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佛洛姆心理學在教會信徒之運用

 

 

佛洛姆的心理學雖然有人本主義的限制,但其中的洞見,若放在基督信仰的框架下,仍能成為教牧輔導與信徒生命建造的資源。

 


一、在愛的操練上

  • 佛洛姆洞見:愛不是單純情感,而是一種需要操練的「藝術」;愛包括自愛、手足之愛、性愛、對上帝的愛。
  • 教會應用
    • 引導信徒明白「愛需要操練」:饒恕、接納、分享。
    • 在小組、家庭中推動「愛的行動挑戰」,幫助信徒把信仰落實在日常生活。
    • 連結聖經:哥林多前書 13 章、約翰一書 4:7–12,強調上帝的愛先臨到我們。

二、在自由的理解上

  • 佛洛姆洞見:現代人常因孤獨與焦慮而「逃避自由」,淪入從眾或專制;真正的自由要與愛結合,才能積極發展。
  • 教會應用
    • 幫助信徒理解「基督裡的自由」不是放縱,而是愛中服事(加拉太書 5:1,13)。
    • 在輔導中辨識會友是因害怕承擔而「逃避自由」,還是真正活出在基督裡的自由。
    • 鼓勵信徒在服事與見證中經歷「積極的自由」。

三、在人格與屬靈塑造上

  • 佛洛姆洞見:提出五種人格取向(受納型、剝削型、囤積型、市場型、生產型);只有「生產型人格」才健康,能愛與創造。
  • 教會應用
    • 可作為靈修與自我檢視的工具,幫助信徒辨識自己是否陷在「依附、操縱、商品化」的人際模式中。
    • 輔導員可協助會友從「非生產性人格」轉向「在聖靈裡的生命果子」(加拉太書 5:22–23)。
    • 連結屬靈操練:禁食、祈禱、服事,幫助信徒在基督裡成長為「愛與創造」的人。

四、在群體生活上

  • 佛洛姆洞見:孤獨是人類深層焦慮,容易導致病態依附或自我封閉。
  • 教會應用
    • 教會群體成為「醫治孤獨」的屬靈之家。
    • 推動「屬靈夥伴制」或「門徒同行小組」,建立彼此支持的關係。
    • 引導信徒在群體中經歷基督的愛,克服孤獨與自我中心。

五、在社會使命上

  • 佛洛姆洞見:批判資本主義把人淪為商品,「市場型人格」使人際關係功利化。
  • 教會應用
    • 在講道與教導中,提醒信徒不要被「消費主義」支配,而要學習「施比受更為有福」(徒 20:35)。
    • 鼓勵信徒在職場、社會中作見證,以「存在」與「給予」為核心,而非單純「擁有」或「功利」。

📊 總結

👉 佛洛姆心理學能幫助信徒在 愛的操練、自由的理解、人格的反思、群體的歸屬、社會的使命 上更深覺察自己,並透過聖經的真理與聖靈的更新,走向成熟。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