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兒童的學習活動

 

a. 寫作

 

~寫信:

給存在的對象或想像的對象寫信:例如父母、同學、天父、耶穌、聖靈、歷史人物等。

 

~寫短篇故事或生活見證:

例如虛構故事、聖經故事、個人見證等。

 

~寫啟應文:

帶領學生共同思想,然後取用一節經文或一句話作為回應文。例如個人志願、禱文等。

 

b. 手工

 

~立體圖畫:

將已著色的圖片貼在厚紙上,剪貼成立體的人物,並可站立,學生一面展示一面重述故事。

 

~剪貼掛圖:

備好雜誌圖,讓學生發揮思想,剪貼在手工紙上,兩面都貼上圖畫,再用線懸掛起來。

 

~沙盤:

把畫好的圖畫貼在厚紙上,然後在背面貼木條,插在沙盤上讓學生講故事或分享。

 

~電視盒子:

每人設計幾幅圖畫或剪貼畫,再編成連環圖故事,連接在兩條木棒上,放在製作好的電視盒子裡,形成一個有主題的電視節目。

 

c. 戲劇

 

~朗讀:

學生自編獨白的內容朗讀。例如以自己的文字重寫詩篇其中一篇的內容,然後朗讀出來。

 

~訪問:

學生扮演電台節目主持人,訪問聖經中的人物,一個學生扮演現代人物,另一個扮演聖經人物。例如扮演節目主持人的學生訪問扮演耶穌的學生,問祂為什麼要來個世界等。

 

~啞劇:學生可編演啞劇來複習所學習的內容。一些有多樣情節和動作的聖經故事可以用來演啞劇。

 

~聖經故事:

可讓一些年齡較大的學生演出一些較戲劇化的聖經故事,演出前先進行分析,演出後也要提出問題討論。

 

~模仿圖畫人物姿勢:

教師展示聖經圖畫,讓學生模仿圖中的人物姿勢,然後讓學生背誦聖經,發問或討論問題。

 

d. 聖經遊戲

 

~複習性質遊戲::

戲的內容是基於所學習的功課,教師預備好問答題,以不同的遊戲方式進行比賽。

 

~音樂遊戲:

以音樂為主,進行與課程有關的遊戲。例如猜猜聖詩的內容,當司琴彈奏聖詩時,大家猜猜詩歌的內容,然後一起唱詩歌。

 

~假想遊戲:

在遊戲中讓學生模仿一個假想的動作,例如,教師講完撒種的比喻後叫學生假想,如果他們是一粒種子,被撒在好土裡,他們想像一下種子如何成長。

 

成人主日學的評鑑

 

有評鑑才會有進步,主日學事工也不例外。無論是主日學老師或主日學部門都要常問:「現在的教導有什麼優點?」「教學的果效如何?」「是否符合預期的目標?」要知道情況,發揮優點,改善缺點,就需要進行評鑑。

 

1. 評鑑的目的

評鑑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研究目前的情況來改善將來的方針,藉著檢討所歸納出的結論,來提昇主日學的果效。」因而評鑑的功能是透過整體參與者的意見和反應,作為日後決策時的參考。評鑑並不是要否定事工的存在,而是為了避免成人主日學事工重蹈覆轍,免除錯誤,能在良好的進展下日趨健全。

 

2. 評鑑的時間

評鑑的時間可分為定期性與隨時性:

 

a. 定期性:主日學應以每年及每季為劃分作定期評鑑的工作。這樣的評鑑可有系統地做檢討,使主日學的事工不斷進步。

 

b. 隨時性:如遇有任何難處或事工的阻延,例如教師突然不可任教、學生的人數突然下降、行政出現混亂等,都可隨時召開會議,以解決當前的困難或問題。

 

3. 評鑑的原則

評鑑的任務是使教育事工在既定原則與計劃下,向著目標進發。在評鑑時須要有原則,這些原則為:

 

a. 客觀性:執行的標準應具客觀性,能被所有參與的同工認同及接納。

 

b. 有彈性:執行評鑑時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不應鑽牛角尖,因為僵化和呆板會失去效果。

 

c. 及時改正:在審核後應立時改正,因為只有評鑑而沒有改正,情況依然沒有進步。

 

d. 先主後副:初步的審核應放在直接和主要的工同的手中,若同工能根據執行標準自動糾正,便能有效率地解決問題並最得進步。

 

e. 有經濟效益:要有適宜的評鑑,審核過嚴會花費過多的時間及資源,過鬆則會形同虛設,同工的效率會下降。

 

4. 評鑑的項目

評鑑的項目應包括主日學事工的行政、事務、教師的教學、課程的安排等,好使主日學事工因有全面的評鑑而帶來全面的進步。

 

a. 課程安排內容:

   (1) 聖課程對你的信仰是否有幫助?

