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牧者可親自輔導的範圍
(以 聖經真理、禱告、靈修指導
為核心)
✔ 適合牧養輔導的狀況:
- 屬靈困惑:對上帝的旨意不清楚、信仰低潮、疑惑(如:上帝是否愛我?為什麼禱告沒蒙應允?)。
- 道德與生活抉擇:婚姻、工作、金錢使用上的倫理選擇,需要聖經原則指引。
- 輕度情緒問題:一般的焦慮、壓力、人際衝突,可以透過牧養談話、禱告、團契支持得幫助。
- 罪與認罪:信徒因罪疚或隱藏罪而受困擾,需要牧者引導至基督的赦罪。
👉 原則:若問題主要是 屬靈本質(罪、信仰、盼望、關係修復),牧者可以直接牧養。
二、需要轉介專業心理/醫療的情況
(牧者仍可在旁 靈性陪伴與代禱,但主要治療交給專業)
⚠️ 必須考慮轉介的警訊:
- 嚴重心理疾病跡象
- 長期憂鬱、失眠、食慾不振、無望感。
- 有幻覺、妄想、嚴重焦慮或恐慌症狀。
- 自我傷害或自殺意念
- 明確表達「活不下去」「想結束生命」。
- 已經有自傷行為(割腕、服藥過量)。
- 嚴重成癮問題
- 酒精、藥物、色情、賭博等已經失控,無法靠意志克制。
- 嚴重創傷後壓力(PTSD)
- 如性侵受害者、戰爭/災難倖存者,重複惡夢、閃回、強烈焦慮。
- 影響功能
- 信徒因心理困擾無法正常上班、維持家庭生活,已超出牧養輔導的能力。
👉 原則:若問題涉及 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領域,牧者應轉介專業。
三、牧者的角色
- 分辨者:辨認問題屬靈與心理的界線,知道自己能幫助到哪裡。
- 陪伴者:即便轉介,也持續關懷、代禱,提醒信徒:心理治療不是不信,而是上帝一般恩典的一部分。
- 整合者:在信徒接受專業治療時,繼續以聖經真理餵養,避免信仰與心理治療割裂。
四、具體操作建議
- 建立轉介網絡:教會可與基督徒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建立合作,讓弟兄姊妹放心尋求專業。
- 牧養會談三步驟
- 傾聽:耐心聽信徒傾訴,不急於下結論。
- 分辨:判斷是屬靈低潮還是心理疾病。
- 決定:若屬靈輔導足夠 → 牧者陪伴;若疑似臨床狀況 → 轉介。
- 持續關顧:即使信徒進入心理治療,也邀請他們留在群體,保持屬靈支持。
✅ 總結
- 牧者:專注於靈性、真理、群體支持。
- 心理專業:處理臨床層面的心理困擾。
- 教會原則:不將心理治療視為信仰缺乏,而是上帝的普遍恩典工具。最終目標:引導信徒在基督裡得全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