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教會牧養指引:輔導 vs. 轉介

 

 

一、牧者可親自輔導的範圍

(以 聖經真理、禱告、靈修指導 為核心)
適合牧養輔導的狀況:

  1. 屬靈困惑:對上帝的旨意不清楚、信仰低潮、疑惑(如:上帝是否愛我?為什麼禱告沒蒙應允?)。
  2. 道德與生活抉擇:婚姻、工作、金錢使用上的倫理選擇,需要聖經原則指引。
  3. 輕度情緒問題:一般的焦慮、壓力、人際衝突,可以透過牧養談話、禱告、團契支持得幫助。
  4. 罪與認罪:信徒因罪疚或隱藏罪而受困擾,需要牧者引導至基督的赦罪。

👉 原則:若問題主要是 屬靈本質(罪、信仰、盼望、關係修復),牧者可以直接牧養。


二、需要轉介專業心理/醫療的情況

(牧者仍可在旁 靈性陪伴與代禱,但主要治療交給專業)
必須考慮轉介的警訊:

  1. 嚴重心理疾病跡象
    • 長期憂鬱、失眠、食慾不振、無望感。
    • 有幻覺、妄想、嚴重焦慮或恐慌症狀。
  2. 自我傷害或自殺意念
    • 明確表達「活不下去」「想結束生命」。
    • 已經有自傷行為(割腕、服藥過量)。
  3. 嚴重成癮問題
    • 酒精、藥物、色情、賭博等已經失控,無法靠意志克制。
  4. 嚴重創傷後壓力(PTSD
    • 如性侵受害者、戰爭/災難倖存者,重複惡夢、閃回、強烈焦慮。
  5. 影響功能
    • 信徒因心理困擾無法正常上班、維持家庭生活,已超出牧養輔導的能力。

👉 原則:若問題涉及 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領域,牧者應轉介專業。


三、牧者的角色

  1. 分辨者:辨認問題屬靈與心理的界線,知道自己能幫助到哪裡。
  2. 陪伴者:即便轉介,也持續關懷、代禱,提醒信徒:心理治療不是不信,而是上帝一般恩典的一部分。
  3. 整合者:在信徒接受專業治療時,繼續以聖經真理餵養,避免信仰與心理治療割裂。

四、具體操作建議

  1. 建立轉介網絡:教會可與基督徒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建立合作,讓弟兄姊妹放心尋求專業。
  2. 牧養會談三步驟
    • 傾聽:耐心聽信徒傾訴,不急於下結論。
    • 分辨:判斷是屬靈低潮還是心理疾病。
    • 決定:若屬靈輔導足夠牧者陪伴;若疑似臨床狀況轉介。
  3. 持續關顧:即使信徒進入心理治療,也邀請他們留在群體,保持屬靈支持。

總結

  • 牧者:專注於靈性、真理、群體支持。
  • 心理專業:處理臨床層面的心理困擾。
  • 教會原則:不將心理治療視為信仰缺乏,而是上帝的普遍恩典工具。最終目標:引導信徒在基督裡得全人更新。

 

應用在今日信徒生活與牧養的反思

 

 

今日教會常常面對的張力:心理治療與信仰牧養如何互補,而不是彼此取代。以下我整理一份反思,幫助我們辨別 心理治療的價值與限制,並思考如何在牧養中應用。


一、心理治療的價值(可以肯定的地方)

  1. 揭示人心的複雜性
    • 佛洛伊德與後來的心理學家,幫助我們更了解「潛意識」「創傷」「家庭關係」對人行為的影響。
    • 在牧會中,這提醒我們要敏感於信徒的內在掙扎,不僅是「意志薄弱」,也可能與潛在的心理創傷有關。
  2. 提供方法輔助
    • 談話療法、認知行為治療、創傷輔導等,對處理焦慮、憂鬱、成癮等問題有實際幫助。
    • 牧養者若適度借助心理治療資源,可以讓會友得到更全面的關顧。
  3. 共同點:誠實面對自己
    • 心理治療鼓勵人說出內心壓抑的感受。這與聖經中「向上帝傾心吐意」(詩62:8)、「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雅5:16)有某種共鳴。

二、心理治療的限制(需要辨別的地方)

  1. 不能解決罪的問題
    • 心理治療最多能處理「症狀」,如焦慮或情緒困擾,但不能解決人與上帝隔絕的根源問題(罪)。
    • 真正的赦罪、平安與新生命,唯有基督能賜(約14:27;林後5:17)。
  2. 世界觀的差異
    • 許多心理學理論(如佛洛伊德、榮格等)背後帶有 無神論、人本主義或相對主義 假設。
    • 若不加辨別,信徒可能被引導去「自我救贖」,而忽略福音的核心。
  3. 對宗教的懷疑
    • 佛洛伊德將宗教視為「幻覺」或「集體神經症」。
    • 教會必須清楚:心理治療可以成為工具,但不能動搖我們信仰的根基。

🕊 三、牧養中的整合與實踐

  1. 全人牧養
    • 牧者要承認人是「靈、魂、體」的整體(帖前5:23),心理與靈性不是對立,而是需要整合。
    • 適度結合專業心理輔導,輔助信徒在情感上得醫治,同時在屬靈上回到上帝面前。
  2. 辨別的智慧
    • 當心理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牧者可以鼓勵會友接受(例如憂鬱症需要醫療與心理介入)。
    • 但當心理治療挑戰信仰根基(如否認罪、否認上帝的存在),牧者需要指明其限制。
  3. 引導至基督
    • 心理治療可幫助人「認識問題」,但只有福音能帶來「真正醫治」。
    • 牧養的關鍵:不讓人停留在「自我分析」,而是引導人去「十字架的恩典」。

四、結論:今日牧會的原則

  • 肯定心理治療的輔助性:對情緒、創傷、行為困境有幫助。
  • 警醒其世界觀的偏差:避免將心理學取代信仰。
  • 堅持福音的核心:真正的救贖與平安來自耶穌基督,而非單靠心理技術。

📌 一句話總結
心理治療是「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為「最終的答案」;牧養的使命,是引導人從心理困境轉向基督的救恩,經歷全人的更新。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