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源
近二十幾年來,台灣的基督教界有一個明顯的現象︰許多傳道者和熱心事奉的信徒不斷地尋找、嘗試有助於靈命更新和教會增長的方法–包括韓國教會注重禱告、敬拜讚美、新加坡教會小組的牧養和青年事工、美國大教會「目標導向」的牧會模式、靈恩教會重視聖靈的工作與屬靈經歷、G12 等等。有些教會或教派更聯合邀請外國著名的傳道者來台灣主領各種特會,以便向他們學習成功的牧會經驗和教會增長的祕訣。
造
成這種現象的因素相當複雜,但概括而論,最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台灣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政經結構、社會文化、道德倫理、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各方面都產
生急遽的變化,傳統的牧會方法不但無法因應來自社會的衝擊和挑戰,而且難以滿足信徒靈命成長的需要或促進教會的增長;因此,許多教會的牧者遂不得不力求改
變,尋覓新的方法以推動事工的發展。
就最近的情況來看,由於有一些教會採用上述的小組牧會架構、活潑的敬拜讚美方式、注重信徒的牧養關懷和靈恩經歷的追求,教會人數有顯著的增長,以致越來越多的教會紛紛起而倣傚。這種牧會的模式儼然成為當今不少中小型教會追求增長的新潮流。
「屬靈潮流」潛在的問題
傳道者和信徒致力於教會的復興或增長,誠屬好事;但在一波波的「屬靈潮流」裡,卻也有一些潛在的問題或隱憂,不容忽視。
1.這
些年來各種的牧會模式不斷在台灣的教會裡輪替,其實也透露一個嚴肅的事實︰教會顯然缺乏健全的聖經神學基礎和有效的實踐策略,以致不時需要學習或倚賴外來
的牧會模式。謙卑學習是好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經常隨著「屬靈潮流」漂蕩而無定向的教會,怎能冀望有穩定的成長?
2.外
國的牧會模式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文化因素和其他的限制。它們雖有優點可供參考,但在台灣特殊的社會和教會環境裡,卻不一定照樣行得通。有些牧者能夠對這
些模式做適當的調整以符合教會的需要,事工的推展頗有成效;然而也有不少人未能分辨這些模式是否適合自己教會和信徒靈命的需要,就一味地盲從,效果自然不
彰。
3.受邀來台灣主領復興特會的外國講員之中,有的確實能夠提供合乎聖經的教導,但也有些人所傳講的是有爭議的信息 – 尤其是關於靈恩與神醫的教導,並非全建立在嚴謹正確的解經基礎之上。在這方面,牧者若未能審慎分辨就貿然採信和推行,結果不但造成信徒靈命成長的偏差,信徒之間更因不同的神學理念或「屬靈經歷」而產生衝突、不和睦的關係。
4.有
些教會過於重視小組的架構、行政管理的技巧,卻未使事奉同工(區牧、小組長等等)接受適當的神學訓練,就委以牧養的重任,結果是教會人數容或有所增加,但
同工的牧養能力有限,無法幫助信徒靈命正常的成長。另外,有些教會從敬拜讚美的方式到講道的內容,偏重感性的發抒或情感的慰藉,但在闡釋聖經真理方面卻相
當薄弱,無法讓人的靈性受到神的話語充分的啟迪,以達到全人均衡的成長。
5.有些教會的同工受成功神學或世俗功利主義的影響,看重事工的「績效」或將信徒人數的增加視為教會成長的指標,卻忽略信仰品質的提升和靈命的更新變化。