   (2) 怎樣的課程內容對你有幫助?聖經、神學、歷史、倫理學或生活指導?

   (3) 教學的方法是否與課程相配合?

   (4) 課程的進度與作業的要求是否適宜?

 

b. 行政組織同工:

   (1) 教務同工的配合性是否合適?

   (2) 指揮系統是否明確?

   (3) 各部門的協調性如何?

   (4) 事工的困難為何?

 

c. 與教會的關係:

   (1) 成人主日學的進行有否影響教會的崇拜?

   (2) 主日學是否與教會保持和諧?

   (3) 教會是否支持並重視主日學事工?

   (4) 宣教與教育是否有正面的效果?

 

d. 老師的自我評估:

   (1) 我靈性是否能成為學生的榜樣?

   (2) 我教學法是否適合此課程?

   (3) 我的備課或作業批改是否盡責?

   (4) 我是否有求新知的動力?是否願意進修?

   (5) 我與學員的關係如何?

 

e. 主日學的成長或衰退:

   (1) 人數:比較六個月或一年前的人數增減數為何?

   (2) 學員:學員的靈性與知識的變化如何?

   (3) 課程:開課的變化情形為何?

   (4) 同工:教務同工與老師的參與性為何?

   (5) 教會:教會的信徒人員、同工質量變化及宣教的成果如何?

 

f. 主日學的展望:

   (1) 怎樣的人、事、物是非常理想,應繼續發展而不用改變的?

   (2) 怎樣的課程或事工是你喜歡去參加的?

   (3) 你認為項教務或課程內容是需要修正或改進的?

   (4) 你認有哪些新的教法或教學目標?

   (5) 依你的經驗,在未來幾年或幾個月內,我們將會遇到什麼困難?

 

5. 評鑑的方式

 

a. 開會討論:同工們可藉此討論會表達意見並互相評鑑。大家都有陳述意見的機會,並可解釋或澄清誤解。同時,各同工可站在平等的地位進行檢討,一同討論具體改善的方法。

 

b. 工作報告:這是下對上的負責評鑑方式,對一些大的教會,當組織龐大時,同工可以自我檢討的方式來作工作報名,以提供上級了解工作的概況,其客觀性如何,則有賴於報告者的態度及與上級的要求如何。

 

c. 填表格:由教育部設計表格,再交給各單位不同的人員來填寫,這方法可依收回的問卷作科學的統計方式來獲評鑑的結論。

 

d. 個別面談:藉私人的談話來了解狀況,可拉近上下的距離,也可讓對方感到受重視。在面談間,不要光作檢討,應多表示鼓勵與關懷,這樣的評鑑才會獲得更好的果效。

 

以上各程的評鑑方法都各有其果效,教會應按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評鑑,以獲得評鑑的果效。評鑑是持久性的工作,成人主日學需要不斷藉著評鑑來讓信徒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在上帝的旨意中得著完全的培育。

 

 

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五旬節的宣告

 

   五旬節是歷史的轉捩點那是結束的一天也是開始的一天

 

    我們通常將五旬節聯繫到聖靈降臨雖然聖靈整個歷史中都存在上帝的故事是三一上帝的故事上帝總是透過自己的雙手成肉身的聖言和聖靈在世界工作

 

    聖靈在創造出埃及事件和異色列的歷史和象徵中與父一起工作正如我們從創世記12節讀到:「聖靈運行在水面上」。在舊約時代透過先知宣告聖言。在施洗約翰來到時,聖靈透過他談及審判;在主耶穌的出生中,聖靈帶來道成肉身;在耶穌受洗時,聖靈肯定祂的事奉;在透過耶穌的事奉、死亡、復活和升天帶來的救贖中,祂也很活躍。

 

    在五旬節那天,也就是耶穌升天十天之後,我們再次看到聖靈的工作,正如聖靈在創造和道成肉身中工作,現在聖靈在由「聖靈在五旬節宣告」的再創造,創造的救贖和挽回中工作。因此,如果聖靈在上帝所有救贖行動中活耀,聖靈在五旬節那天的新工作是什麼?

