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禱告


   
新約勉勵人禱告(太六:5以下,二十六:46;路十八:1,二十二:40;約十六:24;羅八:26)
 
禱告與上帝交通為第一要義。禱告是人靈性生命的呼吸,是維護這種生命所不可少的。真的要是由上帝的生命在人裏面所表現而出的,也是獲得那種生命的工具。禱告是人心轉向上帝。

   
雖 說實行起來人多將法術與禱告混為一談,可是禱告與法術是大有區別的。法術是要設法強制神明成就人的願望。所以法術的特性是自滿的神情,而禱告的真諦是向上 帝的旨意俯首。真的禱告只求上帝的旨意得以實現,而法術卻以神能為達到目的的工具,為叫法術士的旨意得以完成。在神人所發生之關係中,我們不當把上帝看作 被動的。管理宇宙萬物的不是人,乃是上帝。禱告並不是說,上帝是很吝嗇的,不用禱告去勉強,他就不會賜給我們好處。原始形式的禱告,頗與法術相近。耶穌在 客西馬尼園中的禱告,不啻為最高級的禱告示範(太廿六:42)。禱告就是與上帝交通來往,這種團契就是禱告的目的,不是把它當作手段,達到另外的目的。有某兒童總想與他父親同在書房,不想出去。「你要什麼」,他父親問他說。他回答說:「我不要什麼,只要跟你在一起。」這可以說明最高級的禱告形式。

   
新約常講「奉耶穌的名」禱告(約十四:13)。奉耶穌的名禱告,就是為他的緣故,為求與他有利,以一種為他的靈所潔淨的心靈,在與他所享有的團契中禱 告。以上所講禱告應有的性質,也就是奉耶穌的名禱告的意思。這樣禱告,不但是請耶穌在禱告中作中保,乃是禱告出自信心(太廿一:22),禱告向別人表示恩情(太六:14),禱告為求上帝的誡命得以遵守(約壹三:22)。基督徒禱告不求更易上帝的旨意,但求地那聖潔恩慈的旨意得以成就在人的當中。

   
也 許有人要問,如果我們的禱告不能改變上帝的旨意,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禱告呢?這好像問,愛美有何益處?基督徒在上帝的團契中生活,向這種團契有所表示,豈不 是自然的事麼?沒有人想與朋友來往是無益的。基督徒自然要禱告,正如同鳥兒自然要飛,魚兒自然要游。這是他的本性。這並不是說禱告不過是由它本身的影響所 發的反映。禱告並非是心靈的操練。用自暗示(auto-suggestion)或 其他心理律,也能解釋禱告的性質,但不能解釋那藉這些律例而運行的能力。假如心理學一定要把禱告講為自暗示,那麼就由它這樣講吧,不然,心理學家便無從講 起了,人們不會長遠的受蒙蔽。如果他們確實知道,藉著禱告不能與他們自身以外的客觀事實發生關係,他們也不會長遠的繼續禱告了。禱告不是法術,乃是一種使 人領受恩典的工具。

   
禱 告也不僅是向上帝的旨意屈服。在人生經驗中有好些事與上帝的旨意相反,基督徒要用禱告向這些事進攻。所以禱告也是一種奮鬥。基督徒在禱告中悲傷哀慟,為要 使上帝的旨意得成全。禱告不只是一種保全現狀的態度。最高最善的禱告,少有消極的屈服退讓,多有積極的奉獻,決定要使上帝聖善的旨意得完成。

   
禱 告中包含各種不同的成分。謙卑是基督徒諸德之一,認罪的禱告,即足以表示這種德行。感恩也是基督徒對上帝所有諸德之一,這也在禱告中常有表示。合謙卑與感 恩心而成禱告中頌讚的形式。禱告也包含祈求,所求之物有屬世的,也有屬靈的。基督徒應該把一切掛慮交托上帝。在主禱告文中,第四個禱告就是為日用的飲食祈 求。我們愈多明白上帝的旨意,便愈能有專一禱告的題目,不作空泛的禱告。代求也是基督徒禱告的一種方式。有人把代求講為「愛在他的膝蓋上」表現出來,基督 徒愛人,便當用禱告的膀臂把人引領到天父面前,代禱的力量能臨到人心,這是無可否認的。在任何情景之中,代禱是基督徒生活中自然發表的要素。

   
新約鼓勵基督徒「不住的禱告」(路十八,帖前五:17)。從一方面說,基督徒的整個生活都應該生活在禱告的精神中,全部人生都應該生活在上帝面前。在 上 帝團契之中,要養成這種精神和態度,又要保全不便散失,必得要有禱告的時間。基督自己在世也常用一段時間禱告。正如要保全身體的健康,必得要有時工作、有 時休息,互相交換,所以基督徒生活中,亦需有休止喘息的時間。這樣的喘息時間即禱告時間。要有一定的禱告時間,這也並非是機械的或法定的。基督徒自由並不 是無政府主義,乃是有組織的自由。這樣的秩序乃出自於心靈的自願。在基督徒生活中,需要有自我懲治的操練。至於說禱告要有規定的式樣,還是可以別出心裁, 這問題並無多大關係。包括有形式的形式主義(formalism), 亦包括無形式的形式主義。要緊的是禱告要由「心靈和誠實」發出,一切機械化和律法化的形式主義,都須掃蕩消除。基督徒應當時刻與上帝同在,但這種態度需要 藉禱告和崇拜加強加深。方不致有散失的危險。我們平常用肉眼觀察自然界,但有時我們須加強我們的自力,就不得不借用顯微鏡,禱告就是這樣一種顯微鏡,用以 從永遠的角度來觀察人生。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