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基督徒存在主義於教牧協談上之運用

 

基督徒存在主義為教牧協談提供了一個獨特而深刻的視角,它將信仰從單純的教條轉化為一場充滿掙扎、選擇與責任的個人旅程。這種取向不將人視為需要被「修復」的破碎機器,而是看作一個自由的、正在尋求意義的靈性存有。

以下是基督徒存在主義在教牧協談上的具體運用:


1. 幫助信徒面對「信仰的焦慮」

許多信徒會經歷深刻的信仰焦慮,這可能源於對上帝存在、聖經真理或個人救贖的懷疑。傳統輔導可能將其視為「信心不足」或罪惡的表現,但基督徒存在主義則將其視為人類存在的正常部分。

  • 運用方式: 協談員可以幫助信徒理解,信仰並非一套可以被客觀證明的知識,而是一種需要**「信心的跳躍」**的個人抉擇。這種焦慮正是個體直面自由與不確定性的標誌。協談員鼓勵信徒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懷疑,而非壓抑它。這場協談的目標不是提供「證明」,而是幫助信徒從被動的「繼承信仰」,轉為主動的、個人的、充滿熱情的「選擇信仰」。

2. 處理罪疚感與責任的重擔

基督徒存在主義認為,人類的困境不僅來自罪行,更來自於我們對自由的逃避。許多信徒的罪疚感可能不僅是來自於神學上的罪,也來自於對自身選擇的無力感。

  • 運用方式: 協談員可以引導信徒區分健康的「悔罪」(為自己的過錯負責)與不健康的「罪疚感」(因無法活出完美而產生的心理負擔)。這種輔導鼓勵信徒承擔自己選擇的責任,而不是將所有問題都歸咎於魔鬼、環境或他人的影響。透過這種方式,信徒不僅能經歷上帝的赦免,更能從中獲得力量,做出更符合信仰的自由選擇。

3. 鼓勵「真實性」而非「完美主義」

許多信徒在教會社群中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必須維持一個「完美的基督徒」形象,壓抑自己的懷疑、憤怒和脆弱。基督徒存在主義將真實性authenticity)視為靈性成長的關鍵。

  • 運用方式: 協談員為信徒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摘下面具,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掙扎和不完美。這場協談幫助信徒認識到,真正的信仰不是假裝完美,而是在上帝面前真誠地面對自己的破碎。這種真實性不僅能緩解內在的焦慮,也能讓信徒與上帝的關係變得更深刻、更個人化。

4. 在痛苦中尋找意義與盼望

當信徒遭遇苦難或悲劇時,他們常問:「上帝為何允許這件事發生?」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基督徒存在主義不提供廉價的解釋,而是陪伴信徒在痛苦中共同探索

  • 運用方式: 協談員不試圖提供簡單的「因為...所以...」的答案。相反,他們會引導信徒思考:「在當前的痛苦中,你如何選擇回應?你如何從這段經歷中創造出意義?」這種方法幫助信徒將目光從「為何」轉向「如何」,讓他們意識到,即使在最黑暗的處境中,他們依然有能力透過信、望、愛來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最終的盼望不是來自於苦難的終止,而是來自於在苦難中與上帝的相遇。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