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東正教教育觀之聖傳(Holy Tradition)的傳承與生活

 

 

一、什麼是聖傳(Holy Tradition

  • 定義
    在東正教,聖傳(
    ερά παράδοσις, Holy Tradition)是聖靈在教會中持續的工作,將基督的啟示完整地保存並活出來。
    它不是與聖經分離的另一個「來源」,而是聖經被解釋、理解、實踐的活的環境。
  • 內涵包括:
    1. 聖經(Scripture
    2. 大公會議的教義與信經
    3. 教父著作
    4. 禮儀與聖事
    5. 聖像(Icons)與聖詩
    6. 教會歷史與殉道見證

二、聖經根基

  1. 帖後 2:15

「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不論是我們口傳的,還是信上寫的,都要持守。」

    • 口傳(oral tradition)與書面教導並行,構成信仰的完整傳承。
  1. 提後 1:13-14

「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看守。」

    • 信仰的傳承需要聖靈的保存與活用,不僅是文字記錄。
  1. 猶大書 3

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

    • 真道是一次交付,但需要在教會生活中持守並傳遞。

三、歷史神學背景

1. 初代教會

  • 聖經正典尚未完全確立,教會透過口傳教導禮儀使徒傳承的教導來保存信仰。
  • 信徒透過主日聚會、詩歌、洗禮與聖餐不斷被教導。

2. 教父時代

  • 亞他那修、巴西流、金口約翰等教父,不僅詮釋聖經,也強調禮儀、聖像、聖詩作為教育工具。
  • 大公會議(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以弗所、迦克墩等)將信仰核心用信經固定下來,成為教育的重要文本。

3. 東西分裂後

  • 東正教保留拜占庭禮儀傳統,視其為活的神學課本,使聖傳成為日常生活的教育環境。

四、聖傳的教育功能

教育元素

在聖傳中的表現

教育功能

聖經

在禮儀中反覆誦讀與詩歌吟唱

讓信徒在群體中記憶與默想經文

信經

尼西亞信經在每次聖餐前宣讀

固定信仰核心,防止異端

教父著作

靈修閱讀、神學課程

詮釋聖經、指引靈性生活

禮儀年曆

復活節、將臨期、禁食期

以時間塑造信徒的信仰生活

聖像

教堂與家庭敬拜的視覺教材

用圖像傳達神學真理

聖詩

詩篇吟誦、聖歌

情感與信仰結合,形成記憶


五、聖傳的生活化傳承

  1. 家庭
    • 家庭祭壇與聖像牆(icon corner
    • 父母在節期中帶領孩子參與禮儀與禁食
    • 日常禱告與讀經
  2. 教會
    • 主日禮儀:經文朗讀、詩歌吟唱、講道、聖餐
    • 教理課程(catechesis)為慕道者與兒童預備洗禮
    • 節期教導:透過復活節、聖誕節、顯現節等節日重溫救恩歷史
  3. 個人靈修
    • 耶穌禱文(Jesus Prayer
    • 閱讀聖經與教父靈修書
    • 禁食與默想

六、總結

在東正教教育觀中:

  • 聖傳是信仰教育的土壤,聖經在其中被解釋、傳頌、實踐。
  • 傳承不是僅保存內容,而是活在其中(living tradition)。
  • 生活即教育:信徒在禮儀、家庭、節期中被形塑成更像基督,走向神化(Theosis)的目標。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