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
傷的疼痛就像愛的喜樂,是生命的一部份;它也許就是愛所要付出的代價。一個人在承受失落之後,為了重建平衡並完成悲傷過程,必須要完成某些特定的悲傷任
務。而這些任務的完成,都需要付出心血努力;否則會像人類的成長、發展一樣,若在某一特定層次沒有完成其任務,會影響其追求更高層次的任務之完成。而悲傷
輔導的目標,也就是在幫助喪親者能體認這些喪親的哀慟與過程。
1.悲
傷輔導的首項任務及目標,就是在協助喪親者接受失落的事實,承認死亡事實上已經發生了,只有去面對事實,承認親人已不再回來。輔導者應協助喪親者接受失落
的事實;實際上接受這項事實是需要時間的,而它不僅是一種知性的接受,也是一種情感的接受。讓喪親者知道在知性上我們很容易相信所愛的人已過世,但在情感
上卻要很久才能完全接受這個事實。尤其是那些猝死的個案或沒有親眼看見死者屍體的情況下,特別不容易接受事實;因此可能需要一些外在形式來幫助喪親者確認
死亡事實:如把葬禮過程的錄影帶或照片讓他們看,或帶去墓地甚或舉行追思禮拜等儀式。
2.喪
親者必須經驗和接受悲傷是痛苦的;輔導者就是在協助喪親者處理已表達的或潛在情緒,並幫助喪親者去經驗這些感受。失落所經驗的是生理、情緒、和行為上的痛
苦;這是必須承認和經歷的過程;如果沒有經過這種悲慟的痛苦,且仍容許喪親者逃避或壓抑,反而會延長痛苦;因為失去自己曾經深深依附的對象,而沒有痛苦,
這是不可能的。
3.喪
親者需要重新適應一個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輔導者要協助喪親者克服失落後,再適應過程中的障礙;並幫助其尋找生活中的其他功能和目標,以取代逝者的地位。
輔導工作主要是在協助喪親者適應和學習新的生活技巧,擔負以前由逝者擔任的角色和任務;當然也要讓生者了解死亡本身會迫使他們去面對及調整自我概念的挑
戰。經過親人的死亡,可能使個人的基本生存價值和哲學信念受到影響。致於影響之程度,則視家庭、同儕、教育、宗教和生活經驗的不同而有別。另外,輔導者要
協助喪親者能面對現實,下決心做到以前所不習慣的角色,並發展以前所不具備的技巧,讓自己邁向一個經過再評估的世界,重新出發,展開另一段有意義的人生旅
程。
4.喪
親者需要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關係上;輔導工作主要是在鼓勵喪親者向逝者告別,以健康的方式,並坦然地重新將情感投注在新新關係中。將情感活力從逝
者身上放開,轉而投注在另一個關係上;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悲親者永遠無法完全忘懷一位曾與自己有過重要關係的人,也無法完全在心中撒回所曾投注的一
切。而輔導員的任務不是促使生者放棄與逝者的關係,而是協助喪親者對逝者的重新定位,讓喪親者了解失落之後可以持續擁有與去世親人相關的想念和回憶,但同
時要去找一種讓自己可以過下去的方式:如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讓喪親者快樂或關注的生活事物上,重新建立與他人的新關係,並反覆的告訴自己還有別的人值得
去愛,對他人的關愛並不意味對死者的愛有所減損,以及參加一些活動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