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第四誡:當守安息日 (出廿8~11)



(1)經文要義
     
a.強調心靈安息與身體休息
       
出廿8~11以宗教觀點來看安息日,強調放下工作,與上帝相交,重在心靈的安息。申五15則以人道立場來看安息日,強調善待他人,給人們休息機會,重點在身體的休息。
 
b.心靈安息與身體休息的目的,在於重新得力
       
六日工作,第七日則放下工作,來到上帝的面前敬拜,領受新的恩典、新的方向、新的力量;以致能夠帶著使命來完成未來六天的工作,不只能作完,並且作得好;得以在第七日向上帝交帳,得著上帝的稱讚。
 
c.身體休息與心靈安息的重要
       
一個人如果不守安息日,長久下來,很容易像馬大心裡忙亂(路十40~41)。心裡忙亂,使人在疲乏中經不起試探,也使人在忙裡偷閒時容易為罪惡所勝;長期靠自己的力量,也容易自傲自義,且易被世俗所影響。因此,要有敏銳的道德意念,堅強的道德動機,一定必須先有心靈的安息。
 
(2)生活應用
     
a.今日是否仍守安息日?
 
既然第四誡上帝吩咐蒙救贖的人「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為什麼今天基督徒不再守週六的安息日?今日安息日會的會友卻仍守安息日,正確嗎?保羅在歌羅西書二16~17指 出:「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影兒」指的是「預表」,「形體」則是「實體基 督」。因此保羅的話乃是:安息日所預表的實體基督已經來了,祂既來了,我們就不必再守那些預表性的日子。因為在基督裡,我們已可享受安息。根據希伯來書四3 和四9~10,基督裡的安息包括:
 
(a)今生在基督裡的安息(2~3)
          
凡是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的人(即存著信心把上帝的真道聽進心裡又付代價把上帝的真理實踐出來的人),今生可以享受到如下的安息:
 
(1)從罪咎和罪的重擔得著釋放:信祂的人罪已經赦免了(太九2;路七48~50);從罪的捆綁中獲得自由(約八31~36)
 
(2)從衣食和身體安全的焦慮中得著釋放:人生在世,有時有經濟上的困難,有時信仰受逼迫,但信徒已從這些焦慮得了釋放(太六25~34;十29~31;路十二6~722~31)
 
(3)從自己的意志和上帝旨意衝突中得到釋放:信徒很多時候沒有安息是因自己的意思和上帝的旨意衝突,信而順服的人必能捨己,得到自由(太廿六394244)
   
(4)從愛與被愛的不滿足中得到釋放:信徒很多痛苦是因愛錯對象。提後三2~4指出世俗人專愛自己、貪愛錢財、愛宴樂,卻不愛良善、不愛上帝有信心與所聽的道調和的人則愛上帝、愛良善;不自私,不貪財,也不愛宴樂,心有安息。
 
(5)從死亡的懼怕中得到釋放: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十一25~26)。因此信主的人,已從死亡的懼怕中得到釋放。可見基督徒並非不守安息,而是藉著在基督裡真正得著了安息日身體心靈上真正的安息。根據約翰福音十五章,「在基督裡」指的是1.把上帝的話讀到心裡(約十五7)2.愛上帝:遵守上帝的誡命(約十五10)3.樂意被上帝修剪(約十五2)。這樣的基督徒,今生有安息,來生更有安息。
 
(b)來生在基督裡的安息 (來四9~10)
 
     這樣的安息具有二大特色:
 
(1)今生困擾我們的事通通止息了。包括 (a)與罪爭戰止息了:撒旦已徹底失敗,關在無底坑,再也沒有試探與犯罪了;(b) 身心的痛苦止息了、不再飢、不再渴(啟七16~17),不再有眼淚、死亡、悲哀、哭號、疼痛(啟廿一4)(c)生命奧祕性的苦難止息了:不再有〝惡人享福,義人受苦〞這種現象了;(d) 工作上的勞苦、焦慮、失意止息了:不再有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的事,也不再有工作艱困、挫折的焦慮。
 
(2)今生渴望的和諧與祝福應驗了。包括 (a) 信徒轉化成為主的形像(西三10):信徒的品德純潔(啟七14),整個人的思想、感情、意志、事奉都純而無雜;(b) 所有的關係都和諧了:人與上帝、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己的關係都恢復和諧正確的關係; (c) 與主面對面,愛祂,喜樂事奉祂。
 
b.是否主日當天「無論何工都不可作」 (出廿10)
 
主耶穌對安息日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來思考這個問題。有一次,耶穌門徒於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 穗。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什麼作不可作的事呢?」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飢餓之時所作的事,你們沒有唸過 麼?他……怎麼進了上帝的殿,喫了陳設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喫,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喫。」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3~27)
 
從以上的對話裡,法利賽人顯然認為安息日不可作工;但主耶穌卻指出,安息日的目的是讓人得到安息。如果人在安息日缺乏飢餓,內心一定也沒有安息,因此,門徒掐了麥穗,填飽肚子,使身體和心靈都得到安息,這是可以的。
 
在馬可福音三章16節,我們讀到另一個例子。在安息日主耶 穌進了會堂,在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眾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穌。耶穌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 可以的呢?」眾人都不作聲。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聖經記著說,法利賽人看見這一 幕,就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從這一段敘述,耶穌治好那枯乾一隻手的人,顯然告訴我們:在安息日行善救命,使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身體得醫治,心靈得安息,是安息日真正的意義。至於那些法利賽人,不准耶穌在安息日行善救命,自己卻在安息日行惡(不肯救枯乾一隻手的人)害命(商議除滅耶穌)。顯然他們誤解安息日的真諦。
 
根據以上主耶穌對安息日的態度,顯然守主日並不是主日當天什麼工都不可作。行善救命的事可以作;除去缺乏飢餓的事也可以作;若是聯考定在週日,基督徒學生去參加聯考,相信主耶穌也不至定他那天不守主日的罪。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