以
上所列舉的只是一些較為主要的問題,但它們應足以顯示︰(一)不少傳道者和信徒在追求教會的增長時,方向與方法不夠正確;(二)台灣的教會不應經常沒有定
見地追隨外國的「屬靈潮流」或受有爭議的教導影響,也不宜採用不符合教會處境的需要或缺乏健全神學基礎之牧會模式,而是必須反璞歸真、遵循聖經所教導的原
則與做法。
靈命更新與教會增長︰
新約聖經的教導和典範
新約聖經裡原本就有關於靈命更新與教會增長的教導和典範。茲扼要說明如下。
1.現今教會最需要的是以神國為生活與事奉中心之觀念。神國(神的統治)福音是耶穌在世上事奉時所傳講的中心信息(路8:1-3);祂的目的是要將違背神、偏行己路的世人從罪惡裡拯救出來,使他們走在平安的道路上,凡事遵行神的旨意,用聖潔公義的生活事奉祂(太1:21;路1:68-79),將來得以進入永恆的神國。神國的福音也是耶穌吩咐使徒們在世界各地所傳講的信息(路9:1-6;10:1-16;徒1:3;8:12;14:22;28:30-31)。因此,現在的傳道者必須正確地瞭解神國福音重要的涵義,按照教會和社會的實際需要、用適切的方式將此信息闡釋清楚,領人歸主,並教導信徒充分體認自己是神國兒女的身份,在世上過榮耀神的生活。
2.基督徒靈命的更新和教會增長必須倚賴神所啟示的聖經(提後3:16-17)。聖經是闡明神的創造與救贖的寶典,不僅關乎世人的得救之道,而且是基督徒的生活和信仰最高之準則。所以教會牧者的首要職責是專心致志精研聖經、明察神在其中所啟示的旨意,忠實地教導人。保羅在以弗所教會事奉時,毫無保留地教導信徒一切有益的事–亦即「神國」、「神全部的旨意」(徒20:20、25、27)。現今的牧者除了應盡力傚法保羅之外,亦應鼓勵信徒藉著個人的靈修與集體的研經,對神和祂的話語有更深的認識。這樣,神的兒女之靈命自然會成長茁壯,而且有充足的屬靈知識,能夠分辨真理和謬論,不為偏差的信息所動搖(弗4:11-14)。
3.與
聖經同等重要的是聖靈的工作。使徒教會的歷史顯示︰聖靈不只是在神蹟奇事上彰顯神的拯救作為,更賜人智慧以明白聖經的真理、賦予信徒能力過聖潔的生活、並
帶領教會福音事工的擴展。現今的牧者和信徒同樣必須對聖靈的工作與恩賜有正確的認識,尊重聖靈的主權,並謙卑順服聖靈在實際生活各方面的引導。
4.牧者與信徒都必須在聖經與聖靈的引導之下,確實遵行神的旨意、活出神國兒女與基督福音相符的生命(腓1:27)。這種生命的特徵是滿有信、望、愛的生活:在教會裡,謙卑合一、彼此相愛、同心禱告、敬拜與事奉;在社會裡,傳揚神國的福音、並顯明屬神的子民美好的品德與行為之見證。
總之,熱心事奉神的傳道者和信徒若要追求靈命的更新和教會增長,上述新約聖經的教導和原則是不可缺少、也是任何牧會方法或行政系統無法取代的。凡是能夠遵循主耶穌和使徒保羅所設立的典範而行的人,必然會獲得美好的結果。但誠如英國著名的神學者巴刻(J. I. Packer)所強調的,基督徒靈命的更新和教會的增長都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且是為了祂的榮耀。我們唯有謙卑地感謝讚美祂在我們生命中奇妙的作為。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護教學初探-苦罪懸疑
一、問題所在:
1.一位全能的神,竟創造這樣不完美的世界?合理嗎?
2.祂為什麼不造一位健全而不犯罪的人?
3.上帝為何給人自由意志?祂為什麼不制止戰爭、罪惡、疾病?
4.他為什麼不造一個完美的世界?為什麼會有許多天災?
