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衛理循道宗教育觀之服務社會與關懷弱勢

 

 

衛理循道宗的教育觀,將服務社會與關懷弱勢視為其核心精神,這直接源於其創始人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社會聖潔(Social Holiness」的神學思想。衛斯理相信,個人的信仰不能只停留在內在的靈修,而必須透過實際行動去關懷鄰人,特別是社會上最貧困和被忽視的群體。


服務與關懷的教育目的

衛理宗的教育觀認為,學術成就並非教育的最終目標,其更深層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憐憫心社會意識服務精神的世界公民。這種教育旨在幫助學生:

  1. 實踐信仰於生活:衛理宗教育強調,真正的信仰必須以行動來證明。學生透過服務,能將課堂上所學的聖經教導(例如愛人如己、關懷弱者)付諸實踐,從而深化對信仰的理解。
  2. 培養社會責任感:教育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成功,更是為了服務群體。學生被引導去思考社會上存在的不公義和貧窮問題,並被鼓勵發揮自己的能力,為解決這些問題貢獻一份心力。
  3. 效法基督的榜樣:衛理宗的教育將服務視為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就是為了服事眾人,特別是與受苦的人同在。因此,服務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屬靈操練。

教育實踐中的體現

在衛理循道宗的教育體系中,服務社會與關懷弱勢的理念被融入教學和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

  • 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這是一種將課堂知識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例如,學生在學習環境科學時,可能會參與當地的環保志願活動;在學習社會學時,可能會去探訪養老院或弱勢家庭。這讓學習變得更具意義和實用性。
  • 固定的服務時數:許多衛理宗學校會要求學生完成一定時數的社區服務,作為畢業的必要條件。這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親身參與服務,從中學習。
  • 關懷弱勢的課程融入:學校的課程設計會鼓勵學生關注社會議題,例如貧富差距、人權、性別平等和種族公義。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維,讓他們能以更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

總而言之,衛理循道宗的教育觀旨在培養出不僅學業優秀,更充滿愛心和服務精神的學生。它相信,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應該能夠超越個人利益,以一顆「火熱的心」去關懷社會,並成為促進世界公義與和平的積極力量。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