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宗教育觀的教育理念承接了宗教改革的神學精神,也深深影響了近代公共教育制度,主要可以整理成以下幾個面向:
1. 全民教育(Universal Education)
- 理念:教育不僅屬於精英或神職人員,而是每位信徒的權利與義務。
- 背景:唯獨聖經 → 人人都需讀懂聖經,因此必須普及識字教育。
- 特徵:不限性別、階層,男女孩皆應入學受教育。
- 實例:1524 年路德在《致德國各城議會的勸告》中,呼籲城市開辦免費學校。
2. 家庭與教會合作(Family–Church Partnership)
- 理念:父母是子女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與教會作為輔助機構。
- 背景:信徒皆祭司 → 父母在家庭中承擔教導信仰的祭司職分。
- 特徵:家庭教育以信仰生活為核心,學校補充學科知識與系統教理。
- 實例:《小教理問答》特別針對父母在家教導子女而寫成。
3. 靈性與世俗並重(Integration of Sacred and Secular Learning)
- 理念:上帝的呼召涵蓋全生命,包括職業、文化、科學等領域。
- 背景:因信稱義 → 教育不僅塑造敬虔生命,也裝備人善用恩賜在世上事奉。
- 特徵:神學與人文、科學並行;音樂、語文、數學、歷史等都是服事上帝的工具。
- 實例:路德本人推崇音樂教育,將詩歌和合唱融入日常學習與敬拜。
4. 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Civic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Engagement)
- 理念:基督徒在社會中要作光作鹽,促進公益與秩序。
- 背景:路德視教育為建立敬虔、守法、有愛心的公民的關鍵途徑。
- 特徵:教育內容包括法律、倫理、歷史,培養公共責任感。
- 實例:宗教改革後的路德宗城市學校常培養學生參與市政與社會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