二 、異教的答案:
1.印度教–泛神論
不論快樂、痛苦都是上帝的一部份,因此對人的痛苦不在乎。
2.回教– 一切(包括快樂、不快樂)都只為完成真主的絕對旨意。
3.佛教– 消滅自我;沒有我,就沒有痛苦。
4.二元論– 善惡二元–二種相等而對立的力量,宇宙就是他們的戰場,永不止息地鬥爭。
—評二元論:
A.要分別善惡,必然有一“第三者”來決定,而祂將是真正的上帝。
B.要成為惡,他就必須先存在,並有智慧和意志,但這些本身都是善的,因此他必須從「善」的力量得到他們。所以「惡」是以錯誤的方法去獲得善,惡是一種寄生物,而非本來就有的東西,這也就是基督教所說:魔鬼是墮落的天使。
三、基督教的答案:
1.痛苦本身是不成為問題的,除非接受一位公義的、慈愛的上帝 ,所以這問題只有基督徒才有。
2.全能的上帝?! A.上帝的「不能」是一種內在的不可能性,絕對的不可能性,這並非祂的能力受限制;祂的全能,是意味著祂擁有做一切內在的可能的事情的能力,而非做任何內在的不可能的事情之能力。譬如:上帝不能犯罪,是一種內在的不可能。
B.「全能」–在聖經中的用法是強調上帝是統管萬有,掌管一切的主宰,而非指祂「無所不能」。
3.天災,自然律?–天災是對上帝的善良的一種否定嗎?
A.上帝要創造一個自由人的社會,就不能不創造一個相對獨立 ,而鐵面無私的自然界。
B.「自我意識」是相對於環境而產生,「自由意志」也必須相對於可選擇的環境,才發生意義。而此環境又必須具有固定的性質,否則人也將失去自由。
C.將自然秩序,和自由意志所包含的痛苦之可能性剔除,將會剔除生命自身。
—然則上帝就是良善的嗎?
4.上帝的良善:
A.人對上帝的良善的理解只有慈愛,而慈愛就只是親切;但愛與親切並不相同。
愛裡會有管教,祂雖責罰我們,宣告我們的罪狀,但祂從未輕蔑我們。
B.這就如藝術家修改其作品;又如父親管教兒子;甚或先生在乎配偶的貞節等。
愛可以寬恕一切弱點,絕不因其弱點而減其愛,但對於消除其弱點的決心,是始終如一的。
5.罪惡的來源:
A.神是愛,愛要有對象才有意義,因此祂造了人。
B.愛也要求「關係」,要互相回應,人要能回應神的愛,就必須擁有自由意志,
因為主動回應的愛才有意義。
C.自由意志是引致愛的唯一可能,但自由意志若誤用也可能導致罪。
D.罪惡為人所創造,而非上帝所創造的。罪就是想要成為自己的上帝,或「像上帝」,盡一切所能徹底拒絕神。
四、苦難的意義:
A.祂並不袖手旁觀
道成肉身,闖入人類歷史,親嚐人間百苦,祂肯定人在世上的苦難是真實的,在人生路途,在十字架上忍受上天下地最深重的孤絕,祂並沒有袖手旁觀。
B.苦難使人提昇
從約伯、約瑟、保羅(林前四1-13)的生平,人若願意順服上帝,苦難可以提昇人的生命層次。
C.苦難不單剝奪人的身外物,連人際關係也給破壞了,它叫我們不再願意相信或委身,只 獨處一隅保護孤單的自我;耶穌的苦難卻永遠帶著一個他我的層次,「為了我們」,無罪 的祂為我們成為罪,我們才看見罪的本質和救贖的亮光,因此,苦難就不再具有無限的權 力,仰望耶穌,或許不但能勝過苦難,也能從耶穌的「為了我們」聽到「為了他們」。
1.一位全能的神,竟創造這樣不完美的世界?合理嗎?
2.祂為什麼不造一位健全而不犯罪的人?
3.上帝為何給人自由意志?祂為什麼不制止戰爭、罪惡、疾病?
4.他為什麼不造一個完美的世界?為什麼會有許多天災?
