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人討論法
(a) 定義
是指二人一組的非正式的討論方法,主要是藉著彼此的交流和討論來商討所指定給大家討論的題目,然後自由地彙報給大組。所謂自由彙報是指可由任何成員,將所討論的內容彙報給大家聽。
(b) 何時使用二人討論法
不是每一種學習情形或內容都適合使用二人討論法,但下列情況可以考慮使用﹕
1) 當學生人數眾多,又很想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討論時;
2) 當學生中有一些人比較被動,又較慢發言時;
3) 當教師的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又必須包羅好多內容,其他的討論法花時太多,二人討論法非常省時,又方便使用。
4) 如果想在課室裡製造和藹可親的友善氣氛,二人討論法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5) 當大家對所要討論的問題有一般見識時,可以使用二人討論法讓每個人都發表言論。
© 二人討論法的長處
1) 能夠鼓勵害羞又發言不多的成員,有機會參與討論。
2) 由於這法是非正式的討論,所以可以在課室裡製造友善氣氛。
3) 刺激大家參與討論,又能省很多時間。
4) 可以逐漸發揮各人的領袖才能。
5) 可以很容易同其他的方法一起使用。
(d) 二人討論法的局限
1) 由於這種討論法是屬於非正式的討論,不需要讓每個小組都匯報給大組,所以很可能討論主題會被忽略,有的人利用此機會閑談,談話的內容很難受到控制。
2) 這方法可能絲毫沒有收獲,大家隨便談論,不需要達到一定的收獲指標。
3) 其中的報導沒有很好的系統,討論容易分岔離題。
4) 若要二人討論法有很好的結果,必須要有很好的準備。
5) 二人討論法乃是引起全體學生的參與,所以很可能會太嘈雜,有的課室環境不太許可有此現象,因而可能會妨礙別人。
2. 嗡嗡討論法
(a) 定義
嗡嗡小組原則上與二人討論法大同小異,它也是個非正式的討論,主要是由三、四人組成小組進行思想交流。由於人人都可能參與談論,聲音如蜜蜂嗡嗡叫一般,所以稱之為「嗡嗡小組討論法」。
(b) 嗡嗡小組討論法的特徵
大致上在形式、方法、長處、短處方面都和二人小組討論法一樣。
3. 小組討論法
(a) 小組討論法的定義
小組討論法是一種教學法,每組一般有五個到七個人,有計劃、有次序,比較正式地討論所指定的問題。通常有一個領袖領導,也有一個成員作簡單的記錄。小組討論法一般常與其他的教學法配合應用。
(b) 小組討論法的長處
1)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各人都有機會分享自己的觀念。
2) 學生可以藉著彼此的交流擴大見解。
3) 大家以較民主的形式來發揮各人的見解。
4) 間接地鼓勵成員彼此和睦相處,學習接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5) 幫助各人發揮領袖的才能,藉此發掘有才華的領袖。
© 小組討論法的局限
1) 如果班級比較大,人數眾多,很難使用小組討論,就是使用了它,也很難控制討論的結果。
2) 學生所知可能有限,勉強他們討論,結果只會接觸到表面的問題,根本不可能有深入探討。
3) 由於學生所知有限,小組討論時可能很容易離題,或者很難控制討論的內容。
4) 若要小組討論成功地進行,就必須要有一個有才幹的領袖來帶領小組討論,而對一些班級而言,可能不容易找到有才華的小組長,所以不容易有成功的討論。
5) 雖說是給大家都有機會參與,但事實上,還是由一些較有才華的人或健談者來控制所有的討論,這與講學沒什麼兩樣。
6) 多數的人喜歡較形式化的方法,也習慣於依賴教師講學,除非每個成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否則所得到的經常是空洞沒有深度的討論內容。
4. 短講座談會
(a) 定義
是教學法的專用名詞。在此乃指一系列的短講,由一小組的人呈獻給大家,或在領袖的領導下呈獻短講。短講的內容通常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個主題,有收集知識和意見的作用。較少讓人辯論和有深入討論的機會。
(b) 何時適合使用短講座談會
不是每個聖經課程都適合使用短講座談會,下列情形適合使用此方法﹕
1) 當教師需要呈獻一個主題的不同角度時;
