壓力帶到與上帝的關係裡,好像祂隨時會放棄你。」
4. 神學反思:辨別恐懼與真理
牧者:「聖經沒有說上帝會因為我們信心小就丟棄我們,反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膽怯呢?』(太8:26) 耶穌的話不是定罪,而是提醒我們,祂就在船上。
焦慮常常來自我們把『上帝不會保護』這種謊言內化了,但真理是:祂是以馬內利——永遠與你同在。」
小華(眼眶泛淚):「原來耶穌責備小信,不是要拒絕他們,而是要他們看見祂在場。」
5. 福音介入:盼望與醫治
牧者:「讓我們用腓立比書4:6–7一起禱告:『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我邀請你在禱告裡,直接把你的焦慮交給主。」
(兩人一起禱告,小華在禱告中把「害怕失去工作」與「害怕疾病」一一交托。)
6. 結尾:總結與跟進
牧者:「今天你已經把焦慮放在上帝手裡,這是一個信心的行動。接下來,你可以每天花5分鐘,把焦慮的事寫下來,然後轉化成禱告交給主。下次我們可以再聊,你在這個操練中的經歷。」
小華(微笑):「我覺得心裡好像輕鬆了一點,謝謝你陪我。」
🟩 案例分析
- 心理學應用
- 佛洛伊德:焦慮作為潛意識壓抑衝突的信號,小華的不安全感來自童年「害怕不夠好」。
- 牧者透過覺察與對話,幫助他看見這些心理根源。
- 神學整合
- 耶穌在船上的故事(太8:26)重新塑造「小信」的意義:不是拒絕,而是邀請信靠。
- 腓立比書4:6–7引入福音的醫治:焦慮可以轉化為禱告,並經歷上帝的平安。
- 牧養目標
- 從「焦慮的控制」轉向「信靠中交託」。
- 不只是心理釋放,而是引導信徒在基督裡學習倚靠上帝、經歷平安。
✅ 結論:
牧者在處理「焦慮與恐懼」時,可以先理解焦慮的心理根源(潛意識的不安全感),再用聖經真理與禱告重新塑造信仰經驗,幫助信徒從「焦慮的自我中心」轉向「信靠的上帝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