二 、異教的答案:
1.印度教–泛神論
不論快樂、痛苦都是上帝的一部份,因此對人的痛苦不在乎。
2.回教– 一切(包括快樂、不快樂)都只為完成真主的絕對旨意。
3.佛教– 消滅自我;沒有我,就沒有痛苦。
4.二元論– 善惡二元–二種相等而對立的力量,宇宙就是他們的戰場,永不止息地鬥爭。
—評二元論:
A.要分別善惡,必然有一“第三者”來決定,而祂將是真正的上帝。
B.要成為惡,他就必須先存在,並有智慧和意志,但這些本身都是善的,因此他必須從「善」的力量得到他們。所以「惡」是以錯誤的方法去獲得善,惡是一種寄生物,而非本來就有的東西,這也就是基督教所說:魔鬼是墮落的天使。
三、基督教的答案:
1.痛苦本身是不成為問題的,除非接受一位公義的、慈愛的上帝 ,所以這問題只有基督徒才有。
2.全能的上帝?! A.上帝的「不能」是一種內在的不可能性,絕對的不可能性,這並非祂的能力受限制;祂的全能,是意味著祂擁有做一切內在的可能的事情的能力,而非做任何內在的不可能的事情之能力。譬如:上帝不能犯罪,是一種內在的不可能。
B.「全能」–在聖經中的用法是強調上帝是統管萬有,掌管一切的主宰,而非指祂「無所不能」。
3.天災,自然律?–天災是對上帝的善良的一種否定嗎?
A.上帝要創造一個自由人的社會,就不能不創造一個相對獨立 ,而鐵面無私的自然界。
B.「自我意識」是相對於環境而產生,「自由意志」也必須相對於可選擇的環境,才發生意義。而此環境又必須具有固定的性質,否則人也將失去自由。
C.將自然秩序,和自由意志所包含的痛苦之可能性剔除,將會剔除生命自身。
—然則上帝就是良善的嗎?
4.上帝的良善:
A.人對上帝的良善的理解只有慈愛,而慈愛就只是親切;但愛與親切並不相同。
愛裡會有管教,祂雖責罰我們,宣告我們的罪狀,但祂從未輕蔑我們。
B.這就如藝術家修改其作品;又如父親管教兒子;甚或先生在乎配偶的貞節等。
愛可以寬恕一切弱點,絕不因其弱點而減其愛,但對於消除其弱點的決心,是始終如一的。
5.罪惡的來源:
A.神是愛,愛要有對象才有意義,因此祂造了人。
B.愛也要求「關係」,要互相回應,人要能回應神的愛,就必須擁有自由意志,
因為主動回應的愛才有意義。
C.自由意志是引致愛的唯一可能,但自由意志若誤用也可能導致罪。
D.罪惡為人所創造,而非上帝所創造的。罪就是想要成為自己的上帝,或「像上帝」,盡一切所能徹底拒絕神。
四、苦難的意義:
A.祂並不袖手旁觀
道成肉身,闖入人類歷史,親嚐人間百苦,祂肯定人在世上的苦難是真實的,在人生路途,在十字架上忍受上天下地最深重的孤絕,祂並沒有袖手旁觀。
B.苦難使人提昇
從約伯、約瑟、保羅(林前四1-13)的生平,人若願意順服上帝,苦難可以提昇人的生命層次。
C.苦難不單剝奪人的身外物,連人際關係也給破壞了,它叫我們不再願意相信或委身,只 獨處一隅保護孤單的自我;耶穌的苦難卻永遠帶著一個他我的層次,「為了我們」,無罪 的祂為我們成為罪,我們才看見罪的本質和救贖的亮光,因此,苦難就不再具有無限的權 力,仰望耶穌,或許不但能勝過苦難,也能從耶穌的「為了我們」聽到「為了他們」。
護教學初探-聖經的權威 Apologetic
一、前言:
A.權威不在乎論據,而是在乎信心。
把論據都提出來,只可以叫人在理智上同意,而未必能接受聖經的權威。護教學上的論據,其價值在堅立信心。
B.傳揚和解釋聖經,便可以樹立聖經的權威和真實性。
二、從啟示的角度來看:
A.知識的主動與被動:認識上帝的主動權在誰手中?