 

    聖靈在那一天透過彼得的講道,使人理解主耶穌就是上帝所預備的基督。人要透過悔改,奉主耶穌的名受洗,就可以領受聖靈與主耶穌一樣成為上帝的兒子,有權繼承上帝的國。

 

 

2021年5月8日 星期六

聖靈降臨日

 

    聖靈降臨日是由猶太人的五旬節演變而來。五旬節是猶太教三大節期之一,又稱七七節。猶太教嚴守猶太曆法,按期守節,而五旬節是為記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五十天,上帝在西奈山頒佈「十誡」。按猶太曆法,猶太人在每年正月十四日守逾越節,其後接下來的七個星期屬收割的季節,而這季節的高潮就在第五十日那天。他們會把第一束的收割作為獻祭;因為此時已到收成期末,百姓都歡樂地慶祝豐收(利未記23:16-21)。特別在這天大祭司會將一捆新熟的大麥獻給上帝作為初熟的果子。後來猶太人將聖經譯成希臘文時,將「五十」天這個日子翻譯成pentecostē,到後來翻譯成英文時,完全採用了希臘文寫法,成為了今天大家熟識的Pentecost,中文聖經譯成「五旬節」。

 

    使徒行傳第二章所載聖靈降臨在使徒身上,就是發生在五旬節當日,因此教會後來將這天稱為「聖靈降臨日」。就在基督復活日後第五十天,即耶穌升天後第十天,聖靈傾注在門徒身上,他們得着能力說起方言來,向來自各地方的人傳揚基督的福音。因此聖靈降臨日又被認為是基督教會誕生的日子。

 

    最早記載關於教會慶祝聖靈降臨日,是從主後四世紀末一位名叫以塞利亞(Egeria)的修女筆下的《朝聖記》得知。她從西班牙出發,到耶路撒冷朝聖,記下了當時她在耶路撒冷的所見所聞。我們認識的聖周禮儀,也是出於這部著作。

 

    時至今天,聖靈降臨日是教會節期中第三個最重要的節日。其重要性是因為它表述了教會的誕生,就是使徒在五旬節被聖靈充滿,勇敢地在羣眾面前公開宣揚福音,就是上帝如何藉耶穌成就上帝的救贖計劃,見證耶穌是復活、帶給世人永生的基督。依據使徒行傳第二章的記載,聖靈降臨充滿在使徒當中,使他們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充滿他們心中的熱火使他們不再懼怕在人面前宣認耶穌是基督,不再逃避猶太教領袖和羅馬政府的迫害。其中彼得最為突出,他和其他使徒一同站起來,高聲向羣眾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免,就會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給所有主──我們的上帝所召來的人。」(使徒行傳2:38-39)

 

    因此聖靈在五旬節這天降臨在使徒身上的事,正式標誌着教會的誕生,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時代正式走進人類的歷史裏。聖靈降臨日包含兩重屬靈意義:

 

1.它應驗了耶穌預言和應許聖靈的降臨。

 

2.使徒因得着能力,開始把跟從耶穌的信徒組織起來,要把上帝的福音向全世界宣講,建立在地若天的國度。

 

    因此,聖靈降臨日的禮儀神學是要顯明聖靈的臨在,仿如回到第一個聖靈降臨日,教會的信徒因着聖靈的充滿,得着能力和熱誠,勇敢地去宣講福音。這一天也是整個「復活期」的結束。通常在最後一堂崇拜完結時,主禮或侍從便會熄滅復活聖燭上的火,表示「基督的光」將隨着聖靈的降臨而走進每位信徒的生命裏,使我們每時每刻都能繼續將「基督的光」照耀出來。

 

 

“聖靈降臨節”的由來

 

    五旬節是基督教會節期中,第三大重要的節日→聖靈降臨節。對基督教會來說,這個節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節期在告訴我們,教會之開始,就是耶穌的門徒和一群信徒,受到聖靈的充滿感動,在所有參加五旬節節期活動的民眾面前,公開宣揚上帝在耶穌裡拯救的福音,見證耶穌復活的信息。

 

    依據使徒行傳第二章的記載,因為聖靈降臨,充滿在所有門徒和信徒當中,使他們不但能講出來自世界各地返鄉參加五旬節活動朝聖客的鄉音(又稱「方言」),且心中有火熱的心,不再懼怕羅馬政府的取締,也不逃避猶太人領袖的迫害,特別是彼得和其他十一個使徒,對所有民眾大聲疾呼說:「你們每一個人都要悔改,並且要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好使你們的罪得到赦免,你們就會領受上帝所賜的聖靈。因為上帝的應許是給所有我們的主上帝所呼召的人,就是你們、你們的兒女,和一切在遠方的人。」(使徒行傳二:38-39

 

    五旬節又稱七七節,一旬是十日,而五旬就是五十日,在逾越節後的第五十天慶祝。

 

    這個節日有三重意義:

 

第一,原來猶太人在猶太曆正月十四日過逾越節後,接下來的七個星期是收割的季節。這個季節的高潮,就是在第五十日那天,把第一束收成獻給上帝,此時已到收成期末,是百姓歡樂地慶祝豐收的節日。(利未記2316-21節)  