2) 當班級人數眾多,沒有太多的教學法可以變換使用時,有幾個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呈獻短講,可以提高新鮮感。
3) 如果學生需要一些簡要的說明,而單由教師一人主講有點枯燥,可以嘗試使用此教學法。
4) 當合宜的人選便於接洽到,或者在學生中有對聖經知識具有相當基礎的人,他們都可以參與呈獻其中一個要點。
© 短講座談會的好處
1) 對小組或大組均適用。
2) 可以利用最短的時間呈獻很多的內容。
3) 不同的講員可以引起學生的新鮮感和興趣。
4) 可以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請有關的人事先預備好。
(d) 短講座談會的局限
1) 缺乏學生的自發性和創作性。
2) 只由一個小組的人參與呈獻課程內容,缺乏學生之間更廣泛的彼此交流。
3) 只強調主題內容,不太能發揮智慧、深入思考問題。
4) 比較重形式,有點拘謹,不夠靈活。
5) 由於是幾個人負責講學,按理各人都應當有時間的限制,但事實上前面的講員經常沒有約束時間,結果最後的講員便匆匆短講,以致內容分配不均。
6) 由於幾個講員都要短講,結果只能限制他們於比較概括性的觀念,而且匆匆呈獻內容。
7) 在使用這個教學法時,教師好像比較空閒,其實他經常需要供應資料,細心計劃,事先作準備,許多時候準備工作比自己講學還難做。
5. 陪席研討會
(a) 陪席研討會的定義
由幾個人在領導者或評判者的領導下,一起討論一個問題的不同角度或不同層面。陪席研討會不是形式化的演講,如短講座談會一般,它是進行比較自由的討論,彷彿沒有聽眾一般。構成這種討論的成員是經由教師特別精選出來的,可以是學生當中的精明人選,也可以是外邊請來的專門人選。他們必須多方收集資料,作充分的準備。陪席研討會的主要目的在於藉著少數人的特別準備,協助教師傳遞重要的觀念,以引起反省的思考。
(b) 使用陪席研討會的好處
1) 由於在陪席研討會中,有一組的成員從不同立場討論問題,所以可以闡明並澄清問題。
2) 可以幫助學生探討不同看法的論點,因為陪席討論員是各持不同的看法進行討論。
3) 陪席研討會可以更全面地分析一個論點的長處和弱點。
4) 能增加參與者的氣氛和感受。
5) 可以啟發所有學生的參與和討論。
6) 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論點,因而學生就可從不同的角度取得綜合性的觀點。
7) 可以討論問題而不是只呈獻主題。
© 領導者或評判者的角色與工作
領導者在陪席研討會中,扮演領導陪席員討論的角色,陪席研討會的領導者須扮演多重的角色,包括和平的使者、探查者、闡明者、導航者、分散討論者、濃縮者和緩和者等。他該負責的工作範圍如下:
1) 必須在事前將討論的段落告訴學生。
2) 必須先將問題闡明清楚。
3) 有責任製造氣氛,所以他需要不斷地提出問題激發陪席進行討論。
4) 好的評判了解聽眾的心理反應,隨時可以代表聽眾提出問題。
5) 要能夠平衡健談的陪席員和少言的陪席員,鼓勵少言的多發言,控制健談者少發言。
6) 好的評判者要阻止應用難懂的詞語,如有難懂的詞語,要提出問題,請陪席員解釋。
7) 好的評判員所持的觀點要客觀,避免以主觀的見解站在其中一邊。
8) 好的評判員須將普遍籠統的概念引到較特殊的要點上,不要停留在表面籠統的概念上,為此他必須要以問題來縮小討論的內容。
9) 如果在陪席研討會中採用聽眾參與的方法,評判者必須能夠分散聽眾的參與,不要讓少數幾個人包攬討論。
(d) 陪席研討會的不同形式
1) 雙重的陪席研討會
這種陪席研討會是由兩組人所組成的,一組是由專家備有充足的資料參與討論,另一組是由聽眾的代表參與,從事向專門人員給予回應的討論。
2) 分散的陪席研討會
將陪席員分散在聽眾中,他們坐在聽眾的每一個角落中,由評判員在前面帶領整個討論的進程。
3) 戲劇化的陪席研討會
陪席員穿著特定的服裝,以戲劇化的形式帶領討論。各人以不同的角度配合他所代表的人物之服裝,來發表配合這個人物的見解。從不同人物的角度來探討賜題。舉例﹕由四個人穿著各不相同的服裝代表各宗教對救恩的觀點,第一個人穿著牧師袍代表基督教的觀點、第二個人穿簡單的袈裟代表佛教的觀點、第三個人穿著印度服裝代表印度教的觀點、第四個人穿著回教徒的服裝代表回教徒的觀點。
4) 陪席研討論壇會
像一般的陪席研討會,只加入聽眾的回應和討論,較有全體性的參與,評判不僅要控制陪席員,也得控制聽眾的參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