B.權威的起點與終點:誰有資格發言? 祂發言了嗎?
C.啟示型態的宗教與非啟示型態的宗教:
1.各家經書:佛家…三藏:經藏、律藏、論藏。
道家…三洞: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
四輔: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
印度教…吠陀經 Veda 回教…可蘭經
2.啟示型態:
回教—但可蘭經由穆罕默德一人寫成,沒有第二證人,只能百分之百相信他。
基督教—祂主動向人發言,祂使用人懂得的媒體。
三、從聖經本身來看:
A.內證:
1.自我宣稱–3808次的「耶和華說」。
2.本身有最大的一致性–約四十位作者,歷時1500年(1400 B.C.-98 A.D),但主題和內容卻是一致且和諧。
3.對「人生之謎」、「未知的世界」,如人的本性、生命的意義有最完整的解釋。
4.翻譯上的失真和錯誤,減至最小程度:
1947年發現的死海古卷(225B.C.),證實舊約聖經的可靠和準確。
B.外證:
1.耶穌接受舊約的權威。
2.死海古卷。
3.新約經文校勘學–現存五千多份抄本中,差異大約有二十萬處,數字看起來龐大,但其中九成半不重要,其餘半成也不影響一般的意義,只有400處影響一句話的意義,其中只有50處重要,但沒有一處影響教義。
4.考古學
1935年發現約翰福音18:31-33節及37、38節,經鑑定為130年的抄本,距成書不到40年。1972年天主教神父J.O.Callaghan發現馬可六章52、53節,經鑑定為50-60年的作品,馬可福音約寫於50-65年。
5.歷史學
聖經記載的歷史,與當代的歷史吻合,如耶利哥遺址1952年挖出,經證實確是13世紀被攻陷,且全城被火燒過,更奇妙的是城牆是向外倒的(書六章)。
四、聖經的正典:
1.舊約:
舊約何時集成已不可考,猶太人著作Baba Batha說是以斯拉集成( 458B.C.)。
死海古卷證實主前三世紀前就已完成。
2.新約:
a.成立原因:
–內在的需要:信仰上的標準。
–外在的需要:異端的攪擾。
b.正典的標準:
–作者必須是使徒,或親自見過耶穌。
–若不是使徒,就必須是「使徒圈子」的人。
–著作中的神學思想,必與使徒的教訓吻合。
–必須有高超的靈性和道德水準。
–為各教會普遍接納與承認。
c.正典的確定:
過程是漸進的,397A.D.迦太基會議中確立。
五、更正教領袖之論據:
1.聖經中神的威嚴。
2.和諧的一致性。
3.極高的奧秘–非人所能想像。
4.完美的道德教訓。
5.文體言簡意賅。
6.改變罪人心靈的力量。
7.經得起考驗和攻擊。
8.考古學、歷史學的論據。
六、結論:
教會沒有權威,人們便不在留意教會所傳的信息。
A.權威不在乎論據,而是在乎信心。
把論據都提出來,只可以叫人在理智上同意,而未必能接受聖經的權威。護教學上的論據,其價值在堅立信心。
B.傳揚和解釋聖經,便可以樹立聖經的權威和真實性。
二、從啟示的角度來看:
A.知識的主動與被動:認識上帝的主動權在誰手中?
B.權威的起點與終點:誰有資格發言? 祂發言了嗎?
