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佛洛姆之自由與逃避

 

    透過佛洛姆《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 1941 的核心思想,來思考佛洛姆之自由與逃避:

 

一、歷史背景

  • 佛洛姆在納粹時代觀察到:雖然現代人擺脫了傳統社會與宗教的束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許多人卻不知如何承擔這種自由,反而逃入專制與群體盲從。
  • 他認為:「自由既是人類最大的祝福,也是最深的威脅。」

二、佛洛姆對自由的分析

1. 消極自由(Negative Freedom

  • 擺脫了傳統、宗教、封建權威的束縛,獲得了「從自由」(freedom from)
  • 問題:這種自由帶來孤獨、焦慮與無根感。

2. 逃避自由的方式

當人承受不了孤獨與焦慮,就會逃避自由,常透過三種方式:

  1. 專制(Authoritarianism:依附於強人或體制,把自由交出去,以換取安全(例如納粹主義)。
  2. 從眾(Conformity:喪失自我,隨波逐流,成為「市場型人格」,迎合社會期待。
  3. 破壞性(Destructiveness:透過摧毀他人或自我,來逃避無力與孤獨感。

3. 積極自由(Positive Freedom

  • 佛洛姆認為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而是「積極自由」(freedom to)。
  • 積極自由表現為 愛與創造:人能自發地去愛,並能自由地創造與建造。
  • 這才是健康的人格與社會基礎。

三、基督教的回應與批判

1. 自由的根基

  • 聖經指出真正的自由不是「脫離權威」本身,而是「在基督裡的自由」:
    •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加 5:1)。
    • 「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 8:36)。
  • 若沒有與上帝的關係,人的自由會變成迷失。

2. 自由與愛的結合

  • 佛洛姆強調「自由必須與愛結合」才能成為積極自由;聖經也呼應:
    • 「只是不可將自由當作放縱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加 5:13)。
  • 基督徒的自由不是孤立的,而是活在愛與群體中。

3. 逃避自由 vs. 十字架的自由

  • 人常因害怕孤獨與責任而「逃避自由」,交出選擇權給世界。
  • 但基督呼召我們「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可 8:34),這是一種承擔責任的自由。

四、教牧輔導的應用

  1. 幫助信徒覺察:他們是否因害怕承擔而逃避自由,選擇盲目從眾?
  2. 引導信徒進入基督的自由:不是放縱,而是愛中彼此服事。
  3. 陪伴走向積極自由:透過小組、服事、創造性事奉,讓人經歷「在基督裡自由去愛與建造」。

📊 對照表

佛洛姆

逃避自由

積極自由

定義

從權威中解放後帶來的孤獨與焦慮

愛與創造中的自發自由

方式

專制、從眾、破壞

愛、創造、真誠

局限

缺乏終極意義,停在人本層面

需連結超越的價值

聖經對照

「人不認識上帝,就被罪轄制」( 6:20)

「在基督裡得自由,用愛心互相服事」( 5:1,13)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