 

第二,五旬節是一個歷史性的節慶。猶太人相信上帝就是在這一天,在西奈山把舊約的法律給了摩西。因此他們在這一天紀念上帝與祂的子民訂立的盟約。到了耶穌的時代,人們稱這個猶太人的節日為五旬節,因為這節日是逾越節之後的第五十天,而「五旬」就是五十的意思。所以五旬節也可以叫做「逾越節圓滿結束」。  

 

第三、耶穌復活後的第五十天,也就是“五旬節”這天,正當門徒們聚在一起禱告的時候,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耶穌在離世前曾應許賜給門徒聖靈,就在“五旬節”這天聖靈降臨了。當門徒被聖靈充滿、獲得從上面來的能力後,開始遵照耶穌升天前的吩咐,向各地佈道、傳福音,為復活的基督作見證,甚至有一天之內三千人信主領洗的記錄,教會相繼建立起來(使徒行傳二章1-13節)。

 

 “五旬節”這天聖靈降臨的日子,標誌著教會時代的開始,是教會的誕生日。因此教會規定在耶穌復活後第五十天,為聖靈降臨節。                     

 

“五旬節”包含兩方面的屬靈意義:

 

1.應驗了耶穌曾經預言和應許的聖靈降臨

 

2.門徒得著能力,從此開始組織起來,承擔起向全世界宣教的使命。

 

 

 

五旬節或七七節的起源和守節日期的轉變

 

    在逾越節那週的安息日(Sabbath)後第50天的節期(若然當年的逾越節是安息日,就從安息日翌日算起),由於50天剛好是7週,所以名為「七七節」(Festival of Weeks;出34:22;申16:10;來:hag sabuot),後來又稱為「五旬節」(Penetecost;新約聖經的作者沿用),是猶太人3大朝聖的節期之一。

    這是古代以色列人完成大麥收割(開鐮收割禾稼;申16:9)的日子,並「在安息日的次日」獻上禾捆搖一搖(利23:11)之後的7週。因為猶太人慶祝先祖出埃及地,進入迦南地,把初熟之農作收成獻給上帝;故此,這節期又稱「收割節」(Festival of Harvest;來:hag haqqasir)或「初熟日」(Day of the First-fruits;出23:16;民28:26;來:yom habbikkurim)。

    以色列人要宣告五旬節為「聖會」,當日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所有男丁都要到聖所聚集(利23:21),並要從他們的住處,以新麥作的細麵加酵,烤成兩個餅,交給祭司,祭司把餅連同作贖罪祭(sin offering)和平安祭(peace offering)的祭牲,在上帝面前搖一搖作為搖祭(wave offering;利23:17-20)。

    這是歡樂的日子(申16:15),敬虔的猶太人顯然謹守這節,感謝上帝賜他們穀物豐收,並感受對上帝的由衷敬畏(耶5:24)。祭禮中包括了贖罪祭和平安祭,前者表明了他們是蒙上帝救贖的民族,要向上帝感恩又要敬畏祂;而後者提醒上帝把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救了出來(申16:12),曾與他們立約,作他們的上帝(利23:22)。除去罪惡,與上帝和好,是他們的祭蒙悅納的先決條件。

    在兩約之間以及較後的時代,五旬節被視為記念上帝在西乃山頒佈律法(妥拉〔Torah〕)的節期(《禧年書》〔Jubilees1.1, 6.17;《巴比倫他勒目》〈逾越節篇〉68b;《米大示》Tanhuma 26c);所以,猶太人會在每年西彎月(Sivan;第三個月;公曆5-6月)第六日(若居住以色列以外的要於第六至第七日守節)進行慶祝禮儀,稱之為Shavuot。按傳統習俗,他們在整個首晚熬夜閱讀妥拉,然後早上禱告;而且在Shavuot 各會堂公開誦讀舊約聖經《路得記》(book of Ruth),守節期間,至少要吃一頓純奶類食物(或奶類製品)的餐。

    撒都該人規定在逾越節後第一個星期日起的第50日(首尾兩天算在內)慶祝這節(他們把利23:15的「安息日」解釋為該週的安息日)。直至聖殿被毀為止,百姓是按撒都該人的計算法來守五旬節的。

    因此,教會在星期日(Whit Sunday)記念教會史上的第一個五旬節是有根據的。不過,法利賽人則把利23:15的「安息日」解釋為「除酵節」的首天(參 利23:7),而主後70年以後的猶太教以這個算法為定例,因此,在今天的猶太曆法裡,每年的五旬節不是在同一週日的。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