C.啟示型態的宗教與非啟示型態的宗教:
1.各家經書:佛家…三藏:經藏、律藏、論藏。
道家…三洞: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
四輔: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
印度教…吠陀經 Veda 回教…可蘭經
2.啟示型態:
回教—但可蘭經由穆罕默德一人寫成,沒有第二證人,只能百分之百相信他。
基督教—祂主動向人發言,祂使用人懂得的媒體。
三、從聖經本身來看:
A.內證:
1.自我宣稱–3808次的「耶和華說」。
2.本身有最大的一致性–約四十位作者,歷時1500年(1400 B.C.-98 A.D),但主題和內容卻是一致且和諧。
3.對「人生之謎」、「未知的世界」,如人的本性、生命的意義有最完整的解釋。
4.翻譯上的失真和錯誤,減至最小程度:
1947年發現的死海古卷(225B.C.),證實舊約聖經的可靠和準確。
B.外證:
1.耶穌接受舊約的權威。
2.死海古卷。
3.新約經文校勘學–現存五千多份抄本中,差異大約有二十萬處,數字看起來龐大,但其中九成半不重要,其餘半成也不影響一般的意義,只有400處影響一句話的意義,其中只有50處重要,但沒有一處影響教義。
4.考古學
1935年發現約翰福音18:31-33節及37、38節,經鑑定為130年的抄本,距成書不到40年。1972年天主教神父J.O.Callaghan發現馬可六章52、53節,經鑑定為50-60年的作品,馬可福音約寫於50-65年。
5.歷史學
聖經記載的歷史,與當代的歷史吻合,如耶利哥遺址1952年挖出,經證實確是13世紀被攻陷,且全城被火燒過,更奇妙的是城牆是向外倒的(書六章)。
四、聖經的正典:
1.舊約:
舊約何時集成已不可考,猶太人著作Baba Batha說是以斯拉集成( 458B.C.)。
死海古卷證實主前三世紀前就已完成。
2.新約:
a.成立原因:
–內在的需要:信仰上的標準。
–外在的需要:異端的攪擾。
b.正典的標準:
–作者必須是使徒,或親自見過耶穌。
–若不是使徒,就必須是「使徒圈子」的人。
–著作中的神學思想,必與使徒的教訓吻合。
–必須有高超的靈性和道德水準。
–為各教會普遍接納與承認。
c.正典的確定:
過程是漸進的,397A.D.迦太基會議中確立。
五、更正教領袖之論據:
1.聖經中神的威嚴。
2.和諧的一致性。
3.極高的奧秘–非人所能想像。
4.完美的道德教訓。
5.文體言簡意賅。
6.改變罪人心靈的力量。
7.經得起考驗和攻擊。
8.考古學、歷史學的論據。
六、結論:
教會沒有權威,人們便不在留意教會所傳的信息。
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
認識護教
護教的定義 , 基督教護教學一般介紹 , 護教學的神學基礎 , 由無神論到信耶穌 ,
護教的進路 , 護教者的預備與實踐 , 護教的動機與歷史鑒戒 , 護教學認識 ,
什麼是護教 , 護教學概論 , 聖經護教學的意義 , 護教學的重要性 ,
辯證聖經的護教 ,
對預設派的異議 , 二十五種常遇見的表面問題,背後的預設,和基督教的回應 ,
證據派浮現出的問題之深層分析 ,
實用證據派實例 ,
怎樣學習護教 , 為護教準備一本空白筆記本 ,
護教的定義
“只要心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 3:15)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4-5)
I.護教學的定義
A.護教學:一般福音派的的定義
1. "護教學"的字意
字根:apologia, apologesthai, 在新約聖經出現八次
