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饒恕如何運用到社會之關係修復

 

 

饒恕在聖經與神學思考中,不僅是個人層面的德行,也深深關聯於社會關係的修復。根據多位學者的討論,可以整理出以下幾個重點:

1.      饒恕作為關係重建的契機
饒恕並不是否認錯誤,而是打破仇恨的循環。John Dominic Crossan 指出,耶穌在羅馬壓迫的政治處境中,透過非暴力與饒恕,提出了一種顛覆性的社會修復模式,使共同體有可能在敵意與傷害後重建 。

2.      饒恕與公義的張力
饒恕不是廉價的遺忘,而需要與公義連結。若沒有承認錯誤與悔改,饒恕可能淪為壓迫的延續。但若能在真相揭露的基礎上施行饒恕,它就能成為和解的關鍵。這點與現代「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實踐相呼應(如南非曼德拉時期)。

3.      社群性的饒恕
聖經中「七十個七次」的饒恕(太18:22)並非僅指個人情感,而是塑造群體文化:讓社會免於報復的惡性循環,轉而形成一個以恩典為核心的共同體。Witherington 在其《聖經神學》中指出,舊約盟約與新約恩典在此交會,為群體提供一個修復性的倫理基礎。

4.      饒恕作為政治行動
John Howard Yoder
在《耶穌的政治》中提醒,耶穌的饒恕不是「私人化」的宗教安慰,而是一種公共的、挑戰暴力秩序的行動。非暴力抵抗與饒恕結合,為社會提供一條走向正義與和平的新路。

👉 總結來說:
饒恕若應用在社會關係的修復上,它並非逃避責任,而是承認錯誤、追求真相之後,透過放下報復來開啟新的關係。它既是一種屬靈操練,也是政治與社會實踐,能使社群走向和解、正義與更新。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