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榮格心理學核心觀點 ↔ ✝️ 基督教神學對照圖

 

 

榮格心理學                 基督教神學

─────────────────────────────────

1. 無意識層次                           人的本性與靈性狀態

   - 個人無意識被壓抑經驗              - 人心詭詐,隱藏的罪(耶 17:9

   - 集體無意識全人類共有的象徵          - 原罪:全人類共享墮落本性(羅 5:12

 

   原型 (Archetypes)

   - 自性 (Self) → 完整的象徵             - 上帝的形象(創 1:27),基督是「新亞當」

   - 人格面具 (Persona) → 社會角色         - 外在義行 vs 內心真實(太 23:27

   - 陰影 (Shadow) → 被否認的自我          - 罪性與人心黑暗(羅 7:19

   - 阿尼瑪/阿尼姆斯內在的異性面       - 男女在基督裡合一(加 3:28

   - 英雄/智者/母親/孩童普遍象徵       - 聖經人物/基督寓意(大衛、所羅門、智慧)

 

─────────────────────────────────

2. 心理發展                             屬靈成長

   - 自性化(Individuation              - 成聖(Sanctification

     整合陰影與無意識,邁向完整          聖靈塑造,活出新造的人(林後 5:17

 

─────────────────────────────────

3. 陰影(Shadow                       罪(Sin

   - 壓抑的慾望、恐懼、缺點               - 違背上帝旨意的本性與行為

   - 投射在他人身上衝突                - 論斷他人、瞞不住上帝(太 7:1–5

   - 面對與整合心理成熟                - 認罪悔改靈性更新(約一 1:9

 

─────────────────────────────────

4. 夢與象徵                             異象與啟示

   - 無意識的語言                   - 上帝透過夢異象啟示(但以理、約瑟)

   - 象徵集體無意識的表達              - 聖經符號(十字架、水、光、羔羊)

   - 解讀象徵心理整合                  - 屬靈分辨信心堅固

 

─────────────────────────────────

5. 宗教與心靈                           救贖與神學

   - 宗教符號心靈深層需要              - 上帝創造人有敬拜的本能(傳 3:11

   - 曼陀羅/完整的象徵                   - 基督是萬有的中心(西 1:16–17

   - 基督作為「自性」的最高象徵            - 基督是真實的救主,帶來赦罪與和好


總結

  • 榮格的心理學提供了「人如何經驗與表達內心」的框架。
  • 基督教神學則指出「人與上帝的關係如何被罪破壞,又如何藉著基督得救贖」。
  • 兩者相遇時:
    • 陰影 :心理揭露內心的黑暗,神學提供赦免的盼望。
    • 自性化 成聖:心理追求完整,神學強調被聖靈更新。
    • 象徵 啟示:榮格看象徵為心理語言,聖經則視其為神聖的記號。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