回答(彼前三:15),
分訴(徒廿二:1、廿五:16,林前九:3)、
申訴(提後四:16),
辨明(腓一:7,16)。
2.一個福音派對 "護教學” 的定義:以聖經神學的事實示證基督教的真理,面對哲學,科學上的問題,為正統信仰作出辯護。
(預設派回應:護教學有它正面宣講的一面。護教是宣講福音的一種。)
3.基本的三個層面:
a.辨護:為基督教信仰辨護,提出合理的基礎。
b.論據:提出證據、論證。
c.反攻及攻擊:揭露對方的預設(揭底牌)。
B.護教實際的用途:一般福音派的認識
1.透過解答人所問的問題,消除人對福音的誤解。
2.糾正人對福音的態度,以致不再認為信耶穌是迷信、盲目,基督教只是西方文化的產品等。
3.在護教的談話中從問題帶出福音,為傳福音鋪路。
(預設派認為:護教其實是佈道的一種。)
4. 提供信心在理性方面的基礎,因信心也建基於神啟示的"事實"。
(註:理性是墮落的,因此"理性的基礎" 是以聖經為基礎與標準。)
II.“護教為宣講” 的涵義
我們必須只講真理。新約常斥責那些宣講錯誤道理的人 (提後3章;彼後2章) 。
歷史上不少異端,其起源都因某種護教的動機:"我若要說服知識分子信基督教,必須證明基督教是符合當代思潮。我必須給知識分子看到基督教在理性上是可以被尊重的。" 聖經的教義就因此被妥協,以流行的哲學理念取代之。
第二世紀的護教者多是很愛主的信徒,可是妥協了聖經的創造論;與諾斯底主義的 “神", "存有", 和 "世界” 觀妥協。神變成沒有位格;三位一體的三位有了高低之分,等等。基督教與世俗哲學宗教融合,成為混合物。
歷史上有不少從護教的動機出發的:革利免,俄利根,阿奎那,士萊馬赫,20世紀的神學家 (Bultmann, Tillich) ,他們都想在文化知識界裡表示基督教有理性的價值 。他們的護教動機是好的。
華人教會的護教 (中,港,台) 有這種傾向嗎?前車之鑑,還有聖經的警告,我們不得不謹慎。
你至終的效忠是否對神?還是對 “理性上被知識分子尊重” ?或對一個抽象的真理?或對某一個哲學傳統?若不是效忠與神的話,就不要作護教者。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4-5)
I.護教學的定義
A.護教學:一般福音派的的定義
1. "護教學"的字意
字根:apologia, apologesthai, 在新約聖經出現八次
回答(彼前三:15),
分訴(徒廿二:1、廿五:16,林前九:3)、
申訴(提後四:16),
辨明(腓一:7,16)。
2.一個福音派對 "護教學” 的定義:以聖經神學的事實示證基督教的真理,面對哲學,科學上的問題,為正統信仰作出辯護。
(預設派回應:護教學有它正面宣講的一面。護教是宣講福音的一種。)
3.基本的三個層面:
a.辨護:為基督教信仰辨護,提出合理的基礎。
b.論據:提出證據、論證。
c.反攻及攻擊:揭露對方的預設(揭底牌)。
B.護教實際的用途:一般福音派的認識
1.透過解答人所問的問題,消除人對福音的誤解。
2.糾正人對福音的態度,以致不再認為信耶穌是迷信、盲目,基督教只是西方文化的產品等。
3.在護教的談話中從問題帶出福音,為傳福音鋪路。
(預設派認為:護教其實是佈道的一種。)
4. 提供信心在理性方面的基礎,因信心也建基於神啟示的"事實"。
(註:理性是墮落的,因此"理性的基礎" 是以聖經為基礎與標準。)
II.“護教為宣講” 的涵義
我們必須只講真理。新約常斥責那些宣講錯誤道理的人 (提後3章;彼後2章) 。
歷史上不少異端,其起源都因某種護教的動機:"我若要說服知識分子信基督教,必須證明基督教是符合當代思潮。我必須給知識分子看到基督教在理性上是可以被尊重的。" 聖經的教義就因此被妥協,以流行的哲學理念取代之。
