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點:經歷上帝的赦免
- 認識自己蒙恩
-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約壹 1:9)。
- 饒恕不是出於我們的能力,而是先承認「我是蒙赦免的罪人」。
- 身份轉變
- 上帝赦免我們,讓我們從「罪人」轉變為「義人」;這是饒恕他人的動力。
2. 中介:效法基督的榜樣
-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饒恕
- 「父啊,赦免他們!」(路 23:34)。
- 耶穌的赦免不是被動,而是主動選擇以愛勝過惡。
- 門徒的呼召
- 「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 3:13)。
- 基督徒饒恕人的根基,不是人的道德力量,而是效法基督。
3. 轉化:把上帝的赦免活出來
- 屬靈動力 → 饒恕他人不是情感釋放而已,而是福音的果子(弗 4:32)。
- 實踐步驟:
- 記念上帝的赦免:我欠上帝的債遠大於別人欠我的(馬太福音 18:23–35)。
- 放下報復權利:把審判交給上帝(羅馬書 12:19)。
- 選擇祝福與禱告:為仇敵祈禱(太 5:44)。
- 智慧設界限:饒恕不等於縱容,要結合自我保護(撒上 24)。
4. 結果:群體中的見證
- 饒恕是愛的表現(林前 13:5「愛不計算人的惡」)。
- 饒恕能釋放自己和對方,破除苦毒與仇恨的循環。
- 教會因彼此饒恕而成為「恩典的群體」,向世界見證上帝的愛。
✅ 總結
👉 基督徒能饒恕他人,不是因為我們本身有力量,而是:
- 先蒙上帝赦免 → 恩典的根基。
- 效法基督榜樣 → 饒恕的動力。
- 實踐在人際關係 → 饒恕的見證。
公式化理解:
上帝的赦免(恩典) → 基督的榜樣(動力) → 我們饒恕他人(果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