第二世紀的護教者多是很愛主的信徒,可是妥協了聖經的創造論;與諾斯底主義的 “神", "存有", 和 "世界” 觀妥協。神變成沒有位格;三位一體的三位有了高低之分,等等。基督教與世俗哲學宗教融合,成為混合物。
歷史上有不少從護教的動機出發的:革利免,俄利根,阿奎那,士萊馬赫,20世紀的神學家 (Bultmann, Tillich) ,他們都想在文化知識界裡表示基督教有理性的價值 。他們的護教動機是好的。
華人教會的護教 (中,港,台) 有這種傾向嗎?前車之鑑,還有聖經的警告,我們不得不謹慎。
你至終的效忠是否對神?還是對 “理性上被知識分子尊重” ?或對一個抽象的真理?或對某一個哲學傳統?若不是效忠與神的話,就不要作護教者。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教會的事奉
教會的事工分成五大部分,眾信徒都應當按照聖靈所給的恩賜,積極地參與各種不同的事奉。
一、敬拜事工。有主日崇拜、聖樂崇拜、慶典崇拜、禱告聚會、見證分享等。目的是藉著詩歌、樂器、禱告、讀經、詩班、講道、見證等節目,把榮耀、頌讚歸給上帝,也使人得到造就。
二、關懷事工。教會應當發展分區小組的聚會,人數保持在十五人左右,並持續增植小組,各組員之間彼此交往、關懷、互相扶持代禱、一同研讀聖經,如此才能發揮基督身體之生命關連,以及肢體間之功能搭配。當然,教會也應當有特別的關懷小組,去照顧那些有特殊需要的羊群。
三、教導事工。除了成人、青少年、兒童等之各級主日學課程外,也可設立周間之聖經研究班、神學探討班、事工訓練班等,使有心進深追求的信徒,能受到全備之教導,以至也能成為可以教導別人的人。教導的媒介也可使用文字及影音等媒體,並可設立圖書館或資料研究中心等,以便激發信徒愛慕並努力研習真道。
四、宣道事工。本地之福音工作包括︰福音班、福音探訪、個人布道、福音營、佈道會、聖樂佈道、戲劇佈道等。外地之福音工作可分成近處與遠方之「差傳植堂」。前者可由當地同工團隊輪流擔負;後者則需求上帝與起長期之宣教人材派駐該地,並經常差遣短宣隊前往支持,全教會同心尊行主的大使命直到地極,並遍及萬族萬民,作主的見證。
五、事務治理。為了成全上述四項教會事工,就必須處理甚多瑣碎相關的事務,諸如︰場地佈置、音響錄音、設備維修、交通指揮、清潔衛生、招待服侍、飲食餐點、財務支出、打字影印……應當鼓勵基督徒也來參與這些事務性的侍奉。
一、敬拜事工。有主日崇拜、聖樂崇拜、慶典崇拜、禱告聚會、見證分享等。目的是藉著詩歌、樂器、禱告、讀經、詩班、講道、見證等節目,把榮耀、頌讚歸給上帝,也使人得到造就。
二、關懷事工。教會應當發展分區小組的聚會,人數保持在十五人左右,並持續增植小組,各組員之間彼此交往、關懷、互相扶持代禱、一同研讀聖經,如此才能發揮基督身體之生命關連,以及肢體間之功能搭配。當然,教會也應當有特別的關懷小組,去照顧那些有特殊需要的羊群。
三、教導事工。除了成人、青少年、兒童等之各級主日學課程外,也可設立周間之聖經研究班、神學探討班、事工訓練班等,使有心進深追求的信徒,能受到全備之教導,以至也能成為可以教導別人的人。教導的媒介也可使用文字及影音等媒體,並可設立圖書館或資料研究中心等,以便激發信徒愛慕並努力研習真道。
四、宣道事工。本地之福音工作包括︰福音班、福音探訪、個人布道、福音營、佈道會、聖樂佈道、戲劇佈道等。外地之福音工作可分成近處與遠方之「差傳植堂」。前者可由當地同工團隊輪流擔負;後者則需求上帝與起長期之宣教人材派駐該地,並經常差遣短宣隊前往支持,全教會同心尊行主的大使命直到地極,並遍及萬族萬民,作主的見證。
五、事務治理。為了成全上述四項教會事工,就必須處理甚多瑣碎相關的事務,諸如︰場地佈置、音響錄音、設備維修、交通指揮、清潔衛生、招待服侍、飲食餐點、財務支出、打字影印……應當鼓勵基督徒也來參與這些事務性的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